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歌
东南亚纵横A ROUN D SOUTHEAST ASIA2014.6东南亚国家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影响
购物网站推广
张成霞罗进民※
摘要: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就开始了友好往来,由于地缘相近,经贸相通,人员相交,中国文化在古代就传入了东南亚,在东南亚文化不断发展和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得以深深扎根于东南亚,并得到继承和发扬。本文从语言文学、民俗、服饰、建筑、宗教等方面对东南亚国家文化中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和探讨。
关键词:中国文化;东南亚;传播;交融
[中图分类号]G125.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479(2014)06—0059—04 Innuences of Chine Cultural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Zhang Chengxia&Luo Jinmin
Abstract:China star ted to communi cat e and exchange with Southeast Asian countr ie s si nc e 2000years ago.
焦头烂额的意思Due to clo neighborhood,complementary economy and trade,and peopl e’S commun icati on and
exchange,Chine culture has transmitted to southeast Asia in ancient times.While developed and integrated wit h oth er cultures,Southeast Asian cultur e formed its uniqueness.Some Chine cultural elements have been rooted in Southeast Asia and contin ua lly be en co nr ved.Th is pap er aims to organ iz e and discuss the features of Chine
cultural in Sou th ea st Asian co unt ri es from the aspects of language,dress,folklore,architecture and古琴历史
religi on,e tc.
Key words:Chine Culture;Southeast Asia;Transmission;Integration
东南亚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十分突出的地区,历史了闽南语词汇,这些词汇以闽南话发音,以印尼语(马上,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都对来语)字母拼写②o学者从8本印尼语和马来语词典中这一地区产生过影响。现有的东南亚文化是外来文已查出汉语借词511个③,这些汉语借词涉及生活的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的。由于地理的原因,中国与方方面面;柬埔寨语中至少吸牧了300多个汉语词
东南亚各国的交往比较早,据中国史籍记载,在公元汇;在泰国,汉语借词占泰语30%左右④;菲律宾大
学前3世纪前后,中国就开始与东南亚地区进行交往,
到明、清两朝关系更加密切①。不管是官方交往还是民※张成霞: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罗进间交往,中国文化与东南亚国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交民: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往中相互交融,互相吸取彼此的精华,衍生出别样的①杨保筠:《中国文化在东南亚》,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文化气息。2009年版,第l页。
②林金枝:《近代华侨在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中的作
一、语言文字及文学艺术影响用》,《南洋问题研究)1990年第2期。
③孔远志:《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从闽南方言借词看
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长期交往中,中国的语言
闽南华侨与印尼、马来西亚人民的友好关系》,《华侨历史》文字在这一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南亚各国的1986年第1期。
语言中出现许多汉语外来词(借词)。例如,印度尼西④《中国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相互影响》,http:/
1www.亚语(马来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主要是吸收doei n.com/p--480974353.h tml.
59
万方数据
语言学家马努厄尔在《他加禄语中的汉语成份》一书
二、饮食及中医中药影响
中,曾列举出381个源于汉语(主要是闽南语)的他加
禄语词汇①,今日菲律宾的食品和用具有许多仍和厦
