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更新时间:2023-07-29 14:34:20 阅读: 评论:0

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陈字邓昌荣
【摘要】文章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 H NS)数据,运用L o gi t系列和Pr o bi t等离散选择模型,对中国52岁以下在婚、离婚和丧偶女性分阶段生育意愿
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体的兄弟、姐妹数量对其生育意愿有正向
的影响,其中异性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个体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生育
意愿的影响是负的。个体工作的政府背景越强,生育意愿越低。拥有农村户口的个
体比拥有城市户口的个体倾向于更多的子女选择。
【关键词】生育意愿年龄健康程度
【作者】陈字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邓昌荣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一、文献回顾及评述
马尔萨斯预言的失败,使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社会科学家们重新开始考虑人类生育率的问题。他们引入了新的影响生育率的因素,特别是生育、抚养孩子的价格这样一些经济变量。
20世纪中期Gar y Becker(1960、1965)的一系列著作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一套关于个体生育率选择的经济模型,以期能够对实证经验有更好的解释。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研究文献(M incer,1963;Ne rlove,1974;Wil lis,1973),之后被称为芝加哥一哥伦比亚学派的,更多地是从需求角度进行解释。而后,被称为宾夕法尼亚学派的一些研究(S a n d e rs o n,1976、1980;Behrm an等,1984;Eas terli n,1969;Li ndert,1978),从供给角度对已有的分析进行了补充。之后的研究,基本都是以这两个学派建立的框架为基础,进行综合和补充。
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早期,就有学者研究国家政策对于已婚妇女生育率及结婚年龄的影响(Lavely,1984)。也有学者从文盲率、城乡收入水平和民族等角度研究生育行为,发现当引人城乡收入变量后,文盲率对于生育率的影响会显著降低(N a n c y Birdsall,1983),这无疑从一个方面研究了经济发展、受教育水平和生育行为的关系。近几年,有学者将“超生罚款数额”作为自变量引入回归模型(杨涛等,2000)。还有研究者利用伊斯特林模型检验了城乡、民族、受教育程度、收人水平等社会经济变量对于孩子供给的影响,得到了较为显著的结果(陈卫、史梅,2002)。郭志刚和巫锡炜(2006)用泊松回归的方法从个人层面研究生育行为,得到了较好的拟合效果。任强和傅强(2007)分析了影响边际生育行为的因素。
本文基于2004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 H NS)的截面数据,运用与人们理性选择行为相一致的离散模型,对当前影响中国适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各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试图在以下3个方面有所拓展:(1)国内以往研究大多采用的是数据描述分析的方
·75·
万方数据
中国^口科学2007年第6期
法或通常的线性回归模型,本文研究将使用非线性模型,因为数据描述分析与线性回归模型不仅存在技术分析上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不能充分反映出人们在选择生育率这一问题上的理性考量。(2)本文主要从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因为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一背景下,是需求而非供给成为决定生育率的主要因素。(3)与以往研究不同,除了通常的收入、价格、职业、年龄等因素,我们还特别引入了利他性因素的考量,并且考虑到对利他性的收益与生育成本的认识是一个信息不断更新的过程,我们引入了年龄与利他性变量的交叉项。
二、模型与数据
(一)模型概述本研究主要关注人们的生育意愿,也即对子女(期望)数目的选择,因而采
用了离散选择模
型来研究个体是否要生孩子,是否想生两个或者更多的孩子,以及想生的子女数目这些决策的影响因素。
离散选择模型中,后面将显示,线性概率模型的效果不如非线性模型。P ro b i t模型和Logit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尽管有时Probit模型与Logit模型相比,结果会好,但在研究中还是主要采用了L o g i t系列的模型。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L o g it系列模型在一定的条件下与随机效用最大化模型是一致的。我们认为,人们做出生育的选择足效用最大化的结果,所以选择Log i t系列的模型。我们对于3个及以上选项的选择采用Or de r Logit Model,因为它主要针
