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 第2期2013年3月
石油学报
ACTA PETROLEI
SINICAVol.34Mar.
No.2
2013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水流动安全保障与水合物风险控制技术”(2011ZX05026-004-
03)资助。第一作者:王 平,女,1986年11月生,2008年获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工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管道多相流方面的研究。Email:wangping
579@126.com通讯作者:宫 敬,女,1962年6月生,1995年获石油大学(
北京)油气储运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管道多相流及瞬变流理论研究。Email:ydgj
契而不舍@cup.edu.cn文章编号:0253-2697(2013)02-0380-06 DOI:10.7623/sy
每天做梦是什么原因引起xb201302023柔性管段对立管严重段塞流特性的影响
王 平1 宫 敬1 李清平2 邓道明1 马 亮1 彭 明1
(1.中国石油大学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2249; 2.
中海油研究总院 北京 100027)摘要:严重段塞流是深海混输立管面临的流动安全问题之一,开展混输立管严重段塞流研究对立管的流动安全及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原立管系统实验装置及改造后的混合立管系统实验装置上进行的不同工况下的严重段塞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柔性管严重段塞流特性不同于垂直管段。在立管总高度相等条件下,利用L型立管和混合立管的流型图、压力、
周期和液塞等数据分析了柔性管的存在与否对立管严重段塞特性的影响。相对于L型立管,柔性管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严重段塞流I的范围,同时使立管底部最大压力增大约15%~20%,严重段塞周期减小约12.09%,液塞长度减小约1.38%,液塞速度增加约2.93%。在立管总高度等几何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对柔性管跨度和长度变化对严重段塞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柔性管跨度对严重段塞流特性的影响较小;柔性管长度增加,会同时增大严重段塞流的周期和立管底部最大压力。
关键词:混合立管;严重段塞流;压力;周期;液塞;柔性管中图分类号:TE 766 文献标识码:A
Influence of the flexible pipe on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slugging
in the riser systemWANG Ping1 GONG Jing1 LI Qingping2 DENG Daoming1 MA Liang1 PENG Ming
1
(1.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Pipeline Safety,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102249,China;2.CNOOC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1
00027,China)Abstract:The riser syste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ubsea petroleum pip玫瑰月季
elines emerge as new forms,such as S-shaped riser,catenaryriser and hybrid riser.Severe slugging is one of the flow-assurance problems faced by subsea pipelines,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study severe slugging in risers.Experiments of severe slugg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shaped riser and hybrid riser systems under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conducted on both the original testing sets and the new testing rigs for the riser systems in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evere sluggi
ng of a flexible pip
