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更新时间:2023-10-14 01:14:3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14日发(作者:杭佩兰)

《钱塘湖春行》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原文: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

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

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

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

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

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

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

“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

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

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

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

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

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

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

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

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

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

“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

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

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

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

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

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

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

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

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

厌。足,满足。

⑼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

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艺术特点: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

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

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

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

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

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

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

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

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

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

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

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

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

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

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

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

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

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

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

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

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

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

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

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

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

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

《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

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

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

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创作背景: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

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

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公元823824年)间的春天。

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

句是远景。“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

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

水墨西湖图。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

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

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

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

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

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

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本文发布于:2023-10-14 01:14: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089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