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尿素合成理论二

更新时间:2023-07-27 09:12:54 阅读: 评论:0

第36卷第6期化肥工业2009年12月
工业尿素合成理论(二)
沈华民
(上海#6Y-研究院200062)
TheoryofIndustrialUreaSynthesis(PartⅡ)
ShenHuamin
(ShanghaiResearchInstituteofChemicalIndustry200062)
2现代工业尿素合成理论
尿素,这一十分重要的化肥化工产品,问世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对尿素合成试验与理论研究不完全,以及高温、高压尿素合成相平衡和相图匮缺,在此后40多年的时间里,受传统工业尿素合成理论指导下的尿素产业一直处于尿素合成塔的实际工况与理论之间的矛盾之中,在理论不能指导实践的情况下生产着尿素这一产品。
鉴于上述情况,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大尿素技术公司和各国尿素研究者,出于对新技术开发之需以及对未知领域探索求真的巨大兴趣,竞相开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NH,-CO:一H:0一NH:CONH:物系的实验室研究,从而对尿素合成的化学平衡、热平衡、反应动力学和相平衡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试验测定和提升。这些研究成果,既丰富完善了尿素合成理论,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尿素合成这一复杂的化工过程,也为工业合成理论从传统型更新为现代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尿素合成走向模拟化、数字化的必要措施。
在上述研究者中,最为突出的要首推Kaasen-brood【141和Lemkowitz¨纠等的研究成果。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开发气提技术,荷兰Stamicarbon公司的Kaasenbrood等研究者系统研究了高温、高压条件下NH3-C0:物系及相关物系的超临界共沸相平衡和相图。这些新的研究,既为荷兰Stam.icarbon公司的高压CO:气提法流程的成功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这些新的尿素合成条件下NH,一CO:物系介稳态和稳态的相平衡试验和理论研究,也填补了尿素合成理论所缺少的高压相平衡数据的空白。用其分析工业尿素合成塔中合成反应过程和工况,对现代工业尿素合成理论的成功开发同样功不可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换言之,现代工业尿素合成理论是伴随着CO:气提法的成功开发而同时诞生的。CO:气提法对现代工业尿素合成理论的支持是双重的:如上所述。气提技术开发成功是对工业尿素合成理论“理论”上
的支持,而气提技术在工业生产上运转成功则是对现代工业尿素合成理论“实践”上的支持。因为CO:气提法流程中设置的气一液两相流的尿素合成塔的塔温为顺置分布,证实了传统型工业尿素合成纯液相反应理论是错误的。2.1理论基础
2.1.1尿素合成反应
巴扎罗夫发现的甲铵脱水转化为尿素的反应是当代尿素工业的基础。工业生产上,尿素合成反应是以甲铵为中心的两步串联反应而构成。
第1步为甲铵生成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超临界态的NH,与CO:反应生成液态甲铵。
2NH3(F)+C02(F)掣-------NH4COONH2(1)+△以M(11)t=160℃,P=11MPa,AHAM=一117.2LI/mol
第2步为甲铵脱水转化为尿素的反应:液相中甲铵脱水生成尿素。
NH4COONH2(I),型------------NH2CONH2(1)+
H20(1)+△日u(12)t=160℃,P=10—25MPa,△日u=16.7—25.1kJ/tool
反应式(11)为快速强放热可逆反应。对于分子数减少的甲铵生成反应来说,移走反应热可
猪蓝耳病症状
17
第36卷第6期化肥工业2009年12月
使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化学平衡。在合成条件下,其平衡转化率为一98%。
反应式(12)是一个速度较为缓慢的弱吸热可逆反应,只有在液相中才有明显的反应速度,其平衡转化率为55%一80%。
在尿素工业化初期,由于不重视尿素合成反应是处于超临界状态这一概念,故而未将反应式(11)中的NH,和CO:表示成超临界状态,而是将其表示成气态。
从表面上来看,只是将反应式(11)的反应状态由气态改为超临界流体相态,其实其深层次的意义为:尿素合成反应是处于超临界状态下进行的;超I临界反应物系是一个此前(20世纪60年代前)人们并不熟悉的新学科领域。
