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翻译学视角下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研究——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

更新时间:2023-08-02 03:55:41 阅读: 评论:0

Vol.21No.7
引言
翻译学注重翻译对等,如何在翻译中做到对等,奈达和泰伯(Nida&Taber1982:13)、卡特福特(Catford1965:27)等著名学者就该问题提出不同的理论观点。我国学者也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如吴义诚(1994:4-6)对其的批评、金(1998:264-282)在翻译《尤利西斯》中的成功运用、屠国元和廖晶(2001:40-43)对其进行的辩证分析等。另外,祝一舒(2018:57-61)、张永亮和雷芳(2017:123-125)、周润秋(2018:86-90)、居方(2018:22-24)、陈心妍和邵华(2019:50-53)、吴婷和祁文慧(2019:17-18)等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和领域作出了研究。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行为(伍静、王富银2018),许钧(2003:75)表示“翻译是以符号转化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体现了翻译的符号性,也说明翻译与符号之间相互联系。1959年,雅各布森(Jacobn)首次将符号学理论与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中给出翻译类别的定义与翻译对等的概念,为后续翻译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视角。
下面以皮尔斯(Pierce)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雅各布森的翻译三分法与对等理论,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对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从中揭示符号翻译学对研究英译散文类作品的指导作用。
一、符号翻译学理论概述
(一)皮尔斯的符号学
在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中,将符号划分为图像
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郭建中2000:109)。三者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图像符号作为基础,对应第一性;指示符号解释并包含图像符号,属于第二性;象征符号是指一个图像符号除了自身的某个具体指示意义外,剩下的所有指示意义之和,它源自指示符号,因此包含图像符号,对应第三性。
(二)符号学与翻译对等
雅各布森的符号学将语言学、翻译理论结合在一起,最终提出三种翻译对等形式:符际对等、语际对等和语内对等。三种对等形式又分别对应符号的三种性质:语际对等在符际翻译基础上产生并包含符际对等;语内对等由语际对等产生,并包含语际对等和符际对等。三种对等形式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相关依存的整体(见下图),也说明从符号学角度看翻译对等,不再是一对一的对等,而是一对多的对等,对等成为一个过程(徐岚2007:62)。
二、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任何文学作品在翻译之前首先需要分析其写作风格,正确传达原作风格是翻译家的首要任务(辛楠、鲍志坤2019:25)。文学作品的语言有其独特之处(吴婷、祁文慧2019:17),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文体,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审美特征(伍静、肖飞
符号翻译学视角下中国现代散文翻译研究
——
—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
张文静王富银
【摘要】阐述符号翻译学理论。结合雅各布森的翻译三分法,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从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三个维度对散文英译的过程进行分析,揭示符号翻译学理论对于散文英译中翻译对等问题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符号学;散文翻译;翻译类型;翻译对
93
2019:40),风格特点是“形散神不散”。由于文化的差异,英译散文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内容含义与语言风格(芦蓉、邵华2019:10)。张培基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忠于原文,适时地跳脱原文结构,表达出原文神韵,涉及文化差异时能以娴熟的技巧作出灵活的处理,巧妙地打破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壁垒,对句法、风格、散文的美学意境等方面作出了努力。
(一)符际对等
清汤锅底的做法
符际翻译是指文本在传达自身的文本信息时,不是通过文字内容,而是某种形式来表达,有利于直观地传达给读者原文的形式。符际对等在翻译中体现为译文与原文在外观结构、标点等外在因素方面的对等。在中文散文体裁中虽然很少出现类似“异型诗”这种独特的文字排列形式,但依然可以从文中标点符号、行文格式上讨论符际对等。
例1: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原文: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
“先生!你在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译文:
“Why not ask your master to have a window made?”
“How can I do that?...”
“OK,you show me around!”
.
长城英文
..
“What the hell are you doing,sir?”the slave yelled with alarm.
“I’m trying to knock a hole to make a window for you.”
“No,you can’t do that!The master will be mad at me!”
