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拼音:gāng qín,英文:piano)是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于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弹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 钢琴与小提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 人们口中所说的乐器之父就是钢琴,而乐器之母是小提琴 ,乐器王子是古典吉他。 在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种古今乐器当中,现代钢琴被众多的音乐家们誉为“乐器之王”。这不仅是由于它的体积最大、内部结构最复杂,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除为数不多的教堂、音乐厅中的管风琴外)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那时的欧洲音乐,恰好是复调音乐迅速演进的时代。相应的,古钢琴也盛行了几百年。许多作曲家都为古钢琴作曲。例如巴赫、享德尔和斯卡拉蒂的钢琴曲,都是为古钢琴的。海顿、莫扎特的大量作品和贝多芬的一些作品,也都是为古钢琴作的。另外,古钢琴还有它特有的纤巧的音色。所以在古钢琴普遍被现代钢琴取代之后,到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甚至在当代,又有少数钢琴家重新提倡使用古钢琴。今天, 许多型制的电子琴也都设置古钢琴的音色(Harpsichord),就是这个缘故。 乐器的演进,是伴随着音乐创作的深化而变化的。而音乐创作的深化,就在于更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内心对无限丰富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来的无限丰富的感情色调及其变化。这时,缺少力度变化和对比的古钢琴,就不能完全满足音乐艺术发展的需要了。新的钢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世界上第一台钢琴,由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B·Cristofori)于1710年前后在佛罗伦萨制造出来,当时取名为“弱和强”(Piano e forte)。后来,几乎所有语种都称钢琴为Piano,就是Piano e forte的简称。中文称Piano 为钢琴,这倒是中国化了的名称。 仅从钢琴本名为“弱和强”这一点已经说明:演奏者能随心所欲地弹出弱、强、渐弱、渐强、突弱、突强等等力度变化、对比,这是钢琴的发音原理与古钢琴的根本不同之处。这一点不同,对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对钢琴曲创作的推动,都有重大意义,这已由后来的钢琴音乐史所验证。克里斯托弗里的巨大贡献,就在于此。万事开头难,尽管他制造的那台钢琴与我们今天常见的三角钢琴(即平台式钢琴)和立式钢琴相比,还是大不相同的,但毕竟Piano是在克里斯托弗里手里诞生的。后来的几百年间,又经各国无数的能工巧匠,从型制、结构、材料、音域、音色、音量等等方面不断予以改进,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这中间,另一件对钢琴艺术乃至整个音乐艺术的进步都有深远意义的事,就是十二平均律的普遍应用。所谓十二平均律,就是一个八度内的十二个半音里,所有相距半音的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值”,都是相等的,这是其他任何律制都不具备的特点。这个特点的优越性,在于音乐从此可以“畅通无阻”地自由转调和方便地应用和声技巧。由此,音乐的多声思维才飞上了前所未有的可以自由翱翔的广阔天空。 十二平均律的最早发明者是我国明朝的大数学家、天文学家、乐律学家朱载堉。依据史书,他最迟已于1584年之前创立了十二平均律这一伟大的律学理论,但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并未在我国推广应用。在音乐实践,特别是音乐创作中,最早成功的证实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并预示出光辉前景的,是德国的巴赫。他于1722年写了一部《平均律钢琴曲集》(原名为《平均律键盘曲集》),使用了全部24个大小调,1744年又完成了同样应用24个大小调的第二部。这两部曲集,被信仰基督教的西方音乐家称为音乐艺术的“旧约全书”,足见其在音乐文化上经典性的价值和意义。 钢琴英文名是Piano,Piano是pianoforte(有强弱变化的哈泼西考特) 的简称原名:哈泼西考特. 其机械装置有:键盘,击弦机,琴槌, 制音器,琴弦和踏板。现代钢琴的键盘达七个八度,最低音为A2;也有再加一个小三度的,最高音为c5(88键)。 钢琴第一次用于独奏乐器是在1768年J.C.在英国的一次演出。 现代钢琴因形状和体积的不同,主要分为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音乐会所用的大三角钢琴是乐器中的庞然大物,有9英尺长,最重的可达79吨。迄今为止最昂贵的钢琴是一架1888年生产的斯坦威(steinway)牌 三角钢琴,1980年在纽约以18万英镑的高价被拍卖。钢琴因其独特的音响,88个琴键的全音域,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在流行、摇滚、爵士以及古典等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立式钢琴价格便宜,占用空间小,成为爱好者的购买对象。三角钢琴(grand piano)则用于大型演出或专业人士。立式钢琴采用一种琴弦交错的设计方案,有效地节约了高度与厚度。在此之前的立式钢琴高度达2.4米。现在的只有1-2米高。三角钢琴有 2.7米长。 应用谱号:高音部: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低音部: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由琴弦列、音板、支架、键盘系统(包括黑白琴键和击弦音棰)、踏板机械(包括顶杆 和踏板)和外壳共六大部分组成。 使用材质:琴弦列:高、中音琴弦由钢丝制成;低音琴弦由钢丝加上紫铜缠丝制成。音板:木质结构。 木材要求质地柔软、有弹性、易传导振动,以白松或 梧桐为最佳。支架:包括铸铁支架和木支架两部分。键盘系统:黑白琴键由象牙或电木制成;音棰常用木制。 踏板机械:金属结构。外壳:漆饰木板结构。乐器特色: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变化丰富,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或刚或柔,或急或缓 均可恰到好处;高音清脆,中音丰满,低音雄厚,可以模仿整个交响乐队的效果. 小提琴(violin)是一种超擦奏管弦得鸣提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 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也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 小提琴为精致的艺术。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宠爱。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中的“王后”了。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注入了灵魂,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独奏。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小提琴是一种四条弦的弓弦乐器,是提琴家族中的主要成员(该族系中的其它成员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现代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的克瑞莫纳,在1600-1750年间成为最大的小提琴制作中心。著名的制琴大师有:Nicola Amati(尼古拉·阿马蒂),Antonio Stradivari(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及Giuppe Guarneri(吉塞浦·瓜奈里);他们制造的乐器至今都是无价之宝。小提琴的五度定弦为:g, d1, a1, e2, 音域超过3 个半组,是所有管弦乐团必不可少的乐器,也是乐器之后。 