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语言交际能力
本章学习目标
1. 了解语言能力的界定
2. 掌握交际能力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发展
3. 了解Bachman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式
4. 明确什么是语言交际能力
本章概述
20世纪60年代起,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概念及其范围逐渐广为人们接受,后者还被确立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但对语言交际能力的界定,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因此,本章拟通过对各学者的语言能力理论的介绍与分析,梳理一下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和发展。
1965年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这一概念。Chomsky认为:“能力”是指说话人—听话人的内在语言知识,或称内有语法。语言能力是某种远比语言本身抽象的知识状态,
是一套原则系统,一种知识体系,并非一种处事的能力,甚至也不是一种组织句子和理解句子的能力。1972年海姆斯(Hymes)提出了与乔姆斯基相对立的“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合法性)、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的判断能力。用他自己的话说,交际能力是“何时说,何时不说以及关于何时何地以何方式与何人说何内容”。“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一词自从被海姆斯首次提出后,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在对交际能力经过系统的研究之后,卡纳尔(Canale)与斯温(Swain)归纳出其四个组成部分:即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与话语能力(discour competence)。进入90年代,应用语言学教授Lyle·F·Bachman(1990)提出了自己的关于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CLA)的观点。这一新的语言能力观已经得到了应用语言学界的证实。
自主学习调查问卷
Read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 of each situation with the 4 utterances and decide which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utterance in that situation.
1. When introducing yourlf to someone you don’t know at a party, what would you say?
A. Hi, I’m________.
B. May I introduce mylf to you and at the same time I make your acquaintance?
干b网C. Hi, I’d like to meet you.
D. Hi, I’m________. Do you know many people here?
2. On the way to the school cinema, Li saw Professor Blake walking to the cinema, too.
Li: A. Good afternoon, Professor Blake. B. Are you going to the film?
C. Where are you going?
D. Y ou’re going to the film,aren’t you?
3. Susan: Y ang, it’s good to e you again. How do you like your new job?
Y ang: It’s a very nice place to work.I’m very happy.
Susan: We miss you.
Y ang: How is everything at B&G?
Susan: Y ou know: the usual. Aren’t you glad you left?
Y ang: How are Jan and David?
Y ang choos not to answer Susan’s last question but change to another topi c becau:
A. Yang was reluctant to give up his previous job.
B. Y ang has been put in a very awkward position.
C. Y ang is glad to be away from B&G.酒吧营销是做什么的
D. Y ang is eager to know the prent situation of Jan and David.
4. Wei Dong met his English teacher, Dr Johns, outside the classroom.
Wei: A.Hi, Dr Johns. B. Hello, teacher.
C. Morning, Dr Johns.
D. Good morning, teacher Johns.
5. Tom is talking to his school-mate, David.
Tom: How did you do in the exam, David?
David: I barely pasd. I made a hopeless mess of it. I don’t know why I did so badly.
Tom: A. Just try to forget about it.
B. It’s not worth worrying about.Y ou’ll do better next time.
C. It doesn’t matter.
D. Come on.
6. When you are invit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the Browns’hou and offered a cup o f coffee, you
A. should ri and receive it.
B. should ri and say, “Thank you.”
C. can make a slight rising movement.
D. can remain ated and receive it with a smile and say, “Thank you.”
7. If you were invited to an American guest’s hou for dinner now,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me to arrive?
年会奖品A. 15 minutes later.
B.15 minutes earlier.
C. On time.
D.10 minutes later.