粤菜是最受新加坡欢迎的中国菜,以清淡及推陈
门话一样发音。此外,缅甸语、老挝语中也存在大量的
出新闻名,从简单的叉烧面到精心制作的上汤鱼翅或 汉语借词。
脆皮乳猪都脍炙人口。除了粤菜,其他有名的中国菜
据史料记载和语言学家调查,早在西汉时期汉字 还有北京的填鸭、上海的鳝鱼、潮洲卤鸭、海南鸡饭、 就已经传人越南。在越南拉丁文字化以前的200多年
客家酿豆腐与辛辣的四川菜等。 中,汉字曾经是越南全国通行的文字。随着汉字在越
肉骨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美食,是一道以猪 南的应用,汉语语法对越南语语法也产生影响,越南
肉和猪骨配合中药煲成的汤底,其独特的风味享誉 语语法排列顺序为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这与汉字 新、马,也深受各地游客喜爱。肉骨茶分为新加坡的海
语言类似②。今天,虽然越南文字用拉丁字母书写,但
南派及马来西亚的福建派,海南肉骨茶有较重胡椒味,
其词汇里还保留着70%的汉越音词汇③。越南华侨以
而福建肉骨茶有较重药材味。据当地人介绍,肉骨茶是
广东和福建省居多,长期以来,由于生活交往,越南语
由早期在南洋做苦力的华人发明并传承下来的杰作。
词汇中也多掺有广东和福建话④。
在马来西亚,中式美食随处可见,独一无二的
中国经典——《诗经》、《尚书》在秦朝时传人越 Peranakan 或娘惹(Nyonya)食品就是融合华人与马来 南,后来,《楚辞》、《西厢记》、《红楼梦》等也先后传人。 人烹饪风格的精华。马来菜的烹制方法和中国菜相 中国诗、词、歌、赋和俗文学作品在越南均有广泛的传 似。马来语中称作“塔夫”的中国豆腐在当地十分受人 播和影响⑤。即使在今天,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 喜爱,有些地方还把豆腐的色、香、味糅和在本土传统 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精装本、缩略 的咖喱菜中。泰国人的米食、挂面、豆豉、干肉、腊肠、
本、画册等多种版本陈列在越南的各大书店中,十分 腌鱼以及就餐用的羹匙等都和中国有许多共同之处。 畅销。中国近现代文学在越南同样备受推崇,鲁迅的 菲律宾的一些饮食如小包与我们的蒸包十分相似。今 小说、杂文集,沈从文的《边城》,以及近年在国内颇具 日菲律宾许多食品和用具的发音有许多仍和厦门话 影响力的实力派作家的不少作品,如《废都》、《玫瑰 一样。菲律宾人爱吃馄饨、米线、春卷、叉烧包、杂碎、
门》等小说及《手机》和《无极》等影视作品也颇受越南
烤乳猪、烤玉米、煮玉米等中国饭菜,使用的炊具也是 大众的欢迎⑥。
中国式的尖底锅和小煎平锅。菲律宾人爱吃粽子,菲
研究资料显示:《三国演义》译成泰文是在1800
律宾的粽子造型依照中国古制,呈长条形,而味道很 年;
译成爪哇文是在1890—1894年;译成马来一印度 像中国浙江嘉兴的粽子。菲律宾语的Adobo 与中国的 尼西亚文是在1892—1896年;译成越南文是在1907 红烧和卤味的味道一样,当地人称中国的面条叫
Ma —
年⑦。泰国王朝从拉玛一世(1782。1809年)就十分重 mi ,炒面和炒粉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视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重视翻译中国的古典
越南人承自中国饮食阴阳调和的饮食文化,烹调 小说,其中翻译最早、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三国 注重清爽、原味,以蒸、煮、烧烤、凉拌为多④。另外,越 演义》。
南人很喜欢吃辣、酸的菜,这一点和中国大部分地区
通过华侨,中国的音乐和戏剧对印度尼西亚产生 了影响。爪哇的土生华人在中国乐器和旋律的基础上
创造了“甘邦”(Gambang)等乐曲。印尼的“布袋戏”
①③⑦林金枝:《近代华侨在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中的 (Potehi)原是中国福建木偶剧种之一⑧。在音乐上传承 作用》,《南洋问题研究)1990年第2期。
②⑥普建仙:《浅析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中国
了华乐、在舞蹈上延继了中华许多传统舞蹈,包括舞
科教创新导刊12010年第17期。
狮、舞龙等。铜锣和铜鼓在马来人的文化中有重要的 ④张亚群:《金山角文化考察》,华侨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地位,他们的舞蹈、祭祀、葬礼等都离不开这两种神圣
⑤普建仙:《浅析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中国科
的乐器。据一些学者考证,马来人制作铜鼓的历史仅 教创新导刊)20lo 年第17期。 有200年。其来源与中国的古铜器有关,由中国经中
⑧周南京:《历史上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文化交流》,载
南半岛传到马来半岛。武术方面传人了太极拳、气功、 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永春拳术、洪拳等。闽南武术在东南亚传播甚广,其传 ⑨于海滨:《闽南武术在东南亚的会馆化传播》,《搏击·武 播方式主要有人际传播(师承关系)和大众传播(电
术科学12012年第4期。 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等信息传播)⑨。气功在新加 ④王钰蓉:《越南菜的“必食”》,http ://www .dianliang .con#
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广为流传。
w r i t er /l i y i /y i n s h i /243843.h t m l .