“To hell with your master!”The fool continued pounding away.(张培基2007b:15)
这段对话中使用多个双引号、问号、句号、逗号和感叹号。译者在翻译时最大程度地加以对应,原
文属于对话体格式,译文也很好地遵守了这一格式。通过行文格式和标点符号的符际对等,完成了整个翻译对等过程的第一步。
(二)语际对等
先锋音响怎么样
根据符号学理论,一个文字符号的指示意义为语用意义服务。语际对等是为了实现语用意义。翻译的最初目的是完成源语言和目的语的相互转换(周方琴、王富银2019:198)。在语际翻译中,对不同文化所蕴含的不同意义采用灵活的处理方式,注重该词的语用意义,实现语用对等。
例2:黄秋耘《丁香花下》
像我这么一大把年纪,距离“灰飞烟灭”的日子已经不很远。
译文:Being an old man already with one foot in the grave.(张培基2007d:181)
句中的“灰飞烟灭”的语用意义是指人离“大限”不远。译者准确地把握了文中的词义,译为with one foot in the grave,不仅传达了原文语言的意境,而且将原文深层意义表达出来,充分再现了语用意义,做到了语际对等。
例3:朱自清《背影》立春诗句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跑,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水环境治理译文:In recent years,both father and I have been living an unttled life,and the circumstances of our family going from bad to wor.(张培基2007a:52)在翻译时,译者要了解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表现方式(葛莎莎、祁文慧2019:42)。这句话中要重点把握“东奔西跑”的意义,如果直译为run around here and there,就会脱离原文本义。该词在中文中更多表达的是生活过得不如意,而张培基将其意译为living an unttle life,巧妙地把原文意义表达出来。我国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多样的文化现象(吕鹏、张弛,等2018),进行语际翻译需查阅相关背景,深刻理解所译材料,不能
急于求成(葛莎莎、祁文慧2018:151)。
(三)语内对等
语内翻译是指在已产生的指示意义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解释,从而获得适合不同语境的指示意义。例如,将文言文转化为白话、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文字等。通过语内翻译后,能够产生新的指示意
94
Vol.21No.7
(下转第98页)
义,并在象征意义层面挖掘出新意义,最终做到语内对等。
例4:英培安《欣赏自己》
老王卖瓜,只要卖的是好瓜,为什么不能自卖自夸?
译文:
As we know ,there is an old Chine saying disparaging a melon peddler ,named Lao Wang ,who keeps praising his own goods.Well ,why can ’t he prai his melons if they are really sweet and juicy?(张培基2007c :
275)若翻译的内容存在文化差异,必须准确判断,正确理解(金瑞、邵华2018:156)。句中“老王卖瓜”是我国谚语,可以直译为Lao Wang ,a melon hawker ,但这样十分突兀,只会让目的语读者费解。反观张培基的译文,他对原文进一步说明,有助于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例5:夏尊
《中年人的寂寞》真正的朋友,恐怕要算“总角之交”或“竹马之交”了。
译文:
Real friendship between two persons originates perhaps from the time of life when they were children playing innocently together.(张培基2007a :34)
原文中“总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古代未成年人把头发扎成两个髻,借指幼年”。另外,“竹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皆表示幼年时结交的好友。译者打破了原有的四字结构,只译其意,发挥翻译的作用
(金瑞、邵华2019:164),在译语中赋予新的解释,使目的语读者有仿佛读到原作的感受(薛香云、王
富银2019:14)。
兰台内外结语
在符号学理论的指导下,从雅各布森的翻译三分法入手,进一步解读翻译对等问题。首先,从符际对等出发,原文本与目的语从“外观”实现翻译对等;其次,探讨原文本在语际对等过程中如何做到语用意义的对等;最后,语内翻译对译文的第二次“校对”使译文达到地道、流畅的效果。通过以上分析,领略到张培基运用文字之巧妙、翻译功底之深厚,也从符号“解码”角度看到我国现代散文英译在翻译中实现最大程度对等的可能,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体
会原文的韵味,并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
色,更有利于传播、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李擎2018)。
引用文献
陈心妍,邵华.2019.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学术英语翻译[J].英语教师,(19):
50-53.郭建中.2000.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09.