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 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 小提琴主要构件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小提琴的音质基本上取决于它的木质和相应的结构,取决于木材的振动频率和它对弦振动的反应。优质琴能把发出的每个声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样灵敏地传播出去。 提琴有琴弦4根。原均为羊肠制的裸弦,约从18世纪起,低音G弦常包以银丝,使其反应灵敏。现代则将G、D、A3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晚近也用尼龙弦。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的音色更佳。 小提琴制作成现代这种样式,并非完全从形态美观出发,而是有其音响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小提琴面板和背板有弧度,使其共鸣良好,发音洪亮;琴的腰身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条,除防止木板开裂外,对琴的音质也起一定作用。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其位置变化对小提琴音色影响明显。面板左下面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 音响作用。小提琴表面的油漆如太硬、太软,或小提琴琴弓漆得不匀,都会有损于音质。当琴弓与琴弦摩擦使琴弦振动时,通过琴马引起面板振动,又通过音柱使背板振动,E弦振动较少,而G弦振动较大,从而使低音梁有更大的振动,并造成共鸣箱振动。能否使琴声得以充分发挥,取决于琴弦及其张力、琴马质量、运弓的压力和速度。要想把琴的各种音质都表达出来,还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指法和揉弦、弹弦等演奏技巧。 尺寸适用对照表 规格 尺寸 适合年龄 备注 1/16 基本上作为模型或者摆设的居多 1/8 255mm 4-5岁 幼儿园 1/4 280mm 6-8岁 一至二年级 1/2 310mm 9-10岁 三至五年级 3/4 335mm 11-12岁 五至六年级、身高稍小的成年人,或身高1.60米左右的人 8/7 340mm 13-14岁 市面上很少有这种琴了 practice的用法4/4 356mm 15岁以上 身高1.65以上,也就是成人琴 吉他(英语:Guitar),又译为结他或六弦琴。属于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条弦,形状与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蓝调、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视为主要乐器。而在古典音乐的领域里,吉他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当然,在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吉他亦扮演着相当程度的陪衬角色。 吉他(英语:guitar),又译六弦琴。其面板与背板都是平的,琴身腰部一般无角 民谣吉他而往里凹,古典一般吉他无凹陷。琴颈很长,指板上有弦枕并装有很多窄而稍向上凸起的金属制的横格,称之为「品」,它把琴弦划分为许多半音。 吉他被用于多种音乐风格, 它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蓝调、民歌、弗拉门戈中常被视为主要乐器。吉他亦有被于用古典音乐,有大量的独奏曲, 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偶有使用。它通常有六弦,但亦有四弦、八弦、十弦和十二弦。吉他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悠久、以木制共鸣箱扩音的木吉他,二是二十世纪被发明、以电扩音器扩音的电吉他。原声吉他有四种:平面吉他(在中国也叫民谣吉他),拱面吉他(又名爵士吉他),古典吉他和弗拉门戈吉他。木吉他通常被用于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及流行音乐。 电吉他则通常被用于摇滚音乐、蓝调及流行音乐。电吉他的发明对西方流行文化及音乐有重要影响。 另有一点不为人知的是,吉他家族中最“贵族”的古典吉他与小提琴、钢琴并列为世界著名三大乐器。 形状构造及工作 原理 吉他构造作为乐器家族中弦乐器的一员,吉他是一种通过拨动上面一根根的琴弦发出声音的有弦的演奏乐器。弹奏时用一只手拨动琴弦,另一只手的手指抵在指板上,后者是覆盖在琴颈上的金属小条。弹奏出来的声音会通过吉他的共鸣箱得到增强. 吉他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发声原理可以大致分为木吉他(民谣/指弹吉他,弗拉门戈吉他)、电吉他(如标准电吉他和低音电吉他)和古典6弦琴(古典吉他)三种。除低音电吉他外,其他几种吉他使用相同的定弦方法,即从粗到细依次将各弦定为E,A,D,G,B,E。特殊情况也可以将某一弦或者全部的弦降低定音或者升高定音。如比较普遍使用的将低音E弦降低为D。各种吉他一般在琴颈上安装有18至24个不等的音品,单弦的音域在两个八度左右,两个品位之间是半音关系所以又叫半音乐器。 木吉他。 即老百姓们常见的弹唱吉他,正规的民谣吉他。也有的民谣吉他仿古典吉他琴头到琴箱之间指板上有12品。民谣吉他特点:①钢丝弦②个头比较大些,琴颈较细③琴弦为刚弦与琴箱接头处为十四品。④表面板上可能有一块半月形保护板。⑤油漆往往较花哨,欠庄重。以伴奏为主 。 古典吉他 原名古典6弦琴。和竖琴(古典23弦琴、古典46弦琴等)、lute琴等同属古典琴大类。是吉他家族中艺术性最高,最具代表意义,适应面最广,最有深度,最受艺术界肯定的一类,被称为“世界三大经典乐器”(只有古典吉他才是,另外两种是钢琴,小提琴),其同时具备钢琴的富丽堂皇与小提琴的优雅婉转,又有“乐器王子”之称;古典吉他早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正规乐器,并不像弗朗明哥吉他只局限于演奏西班牙民族音乐。年龄较小或音乐天赋较高的孩子学吉他就应当学习古典吉他,吉他家族中最为昂贵的往往是古典吉他,只有古典吉他才具有与钢琴、小提琴并驾齐驱的地位。古典吉他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替代其它任何一类吉他,它的演奏姿势严格,技术也是最为规范和深奥的。古典吉他可以独奏、重奏,与交响乐队协奏等等。 电吉他 电吉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普通吉他加上拾音器、效果器、音箱等附件就是电吉他,电吉他主要用于电声乐队的中声部填充、过门、间奏,有时会起领奏作用。 演奏方法 吉他演奏方法主要有四种: 一是用手指弹奏,但指甲容易受损,故常有人使用假指甲或在指甲上涂上能强化指甲的指甲油, 二是使用弹片(Picks)拨弦, 三是用金属圆管(滑奏吉他, Slide Guitar)演奏, 第四种较冷门,是使用一种可带在手指上的指套来演奏。 下辈子再相遇1. 滑音(Slide) 2. 捶弦(Hammer-On) 3. 勾弦(Pull-Off) 4. 点弦(Tapping) 5. 推弦(Bending) 6. 柔弦 吉他常用技巧 7. 扫弦(Sweep Picking):多用于电吉他演奏,常见于重金属摇滚乐。 8. 打弦(Slap):多用于低音吉他(Bass)。 9. 琵音 10.颤音 11.泛音 12. 颤指(轮指):古典吉他最迷人的演奏技巧之一。其中塔雷加(Tárrega)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Recuerdos de la Alhambra)》是轮指奏法的代表作。 13. 打板民谣常用技巧 14.制音 15.切音 16.摇把(摇杆)摇把颤音 17.拍泛,一种用手指在天然泛音的区域拍出来的泛音的技巧 18.闷音,一般用×标示出来。闷音和切音是不同的,闷音是在音还未发出时就止住,而切音时音已经发出只是马上止住。闷音演奏时,用按弦的左手稍微放松,但仍接触在上面。切音是用手指按住弦使音停止。 19.Mute-Attack 由日本吉他演奏家押尾光太郎的演奏方式(源于弗拉门戈的演奏技巧),在食指拨弦后顺势用中指和无名指指甲部分击打高音弦的一种技巧,可以使一把吉他演奏出来的声音更加立体和丰富.通常吉他演奏都使用吉他的专用谱:和弦谱和TAB谱,又称六线谱。当然也有传统的五线谱及简谱。 架子鼓(又名爵士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雏形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多在中国春节庙会中助兴中使用,非标准和皇家乐器。清朝后期传入欧美,欧美人受到启发并加以改造。在1920年代爵士乐兴起时,常用于爵士乐的演奏当中。 架子鼓介绍 架子鼓英文称作Drum kit或Drum t,**许多打击乐器为一体,基本的组合包括了大鼓(bass drum)、军鼓(snare drum)、两个中鼓(tom tom)、一个落地鼓(Floor Tom)、脚踏钹(Hi-Hat Cymbal)和两片铜钹(a ride cymbal and a crash cymbal)。 