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答案:
1.“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
形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
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
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
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意思接近即可)
(2)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
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意思接近即可)
(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
新回归。(意思接近即可)
3.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
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
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意思接近即可)
4.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
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
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
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意思接近即可)
(二)答案:
1、(3分)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每点1分,意对即可)
2、(2分)记忆:贫穷年代的甜(或: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当年孩子们用破烂
换灶糖的情 景)。 稀奇: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 (每点1分,意对即可)
3、(5分)(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3分,
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意对即可)
(2)一个“甜”字,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2分,“赞美
老人”1分,“赞美”的内容要答出“给别人带来甜”的意思,1分。意对即 可)
4、(3分)①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③比喻(象征)老人的品
格(或:比喻 人生最好的状态);④烘托老人的形象。(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
可)
本文发布于:2023-10-18 03:49: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135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