葛莎莎,祁文慧.2018.浅谈译者素养———以杨宪益译作为例[J].疯狂英语(理论版),(3):
150-151.葛莎莎,祁文慧.2019.《一小时的故事》金莉与秦亚青译本文
体风格剖析[J].英语广场(下旬刊),(1):
42-43.金瑞,邵华.2018.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以迪
士尼电影《花木兰》字幕翻译为例[J].疯狂英语(理论版),(4):
146-147,156.金瑞,邵华.2019.译者主体性在傅雷翻译实践中的体现[J].海外英语,(23):164-165.金
.1998.乔伊斯的人物创造艺术[J].世界文学,(5):264-282.
居方.2018.法律翻译中“显化”现象研究[J].海外英语,(22):22-24.
李擎.2018.后慕课时代中国文化话语权的重建[J].学术探索,(11):
147-151.吕鹏,张弛,张智豪.2018.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国纪录片解说词英译的语境顺应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英语广场,(11):
12-15.芦蓉,邵华.2019.文化视角下中国不同地区引进电影片名的翻译[J].英语广场,(6):
10-11.屠国元,廖晶.2001.翻译等值概念述评[J].中国科技翻译,(2):
40-43.伍静,王富银.2018.克里希那穆提作品译介模式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3):
154-155.伍静,肖飞.2019.The Clipper 两个译本的文体分析[J].英语广场,(4):
39-40.吴婷,祁文慧.2019.《呐喊》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评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7):
17-18.吴义诚.1994.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1):4-6.辛楠,鲍志坤.2019.评宋兆霖翻译风格与策略———以《简·爱》译本为例[J].英语广场,(8):23-25.许钧.2003.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75.徐岚.2007.略论符号学的翻译对等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5):
60-62.薛香云,王富银.2019.莎士比亚戏剧两译本的翻译伦理研究[J].英语广场,(10):
13-15.95
张培基.2007a.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4,52.张培基.2007b.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手机通话记录15.张培基.2007c.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65,275.张培基.2007d.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81.张永亮,雷芳.2017.专利摘要汉日翻译策略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8):
123-125.周方琴,王富银.2019.从文学翻译看“信、达、切”标准———《小王子》汉译本鉴赏[J].大众文艺,(19):
197-199.周润秋.2018.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之文化空缺与翻译补偿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4):
86-90.祝一舒.2018.试论许渊冲翻译的文化立场与使命担当[J].外语研究,(5):
57-61.Catford ,J.C.1965.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7.
Nida ,E.A.&Taber ,C.R.1982.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Bible Translating [M].Leiden :E.J.Brill :13.
作者信息:210037,江苏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上接第95页)
冲在一线。有这样的思政元素,不用过多的言语,学生就能够明白克服困难的真谛。第六单元主题为Women ,Half the Sky ,教师选取疫情防控期间的杰出女性代表,让学生学习她们的事迹,从而自然感受到了女性的伟大。
(三)注重设计呈现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不是对思政元素简单的讲授和罗列,应和其他教学内容一样,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呈现。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为例,主题为The American Dream ,主要讲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任何阶层的美国人都可以实现心中的美国梦。这一单元的思政元素比较明确,教师可以
让学生对比学习中国梦。教师这样设计本单元思政环节:在讲解课文前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发布视频和任务,要求他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美国梦,并以组为单位查找资料,探讨美国梦和中国梦内涵的异同,并选出代表发言。之所以设计在课前让学生完成观看视频的任务,是因为他们对于美国梦的了解并不多。通过视频介绍,学生会对美国梦的时代背景和意义有大致了解,之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我探究,会进一步认识美国梦,同时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梦。对于中国梦
和美国梦的异同,学生不一定能够总结清楚,可能带着困惑走进课堂,这时学习会更有的放矢。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课堂任务将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对比贯穿其中。这样,学生的困惑一步步得到解答,并在学习课文后进行总结和延伸,即每一个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都会不断接近梦想,国家的强大也需要每一个普通人的力量。这样,通过自我探索—课堂求知—课后鼓舞三个阶段,学生会对中国梦和美国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结语
民族复兴呼唤文化自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有效利用课程思政,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注重思政元素的设计和呈现,以此为塑造文化自信的青年一代贡献力量。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17.大学英语教学指南[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习近平.2016.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什么去痘印
作者信息:730050,甘肃兰州,兰州工业学院
98

本文发布于:2023-08-02 03:55: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050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符号   中国   意义   文化   散文   原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