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更新时间:2023-10-18 03:45:5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18日发(作者:齐越)

小说专题训练张洁的小说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拣麦穗

张洁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

穗了。”

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我大言不惭地说:我

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

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

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

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

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

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

“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

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

的小媳妇来呀!”我呢,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要我娘找块碎布,给我剪了个烟荷包,还让

我娘在布上描了花。

我缝呀,绣呀……烟荷包缝好了,我娘笑得个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

巴,倒像个猪肚子。我让我娘给我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男

人。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

让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了。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

道,他真疼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

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时,我真的担心了,

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

村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

顶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

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

来,雪压下来。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

老汉。

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

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

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因为我是一个贪吃的,而又生得极其丑陋没

人疼爱的小女孩吧?

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

——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贼眉贼眼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等语句,

含蓄地嘲讽了好事、爱逗乐的二姨。

B

.小时候的扬言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只不过是想天天吃到美味的灶糖,令人捧腹

的言行很符合孩子幼稚天真的特点。

值,也隐含着生命孤独的淡淡哀愁。

2

.文章两次描写柿子树上的小火柿子,有何用意?

3

.文章主要讲述了老汉的故事,为什么却以拣麦穗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

谈你的认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张洁

有一天,孙长宁提着一个大篮子到森林里去为伙房采蘑菇。突然,他听见了一种奇怪

的声音。它既不像鸟儿的啼鸣缭绕,也不像敲打着绿叶的一阵急雨;它既不像远处隐隐约

约的伐木工人那拖长了的呼声,也不像风儿掀起的林涛。

他顺着这引路的声音找去,在一片已经伐倒了不少树木的林间空地上,坐着正在休息

的伐木工人:和爸爸住在一个帐篷里的梁老师在吹着一根长长的、闪闪发亮的东西。梁老

师是从北京来的。他为什么会到这遥远的森林里来呢?因为他是黑线人物,他有一种难

以治愈的、叫做的病症。

他曾问爸爸:他怎么不回北京治那个病去呢?

他不愿意!孙长宁又不懂了,还有得了重病不治,而活活等死的人?

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他非得认罪,投降,出卖,陷害别人,人家才让他回去治病!

那……孙长宁问不下去了。即使在孩子概念里,投降、叛徒也是最可耻的。

孙长宁对梁老师的最早的感情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宁死也不当叛徒。

梁老师问道:你喜欢吗?

他点点头。又何须说呢?

梁老师特地为他演奏起来。突然,像是受到了什么启示,他噘起嘴唇,用口哨把梁老

师吹过的乐曲中的几个小节重复了出来。发现孙长宁能那样准确无误地重复他吹过的几个

小节,梁老师也兴奋了。他接着又吹出一个小小的乐段,孙长宁依然准确无误地重复出

来。梁老师激动得如同获得了意外的珍宝。在这旋律的交流里,彼此发现着,了解着,热

爱着。忘记了他们之间的年龄的差别,忘记了时间已经渐渐地过去!

孙长宁死活不肯回家了。还要上学呀!那又有什么关系!

梁老师除了教他读、写、算,还教他吹那只魔笛。休息的时候,听梁老师为伐木工人

们演奏长笛。演奏常常是即兴的东西,伐木工人们往往从那动人的旋律里听到他们自己平

时随随便便哼唱过的家乡小调,他们好像在这笛声中遇见了自己熟识的朋友,快乐而亲

昵。

他知道,生命留给他的时日已经不多了。他争分夺秒地把他留在世上的最后的时光全

都用在孙长宁的身上。他相信乌云会散去,真理会胜利,真正的艺术将会流传下去。这个

生长在遥远的林区里的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会的!

当他终于听到孙长宁能够完美地演奏完一个乐曲的时候,隐忍着癌症带给他的疼痛,

他微笑了——那么美的微笑,使孙长宁久久不能忘记。

梁老师的病情还是越来越严重了。但他并不感到悲观和消沉,看着孙长宁的成长,他

欣慰地想到: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做了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离去的时候,他把自

己的长笛和几年来在森林里谱写的乐谱一齐交给了孙长宁。我把它们交给你。你要尽自

己的一生,努力地用它服务于人民。……总有一天,春天会来,花会盛开,鸟会啼鸣。等

到那一天,你到北京去。

梁老师宽慰地笑着,闭上了眼睛。

怀着一颗天真而没有一点思虑的心,孙长宁来到了北京。可是,却被告知初试都已

经考完了。今天也已经是复试的最后一天了。

孙长宁想起梁老师在弥留的时刻留下来的任务,他找到考场:我从几千里地以外赶

来的。老师们!还是请你们听一听吧,哪怕是只听一个曲子,也算我没有白跑几千里

地!他的话引起了那七位考生的由衷的同情。

他们一齐为他力争。

孙长宁他感动地想:不,这个城市并不陌生!

