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无线充电标准V1.0【中文】

更新时间:2023-07-27 09:35:52 阅读: 评论:0

QI 标 准
1 概 述
1.1范围
系统描述无线电能传输第1卷包含以下文档:
第一部分:接口定义
第二部分:性能要求
第三部分:兼容性测试
该文件定义了一个电能发射器和一个电能接收器之间的接口。
1.2主要特性
一种基于线圈之间的近场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从发射器传输到移动设备(接收器)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方法。
通过一个适当的次级线圈(典型尺寸是大约40mm)来传输约5瓦特的电能。
工作频率在110~205KHz之间。
支持两种将移动设备放置于发射器表面的方法:
辅助定位方法帮助用户适当地将移动设备放在通过表面上一个或几个固定的位置来传输电能的发射器的表面。
无需定位方法允许移动设备任意放在支持表面任何位置传输能量的发射器表面。
一个简单的允许移动设备完全控制电能传送的通信协议。
相当大的可集成在移动设备上的设计灵活性。
极低的待机功耗(实现需要)。
1.3 一致性与参考
本文档中的所有规定都是强制性的,除非特别指明是推荐的、可选的或加强说明的。为避
免产生疑问,单词“应”表示指定部分为强制行为,也就是说,如果指定的部分没有所定义的行为,则这就违反了无线电能传输标准。此外,单词“应该”表示指定部分为推荐行为,也就是说,如果指定的组件有正当理由偏离所定义的行为,则这不是违反了无线电能传输标准的。最后,单词“可以”表示指定组件的可选行为,也就是说,是否具有所定义的行为(没有偏离)是取决于指定组件。
除本文件所提出的规范外,产品的实现也应符合下面所列出的系统说明所提出的规范。此外,下列国际标准的相关部分也应遵守。如果任何系统描述或以下所列出的国际标准存在多个修订版本,以最新版本为准。
[第2部]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描述,第I卷,第2部分,性能要求。
[第3 部]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描述,第I卷,第3部分,兼容性测试。
[PRMC]  电源接收器制造商代码,无线充电联盟。
[SI]      国际计量制。
1.4定义
有效区域:  当发射器向移动设备供电时,发射器和接收器各自表面的一部分有足够高的磁场通过的区域。
发射器:    在系统描述无线电能传输规范特别说明的能产生近场感应电能的特殊设备。发射器带有标识,以直观地告知用户本发射器符合系统描述无线电能传输规范。
通信和控制单元:
电能发射器和电能接收器上用于控制电能传输的功能单元。 (资料)实施的角度来看,通信和控制单元可以分布在发射器和移动设备的多个子系统中。
控制点:  接收器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的联合,其他参数要视一个特定的接收器实施而定。
检测单元: 用来检测发射器表面接收器的存在的发射器功能模块。
数字码:  用来检测和识别电能接收器的电能信号。
免定位:  无需用户将移动设备的有效区域与发射器的有效区域对齐的将移动设备放置在发射器接口表面的方法。
制导定位: 为用户提供反馈以将移动设备的有效区域与发射器有效区域对齐的将移动设备放置到发射器接口表面的方法。
接口表面: 发射器或者接收器上靠初级线圈或者次级线圈最近的表面。
移动设备: 无线电能传输标准所规定的能利用近场感应电能的移动设备。在执行此标准的移动设备的表面应有可见的’LOGO来告知用户这个设备执行的是本标准。
工作频率: 电源信号的振荡频率。
工作点:  初级线圈电压的频率、占空比、幅值的参数组合。
数据包:  接收器用于与发射器通信的数据结构。数据包包括:序言字节,头字节,消息字节和一个校验码。数据包由其所含信息的类型得名。
电能转换单元:
能将电能转换为电能信号的发射器的功能单元。
电能接收单元:
能将电能信号转换为电能的接收器的功能单元。
电能接收器:
如无线电能传输标准所述能获取近场感应电能并能控制其输出能力的移动设备的一个子系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接收器需要与发射器交换其电能需求信息。
电能信号:包围在初级线圈和可能存在的次级线圈中的振荡磁通。
电能传输协议:
一组表征发射器与接收器的电能传输需要的边界条件。任何不满足条件的冲突都会导致停止电能传输。
电能发射器:
本标准描述的基站的子系统,能产生近场感应电能,并能控制与接收器的电能传输。
初级(线圈)单元:
一个或者多个用来在有效区域产生有效的高能近场感应电能的线圈的组合。灯光课文
初级线圈:
发射器上用来将电流转化成磁通的元件。
次级线圈:
脱发偏方接收器上用来将磁通转换成电能的元件。
屏蔽罩:发射器和接收器上都有元件,用来将磁场限制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
1.5 缩写
AC        交流电
AWG      美国线规(美国的电线标准,规范中规范的电线型号的线径、绝缘强度等)
DC        直流电
lsb        最小有效值
msb      最大有效值
N.A.      空,不适用
PID      比例积分差分(控制方法)
RMS      均方根
UART    通用异步(数据)收发器
1.6 符号
Cd      次级线圈的并联电容[nF]
Cm      阻抗网络中的匹配电容[nF]
一碗热汤面Cp     初级线圈串联电容[nF]
Cs      次级线圈串联电容[nF]
幼儿园幼小衔接
ds      线圈与屏蔽罩之间的距离[mm]
安全检查计划dz      线圈与接口表面的距离[mm]
fclk    通信频率[kHz]
fd     谐振检测频率[kHz]
fop    工作频率[kHz]
fs      二次共振频率[kHz]
Im描写英语    初级线圈电流的调制深度[mA]
Io      接收器输出电流[mA]
Ip      初级线圈电流[mA]
Lm每日笑一笑    网络中的匹配电感[uH]
Lp      初级线圈自感[uH]
Ls    次级线圈自感(移动设备远离基站)[uH]
L’s    次级线圈自感(移动设备在基站上)[uH]
Pp r    从接口收到的总功率[W]
Ppt    从接口发出的总功率[W]
Tdelay  功率控制时延[ms]
tCLK    通信时钟周期[us]
tT      最大通信转换时间[us]
Vr      整流后电压[V]
Vo      功率接收器输出电压[V]
1.7  约定
第1.7节定义了本系统说明无线电能传输中使用的符号和惯例。
白色用英文怎么说

本文发布于:2023-07-27 09:35: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985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射器   电能   设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