e is different from a vertical riser.The influ-ence of the existence of a flexible pipe on severe slugging of the vertical riser was research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flow regime map,pressure,period and liquid slug
of the L-shaped riser and hybrid ris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total height of risers,whichshowed that,compared with the L-shaped riser,the existence of a flexible pipe reduced the range of severe slugging I,and at thesame time it made the maximum pressure at the riser bottom increase by about 15%~20%,the period of severe slugging
reduce byabout 12.09%,the length of liquid s
国库集中支付中心lug decrease by about 1.38%and the velocity of liquid slug increase by about 2.93%.Under thesame total height of the risers,the influence of change in the span and length of a flexible pipe on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slugging
was analysed.The resuts showed that the span change of a flexible pipe did not a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slugging very much,an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length of a flexible pipe,the period of severe slugging and the maximum pressure at the riser bottomincreased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hybrid riser;severe slugging;pressure;
period;liquid slug;flexible pipe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
海底管道系统由浅海的L型立管逐渐发展出新的形式———柔性管,S型和悬链线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柔性立管结构。对于不同的立管结构,目前大多仍采用海底混输技术,而严重段塞流是深海混输立管面临的流动安全问题之一,它会造
成设备破坏、
停产等非常严重的后果。目前已对L型立管[1-9]、S型立管[1
0-
15]和悬链线立管[16]开展了实验模拟与控制研究,并分析了S型立管管径对严重段塞流特性的影响。而当L型立管和柔性立管混合使用时,柔性管段对立管严重段塞流特性影响方面的文献未见
第2期王 平等:柔性管段对立管严重段塞流特性的影响
381
发表。这种新出现的立管形式被称为混合立管,其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能,非常适用于深海和超深海环境。但相对于其他深水立管,混合立管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立管的形状对流动特性的影响是结构设计所关心
的问题[
17-
19]。笔者在实验研究混合立管严重段塞流流动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柔性管段对严重段塞流型区域,以及不同工况下压力波动、
周期和液塞等流动特性的影响,进而研究了柔性管存在与否及其跨度、长度变化对严重段塞流流动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深水油气田开发中立管结构选择和设计提供依据。
1 实验系统
实验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多相流实验室的混合立管实验装置和原L型立管实验装置上进行,其中混
合立管实验装置根据某深水混合立管结构尺寸利用几何相似设计而成。实验装置包括供水系统、
供气系统、实验管路系统、数据测量及信号采集系统。供水系统主要由储液罐和螺杆泵组成。供气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和缓冲罐组成。实验管路包括气液混合器,长44m的水平管段,倾角-2°、长14.39m的下倾管段和立管段(立管段包括高约6.67m且高度可变的垂直立管段,以及长度分别为2.2m和3m、水平跨度分别为1.2m和1.5m的柔性管);柔性管出口设有气液分离器和测量罐;实验管路内径均为0.05m,下倾管后半部分和整个立管段均为透明管。数据测量仪表主要有电磁流量计、气体质量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双平行电导探针。本实验的介质为空气和水,实验装置流程和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L型立管与混合立管保持总高度不变(7m)