建立尿素合成物系是处于超临界状态这一概念,有利于大家思考:当物系处于反应物超I临界状态时,反应后其混合物的性质、状态、临界条件以及相平衡变化规律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一新兴领域的相平衡规律,必须通过试验去认识它。
Kaasenbrood[HJ,Lemkowitz[I列及其合作者,用有视窗的高压釜,可以观察物系气液临界点的测定,并试验研究了尿素合成条件下超临界NH,一CO:二元共沸物系以及相关物系NH3一CO:一H:0三元系和NH3一C02-NH2CONH2-H20四元系的上述问题,并由此得出:对于反应式(11),在通常尿素合成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超临界流体态NH,和CO:反应后的生成物在一般情况下尚未到达II缶界状态,其混合物有气液之分,甲铵存在于液相;对于反应式(12),甲铵必须处于液相状态下进行脱水转化为尿素的反应。
2.1.2反应热效应
对于尿素2个反应热效应的试验工作没有大的进展。
2.1.2.1StamicarbOil公司提供的反应热效应(1)在P=20MPa以及t=160℃的条件下,荷兰Stamicarbon公司所提供的甲铵生成热效应¨叫△日^M=一117.040kJ/mol。
应用此值,经盖斯定律热循环法处理后,可得到在P=20MPa以及t=185℃条件下的△HaM=一114.457kJ/tool。与早期的试验数据(固体甲铵热效应)处理后得到的值(在P=20MPa和t=185℃条件下,△日。M=一108.997kJ/t001)相比18较,两者相对误差仅4.8%,基本吻合。
(2)Stamicarbon公司报道的甲铵脱水热效应△Ho=16.720—25.080kJ/tool,与早期Frejac—ques和大壕英二的数据相差无几。这说明合成处于溶液状态下,△日u取20.064—21.736kJ/mol应不会有大的误差。
由上可见,尿素合成关于热效应的试验工作及热数据(包括比热、熔融热等)已能满足尿素合成热平衡之用。
2.1.2.2焓计算模型
笔者应用上述热效应和相关热参数数据,总结了有关文献,运用热力学原理,提供了尿素合成物系气、液两股物流的焓计算模型[1引,以供尿素合成热平衡计算之用。两模型简要说明如下。
(1)气相物流焓模型
基准态:Po=0.1MPa,to=25℃,纯NH3(气态),纯CO:(气态),纯H:0(液态)。
物流实际状态:P,T条件下含有NH,,CO:和H:O的混合气体。
由热力学定律,气体混合物的焓为:
巩=巩“+△日。
式中:巩试——理想气体混合物焓值;
△巩——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混合物
之间的焓偏差。
计算的正确性在于物系非理想性△巩的计算,推荐用状态方程PHS来计算。
(2)液相物流焓模型
为统一起见,基准状态与气相物流相同。
实际液态物流:P,r条件下含有NH:CONH:,NH4COONH2,NH3和H:0的混合溶液。
焓值可设计为如下5个步骤来计算。
①降温焓差AHV,:液相混合物由温度t降为标准态t。时的焓差。
②分离焓差△日也:氨水混合溶液分离为纯物质NH,和H:0的焓差。
③相变焓差△日K:液氨气化为气氨的焓差;
④甲铵分解焓差AnV,:甲铵由液态分解为气态NH,和CO:的焓差。
⑤尿素分解焓差△日K:尿素由液态分解为气态NH,和CO:的焓差。
液相混合物总的焓值:HV=∑AHV,。
第36卷第6期化肥工业2009年12月
2.1.3反应速度
对于复合的尿素合成反应,决定了其总的反应速度应该由2个反应速度相加而成。2.1.3.1甲铵生成反应速度
早期试验已经对该反应作了定性,即在合成条件下是极快的瞬时反应。之后,又进一步研究了反应的活化能,E=10115.60J/mol。
92年属什么生肖
由经验可知,当Arrhenius方程的活化能E<41800J/mol时,反应速度已不能由试验测定。因此,从活化能考察,证明了理想条件下,该反应是飞速反应,在瞬间即能达到化学平衡,转化率为97%一98%。
2.1.3.2甲铵脱水反应速度
早期的反应速度(下一x曲线)已定性了该反应速度是常规型的,在工业合成条件下停留时间需40~60min。
由于文献发表的数据较少(只有Frejacques的160℃和大壕英二的145℃两组数据)De],尚不能提升到反应活化能和反应速度的数字化计算。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苏联Kucher氏等研究者【l纠在高压实验反应釜内测定了氨碳摩尔比(NH3/C02)为4.0、合成反应温度为165—210℃条件下的反应速度常数k。
应用Kucher氏的数据,笔者处理后m】,求得甲铵脱水反应的活化能E=116421.36J/mol,频率因子A。=8.8×10‘3h~。由活化能之值可见,甲铵脱水反应属于常规型反应,其活化能经验值为62700—250800J/mol。
当用上述反应速度数据计算(平衡度96%一98%)时,得到如下结果:t=180—185cc,反应时间为25~30min;t=185—190℃,反应时间20—25min;f=190~195℃,反应时间15~20rain。
计算表明:在工业合成条件下,液态甲铵的停留时间只需20一30min。此结果与Stamic
