腊月二十三是老南京人用灶糖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更新时间:2023-10-18 03:57:5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18日发(作者:顾朝阳)

老南京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就开始“过年”

今天就是阴历的十二月二十三,小年。按照过去的说法,从这一天起,就

开始“过年”了。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中把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可是这

里“过小年”的意思与我国北方人把“冬至”当成小年来过的意思是完全不一

样的。我们的古人把“冬至”看作是冬去春来从头起始的意思,所以有“冬至

大如年”的说头。腊月二十三因为它最为接近除夕的大年夜,所以人们普遍把

这一天定为“祀灶日”,又叫“辞灶日”,它才是真正的小年夜。南京的民谚

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蒸年糕;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年夜……”

民谚还在流传,可对城里人来说这些年俗已经渐行渐远。人们一边叹息年味的

变淡,一边却选择忘记传统年俗……其实,你也可以有别的选择:从今天起,

按南京老年俗来过这个牛年……

老南京有关灶王爷上天的传说

南京民谣中有“二十三,糖瓜粘”一说,它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

四日的祭灶民俗活动。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 “ 灶王爷 ” 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 “ 司命菩

” 或 “ 灶君司命 ” ,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 “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

” ,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人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

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

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

“ 灶王奶奶 ,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

的日历,上书 “ 东厨司命主 ” 、 “ 人间监察神 ” 、 “ 一家之主 ” 等

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 “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的对联,

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在今天老城南的古民居里还能看到这一奇特的民俗现

象。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

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

灶神的仪式称为 “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

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

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今天的老南京特别相信这一传说。

习俗一:祀灶

老南京祀灶的日子是有严格规定的,据民国时期南京著名民俗学家夏仁虎先

生的《岁华忆语》记载:有“军三民四龟五”的说法,“军三”是指军家的送灶

日定在农历腊月二十三的夜里,这一天离大年夜刚好七天,又叫作“小年夜”

“过小年”,送灶王爷的习俗由此而来。由于官府卫所等军家,皆功臣之裔,声

势赫然,与庶民有异,民间就有了“只许军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民谣。“民

四”则是指庶民在二十四日夜来送灶,以示与官府军家的区别。至于“龟五”之

说,则是指妓寮、乐户、优伶等卑下之人只能在腊月二十五夜才能送灶神上天,

“龟五” 通“龟儿”,即王八。龟五”到了今天就成了“龟儿王八子”这一句骂

人的话了。习俗发展到今天,祀灶的日子也不尽统一,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和

说头了!一种说法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

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另一种说法是城北居民多以二十三,城南居民多以二十四送

“ 灶王爷 ”的习俗。

据夏仁虎在《岁华忆语》中记载南京地区祀灶习俗时说:“二十三俗谓之

小除夕。是晚,人家祀灶神,供红枣汤,以饴和芝麻,曰灶糖;供料豆,云秣神

马;取灶神像焚之,云送上天。祀灶,妇愠 之祀也。是夕,厨娘皆换新衣裙,

主妇主其祀。士大夫弗与也。编户人家,则谓灶神主一家祸福,是夕上天廷奏善

恶,故媚灶之风大炽。南京城北的居民多以外省来宁者为多,所以送灶主祭一

般不用妇人。故老南京的民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

把灶台、几案、锅碗等厨房用品洗得干干净净,再书一幅“ 上天言好事,下界

保平安 ” 的对联,摆上两碟菜、一盘灶糖、一盘欢喜团,然后点燃香烛,焚烧

纸钱、纸马、纸做的梯子,外加用小剪刀剪成半寸长的稻草拌着的料豆,这里面

“供料豆,云秣神马;”的说头。然后再揭下“ 灶王爷 ”的神像,这叫接引

灶神归位,最后焚之,这叫做“送灶神上天”。

食俗二:吃灶糖

小年,北方的人们大多讲究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某些地区还吃各

种糕类和荞面;老南京的人们大多要吃年糕之类的食品,本地民谚曰:二十三,

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

块,吃起来酥脆香甜。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

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又

曰: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

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的习俗。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

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

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

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

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

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

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欢喜团这种食品也是老南京在“小年”里必吃的一种食品,南京民俗大家夏

仁虎先生在《岁华忆语》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糯米舂白,蒸孵后晒干,和饴糖,

用竹阁漏二搓成圆形,俗名欢喜团。而反映南京本地风俗的《江南好词》也云:

“江南好,最好是新年,福寿酥并鸡骨断,欢喜团泡马蹄糕,油炸大元宵。“鸡

骨断”,以饴糖裹白糖为之,俗名寸金糖。“马蹄糕”,俗名年糕,舂糯米成粉,

和糖蒸煮者。这就是秦淮小吃年糕的真正来历。

[]

风俗三: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

日起到除夕止,南京的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

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

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

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

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探访】

高淳是南京地区古代民俗保存的最为完整的地方,在这片古吴头楚尾之地,

因为闭塞而保留下来的原汁原味的民俗节目,更显得别具一格弥足珍贵。

去年从“送灶王爷上天” 的腊月二十三直到除夕,我特地到高淳阳江镇的

外婆家玩,看到民间祀灶习俗的全过程。祀灶那天,每个人还都要脸朝门外磕头,

表示对灶王爷的恭敬。除夕那天晚上,传说是送出去上天的灶王爷回来了,每家

要放一块豆腐在自家锅里,灶王爷看到家里锅里只有豆腐,会以为去年家境不好,

就会心生怜悯,必定保佑来年发财。“接灶”那天,也一样要脸朝门外磕头,

灶王爷接回来。那时候,王婆会把新请来的灶王爷的神像恭恭敬敬地贴在灶墙上,

敬上一盘水饺,燃上三炷香,跪拜于地并磕上几个响头,祈求灶王爷消灾降福,

保佑一家老小平安。而居住在城南门东地区的老南京这天除了祀灶,还要到附近

的石观音庵去礼佛,很是隆重热闹,现在由于生活水平和节奏的提高,大灶已经

没有了,都用上了煤气包,可是过小年的习俗还是挺受重视的。(方长啸)

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

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这是一句在南京十分流行的民间俗

语。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过

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都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

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又曰:岁晏乡村嫁娶忙,

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

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的习俗。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

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

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

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

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

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

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干干净净过大年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

日起到除夕止,南京的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

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

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

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

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

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

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

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

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

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

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高淳民间祀灶习俗)


本文发布于:2023-10-18 03:57: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135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灶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