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预防知识教案
麻风病预防知识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麻风病预防知识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解放军肩章麻风病预防知识教案1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的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梦见鹿
历史 发现史
云计算含义
这种病菌从公元前1000年古埃及发现出第一例痳疯病的证实,痳疯病记载出现在公元前600年的印度宗教典籍中,描述了病人手指和脚趾丧失感觉的症状。当时的病人往往受到残酷对待,被遗弃在荒野中任其生灭,甚至被烧死。麻疯病自古是绝症,一直到了1940年代,抗生素问世后,痳疯病才可以治愈。然而,至今为止,在世上一些医药贫困的地区依然有痳疯病在流传。
中国历史的情况
每日正能量激励短语麻疯病在古中国被称为疠病,肆虐超过二千年。孔子弟子冉伯牛可能患有痳疯病[2],孔子赴冉伯牛家探望,只是站在窗外和他握手[3]。《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记载:“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秦代出现了收容疠病的“疠迁所”,隋代曾设立疠人坊专门收容、隔离痳疯病人并治疗。宋朝《太平圣惠方》最早使用“麻风”一词[4]。书籍方面,《丹溪心法》中提出了一种名为大风子的药物,称可治疗痳疯;明朝《解围元薮》则是一本针对痳疯的专著。 麻风病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其中接触传染,多菌型患者皮肤黏膜含有大量麻风杆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
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黏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黏膜的接触所致,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这是传统认为麻风传播的重要方式。目前认为带菌者咳嗽和喷嚏时的飞沫和悬滴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是麻风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2.间接接触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必须指出,机体的抵抗力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近年来不少人认为,麻风病也和其他许多传染病一样,存在有亚临床感染,绝大多数接触者在感染后建立了对麻风菌特异性免疫力,以亚临床感染的方式而终止感染。
临床特征
19世纪一位24岁的患者
主要伤害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也能侵害深层组织和器官。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很广,估计约有病人约一千万人左右。他们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 麻疯病按五级分类法分为:结核样型麻疯(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疯(BT)、中间界线类麻疯(BB)、界线类偏瘤型麻疯(BL)、瘤型麻疯(LL)。各类麻疯病的早期阶段为未定类麻疯(I)。 结核样型麻疯(TT)
临床上本型较多见,损害常局限于外周神经和皮肤。皮损为红色斑疹、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表面干燥无毛,有时有鳞屑,局部感觉障碍出现早且明显。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疯(BT)
常见皮损为斑疹、斑块和浸润性损害,基本特点似结核样型,但损害多发。典型皮损中央有明显的"空白区",周围常有小的卫星状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多发,皮损感觉障碍明显。 中间界线类麻疯(BB)
典型皮损为斑疹与浸润性的双型损害,基本皮损呈多形性和多色性。可见有特征性的倒碟状、靶状或卫星状损害。面部皮损呈蝙蝠状者,称"双型面孔"。皮损大小不一,数量较多;神经损害多发,但不对称。皮肤与神经的损害和功能障碍介于结核样型和瘤型之间。
中间界线类麻疯可向结核样型或瘤型麻疯转化。
界线类偏瘤型麻疯(BL)
皮损有斑疹、斑块、结节和弥漫性浸润等,分布广泛,不完全对称,少数皮损边缘可见。有的弥漫性浸润中央可见空白区。浅神经肿大,多发但不对称。晚期患者皮损融合成片,面部深在性浸润可形成"狮面",鼻中隔溃疡或鞍鼻。病变还可以侵犯内脏。 瘤型麻疯(LL)
早期瘤型皮损多为斑疹,呈淡红色或浅色,边缘模糊,形小数多,分布对称。无明显感觉障碍和闭汗,可有痒和蚁行感等感觉异常。病程长者可出现温觉、痛觉迟钝。 中期瘤型可出现斑疹、弥漫性浸润和结节等损害,边缘不清,表面光亮呈多汁感,分布广泛,局部可出现轻度浅感觉障碍。 晚期瘤型麻疯弥漫性浸润更加明显且向深层发展,体表皮肤绝大部分都有浸润。面部皮肤弥漫增厚,额、颞部皮纹加深,鼻唇肥厚,耳垂肥大。四肢和躯干广泛深在性浸润,有明显的感觉障碍与闭汗。 神经损害早期不明显,摸不到神经粗大。中、晚期可出现广泛而对称的神经干粗大,可导致严重的残废畸形。 早期眉毛外侧对称性稀疏。随着病程的进展,眉毛睫毛都可全部脱光。头发等也可逐渐脱落。 粘膜损害出现早
而明显,中晚期常有淋巴结、睾丸、眼球及内脏损害。3年定期存款利率是多少
未定类麻疯(I)
为麻疯病的早期阶段,常见少量斑疹,多为浅色,少数淡红色,边缘清楚或不清楚,有不同程度的浅感觉障碍。
麻疯反应
在麻疯病的慢性过程中,麻疯病人可突发症状活跃,出现新皮损,伴恶寒、发热等急性或亚急性症状,这种变态反应性现象称为麻疯反应。
治疗
易感人群
麻疯杆菌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麻疯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人类对麻疯杆菌的易感性很不一致,一般儿童较成人易感,而病例多为2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
麻风病预防知识教案2
活动策划流程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麻风病防治能力、改善麻风病患者的医疗及生活条件、提高麻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为目标,建立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市、县两级麻风病防治服务体系,保障麻风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二、建立麻风防治中心
音乐享受(一)管理体制
为财政全额供给正科级事业单位,麻风防治中心在县麻风病医院基础上组建。实行市县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由市政府委托县政府代管。该中心属全省六个区域性麻风病防治中心之一,业务技术接受省级麻风病防治机构指导。
(二)工作职责
新发麻风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负责四市的麻风病患者收治和管理。麻风病残疾预防、
治疗和康复工作,麻风病防治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麻风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三)床位设置与人员配备
市麻风病防治中心设置总床位150张,按照卫发〔xx〕77号文件要求。目前设置床位80张;定编总数75名,首批使用编制50名,配备领导职务4人(主任1名,副主任3名)其中市卫生局聘任一名正科级中心主任,县委任一名中心党支部书记兼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正科级)人员从全市现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符合编制和人事管理规定的医务人员中在自愿的条件下直接过渡,不足部分由市县人社、卫生部门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四)病人管理
起外号目前在四地麻风病防治机构治疗的病人和以后全市新发病人全部收入麻风防治中心治疗。三市的麻风病人收治和管理按省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五)经费保障
市级财政和县财政各解决25%。省、市经费由市级卫生、财政部门考核后拨付。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由市财政和县财政一次性各补助20万元。麻风防治中心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由省级财政按政策补助50%。
三、改革现行麻风病防治机构体制
(一)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设麻风病防治科室。市级增加麻风病防控专职人员编制3名,县级确定2-3名麻风病防控人员,人员和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列入预算予以保障。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是负责所辖地区范围内的麻风病疫情监测、报告和评价工作;预防麻风病的业务技术指导。
(三)改革现有麻风病防治机构。县市现有皮肤病防治所(麻风村)将原来承担的麻风病预防控制职能整体移交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改造成专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继续开展医疗业务。对不具备独立开展医疗业务的单位,实行归并或撤销。对现从事麻风监测、预防专业人员,由当地政府负责妥善安置,对原已离退休的人员,由当地政府负责统一纳入当地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