这七个考生,他们难道不知道在七名复试的考生中,只录取三名吗?知道!一股热乎

乎的激流,冲动着每一个教师的心!教师们不由地同意了这个顽强的孩子。

当明亮、质朴、优美的像散文诗似的旋律流泻出来的时候,教授被深深地感动了。一

曲结束,傅涛教授神情恍惚地说:再演奏一个吧!

那七个考生突然热烈地喊起来:

老师,这才是真正的第一名!

教师们看着那七双眼睛,这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七双眼睛,突然变得那么相像,仿佛

是七个孪生的兄弟姐妹:天真、诚挚、无私而年轻。多么可爱的年轻人呐!

孙长宁发懵了,他激动而大声地说:不,这不是我。这是那作品,只是那作品……

教授立刻理解了这颗高尚的心。对,告诉我,这是谁写的?我怎么从来没有听到

过?

我的老师!

(选自《北京文艺》1978年第7期,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就写孙长宁听见了一种奇怪的声音,这是设计悬念,引出下文孙长宁寻找

声源结识梁老师等情节,激发读者兴趣。

B

.小说写用口哨把梁老师吹过的乐曲中的几个小节重复了出来,说明孙长宁有音乐天

赋,以前去学校读书明显是个错误选择。

C

.作者善于表现人物美。有姓名无姓名的无一不具有美好心灵,如教授的爱才,七个考

生的诚挚和无私,伐木工人的理解和同情。

D

.作者把光明的故事从黑暗的年代写起,把森林里来的孩子与到森林里去的音乐家联

系起来写,使故事更悲壮、主题更深刻。

5

.小说中梁老师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太长了(节选)

张洁

他显然受了重伤,孤零零地躺在雪地上,血在他的身下漫开,就像春天漫山遍野的映

山红。他就那么无声无息、仰面朝天地躺着。

他在等什么,在等死亡吗?

难道还有一个生命比我更渴望离开这个世界?距他不远的地方,还撂着一支猎枪。是

械斗?逃犯?被人暗算,还是自杀?……

他看见了我。那本就疼痛异常的眼睛里,立马添上了绝望。

我只是慢慢走近他,围着他转了一圈又一圈,近看看又远看看。

即便生命垂危,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我们与生俱来的恶意,还有嫌恶、拒绝、恐惧——

千真万确的、毫无道理的恐惧。

我有些失望,即便是恐惧,如果,那是一种对我们有着深刻了解后的恐惧,该是多么

合情合理。可是他的恐惧,不过由成见而来。无所不知的人类,怎么会是这样?除此,他

的眼睛里还有一种无由的仇恨。

是的,眼下我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结果他的生命,只要张开我的嘴,一嘴就可以咬断他

的气息,还是人类共有的气息?

正在我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我的善意时,我的嘴巴突然咧了一咧。向上咧开的嘴

巴,肯定将我那上斜的眼梢推得更加上斜,于是我那张脸,便像是有了笑意。

天下有谁能看到一只狼的微笑!

而后他看上去果然放松了许多。他一定也从来没有与一只狼,这样近距离地对视过。

这使他能清楚地看到我的眼睛,还有我眼睛里饱含着的对他的悲悯、友善和毫无戒备。

有那么一会儿,他似乎也想接近我,甚至心存幻想,幻想着我的营救——不管我是不

是一只狼,只要是一个生命,可能就会有对另一个生命的惺惺相惜。

可我知道,即便我救得了他,他也活不成了。从他的身体里,已散发出如此糜败、驳

杂的气味。这岂止是人体走向死亡、走向腐烂的气味,更是灵魂走向死亡、走向腐烂的气

味……我敢肯定,他的历史是一个失败的历史,不然,他决不会因为他人的一枪,抑或自

己的一枪,躺倒在这里。

肯定不会为了饥饿去攻击掠杀其他生物以维持自己的生命。

在我们狼的生命里,有残酷、有厮杀、有血、有弱肉强食,就是没有卑琐、卑鄙、阴

暗、贪婪、下流……我终于明白,人类并没有什么值得我深究之处,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