arbon公司提供的达到平衡时间为20~30rain相一致㈤。
2.1.4化学平衡
早期的尿素合成理论研究的错误根源在于将反应式(11)作为不可逆反应处理,认为在尿素合成的第l步反应中,CO:已全部生成甲铵,生成的甲铵是不会发生逆向分解反应的,故而液相中不存在游离态的CO:,因而也不存在气相,从而导致传统工业合成是纯液相反应的错误。
由于将反应式(11)视为不可逆,Frejacquces将化学平衡常数表达为:
K一!!竺!!竺坠竺一垄f垒±兰)!坚±!±!=兰2
一c;m·cco'一a一2x)2(1一菇)
这个以单质甲铵来测定的平衡常数计算模型,不但有数学上的错误,在热力学上也有矛盾之处,已有诸多文献指出。
基于早期对尿素合成化学平衡方面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众多的尿素研究者对合成化学平衡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主要从两方面展开,即化学平衡常数的试验研究和尿素平衡转化率的试验研究。
2.I.4.1化学平衡常数
Durish[211已对尿素合成反应物进行了精确的试验测定,表明合成液中的确有少量游离态的CO:存在,证明进入尿素合成塔的CO:并没有全部生成甲铵。由此得出尿素合成的两个串联反应是两个既独立又联合的可逆反应,即:
K…
2NH3(1)+C02(1);当NH。COONH2(1)
K。
NH4COONH2(1)产羔NH2CONH2(1)+
H20(1)
除法算式两式组合:
2NH3(1)+C02(1)掣--------NH4COONH2(1)芦兰NH2CONH
2(1)+H20(1)
设原始反应物NH3/C02=口,H20/C02=b,则得到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分别为:
甲铵生成平衡常数K。M=
(1一茗一c)(口+b+戈+2c一1)2
(口一2+2c)2·c
甲铵脱水平衡常数Ku=
要(兰±垒2重庆游玩
(1一石一c)(a+b+2c一1)
总平衡常数KL=KAM·Ku=
苎f兰±i2(堡±i±兰±兰!二12
(口一2+2c)2·c
式中:菇——CO:平衡转化率;
c——液相中游离态CO:,%。
由试验已提供了KM,K。和晚的温度关联式,计算得到c=2%一3%。
19
第36卷第6期化肥工业2009年12月
由此可见,无论何种尿素生产流程,从化学平衡角度来考察,尽管CO:生成甲铵的转化率高达
97%一98%,但还不能使CO:全部转化为甲铵,由于化学平衡的限制,至少还有2%一3%的CO:呈游离态存在,并最终进入气相。
当然,也可用上述平衡常数值黾M和‰来计
算尿素平衡转化率,但计算十分复杂,需用电子计算机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因而应用不方便。
综上所述,现代的试验和平衡常数的研究,已使人们纠正了早期认为的CO:全部生成甲铵的错误观念。虽然甲铵生成率高达97%一98%,但反应式(11)的可逆性,不论是合成进料(属介稳态
NH3-CO:一H:O三元系)还是生成尿素后的过渡态或稳定态(属NH3一C02-H20—NH2CONH2四元系),液相中都存在化学平衡状态的少量游离的CO:,其对应的平衡气相中也必然有CO:存在,这也使得工业尿素合成塔是处于气液两相流的原因之一。
2.1.4.2尿素平衡转化率(石军)
因Frejacques尿素平衡转化率计算模型在热力学上存在矛盾及尿素合成物系的复杂性和临界性,使尿素平衡转化率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前苏联、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国的研究者先后用静态高压釜试验测定了尿素合成条件下的石翠,然后回归成6个新的计算茹军的经验公式:①Kucheryavyi经验公式(1969年)‘221;②Mavrovic修正算图(1971年)‘231;
③大琛英二经验公式(1972年)m3;③上海化工
研究院沈华民经验公式(1979年)陋’;⑤r0呻Bclo瘟经验公式(1980年)[拍1;⑥Piolowski经验公式(1984年)m】。用这6种新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省军都大于Frejacques的计算值。
另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髫翠并不像Frejac—ques模型那样,随温度升高,其值始终增
大。试验表明:温度在190—195℃时,出现最大平衡转化率石。。之后随温度升高,茗平反而减小。
由大壕英二经验公式(1972年)可以得到
髫一的条件,详见表4。
由表4可见:随NH,/CO:升高,最高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温度(t。,)降低,前苏联FopnoBci<m陆的经验公式也有同样的情况,即最高平衡转化率的温度随NH3/C02的升高而降低;随H20/C0220
表4最高平衡转化率的合成条件
上升,最高平衡转化率的温度也降低。笔者的经验公式也有同样的规律,即最高平衡转化率的温度是随H:O/CO:的上升而降低的。