架子鼓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无音高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称“底鼓”)、一个军鼓、二个以上嗵嗵鼓(Tom-Tom Drum)、一个或两个吊镲(Ride Cymbal)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Hi-Hat)等部分组成.。当然有的时候演奏的需要会增设一些如牛铃、木鱼、沙锤、三角铁、吊钟,不管增设多少器件,都是由一人演奏鼓手用鼓锤击打各部件使其发声。爵士乐中常用的鼓锤有两种,一种是木制的鼓棒,另外一种是由钢丝制成的钢丝刷。 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脚镲、军鼓、桶子鼓(3-7个)、吊镲(2-4面)高音镲所组成。 如何备孕调理身体 七头架子鼓低音大鼓 (Bass drum) 用右脚自然平放在踏板上,敲击时脚腕和脚掌松弛自然,脚随踏板上下运动,脚掌不要抬的过高,除连续演奏重音外,脚跟不要离开踏板。 踩镲 (Hi-hat) 用左脚,预备演奏时提起左脚跟,开始演奏时脚跟下脚掌上,脚掌下脚跟上,脚跟脚掌运动必须自然跟随踏不板,不可抬的过高或动作缓慢。 小鼓 (Snare drum) 一般左右手都可以直扣腕式(手心向下)进行演奏。 吊镲手镲 用左手,在踩镲上采用直扣式敲击各种节奏。 吊镲 用右手,是代替手镲演奏各种节奏,采用直腕式或直扣式,一般有槌头敲镲面,在演奏重音渲染强烈气氛时,用槌杆敲击镲的边沿处。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钗(HH)大中立钗(CC)。 在乐队中鼓手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等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爵士乐中,鼓手特别需要与其他乐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状态,比如"切奏"时鼓手的干净利落就在其中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另外在爵士乐中,鼓音色的控制、力度的控制以及速度的控制都是体现鼓手技巧的重要因素。 爵士鼓(JAZZDRUMS)起源于美国。它是一套以鼓为主的组合性打击乐器。由一人演奏始时专为爵士乐伴奏。 “爵士”二字,并非指英国皇室的勋位,而是一名早期美国黑人乐手的名字,全名为爵士波·布朗。早期的爵士乐是美国下层黑人们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当这位著名的黑人乐手演奏时,人们常常兴奋的高呼“爵士,再来一个!”。后来,这种音乐就因这位黑人歌手而得名.习惯上称做“爵士乐”了。 爵土鼓从外观上看去就像一排架子上挂着很多鼓,鼓手演奏起来十分神气、显眼,抑扬顿挫的立体鼓点铿锵动听。在我国,人们就按它的外型而习惯叫它“架子鼓”,鼓手的演奏俗称“打架子鼓”。 最初期的爵士鼓非常简单,只有大军鼓、小鼓和军镲。人们把大军鼓立放在地上,架起小鼓,用脚把大鼓踢响,再把一根棍子插在地上,挂上一片军镲。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能歌善舞的黑人从解散的军队那里获得不少乐器。如大小军鼓、钹镲等,(这些乐器几乎成了后来爵士乐中的主要乐器)天才的黑人把各类鼓镲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爵士鼓的雏型。他们把大军鼓安上支架放在地上,配置一个能鼓动鼓面的踏板。再把小鼓和军镲分挂在大鼓的两边。这样,一个人就能同时操纵多件打击乐器。后来通过发展、改良,慢慢就演化成了现代的爵士鼓。随着爵士乐的不断发展。鼓手的技术也不断提高,简陋的装置再不能适应乐队和鼓手的需要,于是就在打击乐组合中逐渐加入了几个去掉响弦的小鼓,打起来嗵嗵嗵嗵,与大鼓、小鼓交相呼应十分动听,后来就以它们发出的声音命名为“嗵嗵”(TOM—TOM)。我国的习惯叫法为“嗵嗵鼓”,因为嗵嗵鼓的型制很像水桶,有的也叫它“桶鼓”。随着爵士乐的发展,能够连动的踩镲也加了进来。直至发展到型制健全、操纵方便、具有两面大鼓、七八面嗵鼓、八九面吊镲的世界性打击乐器了。 二十世纪中期,摇滚乐(Rock)在美国风靡起来,旋即在世界掀起强劲的旋风,由于爵士鼓变化多端的节奏和鼓手高超的演奏技艺,迅即成为摇滚乐中不可缺少的组合型打击乐器了。摇滚乐以它强烈金属的音响和丰富多变的节奏,使人产生音的摇晃滚动感觉,特别招致青年人的垂青。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娱性的音乐开始有所要求。 摇滚乐、通俗歌曲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爵士鼓亦属热门乐器,尤其受到青少年朋友的欢迎。 架子鼓形成于本世纪40年代,它包含着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音色的手击乐器和脚击乐器。手击乐器有小鼓、嗵鼓、吊钗等,脚击乐器有大鼓、踩钗。在此基础上,根据演奏的需要、可随时增减附加打击乐器。 架子鼓是用以演奏摇滚、扭摆及爵士音乐的打击乐器,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形成一套固定的节奏类型,如迪斯克、伦巴、探戈、桑巴、恰恰、波莱罗等节奏。这些节奏型气纷强烈、节奏鲜明,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 架子 豉谱子鼓的记谱用五线谱的低音谱表,即F谱表,低音大鼓在第一间,小鼓在第三间,耳鼓Ⅰ在第四间,耳鼓Ⅱ在第四线,大嗵鼓在第二间,大立钗分别记在上加二间和上加一线,踩钗写在下加一间和上加一间。 架子鼓并无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据乐曲需要去调定选择。 五线谱的五条线,从下往上依次叫做: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第五线。 五线谱的六个间,从下往上依次叫做: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第五间,第六间。 五鼓:底鼓,军鼓,高音桶鼓,中音桶鼓,低音桶鼓。分别在的位置为:下加一间,第三线,第四间,第三间,第一间。 古风四字成语 三镲:吊镲,节奏镲(叮叮镲),踩镲。踩镲有三种击打方式:用脚踩踩镲,手击闭合踩镲,手击开镲音。 萨克斯是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木管乐器,音色介于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之间。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萨克斯先生(1814-1894)是比利时著名的乐器生产者和发明家。 简介 萨克斯结构图萨克斯是萨克斯风的简称,萨克斯风(音译)(英语:Saxophone)是一种木管乐器,但是管体通常是用黄铜制造,使得萨克斯同时具有铜管类乐器的特性。有意思的是这点常造成归类上的分歧。从发声原理上来看萨克斯和同样使用单簧片的单簧管更接近。 乐器本调:bB( 高音,次中音), bE( 中音, 上低音) 应用谱号 :高音谱号, 根据乐器本调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 :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 :金属制抛物线性圆锥管体, 与单簧管类似的哨头, 波姆体系音键系统. 除bB高音萨克管和bE高音萨克管外, 均弯成烟斗型. 使用材质 :铜制 (也有铝制) 乐器特色 :音色丰富, 高音区介于单簧管和圆号间, 中音区犹如人声和大提琴音色, 低音区像大号和低音提琴. 典型应用 :现代流行轻音乐中大量使用,拉威尔(法),《波莱罗舞曲》中有一段变奏。 此乐器用单簧片吹奏,开闭音孔的构造与双簧管差不多, 音域与双簧管相似, 应属木管乐器,但管体是铜制的又可属铜管乐器。它上细下粗音口向上,很像低音单簧管。从低音到高音有许 多种萨克斯管,而且全是移调乐器。萨克斯管音色异常丰富迷人, 强吹奏时类似铜管,弱奏时类似木管,是一种管乐器类最好的合作伙伴。 法国作曲家比才、圣桑、威尔弟等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萨克斯管。萨克斯管又是爵士乐队小号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现在经常用的有四种萨克斯管:降B高音萨克斯管(Soprano saxophone)。 降E次中音萨克斯管(Altosaxophone)。降B中音萨克斯管(Tenor saxophone)。降E上低音萨克斯管(Baritone saxophone)。 几种萨克斯管的指法完全相同,全都是移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曾经写到:“萨克斯的主要特点是音色美妙变化,深沉而平静, 富有感情,轻柔而忧伤,好像回声中的回声、在寂静无声的时刻,没有任何别的乐器能发出这种奇妙的声响。” 萨克斯还被誉为“无与伦比的风流乐器”。 