万方数据
的饮食习惯颇为相似。表对祖宗、先人的敬谢。中医中药传人东南亚的时间很早,华人华侨习惯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期间,把中国的建筑艺用中医中药治病。特别是在现代,东南亚出现了经久术传到印度尼西亚。在其船队停留过的印尼三宝垄有不衰的“中医热”、“中药热”和“针灸热”①。老挝的民间不少民宅是按照中国明代的建筑风格修建的。有用
蝮蛇、竹叶青等毒蛇泡酒的习惯。明代著名的医勘察报告
四、宗教信仰及伦理道德影响
学著作《本草纲目》问世后不久就传到了老挝,老挝人
在它的指导下找到了很多可以治病入药的植物,建立越南比较系统地、全面地接受了中国的儒教、道了自己的草药体系,这种药酒也据此而来‰柬埔寨的教和北传大乘佛教。近、现代以来,因大量的华人移居金边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中药铺。新加坡唐人街上到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信仰儒教、道的中医中药十分有名,笔者曾在那里的药铺里买到当教和北传大乘佛教的人数迅速增加。来自中国的儒家地老中医自行配制的跌打损伤抹油,功效不错。思想、汉传佛教和道教,与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西
三、服饰穿戴及建筑风格影响方文化一起,对东南亚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老挝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多与佛教老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传统的相关,文学作品也多讲因果轮回、善恶有报的故事。
民族服饰。老龙族的民族服装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东南亚国家都有自己的孝子故事,如“目连救母” 的傣族相似。越南人在婚、丧和重要节日穿着服装很等。这些故事都是在为孝子立传,其道德伦理基础与讲究。在结婚庆典时,男女双方都要穿他们传统的礼中国的“24孝”如出一辙⑥。老挝人善良友好,
其婚姻家服;在丧礼时,家属头上绑白布条,着素色服装,与中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就是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尊重生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很相似,如贵州省西南的布依命、热爱自然的思想,在老挝和柬埔寨早就存在了⑦。族、苗族和广西的壮族。东南亚华人妇女多爱穿旗袍。菲律宾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尊老爱幼,对兄弟姐妹也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的增加,特别是大批十分照顾。孩子对父母长辈很服从,对长辈很尊敬。重中国工匠前往东南亚地区谋生,中国的建筑文化在当视家庭则是受到了中国人传统观念的影响。新加坡华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越南河内的“镇国古寺”是国家人讲究孝道,如有老人行将去世,其子孙必须回家中级历史文化古迹。该寺始建于公元6世纪中叶,其建守在床前。丧礼一般都很隆重。筑式样完全是中国式的古典风格,古寺的对联、门匾
五、风俗习惯及节日庆典影响
都是用汉字书就③。在乡村,越南人的住房大多是土
房、竹房或砖瓦平房,屋顶是人字架,与中国西南一些东南亚华人是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守护者。春节是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很相似。胡志明市现有华人聚集东南亚华人的重要节日,跟中国一样,家家户户大扫的第五郡(旧称堤岸)散布着华人的庙宇、宗祠、书店,除,门上贴春联,倒贴“福”字,除夕夜全家老小要在一中华文化得到了传承。在越南,时不时会看到标着古起吃团圆饭、守岁。大年初一小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汉字的亭廊、牌坊、寺院、庙观,还有店铺里供奉的财要给小孩“红包”——压岁
钱。过年时要穿新衣,说吉神爷,祭祀中国周公、孔夫子的文庙④o利话,吃的东西也很讲究,如鱼象征年年有余,年糕代老挝干栏式的高脚楼是老挝农村传统的建筑风表年年高升,发菜代表发财,桔子代表吉利等。春节期格,类似于中国西南的吊脚楼,整栋房子分为三层,最
下面一层为牲畜栏和家禽栏,中间层是人居住,最上
一层堆放粮食、杂物等。①许永璋:《中医中药在东南亚的传播和影响》,《黄河科
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泰国的建筑具有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和传统的
英语人称表格
②④云南信息报:《发现东盟》,昆明:云南出版集团、云
民族特色,充分体现了泰国700多年的历史文化⑤。与此
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同时,泰国受到邻国建筑文化的影响也比较深远,泰③杨武:《越南文化艺术中的中国因素》,《东南亚纵横》国的独特建筑风格——高耸、多层屋顶的塔尖,其中2007年第6期。的装饰如木雕、瓷器
、金箔、珍珠、玻璃等都具有中国⑤周南京:《历史上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文化交流》,载建筑文化特色。在柬埔寨也有许多中国特色的寺庙。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和文化1987年版。
⑥李雪萌:《孝文化的演变与传承》,《济南日报))2013年聚在一起形成了多样化的建筑特色。中国庙、中国祠1月30日。
堂随处可见。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即使不会说华⑦陈建锋:《中国传统文化对老挝的影响与老挝的传统语,但宗族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他们建立宗祠庙宇,以伦理》,《东南亚纵横))2007年第9期。