对这样的模型——选项被赋予的值是有意义的顺序,而非武断随意的赋值。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我们的研究中,主要使用了Ol og it①。我们使用3个变量来衡量生育意愿:(1)期望孩子数(t_children)。此变量由已有孩子数、正
在怀孕②的孩子数目和还想再生的孩子数目组成。(2)是否愿意生孩子(dt chi ld r en)。此变量为1表示期望孩子数不小于1,期望孩子数为0时此变量才0。(3)是否愿意生两个或更多的孩子(d_onemorechild)。此变量为1表示期望孩子数不小于z,期望孩子数为0或l时,此变量为0。
职位名称有哪些
我们定义的生育意愿实际上就是需求角度的生育率,并且足在强调“如果可以选择要孩子的个数”下进行的问卷调查,同时在生育意愿的频数统计中我们也发现有很多的个体愿意要两个及以上的孩子,所以我们的研究可以继续进行。
研究中我们关注的被调查者利他性程度将使用兄弟姐妹的个数来衡量:包括被调查妇女自己的兄弟数目、姐妹数目和兄弟姐妹的总数目,被调查者丈夫的兄弟数目、姐妹数目和兄弟姐妹的总数目。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把自己的兄弟、姐妹数目和丈夫的兄弟、姐妹数目的定义方式称为利他性第一定义(defl),将自己的兄弟、姐妹总数和丈夫的兄弟、姐妹总数称为利他性第二定义(def2)。
温馨的目光I二)数据来源及特点我们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 HN S)。由于我们
主要关心近些年来中国
女性的生育观,使用2004年的截面数据来进行研究时我们选择的样本主要针对的是不超过
①在我们的研究中并设有过多的展示Multinomial Logit模型的结果,除上述原因外t还因为有部分选项
出现的概率太低,用Multi nomial Logit模型在其他选项上的结果与Ologit一致,并且我们仍然可以报
告边际变化值。
o在研究中,将不知道自己是否怀孕的个体处理成未怀孕。
万方数据
·76·
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2岁的在婚、离婚和丧偶中国妇女,共有初步样本2880个,这些样本的平均年龄为39.7岁,最小的18岁,最大的52岁,标准差8岁,年龄分布比较合适。
我们对年龄、生育意愿和是否独生子女进行了简单的描述统计分析(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己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其是否会多生育孩子有明显的影响,此外,生育意愿随着年龄的增加也有显著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模型中还考虑了年龄和利他性的交叉项,在非线性的模型之下,我们将关注二者是否将会更大程度的影响对方对生育意愿的边际值。但在进行模型
家庭清洁小妙招100条
构建时,我们发现只有在年龄与丈夫姐妹的交
表l被调查者的生育意愿分类抽样统计“叉项的出现会给模型带来一定的估计问题,这可
能是样本的数据本身存在的一些共线性问题,所留守儿童
以在研究中我们只加入了年龄与自己的姐妹、年
龄与自己兄弟和年龄与丈夫兄弟3个交叉项。
此外,本文模型中考虑的变量还有年龄、政
策因素、个体工资、最高受教育水平、户VI、工
作时间、保险、健康,双方的父母是否健在
等。本研究使用S T AT A9.1进行计量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下面我们逐步分析被调查者是否愿意生育、是否愿意生两个及以上孩子,期望孩子数目这3个问题。一方面,这是遵循逻辑的自然分析顺序,另一方面,这使得我们得以较好地选择稳健的模型与变量。限于篇幅,将仅对第三个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因为分析结果显示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包含了前两个问题。
(一)对于是否愿意生育的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被调查对象一生是否愿意生育的
影响因素。首先我们将使用线性
概率模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分别对两种利他性指标的定义方式进行总体回归,来确定我们应该主要应用哪种离散选择模型。我们发现在利他性第二定义下的模型表现不如第一种定义下的模型表现,这就是说,我们仍然需要分别考虑被调查者的兄弟、姐妹各自对其生育意愿产生的影响,而不能简单地把被调查者的兄弟和姐妹数量合并起来。模型的结果使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1)线性模型在这个研究中不如非线性模型好,而L o g i t模型和P ro b i t模型基本上差别不大。(2)对于是否愿意生育,我们将使用利他性第一定义来观察这些因素的效果。在利他性第一定义下,线性模型没有显著的变量。在Logit模型中,较显著
的变量有:自己的兄弟数量,与生育意愿正相关;丈夫的姐妹数量,与生育意愿正相关;自己的年龄与自己兄弟数量的交叉项,与生育意愿负相关;丈夫健在的父母数量,与生育意愿负相关;自己的年龄,与生育意愿负相关;自己的受教育背景,与生育意愿正相关;自己工作的政府背景,与生育意愿负相关;健康程度,与生育意愿负相关。在Probit模型中,较显著的变量有:自己的兄弟数量,与生育意愿正相关;丈夫的姐妹数量,与生育意愿正相关}自己的年龄与自己兄弟数量的交叉项,与生育意愿负相关;年龄与丈夫兄弟数目的交叉项,与生育意愿正相关;自己父母健在的数量,与生育意愿正相关;丈夫父母健在的数量,与生育意愿负相关;自己的年龄,与生育意愿负相关f自己的教育背景,与生育意愿正相关;自己工作的政府背景,与生育意愿负相关;健康程度,与生育意愿负相关。