萨克斯管不但能出色地演奏古典音乐,而且更善于演奏爵士音乐、轻音乐,人们提到爵士乐时, 第一个想到的乐器便是萨克斯管。爵士乐的最大特点是即兴演奏,在演奏中使强弱拍倒置,采取连续切分音的手法, 使节奏变化无穷,音色上富有戏剧性,既激烈狂燥又安镑深沉,既滑稽又富于伤感。萨克斯管在音色上,在演奏滑音;颤音、吐音;超吹的特点方面,便适应了爵士乐即兴演奏的最大特点的需要。因此,即兴演奏也成为萨克斯管演奏者所追求的演奏特点。 萨克斯管是金属制作的,强弱幅度大,在声音的力度上可与其它铜管乐媲美,也是其它木管乐器所不可及的,在音质上又有木管乐器的特点,并带有金属的明亮度。 在演奏上,由于它的结构是采用波姆式长笛科学原理设计的,因此,它的机械系统比较合理,机件运用灵活。所以,它能和长笛、单簧管一样地演奏高难度的乐曲。同时,它与其它木管乐器相比,在演奏滑音、颤音、吐音、超吹方面,又有它独到之处 。 单簧管 双簧管 电贝司,本为非洲的原始信仰,十二王朝时期方进入埃及,是一有胡子且好笑的矮子,充分显示出想象力聚集的 电贝司成果,是以往的埃及人所没有的。其被当成音乐之神,且保护那些表演的孩子们。 电贝司主要有琴头、琴颈、琴箱、音弦、效果器、拾音器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现代电声乐队中,作为整个乐队的低声音部,常使用分解和弦伴奏,在乐曲的经过句中,电贝司常奏出过渡性旋律,能大大丰富乐队的音色。电贝司是乐队中一般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它在爵士乐队中主要担任低音声部,有时也作即兴独奏。 结构组成 类似电吉它,从外形上看也同电吉它差不多,但只有四根弦,以电吉它的后四根弦低八度定音。 应用谱号 低音谱号,不移调高八度记谱 乐器特色 属电声乐器,音量变化可以调节。中低音区发音厚实响亮, 高音区则较明亮 电贝司。同吉它一样可以运用多种技巧,演奏出 特色旋律来,因此电贝司在合奏中是不仅仅作为低音 伴奏乐器而出现的,它往往奏出令人难忘的乐句,音色优美, 旋律流畅。 电贝司几乎只用于现代电声乐队中,作为整个乐队的低音声部。常使用分解和弦伴奏,在乐曲的经过句中,电贝司常奏出过渡性旋律,能大大丰富乐队的音色 一线要比其他明亮,音头好。在普通的弹奏时,中高把位音色更加,经常 用在Solo和Fill的地方。泛音也是经常在一弦上演奏的。勾弦、点弦也是一弦常用的,偶尔也使用击弦。 二弦起到了一弦与三弦的惯连、承接上下的作用。音色饱满,但作根音不大适合。 三弦的音色最没有特点,但它还是最常用的一根弦。通常做根音伴奏,包括击打弦的技巧。勾弦不常使用在三弦。在伴奏时,以C调为中心的上下三度调都可以演奏,有时甚至可以到F调。但再高的把位就不大常用了,因为三弦的中高把位的做伴奏根音时,音头不好,音色浑浊。低的时候可以演奏空弦把位A调,如果琴和琴弦的质地不是很好的话,可以用四弦五把位来弹A调。因为三弦空弦A有时显得有些空、散。 四弦的音色最低沉,高把位难听,通常不用。除非必要时的独奏。普通弹奏和击弦都是最擅长的。伴奏时可以到A,甚至到B。 五弦电贝斯是在四弦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根更低的B弦。演奏到D音时会有很好的效果,C#有时也可以弹。C、B就不太常用了,音高已经很模糊。五弦的高把位也是不常用的。也有的琴是在上面的一弦上,又加了一根更高的弦。但不常见。 六弦电贝斯则是在加了一根更低的五弦电贝斯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根更高的C弦。这种琴常用于独奏。 由于音乐的特征和难易程度(即指音乐理论,而非演奏技术)所造成的:卢克常使用四弦电贝斯,爵士使用六弦的。但这决非是固有的,只是一般的规律。 BASS在乐队中真的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电声乐队中,BASS演奏重低音以及节奏,作为整个乐队的低音声部。在一个爵士乐队中,BASS可以说是整个乐队的基石,在和声上它是旋律声部的向导,在节奏上它是大家的指挥,BASS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乐队的效果。多用分解弦轮指伴奏的方式,在乐曲的经过句中奏出过渡性的旋律,极大地丰富乐队的音**ass在很多人看来似乎重要性不大,其实他的奇妙之处在于控制整个乐队的律动。 虽然BASS和GUITAR外型差不多,但在乐队中的作用和他们本身的功能都完全不同。BASS是连接GUITAR和DRUM的必要乐器。 BASS手要掌握更多的和声理论,要做好乐队当中的沟通者,要和鼓有很好的交流。DRUM和BASS是乐队里最为控制节奏的乐器,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有人说BASS对电乐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灵魂”。 由于BASS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所以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吉他SOLO的前后加上BASS SOLO使得感情过渡的更加完美(范例:GAZETTE的未成年),或者索性就用BASS引出整首歌(范例:X-JAPAN的ENDLESS RAIN)。BASS的使用越来越多样化,技巧性也更强! 小号,俗称小喇叭,铜管乐器家族的一员,常负责旋律部分或高吭节奏的演奏,也是铜管乐器家族中音域最高的乐器。常用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爵士大乐团或一般爵士乐,视曲目编制需求而有不同 结构 小号由号嘴,管体和机械三部分。管长1.355米,机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组成,通过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达到延长号管的目的。活塞分为直升式和回旋式两种。 小号使用五线谱高音谱表记谱。用固定唱名法,即固定高音概念进行演奏。当今世界上有降B,E,D,降E,F,G,A,高八度降B等多种调的小号,这些调是根据演奏第一泛音列的高音来确定的。我们通常使用的小号是降B调的。如果小号同钢琴,电子琴等这些C调乐器在一起演奏同一旋律时,小号必须提高大二度,也就是C调乐器演奏。 把嘴唇贴近号嘴,震动嘴唇并带动管身内之空气震动而发声。 小号的发音由气流、发音体、共鸣体三个部分构成。气流是小号发音的动力。从人体呼吸器官呼出来的气流, 有大小不同的流量和快慢不同的流速。流量和流速对于小号的发音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奏强音时流量大, 流速快, 奏弱音时流量小, 流速慢。奏高音时, 流量小, 流速快,而奏低音时则相反。奏强高音时流量大, 流速也快, 奏弱高音时流量小而流速快; 奏强低音时流量特大, 流速也快; 奏弱低音时流量小, 流速慢。熟悉在吹奏高低强弱不同的音时所需气流的流量与流速的关系, 是很重要的。 特色 音色强烈、锐利、极富辉煌感,声音嘹亮、清脆、高亢,具有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是铜管族中的高音乐器,既可奏出嘹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小号使用弱音器可增加神秘色彩。 小号音色明朗响亮,非常锐利。不仅可以演奏振奋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够演奏抒情的优美乐段。因此无论是交响乐团还是军乐团或者爵士乐团,它都是常见乐器。小号的中音区与高音区是最有表现力的音区,中音区力度变化幅度最大,低音区发音软弱,可以强奏,但需要特殊技巧,高音区效果最好,但音量不很大。 分类 近代最常见的小号为B?大调小号(降B大调),亦有C,D,E?,E,F,G和A调的小号,也是铜管乐器当中音 小号域最窄的乐器。而管弦乐团中最常见的是小号谱为C调,因此小号手需转用C调小号或使用其他调的小号然后转调;而C调的小号管身较短,吹出的音色较嘹亮。 各类差异 ★自然号(natural trumpet):小号的前身,仅能吹奏泛音,无法演奏半音阶。 ★小号(trumpet):即常见的降B调标准小号。 乐团一般用C调小号。 还有降E调号等。 ★袖珍小号(pocket trumpet):也是降B调小号,管长相同,但号口(bell)口径一般来说稍小,管身弯曲也更多。偶可见于爵士乐演奏。 ★短号(cornet):一般亦以降B调为使用主流。音色较小号柔美,受早期音乐家喜爱。唯今由于与小号差异太小,多被小号替代,然于英法等地仍有正统的短号演奏流派,主要见于短号独奏以及铜管乐团。 ★高音小号(piccolo trumpet):较小号高八度,音色嘹亮,常用于古典曲目中。有多种调性。 ★高音短号(piccolo cornet):少见,欧洲较常用。 ★ 富鲁格号(Flugelhorn):或有译为柔音号者,亦小号家族之一,音色远较小号柔和为其特色。1990年后爵士乐常用此乐器。 手风琴(accordion)是一种既能够独奏,又能伴奏的簧片乐器,不仅能够演奏单声部的优美旋律,还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更可以如钢琴一样双手演奏丰富的和声。手风琴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这是许多乐器无法比拟的;除了独立演奏外,也可参加重奏、合奏,可以说一架手风琴就是一个小型乐队。