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药材品种数据下来之:川芎

更新时间:2023-08-01 16:29:52 阅读: 评论:0

中药材品种数据下来之:川芎
概述:
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使用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常用传统中药,也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之一,具有近两千年的栽培和使用历史。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历代医家均作为治头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药使用。
四川为我国川芎的主产区,所产川芎占全国商品川芎90%以上,除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新加坡、韩国、泰国、荷兰、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的盛誉。
基源鉴定: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 (苓子)。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长12-15厘米,宽10-15厘米,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形,长6-7厘米,宽5-6厘米,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具小尖头;茎上部叶
渐简化。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3-6,线形,长0.5-2.5厘米;伞辐7-24,不等长,长2-4厘米,内侧粗糙;小总苞片4-8,线形,长3-5毫米,粗糙;萼齿不发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长1.5-2毫米,先端具内折小尖头;花柱基圆锥状,花柱2,长2-3毫米,向下反曲。幼果两侧扁压,长2-3毫米,宽约1毫米;背棱槽内油管1-5,侧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请插入图片www.plantphoto/tu/836356
川芎原植物
真伪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点,可见波状环纹或不规则多角形的纹理。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川芎
非正品
抚芎
天津摩天轮药材为伞形科植物抚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cv.Fuxiong的干燥根茎。
本品呈扁圆形结节状团块,顶端有乳头状突起的茎痕,在根茎上略排成一行。香气浓,味辛辣,微苦,麻舌。
抚芎
东川芎
药材为伞形科植物东川芎Cnidium officinale Makino的干燥根茎。
东川芎
本品外形与川芎相似,为不规则团块状。长3~10cm,直径2~5cm。暗褐色,表面有皱缩的结节状轮环,断面淡褐色,有特异的芳香,味微苦。
西伯侯姬昌显微构造
税收征收管理
川芎根茎横切面简图
营业成本率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
川芎原产于川、滇毛黔等四季不甚分明、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适应于温和气候环境,对高温和低温都非常敏感。
产地分布:为栽培品,主产四川,在云南、贵州、湖北、江西、甘肃、河北等省区均有栽培。四川商品川芎种植在成都平原西部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南部与新都区西北部等地,现以彭州市敖平镇栽培面积是最大,并且成为了川芎的集散地,而都江堰则为栽培历史最长。
功效主治:
进行英语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仆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瘾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主要成分:据相关文献报道,川芎主要主要含有挥发油类、生物碱含氮化合物类、酚酸及有机酸类及其他四大类化学成分,具体如下:
1、挥发油类
事业部制
川芎中含有大量挥发油类物质,主要为内酯类成分,包括藁本内酯(Ligustylide)、蛇床内酯(cnidilide)、新蛇床内酯(Neocnidilide)、新川芎内酯(neocin-dilide)、、洋川芎内酯(nkyunolide) B、C、D、E、F等、洋川芎内酯(Senkyunolide)、洋川芎醌(nkyunone)、川芎萘呋内酯(wallichilide)、欧当归内酯A (Levistilide A)、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3-亚丁基苯酞、(3S)3-正丁基-4-羟基苯酞,即(3S)-川芎酚等。川考挥发油成分多且复杂,分轻油和重油,其中藁本内酯在药材中含量较高,但化学成分也不稳定。欧当归内酯A己被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为川芎薄层定性鉴别成分。
2、生物碱含氮化合物类
主要含有川芎嗪(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pyrazine)、川芎哚(川芎Ⅲ号碱,perlolyrine)、黑麦草碱(Perlolyrine)、亮氨酯苯丙酸内酰胺(Leucy Iphenylalanine anhydri-de)、腺嘧啶(Adenine)、L-缬氨酰-L-缬氨酸酐、胆碱(Choline)、(L-V al ine-Lial ine anhydride)、三甲胺(Trimethylamine)、佩洛立灵(Perlolyrine)、L-异亮氨酯-L-缬氨酸酐(L-isoleucyl-Viline anbydride)、黑麦碱[1- (5-轻甲基-2-呋喃基)-9-H吡啶-(3,4, b) 吲哚]、三甲胺等成分。有效成分川芎嗪在药材中含量较低,不稳定、易升华,HPLC不易检测到。
3、酚酸及有机酸类
主要含有阿魏酸(Ferulic acid)、川芎酚(Chuanxingol )、瑟丹酸(Sedanonic acid)、叶酸(Folic acid)、香草酸(V anil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nic acid)、大黄酚(chrysophanol)、4-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香兰素(V anillin)、香草醛、4-羟基苯甲酸和香荚兰醛等成分。其中阿魏酸为主要有效成分,2010年版药典制定了其含量测定方法。
4、其他
此外还含有其他成分,如胡萝卜苷(daucosterol)、川芎三萜(xiongte-rpene)、2-戊酰基-苯甲酸甲醋、4-羟基-3-甲氧基苯乙烯、β-谷甾醇、维生素A、蔗糖、脂肪油等。
华为手机root
主要药理作用:
1、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1.1 抗脑缺血作用川芎为活血化瘀药类中的“活血止痛药”,其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与抗脑缺血、抗血栓等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川芎嗪易透过血脑屏障,对多种实验性局灶性或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川芎嗪可促进整体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和纹状体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增殖,从而修复、替代损伤的神经细胞,对脑功能自身恢复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心脏骤停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
的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川芎嗪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减轻脑缺血区组织结构的损伤,明显改善神经症状;静脉注射川芎嗪也能减轻大鼠心脏骤停复苏后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同时,临床也发现脑出血病人早期应用川芎素( 阿魏酸钠片) 治疗,能有效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的吸收,改善血肿周围的低灌注血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川芎嗪抗脑缺血的机制与抑制神经元凋亡、抗氧自由基有关。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BaxmRNA表达增强,川芎嗪能够下调CIR海马神经元Bax mRNA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对心脏骤停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川芎嗪也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来减轻脑组织损伤。张景秋等人发现川芎嗪具有抗氧自由基作用,可修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胡萝卜烧羊肉

本文发布于:2023-08-01 16:29: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045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川芎   脑缺血   损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