进行实验
。图1 混合立管系统实验装置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experiment set of hybrid riser sy
stem2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严重段塞流的周期可通过立管底部压力波动曲线确定。液塞长度
[20]
通过测量罐体积法计算如下:
Ls=
Δpρ
1g·D2
1D2
(1)式中:Ls为液塞长度,m;Δp为测量罐压差,Pa;ρ
1为液相密度,kg/m3;g为重力加速度,m/s2;D1为测量罐内径,m;D为实验管段内径,m。
液塞形成阶段压力曲线近似为一条直线,此阶段
液塞速度可表示为[
21]
vs1=
1ρ
1g·dp
a~d
dt(2
)式中:vs1为液塞速度,
m/s;pa~d
为液塞流出阶段内某一时间的压力,Pa
。柔性管及立管的压力数据可通过管道系统中的压力传感器测得,数据采集采用美国NI公司的Labview8.2软件,
此软件具有较好的数据处理及在线显示能力,能较好地显示压力、压差及持液率等特性参数随时间波动特征。采样周期为0.2s
。3 结果与分析
混合立管严重段塞流可以分为液塞形成、液塞生
产、液气喷发和液体回流4个阶段[
22]
。混合立管的立管段由垂直管段和柔性管段组成,
垂直管段的各个阶
382 石 油 学 报2013年 第34卷
段流动特性与下倾管-立管(L型立管)
相同,而柔性管段在各个阶段的流动特性跟垂直管段不同[22]
,且柔性
管几何尺寸的变化会对立管系统的流动特性产生一定
影响[
23]
。3.1 柔性管的存在与否对立管严重段塞特性的影响3.1.1 对流型的影响为论述方便,笔者将液塞长度达到一个或几个立管总长度的段塞流称为严重段塞流Ⅰ(SSⅠ);液塞长度大于垂直立管高度但小于总的立管长度的段塞流称为严重段塞流Ⅱ(SSⅡ);液塞长度小于垂直段高度但仍有液塞堵塞垂直立管底部的流型称为严重段塞流Ⅲ(SSⅢ)
,其中严重段塞流Ⅱ和严重段塞流Ⅲ统称为过渡严重段塞流。将水力学段塞流、气泡流、气团流和环状流归为稳定流。
由图2可见,在相同立管总高度(7m)和倾角下,混合立管流型图上严重段塞流Ⅰ范围比L型立管稍小。这是因为柔性管中的回落液量造成的压力波动使立管出口压力偏高于分离器压力,
从阀控制严重段塞流的角度分析,其相当于提高了背压,从而使混合立管流型图上严重段塞流Ⅰ范围比L型立管稍小
。
图2 立管流型
Fig.2 Flow regime of riser sy
stems3.1.2 对立管底部压力的影响
图3为相同工况条件(气相速度vsg为0.1m/s,液塞速度vs1为0.3m/s)、相同立管总高度(7m)下,混合立管底部压力与L型立管底部压力的对比
。
图3 相同工况、相同立管总高度下L型立管与混合立管
底部压力对比
Fig.3 Contrast of riser-base p
ressure of L-shaped riser andhybrid riser under the same riser height and operationconditions
由图3分析可知,在相同的立管总高度下,①混合
立管回落量大于L型立管回落量。这是因为在严重段塞流的液气喷发过程中,
柔性管的液塞量要大于相同垂直高度的液塞量,增加了液气喷发阻力,从而造成混合立管回落量大于L型立管回落量。然而,柔性管中回落液体的振荡,可能会对系统的稳定造成隐患;②混合立管底部最大压力大于L型立管底部最大压
力。Nydal[13
]将柔性管近似为地形起伏管道,当严重段塞流发生时,在液塞生产阶段,在柔性管下倾段中存在一定量的气体,其占据长度为(Lp
形容女子的字2-Ldn2),如图4所示
。图4 混合立管严重段塞流液塞生产阶段
Fig.4 Diagram of slug
production stage of severe sluggingfor hybrid riser sy
stem 图4中Ldn1,Ldn2分别为下倾管和柔性管下倾段内液塞长度,m;Lp2,Lup1,Lup
2分别为柔性管下倾段长度、垂直管段中液塞长度和柔性管上倾段中液塞长度,m;β为柔性管下倾段与水平面的近似夹角,
rad;γ为柔性管上倾段与水平面的近似夹角,rad
。根据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液塞流出过程为准稳态过程,L型立管底部压力可表示为
第2期王 平等:柔性管段对立管严重段塞流特性的影响
383
pL=ρgLup1+ρg(Lup2·sinγ-Lp2·sinβ)(
3) 混合立管底部压力可表示为
pHR=ρg(Lup2·sinγ-Ldn2·sinβ)
+ρgLup1-ρmixg(Lp2·sinβ-Ldn2·sinβ)=ρgLup1+ρ
g[Lup2·sinγ-(Ldn2+ρmixρLp2+ρmixρ
Ldn2)sinβ]
(4)式中:pHR、pL分别为混合立管底部和L型立管底部最
大压力,Pa;ρmix,ρ分别为空气与水的混合密度、水的密度,kg
/m3。实验现象观察发现,在严重段塞流发生时柔性管下倾段内有一层很薄的液膜,其持液率hl很小,可趋近于0,由ρmix=hl·ρ+(1-hl)·ρ
g和气体密度远远小于水的密度,可知ρmix远远小于ρ,则得出pL<pHR。从量化角度,由表1可得混合立管比L型立管底部最大压力大15%~20%。
3.1.3 对严重段塞流周期特性的影响
由图5可看出,相同气、液相折算速度下,L型立管与混合立管严重段塞周期基本相同,混合立管周期略小一点。柔性管下倾段内有被压缩的气相空间,混合立管垂直管段与柔性管段的高度之和稍大于L型立管的高度,这些因素导致了混合立管相比于L型立管液塞形成及生产时间较短,