大壕英二Ⅲ1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是:甲铵生成反应逆向分解变大,k肼下降,故而总的平衡常数墨.降低。
LemkowitzLl副认为,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甲铵逆向反应导致液相中增加了游离态NH,和CO:的量,物系就变得似气相,物系接近临界状态所致。
尿素合成物系存在最高转化率现象,对于工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即最适宜的尿素合成操作温度为190—195℃。若工业装置设置的NH3/C02愈高,其优惠温度愈低;若返回的H20/C02愈高,优惠温度也相应降低。
以上这些由尿素现代化学平衡研究得到的重要信息,可以作为工业尿素合成工艺条件选择的依据。
2.1.5相平衡
尿素合成相平衡是正确了解合成反应进程中物料变化规律必不可少的数字化工具。早期对尿素合成相平衡研究仅限于试验测定了甲铵离解压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够的,并不能全面揭示尿素合成区相平衡状况。
由分子热力学可得知,正常的二元混合物,若
第36卷第6期化肥工业2009年12月
反应放热,则二元物系是一个具有最高沸点的二
元共沸混合物。由于NH,与CO:的强放热效应,
使得两者混合物具有极强的最高共沸属性,二元
共沸点的位置大致处于NH,/CO:=2.0,即甲铵2
附近处,该处液相与气相组成相同,如图12所示,
关于妈妈的歌曲图12中的A:即为共沸点。
P—m
tR彳。抓
∥W
图12NH3-C02体系似示意图(超临界组分)
尿素合成物系的相图又有不同于一般二元共沸物系的特点,主要是其温度和压力条件已超过原料NH,和C02的临界点(NH3的临界温度t。=132.4℃,临界压力P。=11.35MPa;C02的临界温度t。=31.0℃,临界压力尸。=7.38MPa),故而纯NH,和纯CO:已处于超临界状态,而其混合物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仍保持气液平衡状态,而并非处于超临界流体状态。因此,尿素合成相图是一个呈马鞍形沸腾环的超临界共沸相图(图12),在2个沸腾环内物系呈现气液平衡性质。2.1.5.1相图性质(图12中的tR线)
米酒的热量
在合成温度tR、压力P条件下,A点为纯NH,系统点,曰点为纯CO:系统点,两点及沸腾环之间的物料均属超临界流体态。
C点位于相图液相区,故而C混合物呈现纯液相性质;D点位于气相区,呈现气相性质。
E点处于沸腾环内的气液混合区,E混合物并不是单相的,分别由气相K和液相厶表示。2.1.5.2加热和冷却
超临界NH3-C0:二元共沸物系的相变规律与常规的挥发性物系是相同的。在相同的合成压力下,加热或者冷却单相物系或气液混合物,同样会发生相状态的变化,这可用图12局部放大图(图13)予以说明。
(1)加热溶液C(图13中的C点)
加热处于液相区的组成为c的熔融混合液,
NH)
C02
图13NH3一C0:体系纵局部放大示意图
物系温度逐渐升高,到达t。温度的C。点时为物系沸点;继续升温时,物系进入气液混合区,当温度到达t:时,系统点c2分离成气相K和液相厶。
(2)冷却气体D(图13中的D点)
同理,冷却处于气相状态的D点,物系在岛时到达冷凝点(即露点),状态点为D。;继续降温,进入气液混合区,随后逐渐出现气液两相;当温度为t。时,系统点D:分离成液相£,和气相虼。平足怎么矫正
(3)气液混合物E(图13中的E点)
对于原为气液混合物的E点,当将其加热时会变成单一气态混合物E,,而当其冷却时会成为液态(或固态)混合物易。
白桦
2.1.5.3实际合成相图是由二元相图演变而来超临界NH3-C0:二元共沸相图的形状结构以及气液相平衡变化规律,是尿素合成实际相图NH3一C02一H20三元系以及NH3-C02-H20-NH:CONH2四元系相图的基础。
(1)NH3一C02.H:0三元相图结构
在NH,一CO:二元系中加入高沸点难挥发组分H:0后,即成为NH3一CO:一H:0三元系,是尚未生成尿素的介稳态相图。
随着H:0的进入,二元物系的沸点会进一步升高,因而原来的二元相图形状会发生如下变化:沸腾环上移;相图的液相范围会进一步扩大;二元共沸点温度升高,共沸点组成的NH,/CO:略微升高。通常将NH,一CO:一H:0三元系表示为NH3一C02(H:O/CO:为定值)似二元系。
(2)NH3一C02一H20一NH2CONH2四元相图结构
在NH,一CO:.H:0三元系中加人高沸点组分NH2CONH2或NH2CONH2和H20混合物后,即成为NH,一C02一H:0一NH:CONH2四元系。在尿素合成反应过程中系指三元系发生合成反应而成的过渡
2l

本文发布于:2023-07-27 09:1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985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尿素   合成   反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