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症、征”的常见医学术语辨析及英译研究
廖结英;朱思媛;张月;田雨;李琳;贾德贤
【摘 要】首先对“证、症、征”的发音以及字的中文含义和英文翻译进行详细辨别,并列举出有关“证、症、征”的诸多医学术语,然后对容易混淆的医学术语进行成组辨析,并给定常见标准英文翻译;通过对这些医学术语的概念辨析和适用范围的确定,并将这些医学术语归类为中医特有术语、西医特有术语和中西医共有术语三类;最后总结“证、症、征”与其相关术语间的区别与联系.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022)006
【总页数】3页(P866-868)
【关键词】豆浆营养证、症、征;医学术语;中医术语;英译
【作 者】廖结英;朱思媛;张月;田雨;李琳;贾德贤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159
校园小说有关“证、症、征”的常见医学术语使用混乱,其本质原因是没有理解术语的涵义。此外,中医古籍和医学期刊中有关“证、症、征”的使用也很模糊[1]。本文从“证、症、征”的汉字发音、概念、英译出发,归纳出三类医学名词,即中医特有术语、西医特有术语和中西医共有术语,总结出“证、症、征”间的区别与联系。幸福像花儿一样
1.1 辨析及英译
“证”仅有一个汉语发音[zhèng]。证是中医区别于西医的特有概念。现代中医学中的“证”既指疾病的现象,又指疾病的本质,它是对病变当前阶段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病位、病性等病理本质所做的概括[2]。世界卫生组织标准[3](WHO标准)和世界中医药
学会联合会标准[4](简称“世中联标准”)一致将“证”翻译为syndrome和pattern。《多兰医学词典》[5]将pattern解释为:①a design to be followed or a device to be ud in the construction or fabrication of something;② the particular design or arrangement of figures;③ a characteristic t of traits or actions,asbehavior patterns,而将 syndrome解释为 a t of symptoms which occur together;the sum of signs of any morbid state;a symptom complex.In genetics,a pattern of multiple malformations thought to be pathogenetically related。由 英 文 解 释 可 知,用syndrome表达“证”比pattern更贴切,但是syndrome在西医中指“综合征”,为避免误解中医赋予了pattern特殊的涵义来表述“证”。
“症”有两个汉语发音:仅在“症结”中读[zhēng],其他均读作[zhèng]。“症”是“症状”的简称,指病变机体的外在反映,包括症状和体征。症既可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既可以是病人的自我感受,也可是医者的察觉;既可以是外在表现,也可以是内在体现。如头痛、心烦、脉弦、舌淡红等[2]。“症”即“症状”,包括症状和体征。笔者发现西医英译词典如《英汉汉英医学辞典》[6]译为symptom和complaint,中医英译词典如《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7]及WHO标准和世中联标准也都译为symptom。
“征”仅有一个汉语发音[zhēng],在《现代汉语词典》中[8]指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在独立存在时,可以用体征和征候的概念理解,因此译为sign。《多兰医学词典》[5]对 sign的解释为 an indic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something;any objective evidence of a dia,i.e.,such evidence as is perceptible to the examining physician,as oppod tothe subjective nsations(symptoms)of the patient。这一解释指出,sign与symptom相反,sign不是指病人的主观感觉,而是指可以被医生察觉或仪器检查出来的征象。
1.2 常见医学术语
表1显示,通过资料查阅列举出有关“证、症、征”的常用医学术语,按照术语的字数分为双字术语、二字术语和三字术语三类。
2.1 “证候”、“症候”与“征候”
“证候”为中医学辨证名词,证之外候,《辞海》[9]对证候的解释:指患病时出现的互相有联系的一群症状,它反映病因和病机,可体现疾病的部位,如表证、里证;正气和邪气的盛
衰,如虚证、实证;疾病的性质,如寒证、热证;病机的变化,如闭证、脱证。辨别证候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从证候的意义上反映出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查阅中医英译词典得知,证候的英译有syndrome,syndrome complex,symptom and sign,(clinical) manifestation,根据证候的涵义可知证候表现为临床可被观察到的症状和体征,因此翻译为syndrome complex较为恰当。
“症候”,在《辞源》[10]中的解释是病情、病象。《现代汉语词典》[8]的解释有两个,一是疾病,二是症状。王居易[11]认为中医认识人体、了解疾病、判断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症候和症候结构的观察、总结中获取的,即症候、症候结构是中医理论的认识基础,因此笔者推荐 dia condition的英译。
“征候”同“征象”和“征兆”,《现代汉语词典》[8]的解释是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如病人已有好转的征候,因此笔者建议翻译为indication。
2.2 “随证加减”与“随症加减”
吴信泉吴俊玲指出,在中医的兼夹证用药时常用到2个术语。根据“症状”的不同加减中药时用“随症