61
万方数据
间,有舞狮、舞龙队表演。印尼人称春节为“imlek”,音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当今世界,中国与东南亚各译为阴历。2003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宣布农历正月初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弘扬中华文化,吸纳、一为全国公假日。春节前夕,很多家庭都忙着制作年借鉴、融合外来优秀文化,是使中华文化焕发生机的糕,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含有“年年高升”的意思①。有效途径。因此,对东南亚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中文莱也有农历新年,过年的时候人们会到王宫向苏丹国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流,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而且使得双方的文化朝着更拜年,而苏丹和王后也会给老百姓发“压岁钱”,只不加多元、相互包容和共生的方向发展。
过不是“红包”,而是绿色的“青包”。越南和中国一样也过阴历年,张灯结
彩,贴春联,放爆竹,演古戏等。
参考文献:
每年4月13~15日是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东南1.孔远志:《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一从闽南方言借词亚国家的泼水节,又称“宋干节”,与中国云南省傣族看闽南华侨与印尼、马来西亚人民的友好关系》,《华侨历史》的泼水节一样,在东南亚国家,泼水节就像中国的新1986年zl期年,与亲人朋友尽情地泼水祝福,代
表洗去过去一年2.林金枝:《近代华侨在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中的作
的不顺,带来新年好运。用》,《南洋问题研究)1990年第2期。
3.王介南:《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志》,上海:上海人民
清明节是东南亚华人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
出版社,1998年版。
Et前后两个星期,人们携带祭品、鲜花,到坟场扫墓,4.许永璋:《中医中药在东南亚的传播和影响》,《黄河科祭拜祖先。端午节原本是屈原投江纪念Et,现在是华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包粽子拜祭神明的节El。新加坡每逢端午节都举办5.《“中国风水”在东南亚流行成风》,《华声报讯)2005年龙舟比赛。3月16日。
越南有与中国几乎一致的十二生肖。“越南人使6.丘连峰:《建筑创作的文化擦痕》,《广西城镇建设》用的十二生肖中只有1个生肖与中国不同,即越南没2006年6月。有‘兔’,只有‘猫”一。中国的十二生肖、放孔明灯、用7.陈建锋:《中国传统文化对老挝的影响与老挝的传统
伦理》,《东南亚纵横))2007年第9期。
灯花占卜等习俗,至今仍在缅甸流传。
8.赵康太、李英华:《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与东南亚伦理》,越南北方的婚嫁习俗中,有提亲、订婚、迎娶、合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卺、回门等过程。这些程序明显源自中国的“六礼”仪9.马金案:《文莱国情与中国一文莱关系》,北京:世界知式,但在历史的发展中有所简化,同时保存着越南本识出版社。2008年版。
土文化的特色③。按照柬埔寨的风俗习惯,柬埔寨人的10.杨葆筠:《中国文化在东南亚》,郑州:河南教育出版婚礼的全部仪式都在女方的家中举行,婚后,丈夫一社,2009年版。般随妻子定居,这样的婚俗类似于中国的招赘。在新11.宋秀梅、徐宗碧:《东盟国家概况》,昆明:云南人民出
加坡人眼中,男婚女嫁是件大事,不论华人还是马来版社,2009年版。
人都很重视。与中国风俗一样,马来人的婚事要经过12.《发现东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求亲,送订婚礼物,订立婚约等程序。注:本文为2013年贵州大学东盟研究中心招标课题研在新加坡,风水被广为重视,一方面反映了新加究成果。
坡人对美好生活空间的向往,另一方面反映了新加坡人趋吉避凶
的文化心理。风水和许多传统的文化观念一起,像护身法宝一
样,伴随着新加坡华人度过了艰辛磨难的创业年代,所以,新加
坡人对风水有着一种特别的信赖和情感。风水在马来西亚的影响
有和新加
坡类似的地方④。马来西亚畅销杂志《风水世界》总编①覃春华:《东盟国家过春节》,《今日南国》2008年第3辑林菲腊(音)指出,风水学日渐受到东南亚年轻一代期。
的欢迎,成为最追上潮流的一种学问。他说新加坡有最②云南信息报:《发现东盟》,昆明:云南出版集团、云南
少10万人每年向专业风水顾问咨询意见,从中得知更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多有关风水的知识‰在菲律宾小学生贺卡简单又漂亮
也有很多人相信风水。
③吴云霞:《论越南婚嫁习俗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中国文化研究))20lo年第4期。
东南亚是中国的近邻,传统友谊深厚,东南亚地
④《中国风水在东南亚的传播》,www.ankangwang.toni,区的民族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历
史渊源。在漫2011年9月3日。
长的交流历史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彼此文化⑤《“中国风水”在东南亚流行成风》,《华声报讯)2005年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彼此传统友谊的不断发展。3月16
日。62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