8. When someone compliments the watch you are wearing, you would
A. say, “It’s nothing.”
B. say, “Thank you” and smile.
C. say, “Would you like to have it?”
D. say, “Oh,this cheap thing?It’s not worth much.”
9. Generally hosts in the west do not offer food more than once or twice becau they
A. haven’t learned how to hospitalize guests.
B. expect you to refu politely if you are not hungry.
C. expect you to take a rest while eating.
D. expect you to say immediately what you really want.
10. At a party or social occasions ,how would you indicate that it was time for you to leave someone’s home?
A. I would say, “It’s getting late and I’d better be going.”
B. I would say, “I’m sorry,I have to leave now.”
C. I would wait until the host said something.
D. I would make up an excu (e.g.I have to get up early tomorrow, etc)and thank the hosts.
第一节语言能力
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语言能力”(competence)这一关键术语使用非常之广,内涵极其丰富。理论家出于构建自己理论框架的需要,通常对其重新审视和定义。目前,“语言能力”不再具有精确的意义(Taylor,1988)。定义的混乱给理论与应用研究带来了许多争议,
一般研究者在使用该术语时选择自己赞成的其他学者的定义,或无所适从地交叉使用,造成前后矛盾,或一知半解地评论修正一番。语言能力到底是知识还是运用,是状态还是过程,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是天赋的还是习得的,等等一系列性质问题使研究者伤透脑筋,同时它们本身又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节从审视语言能力的经典定义出发逐步论述它的内涵,指出它在不同语言研究领域里地位上的差异,特别语言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定位。
一、Chomsky关于语言能力的经典论述
自从出现了语言,人们就开始谈论语言,研究语言。但是直到19世纪,随着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 de Saussure)奠定了现代语言学,语言学的研究才日益广泛和深入。索绪尔认为语言行为应分为两个部分:语言(le langue)和言语(le parole)。语言是指代代相传的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而言语则表示说话人可能说出的和理解的言语的全部内容,是个人的话语。语言是代码,言语是信息。
“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首次是由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65)在语言研究中与“语言运
用表现”(linguistic performance)一起提出来的。Chomsky语言能力观在语言学研究中影响甚广。语言理论的中心任务是解释语言能力,为了便于研究,他将语言能力理想化,将它定义为理想化的说/听者关于语言的潜在知识。乔氏在其经典著作《句法理论要略》(1965)中明确指出:
(1)“语言理论主要涉及理想说/听者,在完全同质的言语社团里理想说/听者完全知道其语言,在语言实际运用中应用语言知识时不受与语法无关的条件诸如记忆限度、干扰、注意与兴趣的转变、(杂乱或有特点的)误差等的影响。”
(2)“因此我们从根本上区分语言能力(说/听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performance),即具体情况下语言的实际运用。”
从乔氏的论述可以看出他把知识和运用截然分开。此外,乔氏(Chomsky,1975,1980)在后来的著作中把知识(语言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ability)分开,他认为从理论上讲人有可能具有语言知识的认知结构而没有使用该结构的能力(capacity),知识处于比能力(capacity)更抽象的层次。他进而指出知道语言等于处于一种心理状态,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等于具有某种由规则和原则构成的心理结构。他把知识描写成一种“稳定的状态”(steady state)或“获得的状态”(attained state),又把语言知识与语法知识等同起来,语言能力即语法知识。乔氏还认为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语言间具有普遍性(Smith and Wilson, 1983)。他认为存在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由一套适合所有语法的通用原