加减”,如前额头痛重者加白芷,巅顶头痛重者加藁本;根据证候的不同加减中药时用“随证加减”,如阴虚者加生地黄,气虚者加黄芪。《汉英英汉中医大辞典》[12]将随证加减译为 modification of prescrip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yndrome(指方剂),modification of manipul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yndrome(指手法),将随症加减译为 appropriate addition or redu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ymptom。
2.3 “证见”与“症见”
“证见”常出现在证候分型中,如词后是证候要用“证见”,如慢性腹泻证见肾阳虚证;“症见”常出现在陈述某疾病的症状时,如词后是若干症状要用“症见”,如“肝肾阴虚症见腰部酸痛,手足心热,口舌干燥,大便干结,脉弦细,舌红津少等”。《汉英英汉中医大辞典》[13]中“证见”(同“证属”)译为 for cas with the syndrome of……或indicative syndrome of……或It is a ca with the syndrome of……或with the syndrome of……“症见”译为be characterized by……或 manifested as……或 with manifestations of……Chine Materia Medica[14]中“证见”译为 en in。
2.4 “综合征”与“症候群”快青
“综合征”指相关联的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而同时出现的一组症状群,一般是几种不同病因所引起的疾病[1]。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辞海》对“综合征”的解释是症候群,对“症候群”的解释是“综合征”,因此在西医术语中,综合征和症候群是同义词,区别在于综合征为西医术语,而证候群既是中医术语又是西医术语。“综合征”译为syndrome毫无疑问,“症候群”若在西医中可译为syndrome,若在中医笔者建议译为symptom complex,以区别中西医概念。
2.5 “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与“后遗症”
“适应证”和“禁忌证”,易误写成“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证”和“禁忌证”是概念相同的一对反义词,既有病理的概念也有生理的内涵。“适应证”即中医的“证型”[1]。“并发症”和“后遗症”指的都是症状或疾病,前者指患有某种疾病的同时引起另一种疾病或症状,后者指在病情基本好转后遗留下来的某种疾病或症状。4个术语的译文基本没有多大疑问,可分别翻译为indication,contraindication,complication和quela。婴儿缺钙怎么补
总之,这些医学术语的英译种类较多,笔者选取的是较常用的医学词典和术语标准参考书,将具有代表性的英译汇总如表2。
表3显示,根据医学术语的使用范围可分为三类中医特有术语,西医特有术语和中西共有术语。中医特有术语指术语仅适用于描述中医特定概念,如证候、证候、辨证、证型、证见、证名、症结等。西医特有术语指术语仅适用于描述西医特定概念,如并发症、后遗症、综合征、复合征和用药指征等。中西医共有术语指既适用于中医特定概念,又适用于西医特定概念,如禁忌证、适应证、症状、症候、病症、症见、征候群、主、次症及随症加减、体征、征候、征象等。
“证、症、征”之间既有所属关系,又有包容关系和交汇关系,三者靠不同医学概念联系起来。一种症状可能存在于多个证型中,同一个证型也可能存在于多种病症中;一组症状组成1个证候,而相同症状也可出现于多个证候中;1个病症或1个证候又是由1个至多个体征或征象表现出来的。因为“证”为中医特有术语,仅从中医的角度考虑,3个术语的概念大小为“证”>“征”>“症”,从西医的角度考虑术语概念范围为“征”>“症”。根据朱建平[15]对证、症和征及相关字词关系的总结,笔者排除辞源中繁体字的内容,将三者间的关系总结如图1。
“证、症、征”的发音近似,理解三者的概念本质,是正确使用三者相关医学术语的前提。
中医和西医很多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三者相关医学术语间的区别还要区分适用的医学范畴。此外,正确运用“证、症、征”相关医学术语,对于医学翻译者大有裨益,准确恰当的医学翻译,不仅有利于中医的对外交流,也能促进中医和西医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关文献】
[1]吴俊玲.中医期刊论文“证、症、征”应用辨析[J].编辑学报,2015,27(2):204.白字成语
[2]梁华龙.中医辨证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3.
[3]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世界宽容日[4]李振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W B SAUNDES COMPANY.多兰医学词典(英文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Harcourt Asia Pte Ltd,2001:1338.
[6]王晓鹰,章宜华.英汉汉英医学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674.
[7]谢竹藩.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45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667.
[9]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880.
[10]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330.
[11]王居易.试论证候、证候结构与中医理论的关系-关于中医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J].北京中医,1983,33(2):19-20.
[12]郑凤钦.汉英英汉中医大辞典[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436-437.
[13]常章富,贾德贤,James,Bare.Chine Materia Medica[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