加之音高固定,易学易懂,体积小,携带方便,因此,手风琴很适合不同年龄的演奏者自娱自乐,也可以很方便的携带到学校、剧场参加演出。 手风琴属于活簧类乐器。它是借鉴中国笙簧发音原理而形成的。 1777年,中国器乐“笙”由意大利传教士阿莫依特神父传入欧洲,随即便在欧洲开始出现了一些手风琴的前身乐器,但它们大都未能成形便被淘汰了。真正用手拉的风琴是由德国人德里克· 布期曼(Friedrdch Buschman,1805—1864 )在1821年制造了用口吹的奥拉琴, 1822年又在琴上增加了手控风箱和键钮,后来,奥地利人西里勒斯· 德米安(cyrillus Demian 1772—1847)在布斯曼的基础上,集当时手风琴的各种前身乐器之大成,成功地改良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被定名为Accordion的手风琴。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然沿用Accordion这个名称 结构类型 从历史上来讲,琴的种类和规格很多,从结构、形态上看,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全音阶手风琴,半音阶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和键盘式手风琴。 全音阶手风琴的结构非常简单,相当于口琴增加了风箱;右手部分有十来个键钮供演奏曲调,左手部分有两个和弦键钮担任伴奏;在同一键钮上,推拉风箱发出不同高度的两个音(与口琴发音相似);琴上没有背带,完全靠双手托琴;全音阶手风琴的最大缺点是不能转调,如若变调则需另换一架琴演奏。半音阶手风琴首先是为转调带来了方便;左右手两部分的键钮数量都有所增加,加之此琴推拉风箱发音高度不同,所以这种琴音域很宽;半音阶手风琴也无背带,仍靠双手托琴演奏。键钮式手风琴(亦称新半音阶手风琴、巴扬)装上了背带,这对双手来说是一大解放;另外推、拉风箱发音高度一致,这样使风箱的变换和运用也获得了很大的自由;键钮式手风琴左手部分的键钮数量大大增加而且排列相当科学,因此沿用至今。目前使用的键钮式手风琴包括了三、四、五排键钮。在我国主要使用五排样式的键钮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最大的优点在于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阶上下行。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键盘式手风琴,从此手风琴便分成键钮式、键盘式两大类,二者并行发展。键盘式手风琴左手部分其结构与键钮式手风琴完全一样,只是将右手部分的键钮改为钢琴式的键盘。可能是由于钢琴的原因,这一改进使手风琴这件欧洲民间乐器迅速在全世界得到最广泛的普及。 手风琴类型 1.键钮式手风琴 键钮式手风琴(或称巴扬):左右手都为键钮的手风琴。分为B系统和C系统,B系统琴右边第一排的第一个白键钮音是B音,C系统琴右边第一排的第一个白键音为C音。B系统在俄罗斯较为广泛流传,C系统在欧洲比较多。而我国这两种系统的琴都比较流传。 2.键盘式手风琴 键盘式手风琴:右手是以十二平均律结构的钢琴键盘形式,左手是键钮的手风琴。 键钮和键盘式手风琴都分为传统贝司低音琴及双系统可变换自由低音琴。传统贝司低音琴是指它的左手贝司只有一组低音,相同的音只是重复这个音,所有低音只在一个八度内。双系统可变换自由低琴是左手贝司既有传统低音琴的结构又有自由低音结构,它是通过一个转换按钮来变换的。左手贝司转换成自由低音结构后,可以演奏多个八度的音,提高了手风琴的表现能力。右手键盘有十三种音色。 3.电子手风琴 电子手风琴(或称MIDI手风琴)采用了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各种音效及特效的手风琴,通常有MIDI接口可以连接至各种外部设备。有些电子手风琴带有力度感应键盘,不仅可以通过风箱控制力度,还可以用触键力度来控制强弱。 4.班东尼手风琴 班东尼手风琴(或称班多钮手风琴)由德国六角手风琴演变而来,在南美十分流行,主要用于演奏探戈音乐。而被称作“探戈之父”的皮亚佐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编辑本段演奏技巧 手风琴演奏需要双手同时参与,而且在练琴时,手指尖不停的与键盘和键钮进行不同速度、不同时间的接触,这样便增加了神经末梢与大脑信息的传递机会,手指肌肉的控制能力也相应提高,久而久之,左脑与右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将会大大加强,反应能力提高,手指更加灵活,经常练习将会提高双手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在读谱并同时进行视奏时,注意力也会相应提高,注意力提高了, 记忆能力也随之增长。此外,当琴发出声音时,耳朵将听到的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需要对声音是否正确、音量是否合适、音符的长度是否符合乐谱的要求等等迅速做出判断,因此练习手风琴的同时也使得眼睛、大脑、手指以及上肢的肌肉同步反应能力逐渐变得快起来,思维速度也随之加快。随着程度的加深,表现能力、想象力与表达能力也会相应的丰富起来。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材料 曾侯乙编钟用料是铜、锡、铝合金,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等花纹,铸制精美,花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实物。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 原理介绍 汉族古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 编钟图片二的。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1957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1978年,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曾侯乙墓编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其中最小的一个钮钟高20.4厘米、质量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最大的一个低音甬钟高达153.4厘米、质量为203.6千克,全套编钟总质量在2500千克以上。钟架是铜木结构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全长10米以上,上下3层,高273厘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无比。演奏时乐队由几个人组成,用6只丁字形木锤敲高、中音,用两根长形棒撞低音。经声学专家研究,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这套编钟的定音频率为256.4赫,与现在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几乎完全相等 音域 曾侯乙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略次于现代的钢琴。中声部约占三个八度,由于有音列结构大致相同的编钟,形成了三个重叠的声部,几乎能奏出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可以奏出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音乐作品。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推想,这套编钟演奏时应由三位乐工,执丁字形木槌,分别敲击中层三组编钟奏出乐曲的主旋律,另有两名乐工,执大木棒撞击下层的低音甬钟,作为和声。 古筝介绍 【古筝/汉筝】:即汉筝/古筝 是汉族筝乐器的名字 是汉族的民族传统乐器,属于弹拨乐器 另外还有蒙古族的【蒙古筝/雅托葛】 朝鲜族的【朝鲜筝/伽倻琴】 而【朝鲜筝/伽倻琴】与汉筝(古筝)渊源颇深。 【 蒙古筝】即雅托葛,流行在我国锡林郭勒、伊克昭盟一带古老的民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其结构、定弦法、演奏风格均区别于汉族古筝。 【朝鲜筝】即伽倻琴,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中国汉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汉筝基本一致。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 据《三国史记》记载:“伽倻国嘉实王制十二弦琴。以象十二月之律。乃命于勒制其曲。” “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而大概似之。” 