态度是如此的悬殊。

这时,我听到了来自远处的狼群的嗥叫,便索然无味地从这个人的身边站了起来,向

远处的狼群跑去。我径直向雪原深处跑去,那广漠得让人恐怖的雪原。我嗅到了熟悉的、

活生生的有滋有味的气息。

可是枪声又响了。

我的身体也随之强烈一震。我知道,那一枪是给我的。这个毫无生还可能的男人,终

于向我射出了他此生最后的一枪。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用集中表现了人性,而这一形象则更饱满丰富,既有狼的共性,也有和

群狼迥异的特质。

B

把枪推向,目的是让杀了自己,既消除的恐惧,也成全离开世

界的愿望。

C

.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比如前后两次写到猎枪,第一次暗含了事件的因果,第二次

揭示了人物的心理,又都巧妙地为后边的开枪埋下了伏笔。

D

.对的形象塑造兼顾了人和动物的双重属性,对濒死者的悲悯和对人性的剖析,是

仁者之心、哲人之思;张嘴咬脖、眼梢上斜等是狼的特点。

8

.小说以狼的视角,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9

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小说通过狼与人的对比,倡导了一种怎样

的生命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1A

曲解文意。首先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是写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因

为我的幼稚天真、童言无忌感到有趣而笑。嘲讽、好事表述不当,二姨只是开玩笑,这

里是贬词褒用,表现二姨的爽朗、风趣、活泼。

21

.()第一次突出小火柿子生命力的顽强,以小柿子的形象衬托老汉的人物形象,表

等待老汉时对老汉健康平安的祈盼;()第二次以孤零零突出听闻老人去世

2

消息后的伤感失落,以喜盈盈之乐景反衬的悲痛;()两次对小火柿子的描写,用

3

色彩鲜艳的意象渲染出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表现出一种朴素的人情美。

31

拣麦穗为题表现我与老汉交往中的美好人情,象征着和老汉之间的质朴、

真诚的关爱,意蕴深厚,耐人回味。()麦穗是苦难年代的珍贵之物,表现出当时物质的

2

匮乏,人们生活的艰难;()从开篇跟着大姐姐拣麦穗到后文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变

3

化,暗示了和老汉的感情越加深厚;()文章开篇以拣麦穗的玩笑话引出和老

4

汉的故事,使行文更为自然、流畅。

4B“

以前去学校读书明显是个错误选择过渡解读。原文是说还要上学呀!那又有什么

关系!梁老师除了教他读、写、算,还教他吹那只魔笛,不在意上学是因为梁老师可以

教他,并不是说去学校读书明显是个错误选择

512

.()坚贞、顽强,坚持自己的人生准则,不向恶势力低头;()无私、忘我,不顾自

己身患绝症,悉心培养孙长宁;()乐观,坚守理想和信念,直到临死前还在坚信:春天

3

一定会到来。

612

.()画线句是作者的抒情,起到了升华情感的作用;()此句具有象征意义,是对祖

国美好未来的衷心祝福,也是对创造了美好未来的人的缅怀;()使作者、读者情感达到

3

了和谐共鸣,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7B“

目的是让杀了自己,既消除的恐惧,也成全离开世界的愿望说法错误,

原文为我不在意他拿到这支枪以后会对我怎样。我不过是想让这个或许把看得那么重

的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得到一份安宁,一份有所依靠的感觉并不是让

杀了自己,只是让能在死前得到安宁,精神有所依靠,至于拿到枪会对怎么

样,并不在意。

8

.①采用动物小说的形式,增加新奇感和吸引力;

②以狼的视角讲述,造成间离效果,让读者冷峻审视人性、反思人生;

③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淡化情节,更好地展开对生命、对世界的哲学思考。

9

.①有尊严地面对死亡;

②对别的生命充满悲悯与友善;

③对世界和他人秉持理性的认知,而不是偏见;

④充满血性、光明正大地进行竞争。


本文发布于:2023-10-18 03:45: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135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灶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