液气喷发及回流时间较长(表2),而整个周期相差较小,混合立管严重段塞周期比L型立管仅减小
了12.09%。
表1 混合立管和L型立管底部压力实验数据对比Table 1 Data contrast of riser-base pressure of L-shap
ed riserand hybrid riser under the same riser heig
悼词父亲简短
ht andop
eration conditions工况
vsg
/(m·s-1)vsl/(m·s-1)pL/kPa pHR/kPaΔ/%0.1 0.1 70.2 83.1 18.40.1 0.3 69.9 82.5 18.10.1 0.5 70.5 83.7 18.70.3 0.1 69.6 83.7 20.30.3 0.3 70.0 83.9 19.60.3 0.5 71.1 85.8 20.60.3 1.0 72.9 84.2 15.50.5
1.0
72.8
80.6
10.7
注:Δ=
pHR-pL
pL
×100%
。图5 不同工况下L型立管与混合立管严重段塞周期的对比Fig.5 Contrast of severe slugging
period of L-shaped riser andhybrid riser under the different op
eration conditions表2 混合立管与L型立管严重段塞周期不同阶段时长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time interval of different stages for severe slugging
period of hybrid riser and L-shaped riser systems工况
混合立管
L型立管
vsg
/(m·s-1)vsl/(m·s-1)液塞形成及生产时间/s液气喷发及
回流时间/s周期/s
液塞形成及
生产时间/s液气喷发及
回流时间/s
周期/s
0.1 0.1 149.8 8.7 158.5 152.2 8.6 160.80.3 0.1 98.6 18.2 116.8 101.5 16.0 117.50.5
0.1
66.0
17.2
83.2
68.0
16.2
84.2
3.1.4 对严重段塞流液塞特性的影响
图6为相同高度的混合立管和L型立管在液相折算速度为0.1m/s时,液塞速度和液塞长度与气相折算速度的关系。
相同高度的混合立管与L型立管在相同气液相
流量下液塞形成阶段的液塞速度相差很小,混合立管的液塞速度稍大一些,这是由于在下倾管结构及气液相流量相同时,混合立管底部压力稍大一些。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混合立管液塞积累速度比L型立管大约2.93%。
混合立管液塞长度比L型立管小。对于混合立管结构,受柔性管下倾段被压缩气体的影响,相同立管
总高度及气液相流量下,液塞形成及生产阶段的时间小于L型立管,两种立管形式下液塞形成及生产阶段速度基本相同,因此混合立管的液塞长度小一些。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混合立管液塞长度比L型立管约小1.38%。
3.2 柔性管跨度和长度变化对立管严重段塞流特性
的影响
实际生产中,由于浮式生产系统(FPSO)的运动而使柔性管跨度有一定变动,柔性管长度也是管道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
因此分析柔性管长度和跨度变化对立管严重段塞压力和周期特性的影响对指导实际生产有重要意义。
384 石 油 学 报2013年 第34卷
图6 相同高度的混合立管和L型立管液塞速度、液塞长度与气相折算速度的关系thl
Fig.6 Relation of liquid slug length and liquid slug velocity
of hybrid riser and L-shaped riser systems with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under the same total heights of the risers 图7为实验室系统下,
立管总高度为7m、垂直管高度为6.67m、倾角为-2°、柔性管长度为2.2m时,相同工况、不同柔性管跨度下立管底部压力的对比
。
图7 不同柔性管跨度下立管底部压力对比Fig.7 Contrast of riser-base p
ressures under differentflexible pipe sp
an 对于混合立管,
考虑本实验系统误差等因素及结合现场实际管道尺寸,
柔性管跨度相对立管长度来讲很小,柔性管跨度变化对混合立管严重段塞流周期和压力特性的影响不明显(图7
)。图8为实验室系统下,立管总高度为7m、垂直管高度为6.67m、倾角为-2°、柔性管跨度为1.5m时,不同柔性管长度、相同工况下立管底部压力的对比
。
图8 不同柔性管长度下时立管底部压力对比Fig.8 Contrast of riser-base p
ressures under differentflexible pip
e length 由图8可见,
对于混合立管,在其他几何条件保持不变时,柔性管长度增加,液塞积累的时间增加,周期增大;同时由于柔性管增长,使柔性管下倾段内气体的含量增加,整个立管有效静压差增大,立管底部最大压力增大。
疲倦不堪的拼音另外,柔性管长度为3m时,在气、液相折算速度较大时,在严重段塞流的液塞流出阶段,柔性管下倾段内气体会随着液塞的流出进入柔性管上倾段而进入分离器,使立管底部压力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