注:《三国史记》(????)是一部记述朝鲜半岛的正史 ,是朝鲜现存的最古史书 。《三国史记》主要以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和《花郎世记》为依据,同时也参考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包括《魏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此书是研究朝鲜三国时期和后期新罗历史的珍贵文献。 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用料 1、面板 古筝一台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面板以阳面中段为最佳,阳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为阳面,去头斩尾为中段,一般以9-12年树龄的桐木为最佳,尤以河南兰考的桐木为最佳,沙土地,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传导。 专业演奏古筝的面板以通纹为最佳,中音区纹理间距5-9厘米,高音与低音区间距1.5-2.5厘米为最佳,面板厚度高中低音的厚度一般为9mm、11mm、10mm,目前面板大多数采用弦切工艺。 2、琴弦 早期的琴弦以马尾、鹿筋为原料,到了近期以尼龙钢丝弦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韵味,琴弦以德国进口钢丝为主,含碳量均匀,寿命长,手感好,以五音不全牌、宝泉牌、敦煌牌为代表,较受专业人士欢迎。 3、筝码 一般来说红木古筝配套红木筝码,楠木古筝配套鸡翅木筝码,紫檀古筝配套紫檀筝码,亦有说法以色木为筝码最佳材料,但是尚未有定论,筝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佳,上嵌牛骨,搁弦槽一般为对应琴弦的1/3深度为最佳。 泉州府文庙二、音色 试音色之前一定要先调准音,没有音准,就没有音质,更谈不上音色。建议每次演奏以前都进行一下微调,以保证演奏效果。高音区的音色要求有穿透力,中音区音色要扎实,低音区音色要浑厚,整体音色过度要求和谐。 三、工艺 古筝上常见的工艺有:雕刻、挖嵌、贝雕、刻字、点螺等,原则上工艺对古筝的音色没有影响,但是有的工艺对古筝的音质是有影响的,已经逐渐被淘汰,比如说钢琴漆工艺和景泰蓝工艺,由于过度加厚了古筝的侧板,影响了共鸣,音色很闷。 校音 学习古筝演奏,音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初学者一方面需要接受严格的听觉训练,能唱准、听准各种调的五声音阶及七声音阶,同时还需要努力学会古筝的调音方法,逐步做到能自己调音并且准确。这里试以S型二十一弦古筝定调五声音阶为例: (一)、依照弦序找出第八根有颜色的弦,运用标准发音器,小字一组a1音作为标准音,通过扳手和弦轴把音调准,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5音。也可通过筝码向前岳山方向移动使音升高,筝码向相反方向移动使音降低来调准弦音。但移位时,琴码要避免直接与面板磨擦,否则会造成码脚不稳,反而影响音准。 (二)、依照弦序在十三根有颜色的弦上定出与a1同名的八度和音——a音,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5音。 (三)、从5音唱上行四度音1,依照弦序在第十一根弦上定出d1音,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1音。 (四)、依照弦序在第十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五度音2,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2音。 (五)、依照弦序在第十二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二度音6,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6音。 (六)、依照弦序在第九根弦上定出6音的上行五度音3,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3音。 (七)、反复唱准、听准五声音阶“5 6 1 2 3 5”或“5 3 2 1 6 5”,调准各音程之间的音程关系。 (八)、用八度循环调弦法,调出D调五声音阶高音组、低音组及倍低音组各弦音。 调音时,对于音程的判别,是依靠耳朵听觉的敏锐来决定的。调音对弦时,必须等一个音的余音结束再弹第二个音。如对八度音5-5,当确立5是a1音时,在弹完5音后,等余音消失,再弹高八度5音,若两个音的余音比较一致,才算定准了。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比”指“琴弦等列”。“巴”指这种乐器总是附着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触人体相异。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种类 一、五弦琵琶 二、四弦琵琶 (在日本被称之为乐琵琶) 三、南音琵琶 四、响琶、月琶、高音琵琶、电琵琶 五、水晶琵琶 六、电琵琶 五弦琵琶: 汉魏之交,由西域乐人经“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入我国。最早的记载见于《隋书音乐志》。公元五六世纪时盛行于中原。后来又流传到我国的南方。 自南北朝至隋唐的500年间,五弦琵琶盛传不衰,并成为隋唐九、十部乐中西凉、龟兹、天竺、疏勒、安国和高丽诸乐的主要乐器。在唐代张祜、白居易等许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对五弦琵琶的描绘,五弦琵琶的构造和古老的四弦曲项琵琶大致相同,到了宋代教坊已经不见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 在唐代,我国有多种乐器传入日本,其中在公元756年,传入日本的螺钿紫檀琵琶,藏于日本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这张用紫檀木制成的五弦琵琶,工艺精细,通体施有螺钿装饰,腹面上还嵌有一骑驼人抚琵琶的画面,它己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 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曾制成一张五弦琵琶,3个琴轸在琴头右侧,两个在左侧,改子弦同音为加添一条低音弦。由于战乱及其他原因,这张五弦琵琶已失散无存。近年来在琵琶改革方面出现了在四弦琵琶上缩小弦距,增加一条低音弦为五弦琵琶的探索。为保持琵琶的传统造型,新增的低音D(或E)弦、系于琴头处(弦槽上方中央)的琴轸上。这种五弦琵琶,扩展了低音区,使音色更加丰富,并提高了演奏技巧,也为琵琶乐曲创作和演奏开拓新的前景。 (注:今有方锦龙先生善奏五弦琵琶。) 南音琵琶: 琵琶经过历代的流传,在外形式样、规格和演奏姿势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改变。而南音琵琶则是因演奏民间音乐“福建南音”而得名。琵琶自唐代发展为竖抱,但福建南音一直保持古老的横抱姿势,因而又有“横抱琵琶”之称。 南音琵琶流行于闽南和台湾一带。是演奏福建南音的主要乐器之一,在乐队中起着指挥作用。常和南音洞箫配在一起,共同演奏乐曲的旋律,使清淡、委婉的福建南音,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南琶的构造和琵琶完全相同。琴身长93~104厘米,琵琶头为凤尾形,曲颈,共鸣箱呈梨状,但腹部较宽阔。背板以前采用松木挖空制成,现已多用较硬木材制作。面板使用桐木,当地称为“簧板”。琴须颈正面有4个相附属,面板上、中部,横胶着10个音品,多用象牙、玳瑁或竹材制作,称为“音子”。在品的两旁各开有一个月眉形的出音孔,称为“簧孔”。面板下方的缚弦较大。采用4条丝弦,由低到高分别称为母线、三线、二线和子线。一般定弦多为(d、g、a、d1)。 南琶的演奏风格古朴、独特,音韵有敲击钟磬之风味。弹奏技巧主要有弹、挑、摙指(快速弹挑)、点指、挞指、去倒、半跳、按音、甲指(相当于竖抱琵琶的“扣”)、快落指和慢落指等。 现在流行的琵琶品种也不少,根据选料、工艺和音质的优劣,分为高级、中级和普及琵琶。从相和品的数目,可分为四相10品,六相18品、24品、25品和28品数种。 响琶: 在琵琶的基础上,将原来仅起音响反射作用的背板改薄,使之能够振动,缚弦也改为能上下移动,以增大琴的音量,并能采用大提琴的定弦法。它可以参加乐队演奏,最适于弹奏现代题材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穿透力强,极不易被其余乐器所掩盖。但普及不广。 月琶: 具备月琴和琵琶两种乐器的优点,可以按琵琶的传统方法来定弦和弹奏,也可采用小提琴定弦法和使用小提琴弦。“月琶”的发音比月琴铿锵有力,音量宏大,音质纯净,音色清脆、饱满而透亮、最适合与京胡合作为京剧伴奏。 高音琵琶: 琴身右上部为新月形,腹面上开有音孔和音窗,琴内音柱可调,发音比一般琵琶高一个八度,高低音平衡,音色动听。 