惠州哪里好玩
万方数据
·77·
!苎垒!翌兰三竺!竺
(二)对于是否愿意生两个殛以上孩子的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研究对象一生是否愿意生两个及以上孩子的影响因素。首先我们将使用利他性第一定义的模型确定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利他性定义(见表2)。表2的结果提示我们使用利他性第二定义(见表3)。接着我们运用L o g i t模型和P r o b i t模型分别对总体模
安全生产法规定
表2利他性第一定义下的愿意生两个殛以上孩子和期望孩子数目模型分析
注,t,--.分别寰示10%j%和1%的显著性木平
农资代理
裹3“硒I模型和Prob|t模型各个变量对愿意生两个爱以上孩子的边际影响型和简洁模型进行回
归,来研究相应的影响
因素。我们基本上可以
得到以下结论:(1)
Log i t与P ro bi t显示
的结果基本一致。
(2)使得个体倾向于选
择多子女的因素有:
自己有较多的兄弟姐
妹,丈夫有较多的兄
弟姐妹,自己和丈夫
的父母较少健在,较
大的年龄,农村户籍,
较低的政府背景,较
少的工作时间,较低的注;(1)d_onemotechild=1期望的氍丰值显示在表中.(2)dy/dx表示虚拟变量从0~1之间的高散
工资,健康状况较差。此变化。
·78·
万方数据
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外,随着年龄的增加,利他性效应降低。
(三】对于期望孩子数目的分析
我们首先使用利他性第一定义的模型确定应该用什么样的利他性定义。我们将使用利他性第二定义,并运用Ologit模型来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各个变量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分为是否要生弦子和在打算生孩子的前提下是否要多生几个孩子两个阶段。在第二阶段,各个变量的影响与前面讨论的是否愿意生两个及以上孩子的影响因素时几
乎完全一致。各个变量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发生了转向。这提示着人们在生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信息更新过程,为我们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提供了方向,但在本文中由于篇幅所限,不进行过多的讨论。我们关注的变量结果也独立于这一现象。
运用简洁模型,我们将在表4中报告解释变量对于相应的期望孩子数目概率的边际影响。
广东彩礼钱一般给多少裹4期望孩子数Ologit模型各个变量对期望蕞子数目边际影响
往:岿篇瞄限研·小取点后面保留4位。dy/dx寰不庄拟变量从O~1之间的爵敞变化.
表4的结果显示,在一生期望孩子数为2个时,自己的兄弟姐妹数量的边际影响值为0.0148133,一直到期望孩子数目为5个时,这一边际值均为正;同样,丈夫的兄弟姐妹数量对于期望孩子数目为2个的边际影响值为0.0962914,对于2个以上孩子的边际影响也都为正。这说明白己的兄弟姐妹数量、丈夫的兄弟姐妹数量都对生育意愿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原因可能是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相比,对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有很多的好处。例如,较少的孤独感、较少的义务分担。因此,出于利他性,被调查者在负担得起的情况下,会倾向于多生子女,使子女避免成为独生子女。但不同的人对非独生子女的好处的主观认识是不同的,他们的这种认识,主要来自于其自身成长的环境。因此,我们用自己的兄弟姐妹数量作为利他性的度量。此外,这种对非独生子女好处的认识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和更新,因此我们加入了时间(年龄) 与兄弟姐妹的交叉项。年龄×丈夫兄弟姐妹总数从期望孩子数为2个时
的一0.0023004到大于 2个时的负边际影响值,均说明了年龄对于利他性效果的负的影响。由于人们在成立家庭后,会集中主要精力于自己的家庭,势必减少对自己兄弟姐妹的照顾,使被调查者对兄弟姐妹带来的照顾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减少,从而也就使得被调查者因兄弟而产生的非独生子女好处的评价随时间推移而降低,这一点我们从回归结果中也得到了验证。
回归结果显示,即使是亲人,异性之问的关怀照顾会比同性之间的照顾更强一些,至少人们的主观认识是这样。兄妹、
·79·
万方数据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14:34: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009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育   意愿   模型   影响   研究   孩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