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怎样放得更大教案教科版

更新时间:2023-10-13 16:19:2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13日发(作者:于桢培)

六年级科学怎样放得更大教案教科版

第一篇:六年级科学怎样放得更大教案教科版

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

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阅读列文虎克自制

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

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

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3.以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

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教学准备: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供显微镜

下观察的物体,如花粉、青苔、蚕丝、纸纤维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 讨论。

二、怎样放得更大

探究: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分别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如

教材上的图),反复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

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汇报。

讲解: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 17

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

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显

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观察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三、做个简易显微镜

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

看看观察效果如何。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青苔、花粉等,比较和肉眼

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五、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

阅读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故事。讨论: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六、讲解: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 300 倍,使人类看到了过

去从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来人们不断改进技术使显微镜不断改进

和完善,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万分之一毫米

的物体。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1932 年,德国科学家制

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由此把放大倍数提高到 1 万倍。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了放大率 200 万倍的电子显微镜,

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知道了所有物质都是由一

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从而发现了原子世界。

1983 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

更先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

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

七、提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

世界

--1--

第二篇:六年级科学下册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反思 教科版

怎样放得更大

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

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前几

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

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

的。上课初,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

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

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交流汇报时,应强调焦距的调整对于看清物体至关重要,可每次调

整又很麻烦。出示课前制作的简单显微镜,并讲解示范制作方法:利

用一个与放大镜差不多直径的塑料瓶,剪去瓶口瓶底,确定两把放大

镜的焦距后,在合适位置固定好放大镜。然后利用实物展台让学生对

比观察效果,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再提供卡纸、卫生纸筒等材

料,让学生马上加工制作简单显微镜进行观察。然后告诉他们所经历

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并阅读教材中“列文虎克发现微

生物的故事”,不少学生很自豪,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

题,很有成就感。

在利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利用手电

筒、镜子,结合五年级学过的光的反射知识,将足够的光反射到物体

上,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这一教学环节,其实也是为下节课介绍

在利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一些观

察中的问题,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

议,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

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中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

过程中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我就没能用两个凸透

镜观察到清晰的物体。在课堂操作中学生也是难以用两个凸透镜看到

放大的东西。学生出现困惑,虽然引导学生使用卡片式放大镜效果也

明显,但学生心里还是对凸透镜制成显微镜有疑问。如何选择更精准

合适的教具,是教学特别是科学实验教演成功的关键。

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

词句进行记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l

学生通过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活动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

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l

学生通过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活动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

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l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它是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作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

使用它进行观察记录。

难点:学生能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作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

使用它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两个放大镜、一架光学显微镜、课件

小组:两个放大镜、印有小字(建议宋体,大小为数值2,内容不

限,字数24字即可)的纸片、A4白纸、剪刀、胶带、餐巾纸、刻

度尺、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怎样放得更大(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印有小字的纸片、放大镜]

1.分发印有小字的纸片,请学生观察上面写了什么内容。

提问:

1)用肉眼观察,能看清上面的信息吗?

2)用一个放大镜观察,能看清吗?和肉眼观察有什么区别?

2.谈话:用肉眼观察,我们只能勉强辨认纸上写的内容,用一个

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字放大了一些,可看起来还是比较累,有什么

办法能把字放得更大?

3.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预设: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观

察)

4.讨论:两个凸透镜怎么组合?

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放大镜、A4白纸、剪刀、胶带、餐巾纸、学习单]

(一)组合凸透镜

1.初步尝试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

1)学生两人一组,尝试将两个凸透镜进行组合,轮流观察文字

的放大效果。

2)教师介绍方法(PPT演示),再次轮流观察文字的放大效果。

①先用一个放大镜观察,在清晰的前提下,观察到最大的图像。

②保持第一个放大镜不动,在下面增加第二个放大镜。

③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找到最大的清晰图像。

④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放大

镜,比较所观察到的图像。

2)交流研讨:两个放大镜组合能否让图像放得更大?