电琵琶: 外形上保持了原琵琶的民族风格,只在琴箱面板上装了一些电器元件,拾音器置于靠近缚弦的琴弦下面,通过电磁感应把琴弦的振动转变成电讯号,然后经扩大器和扬声器发出声音来。为避免由于共振而造成的混响,电琵琶增加了面板的厚度,减小了共鸣箱的容积,使音质更为纯净。电琵琶的音色柔润优美、晶莹剔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水晶琵琶: 为赵聪首创,已申请专利,震惊音乐界。用高级玻璃制成,于琴面板装了一个电扬声器,音色清澈透亮,但余音不长。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头部, 由“弦槽”、四只“轸子(弦轴)”、“山口”等组成。 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颈的上端叠出部称“枕”中与中下部是“品位”, 相与品古代都称作“柱”,是一种音位装置。 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即音箱; 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四条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个小孔内,在覆手中央处的面板上,开有一个小孔, 称作“纳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头相接,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 腹内另有二条横档和几个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处; 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红木、花梨木、香红木等制成的是上品,用白木制成的是普及品,因为紫檀、 红木等木料善于在弹奏中发出自然泛音来。 琵琶由六个相、二十四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同时,琵琶发出的基音中又伴有丰富的泛音,这种泛音能使琴声在传播中衰减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平静的空旷地弹奏时,用它演奏重强音时的琴声能传到二、三里地以外。 优质琵琶的发音特点是: 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琵琶行》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已不再是诗人的艺术夸张,而是当代琵琶名副其实的演奏效果。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 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在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扬琴种类品种综述 扬琴的品种很多,除传统的八音、十音和十二音小扬琴适于民间器乐合奏或为说唱、戏曲伴奏使用外,变音扬琴、转盘转调扬琴、筝扬琴、全律活马大扬琴和电扬琴等则适于独奏或参加民族乐队合奏。 变音扬琴 变音扬琴:60年代研究制成,四排马又称“401型扬琴”,是在面板两侧安置滚轴板,每组琴弦下面支有金属滚轴,以起到准确定音和迅速调弦的作用,在左侧的滚轴板上还置有铜质变音槽,通过变音槽在板上往返移动,可使琴弦升高或降低半音。它除达到迅速转调的目的外,还使扬琴结构得以简化,将原来只有两组音域的小扬琴。扩大为四个八度,并采用新的音位和马子排列,能够在演奏中迅速转调。它最大的优点是演奏方法统一,只要学会一个调的奏法,就能演奏其他各调乐曲。 转盘转调扬琴 转盘转调扬琴转盘转调扬琴:设左、中、右、低4个条马,音位排列具备一定规律,演奏方便。左侧设有转调机械,由主轴、凸轮、杠杆、连杆、变音活页等主要另部件组成。装于主轴上的各个凸轮,通过固定在角铁支架上的连杆,来控制变音活页立起(截弦)和倒下(离弦)。变活页立起时,升高半音,从而达到转调的目的,使用时比较方便。 筝扬琴:把扬琴和筝两种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上部为四排马扬琴,下部为16弦筝。其音梁位置、面板弧度、条马的高低都和扬琴相同,只形体较扬琴纵向宽15厘米。它既能演奏扬琴作品,又能演奏筝曲,扬琴演奏者只要掌握筝的基本演奏方法,就可在筝扬琴上打弹结合,同时获得两种乐器的音响效果,适于小型民族乐队和吉剧音乐伴奏使用。 全律活马大扬琴:采用铝合金琴架支撑琴弦张力,杜绝了扬琴面板上鼓的现象,每个条马下面联接铁棍和螺栓,通过旋转螺母调整条马高度。音列排列符合传统演奏习惯,从低音到高音,由右下向左上方横向进行,用同一手法即可在12个调上进行移调演奏和任意使用各种临时变化半音。采用双挡制音器,并可对琴弦进行快速微调。这种扬琴发音灵敏、音量较大,高音甜亮,中音柔和,低音雄厚。 电扬琴:由琴体、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四部分组成,琴身与变音扬琴相仿,在每组琴弦近条马处装有拾音器,琴弦振动后,声波通过拾音器转变为电讯号,经放大器美化音色后,由扬声器发出。电扬琴保持了传统扬琴的音位排列和演奏方法,在琴体结构。制作材料和整体造型上与传统扬琴不同,琴弦也由传统扬琴的138根减为91根,使琴弦张力显著减轻,克服了琴体变形。电扬琴具有高音明亮、中音甜润、低音浑厚的特点。在与民族乐队或交响乐队合奏中是优良的特色乐器,尤其适于独奏或伴奏。 各种扬琴有着不同的音域,八音扬琴由f1~e2,十音扬琴由d’~d3,十二音扬琴由c~e3,变音扬琴由G~g3,转盘转调扬琴由G~a3,全律活马大扬琴由G~c4,电扬琴由G~g3。扬琴的音色丰富多彩,低音区发音朦胧、雄厚而深沉;中音区柔和、纯净而透明;高音区清脆、明亮;最高音区则较紧张。演奏旋律时主要用中音和高音区,有时也接触到最高音区,但很少使用。低音区较少演奏旋律,多用作和声的衬托。扬琴适于演奏快速的乐曲,最适合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欢快、喜悦的感情。 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 共鸣箱是扬琴的形体,它由前后两块侧板和左右两端琴头连接成琴架,上下蒙以薄板而成。 侧板和琴头使用色、烨木、榆木或其他质地较硬木材制作,琴架上的面板使用纹理顺直、均匀的梧桐木或鱼鳞松制作。它是音响的共鸣板,对扬琴的音量和音色起重要作用。 琴架下面的底板,多使用三层的胶合板。共鸣箱里面,对应面板每个码子处都胶有一道音梁,它与面、底板和前后测板相连,使琴箱分成几个空间。 在音梁板上开有四五个圆形孔洞,称作风眼,使共鸣后的音波在共鸣箱中对流,然后由音孔传出。音孔原来开在面板上,为2或4个圆孔。上面嵌以镂空的牙雕或骨雕,用以装饰美化琴面和保护音孔;现在多开在两山口下边,每边有4~5个,为圆形或长方形。孔边嵌以铜圈,也有的开在底板上,而且数量较多。 山口是面板两侧的长形木条,用红木制成,起架弦作用,山口至马子的一段弦长,才是琴弦的振动发部分。 马子呈条形峰谷状,用竹、红木或牛骨制作,有2~5个,置于面板上,左侧的为高音马,右侧为低音马,其凸出的峰部用以架弦,凹下的谷部为其他琴弦通过。 琴弦采用钢丝弦(最早用铜丝弦)。高音部分为裸弦,使用27~31号钢丝,低音部分用缠弦,在裸弦上缠绕细钢丝而成。 琴竹又有琴笕、琴签和琴棰之称,是两支富有弹性的竹制小棰,用以敲击琴弦发音。 各种扬琴有着不同的音域,八音扬琴由f1~e2,十音扬琴由d’~d3,十二音扬琴由c~e3,变音扬琴由G~g3,转盘转调扬琴由G~a3,全律活马大扬琴由G~c4,电扬琴由G~g3。扬琴的音色丰富多彩,低音区发音朦胧、雄厚而深沉;中音区柔和、纯净而透明;高音区清脆、明亮;最高音区则较紧张。演奏旋律时主要用中音和高音区,有时也接触到最高音区,但很少使用。低音区较少演奏旋律,多用作和声的衬托。扬琴适于演奏快速的乐曲,最适合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欢快、喜悦的感情。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和玉笛。不过,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为这种材料的笛子声音效果最好。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曲笛、梆笛、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如何去掉页眉横线 笛子实际上是一类乐器的通称,如果从音高上分类,笛子一般分为曲笛 (笛身较为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于中国南方)、梆笛(笛身较为细短,音高较高,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国北方各戏种)和中笛(形状、发音特点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 曲笛 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这种笛 子多 为D调或C调乃至降B调,管身粗而长,可能是大横吹的遗制。