则和参数构成。语法又分为核心语法和周边语法(core grammarand peripheral grammar),儿童的语言习得主要是由于普遍语法受环境的激发发展成成人的语言知识,同时儿童还得学会不遵循普遍语法的周边语言内容(Cook,1985)。
总之,乔氏理论中的语言能力指的是同质的语言知识或语法知识,是心理状态、心理器官或认知结构,是天赋的、绝对的心理特征;语言能力不是怎样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不是过程或实际运用。
二、对语言能力的其他界定
面包怎么制作对于乔氏的语言能力观,自然有人不以为然。反对者中的代表人物首推社会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Hymes。Hymes(1971)以《论交际语言能力》为题撰写了一篇理论性很强的长篇论文,针锋相对地提出并阐述交际语言能力。海氏指出乔氏的语言能力观犹如伊甸园,忽略了
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将人的语言生活切成两半,一半是语法能力—理想的天赋能力;另一半是语言运用—犹如吃苹果一样的突变,把完美的说/听者抛向尘世。”而事实上“社会生活不但影响外在语言运用,而且也影响内在语言能力”,例如有的人操单语言,而有的操多种语言。其次,海氏认为乔氏的语言运用概念似乎有几种意思混在一起。一方面,它指可以观察的行为,语言学通过语言运用资料研究潜在的规则系统,通过语言运用资料和其他因素(如内省资料)确定语言能力,从这种意义上讲,语言运用即潜在语言能力的“实际”(actual)体现,在构建语言运用模式用于解释语言资料并且用资料检验
模式时,语言运用本身又是语言资料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可设想可以用语言运用的文体规则解释语法理论尚未解释的常见语序。海氏指出乔氏归入语言运用的东西有些是系统的,可以用规则描述,因而也可以看作某种形式的语言能力(Taylor,1988);乔氏(1980)后来也承认这一点,在语法能力的基础上加上了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为各种目的恰当运用语言的条件和方式的知识,也就是运用语法知识的潜在能力。这样的修正有一定道理,因为语言知识不只有语法。海氏说,语法规则不利用某些其他规则就会毫无用处,就像句法规则制约音位、语义规则可能制约句法一样,言语行为规则是整体语言形式的一个制约因素。
海氏在评论乔氏语言能力定义后提出了自己的“交际语言能力”概念,他把乔氏划为语言运用的内容也归入语言能力名下。交际语言能力由四个部分组成:语法知识(形式上可能)、心理语言知识(操作上可行)、社会文化知识(语境中合适)和实际存在的知识(实际运用)。有些可能、可行、合适的语句并未真正出现。海氏几乎把语言的一切运用情况都划归交际能力范围,认为它们都可能用规则系统地阐述。这样一来,表面上他在扩充语言能力概念,而事实上他把语言能力做了微妙的改变(Taylor,1988)。语言能力包括从语法能力到社会语言能力的一切听和说的能力(capabilities),语法能力纯粹是个体的,是形式和状态,社会语言能力主要是社会的,是功能和过程。海氏认为语言能力依赖潜在的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ability for u)。结果,把运用知识的能力看作语言能力就得承认动机等非认知因素有部分决定语言能力的作用(Munby,1978)。
上下针怎么织
宋朝开国皇帝是谁总而言之,海氏的交际语言能力概念比乔氏的语言能力概念意义更广更大,它包括大部分乔氏定为语言运用范畴的东西。他把众多的内容纳入语言能力范围,致使其意义含混不清(Taylor, 1988)。虽然他还保留了语言运用(performance)概念,但它被削减成实际运用和实际结果(actual u and actual events)而已。
功能派语言学家Halliday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运用的情况,以解释言语实现的语言功能。他不承认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之分,认为没有必要将理想化的知识和实际运用分开,二分法无非把我们已经能够描写的和没有描写的分开,而在其他阐述中还起误导作用(Munby,1978)。Halliday(1971,1972)采用社会语义方式研究语言和说话者的语言运用,该方法的核心是他定义语言的“语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概念,语义潜势是说/听者可利用的一个个语义选择集,它将行为潜势和词汇语法潜势联系起来。他还指出语义潜势概念和乔氏的语言能力概念不同,说话者能做的不同于他所知道的,他又说自己的语义潜势与海氏的交际语言能力没有什么不同,而实际上海氏交际语言能力与语义潜势是有区别的,因为海氏虽然扩大了语言能力的范围,将乔氏划为语言运用的某些方面纳入交际语言能力,但是他依然接受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二分法。
尿道炎吃什么药好使
与乔氏观点不同的学者除了Hymes和Halliday以外,还有Habermas(1970),Campell 和Wales(1970),Greene(1972)等。但可惜他们对乔氏语言能力概念或多或少有些误解。