(预设:两个放大镜能够让图像变得更大)

在观察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预设:调节距离能够改变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3

提问:我们在保证图像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让图像的放大倍数

更大,此时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

2.固定两个放大镜的组合(1)谈话:用手拿着凸透镜测量很不方

便,一旦手动了,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导致图

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的变化。有没有办法固定两个凸透镜,再测量两

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呢?

2)制作:提供A4纸、剪刀和胶带(或者直径和放大镜相当的

塑料管、透明亚克力管等),学生做一个纸筒来固定两个放大镜。提

供的A4纸尺寸要事先裁好的,长度大于两放大镜之间调节好后的距离,

宽度和放大镜周长相同。也可以用塑料管和透明亚克力管等硬质材料

代替纸筒,课前要进行处理,割出一条纵缝,保证放大镜镜柄放得下

去。

3)学生用上述方法固定两个凸透镜,再次观察,并测量出两个

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测量时要注意:由于镜框有厚度,可以测量镜

框上边缘和上边缘的距离或者下边缘和下边缘的距离)。

4)研讨:怎样组合放大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

(预设:两个放大镜上下平行,且以一定的距离进行组合,才能

将图像放得很大。)

影响?

(预设:对光观察看到的视野比较亮,侧面观察和背光观察视野

比较暗。)

5)小结:我们把两个放大镜通过上下平行的方式进行组合,且

调节它们之间的距离,就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根据这个特征,

我们把这个组合凸透镜也称为简易显微镜或者自制显微镜。

3.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1)明确活动要求:用自制的显微镜来观察餐巾纸和一样自己选

择的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的区别,并将观察结

果记录在学习单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所得。

3)研讨: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同一个物体的特征有什么不

同?(预设:用简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餐巾纸的纤维结构、可以看到

棉线的棉花纤维,而这些特征用肉眼无法发现等。)

(二)认识实验室显微镜的结构

1.谈话:早在16世纪,来自荷兰的詹森父子就已经发现,两个放

大镜组合在一起,能使图像放得更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根据

这个发现,它们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PPT图片),它和我

们做的简易显微镜有什么相似之处吗?(预设:都有两个镜片、组合

方式也相同等)

2.教师出示光学显微镜,结合PPT介绍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和

作用。

3.学生观察比较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

解光学显微镜的几个主要结构及其功能。(预设:相同之处包括组成

镜片数量都是两个,且都是凸透镜,组合方式也相同;不同之处包括

三、拓展(预设:3分钟)

1.资料阅读:

了解电子显微镜:课件呈现电子显微镜图片,介绍它的放大倍数

和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

2.研讨: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预设:显微

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

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

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等。)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物体的图像放

得更大,使我们发现更多微小物体的特征。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

将利用光学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发现更多微小物体的特征。

【板书设计】

2.怎样放得更大

一、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放大倍数

清晰度(优先保证)

优先保证

清晰度

放大倍数

放得更大

二、两个放大镜组合:平行、合适的距离

显微镜

【作业设计】

1.组成简易显微镜的两个镜片分别是()。

A.都是凸面镜

B.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

C.都是凸透镜

2.简易显微镜中,两个镜片的组合方式是()。

A.上下平行

B.垂直组合C.左右平行

D.随意组合3.下列微小物体不能通过简易显微镜看到的是()。

A.糖的晶体形状

B.洋葱细胞

C.帆布纤维

D.蝴蝶的触角

4.下列关于简易显微镜中上下两个镜片的功能与光学显微镜中的

相应结构功能对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上镜片

下镜片

A.上镜片和物镜的功能相对应

B.上镜片和目镜的功能相对应

C.下镜片和反光镜的功能相对应

D.下镜片和目镜的功能相对应

第五篇:关于怎样放得更大的教案 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

4、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

重要观察工具。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

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1、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

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

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

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

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

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

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

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

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

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

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

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

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

时间会不够)

3)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

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

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

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

——放大镜

——(两个凸透镜组合)

——扫描隧道显微镜

……

——……


本文发布于:2023-10-13 16:1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084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观察物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