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我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梆笛 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这种笛子通常分为:F调梆笛、G调梆笛、A调梆笛。管身较曲笛细而短,可能是小横吹的遗制。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笛子的孔 笛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常见的六孔竹制膜笛 由笛子正面的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笛子背面的后出音孔(2个)、 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以及笛管的笛头、和笛尾组成。 吹孔是笛子的第一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 膜孔是笛子的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经气流振动,便发出清脆而圆润的乐音。 白蛇传片尾曲笛头塞 不论中国乐器或西洋乐器,在吹孔与笛头之间,有木片塞住,成为笛头塞(Crown)。笛头塞的位置是决定笛子音调的因素之一。 竹笛接口 为了解决笛子因吹奏发热后发声频率升高的问题,在孔建华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推动下,竹笛金属调音套管接口技术应运而生[1]。该技术在全国乐器厂竹笛的制作中已被广泛采用,并成为中国竹笛的常规配置而普及全国。除了解决发声频率调节的问题之外,由于带接头的竹笛在接头处可以卸下,使细长的笛子分成2截,保管时无需使用长于笛身的容器,因而携带更为方便。带有接口的竹笛称为“插口竹笛”。 竹笛接口可分为“单插”和“双插”。 单插型:接口铜管只有一层,内壁于竹子内壁相接并作为笛子的一部分,外壁与笛头端的铜管相插。优点是设计简单方便修理,缺点是长时间使用可能会漏气。 双插型:通过两层插口解决了单插型的漏气问题。 笛子技法 笛子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处都可从中领略。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则常用颤音、打音、叠音、振音等技巧。此外,经过几十年来大量演奏家的不断实践,创造出了诸如循环换笛子演奏气、循环吐音、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飞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他们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清亮圆润、悠扬委婉,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 北派笛子的风格刚劲粗犷,他们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梆笛的管身较短较 细,音色高亢明亮,它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二胡,过去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又称为南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二胡分类依据制琴产地可分为三类: 苏州琴 上海琴 (敦煌牌) 北京琴 依据琴筒形状可分为四类: 圆筒二胡 八角二胡 六角二胡 扁筒二胡: 二胡演奏家陈军所开发 按高档材质分类分为: a.印度小叶紫檀二胡 b.明清旧家具料二胡 c.非洲紫檀二胡 d.老红木二胡 e.黑檀二胡 二胡特性 二胡特性形制 二胡和其他弓弦乐器的构造基本相同,分为琴杆、琴筒、琴轴、及琴弓等部件。除琴弓为竹制外,其他部件均为木制。琴筒主要分圆八角和方六角两种,此外还有扁圆筒、圆筒等形制。二胡琴筒一侧蒙有蟒皮,这与中胡、高胡相同,而板胡琴筒是用椰子壳制作的,一侧则用木版粘住。京胡几个部件都是用竹子制成的(琴轴为木制),但其琴筒一侧是用蛇皮蒙制的。几种乐器的尺寸属中胡最大,其次为二胡、板胡、高胡、京胡。 音色 各种乐器不同的加工材料和形制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其音色。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点,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一方面取决于它的内外定弦的音高与弦的张力适宜,另一方面是由于琴筒的一侧是用蟒皮蒙制的。因此,在一般演奏时无需大力度按弦和大力度运弓,即可发出平和柔美之声。 板胡和京胡的定弦相对二胡较高,由于它们弦的张力比较大,因此,演奏时左右手用的力度相对要比二胡大,才能获得该乐器洪亮的音色。在传统演奏板胡的方法中,特别是在戏曲音乐的伴奏中,我们常常看到演奏者左手的手指带有铁箍,这是为了加大手指按弦的力度,以获得其扬刚之声。在演奏京胡时为了增加弓毛与弦之间的摩擦力,则把松香点燃后直接滴在琴筒上,以发出其高亢、清脆之声。当然,京胡之所以能发出这样的音色,与其用竹制琴筒小、用较薄的蛇皮蒙制有一定的关系。 高胡虽然琴筒也比较小,虽然定弦也比二胡高,但由于它是木制的,琴筒是用蟒皮蒙制,因此在演奏时不必用像演奏京胡或板胡时那样大的力度即可获得悠扬柔美的音色。 中胡的琴杆和琴筒都要比二胡长和大,定弦比二胡低四度,弦也比二胡弦粗,演奏时左右手用的力度相对也比二胡要大,由于琴筒也用蟒皮蒙制,所以发出的声音既浑厚又圆润。 在学习技法和掌握风格的同时,还要对音乐的内涵进行了解,只有对音乐有了深层的认识,才能做到更深刻的揭示和表现。这正是音乐学习的本质,也是我们学习音乐所追求的最高层次的目标。 弓弦乐器大多都会有琴皮,制作的材料大多是红木等硬质木料,此类乐器与湿度有一定的关系。硬质木料的木质有一定刚性,密度高,木质也细腻。在一湿一干、空调暖气收燥的环境中,会造成木料内外应力不能平衡的情况下,这时候会发生表面烧丝,湿度稳定后又会消失,也可以点上502用砂纸打一下,上些腊有条件的抛光。因此硬质木料是有可塑性的,白木材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它木质松很容易达到内外应力的平衡。我们建议在二胡使用结束后,最好要将留在琴身上的松香粉末用软布擦掉,避免日久粘在木料和琴皮上。我们制作的高档二胡在木质表面都使用了天然虫胶打磨,清抛光的工艺,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 江南传统做法,对技工都有很高的要求,目的是保护木料,提高木料的光滑性,增强手感的舒适度。所以只要用软布擦琴就可以使琴保持清洁了。有时间的话可以在琴身木质表面上些车腊或家具用腊,但一定要擦干净,避免粘手。 二胡琴皮的保养是大家最关心的。二胡琴皮如果在保养得体的情况下会有很长的寿命,前提是要经常使用,我们见到的二胡大多都是存放不当,不经常使用而损坏的。经常使用会使琴皮保持弹性,这也是它的生命力,和我们一样经常锻炼,身体也就好,乐器的音色是不断使用,是拉出来的,不用不拉是不会好的,在平时使用的情况下,本身也是对乐器是一种维护和保养。正确的使用也是正确的保养。有很多理论书籍或网络上的知识对琴皮提出了一些保养和处理的方法,但理论和实践毕竟有差距,有时候表现出来的差距并不小。 从二胡制作的方面谈一些二胡琴皮保养的知识。以万春二胡为例,琴皮第一道工序就是铲皮,目的是将粘在皮上的肉杂物等都去掉,铲皮要均匀,恰到好处,很关键,也很累人的一道工序。第二道是套皮,目的是拉伸蟒皮,去其油性,成型稳定,这时有一道关键工序就是烫皮,烫皮的目的:1.是稳定琴皮不让定型的琴皮再有收缩。2.是美观,是琴皮有光泽。3.保护琴皮受湿度的影响。套皮完成后就可以决定琴皮的使用情况。第三道是鞔皮,前两道的工序做好就为鞔皮铺好了路,做到六角均匀,松紧恰当,难点是琴皮与琴筒的搭配,根据琴皮的情况处理琴筒,根据木料选择琴皮。从这些工序来看,大家可以知道其中有两点:1.去油性,有油性的琴皮会严重影响发音,对着光看的感觉就像一滴油点到了纸上。2.琴皮表面已经有处理。周荣庭开创套皮定型,蟒皮二次成型的工序。这些工序的处理都会对二胡的音色和使用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日常使用中不需要对琴皮上油、凡士林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腊,有鳞片翘起也很正常,卷起的鳞片是随琴皮一起振动的。且不可用胶水粘,琴皮要保持它的透气性,自然性,它会自然的适应使用环境,因此二胡确实有它的灵气所在。如果在琴皮内外都给封住就会影响琴皮振动了。琴皮鞔好后不可在对琴皮背面进行再处理,因为从琴筒后面对琴皮背面刮或打磨处理,会导致琴皮厚薄不均,严重会使琴皮破裂,因此我建议大家不要尝试。对音色的改变应该从弦,琴码,千金和音垫着手(见二胡使用和调试),知道它们的作用和原理就可以反复调试,调节出自己满意理想的音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