Habermas接受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之分,但是认为乔氏的语言能力是独白式能力(monological capability),不足以建立普遍语义学,不能阐述交际中的语义方面。Habermas 认为,说话者为了参与正常的会话,除了具有语言能力外,还必须具备基本的言语和符号交际的资格条件。他把这些统称为交际语言能力。他的交际语言能力与海氏的不同,指的是对
理想化言语情景的熟练掌握,由实现交际的普遍语言特征知识构成。Campell和Wales也曾试图扩大语言能力概念范围,他们指出乔氏的语言能力忽略了最重要的语言方面的能力(the most important linguistic ability),即产生和理解不太合语法但符合语境的语句的能力。他们将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实际能力(capacity or ability)等同起来,把语言方面的能力(linguistic abilities)和作为这些能力的基础的知识(knowledge underlying abilities)混同起来。因而他们的论述是混乱的。(Taylor,1988)
Greene在评价乔氏的语言能力观时误以为乔氏的语言能力概念可分为强弱两种。乔氏说过一个人习得语言就是习得一套声音和意义以某种方式联系在一起的规则系统,也就是习得某种用于产生和理解言语的能力;他又声称语法规则内化于说话人的脑中,是理解语言关系的基础。Greene划分的弱式语言能力概念(a weak version of competence)指规则系统的知识,完全是描写性的,Greene认为这种描写说明不了语言运用者用于产生输出的实际规则或操作,充分描述说话者直觉的规则与直觉的实际操作不一定有联系。如果直觉知识被一套规则充分描述,则这套规则必定以某种方式体现在大脑中,尽管说话者可能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Greene错误地以为乔氏语言能力概念由知识转向了如何运用知识的
能力,而实际上,无论乔氏使用的术语是语言知识、语法能力、规则系统,还是认知结构,指的是抽象的心理状态,而非心理过程。
三、界定差异透视
个人所得所得税
Chomsky以天赋思想为指导,以构建人类语言普遍语法为目的,以第一语言为对象勾勒理想化的说/听者的语言能力。他不得不将研究对象理想化,也不能以一般的口头和书面材料(即语言运用的结果)为研究材料,否则有可能退回到描写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虽然描写和解释理想的语言能力给他及其追随者的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因为他们可以任意造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句子以便检验某规则),但是语言学家无法证明其理论的心理现实性;相反有实验表明语言运用者组织语言的方式与生成语法的深层到表层的转换方式无直接联系(Sharwood-Smith,1986)。Chomsky声称语法能力是静态的知识系统,但他及其追随者研究的生成语法论述的是语句转换生成的过程,规则是静态的知识,而它们有序的组合是动态的,D结构到S结构是变化的。所以,他研究的不是完全静态的语言能力,更没有理由认为研究静态比研究动态过程高明。此外,语言学家的直觉和本能是否真实全面地反映语言能力也有疑问。如果一般人的语言运用受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反映语言能力,那么语言学家在进行直觉判断时能否成为不受情感等人性因素影响的“超人”呢?Lennon(1991)关于本族语者用直觉判断错误的研究表明,对语言的直觉判断不一定可靠。人是社会的成员,语言行为受社会的制约,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人类祖先没有组成社会,那么个体的语言是否会形成呢?答案不言自明。人类的语言和
机体一道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才成为目前的样子。“其发展速度一定会受到文化发展与人口密度增长的很大影响。”(王士元,1987)从这种意义上讲,Hymes和Halliday的社会语言观更具现实意义。交际语言能力超越单纯的语法能力,是高出生物人的社会人具有的语言能力。考虑社会因素就得考虑功能和过程,也必然引入语言运用。
Taylor(1988)在评述“交际语言能力”时说,当我们谈论语言教学中的交际语言能力时,我们实质上在谈论交际语言运用,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交际语言能力似乎通常是指用第二语言行事或交际的能力(ability),特别是当我们确定教学目的时主要感兴趣的还是语言运用。于是,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界限模糊了,术语的含义也难以确定了。Halliday干脆不承认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之分,这一观点也为他省了不少术语上纠缠不清的麻烦。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语言能力研究在本质上受语言、社会、教育等因素制约。第二语言能力与第一语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