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历和习俗
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
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
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
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
“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朱仙镇木板年画 对脸门神 马上鞭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
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
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
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
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
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
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
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
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
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
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
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
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
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
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
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
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
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年画: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
“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
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
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
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
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
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
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
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
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
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漫话春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别称门联、联语。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国文字
和书法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新春时节,贴在门侧的又叫春联。
传说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桃符是古代画门神的木板,到了南北朝及唐朝,桃符的内容逐渐
被两句对偶的吉祥诗句所替代,因此出现了对联的新形式,而后遂演变成春节贴春联的习俗。
我国传统除了在门上贴春联外,也可在室内外贴方形的“春”、“福”等红纸,有人还会将“春”、“福”
等字倒贴,因倒谐音“到”,此举表“春到了”或“福到了”之意。
春联的种类
春联的种类很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短春条、大春条。每幅春联都有横批和一个“福”字,还有斗
方和影壁单贴、门心和抱柱。 一般大街门外的对面和屋门对面,都贴“出门见喜”,屋里贴“抬头见喜”,
影壁单贴“迎样”、“鸿穆”等等。 老太太爱买吉祥话儿的,如“多福多寿多子孙,日富田资日康宁”;老头
儿愿买带有警语的;一些商号大都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还有像“开市大吉”、“万事亨
通”等,都贴在商号的门柱子上。
桃符的神话故事
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
洞里住的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读作申舒)、郁垒(读作郁律)把守。这两位
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捆住他们丢去喂老虎。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
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
祥,这就是桃符。
对联的历史故事
我国最早的对联,一说在五代时(公元964年),孟昶在桃符板上题写吉祥词句:新年纳余庆,佳
节号长春。也有人认为早在南朝梁代时期,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
妹刘令娴也是个文采四溢的诗人,她题写的门联是: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
到了宋朝,春联受到了推广应用。北宋王安石《元日》诗中描绘当时百姓张贴春联的情景:爆竹
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元朝时期,宫庭、宦门、寺庙等也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之为楹联(楹就是柱子)。
同时应酬的寿联、挽联等也开始产生了。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联一幅。这种把“题
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官廷豪门推广到了百姓门户。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朱元璋,
并且在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有一屠户人家因没钱买纸所以没贴春联时,他便
命人取来纸墨,当下挥毫,为屠户题下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本文发布于:2023-10-14 01:19: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089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