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生态学习题

更新时间:2023-07-27 08:55:57 阅读: 评论:0

一、名词解释。
1、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达到一定的面积,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地起火。
2、计划烧除(营林用火):是指按照预定方案有计划地在指定地点或地段上,在人为控制下,为达到某种经营目的而对森林可燃物进行的火烧。因多用于营林的目的,所以又称营林用火。
营林用火是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安全用火并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的一种森林经营的措施和手段。
3、森林防火(forest fire prevention):森林防火是指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和阻止森林火灾蔓延的一系列的行政和群众性的工作和措施。这个工作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森林火灾的预防,二是森林火灾的扑救。
4、一年级课文森林防火学(The science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研究森林火灾发生、发展基本规律(原理),系统阐述森林防火、灭火、用火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是进行森林防火工作的依
据和专业基础。
5、绿色防火:指利用绿色植物(主要包括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通过营林、造林、补植、引进等措施来减少林内可燃物的积累,改变火环境,增强林分自身的难燃性和抗火性,同时能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这种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各种经营措施,使其能够减少林火发生,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的防火途径即谓“绿色防火”。
6、“绿色防火工程”(Biological Fire-prevention):又叫“生物防火工程”、“营林防火工程”。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上的差异,结合林业生产措施;通过营林、造林、补植、引种,营造防火林带等措施,减少林内易燃可燃物的积累,调节林分组成和结构,改变火环境,降低森林的燃烧性,增强林分的抗火性和阻火能力,减少林火的发生和阻隔或抑制林火的蔓延。
7、防火树种:是高含水率、低燃烧性、较强抗火性的树种,如北方的水曲柳、落叶松;南方的木荷、火力楠等。
8、黑色防火工程:黑色防火又叫以火防火,是指人们为了减少可燃物的积累、降低森林燃
烧性等,而进行的计划烧除。因为火烧后的地段呈黑色,且具有防火功能,故形象地称为黑色防火。
9、行途现代森林防火: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以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作为前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揭示林火行为特性的基础上,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与森林生态系统。
10、森林燃烧环 (Forest Burning Cycle):是指在同一生态系统内,可燃物类型、火环境、火源条件一样,火行为基本相似的可燃复合体,是林火管理(森林防火)的基本单位。
11、可燃物负荷量(fuel loading):是指单位面积上可燃物的绝干重量,单位是kg/m2、t/ha。
有效可燃物负荷量:特定天气条件下,可望燃烧的可燃物的重量。
潜在可燃物负荷量:最强烈的烈火中可能烧掉的可燃物的重量。
总可燃物负荷量 :即从矿物土壤层以上,所有可以燃烧的有机质总量,亦称潜在可燃物负荷量。
12、熄灭含水率(moisture of extinction):是指在一定热源作用下可燃物能够维持有焰燃烧的最大含水率。
13、可燃物发热量(热值):是指在绝干状态下单位重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是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有卡/克、千卡/千克、kJ/kg、J/g。
14、森林燃烧性(Forest bustibility):是指在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森林被引燃着火的难易程度以与着火后所表现出的燃烧状态(火种类)和燃烧速度(火强度)的综合。
15、戒烟第二天可燃物类型:是指具有明显的代表植物种、可燃物种类、形状、大小、组成以与其它一些对林火蔓延和控制难易有影响的特征相似或一样的同质复合体。简言之,可燃物类型是占据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具有一样或相似燃烧性的可燃物复合体。
16、火源(fire cau):凡是来自于森林外界,能够为林火发生提供最低能源的现象和行为的热源,我们统称为火源。
17、火环境:是指除可燃物和火源外的其他影响火发生、蔓延的所有因素的总和,主要指火灾气候、火险天气、地形与土壤、林内小气候等。
18、森林防火期:是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而规定的实施森林防火措施、禁止野外用火的期限。
19、森林防火戒严期:在森林防火期内,根据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出现的规律而划定的杜绝一切野外用火的期限,称森林防火戒严期。
20、火险天气(fire weather):森林中的细小枯死可燃物是引火物,其含水量(FFMC)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当FFMC低于MOE时的天气条件,我们称火险天气。
21、火行为:是指森林可燃物被点燃后,火在蔓延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现象和特征。
22、火强度(Fire Intensity):一般是指火线强度(fireline intensity),是指单位火线长度,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热量,单位是Btu/ft.s-1、kw/m等。
23、火烈度:是指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程度。
24、飞火(spotting, spot fire):飞火是由上升气流将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带到空中后飘撒到其它地区的一种火源。强大的对流柱是形成飞火的必要条件。
25、地表火:亦称地面火,沿地表蔓延,火焰高度在树冠以下,烧毁地被物,危害幼树、灌木、下木,烧伤大树干基和露出地面的树根。
26、林火预报(Forest Fire Prediction):是根据天气条件、可燃物状况、火源条件、地形等的变化规律,对森林火灾发生、发展与森林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和预报的技术措施。
27、林火监测(Forest fire detection):是借助一定的设施、仪器,与时发现火情,准确探测起火地点、火的大小、动向的措施。
28、综合森林防火:是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根据森林的状况、科学技术水平与社会因素,进行综合森林防火规划,实施多种森林防火措施,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灾,减少森林损失,维护森林生态平衡。
29、森林防火规划:借鉴世界各国对林火的对策,拟定森林防火规划原则、方法和步骤;确定规划的内容,为森林防火现代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它是林业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第一步骤。
30、林火发生率:单位面积上平均每年发生火灾的次数。
31、化学灭火:是使用化学灭火药剂防止森林火灾发生、直接灭火或阻滞林火蔓延发展的扑救森林火灾的措施。
32、人工降雨灭火:在森林火灾发生后,在有降雨云层的条件下,用空中飞机、高炮、气球或地面火箭等,在云层中施洒催化剂,形成降水,降低森林燃烧性和直接灭火,的一种灭火措施。
33、火生态学 (Fire Ecology):是研究火与环境、和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4、热值:(发热量)在绝对干状态下单位质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35、林火定位:马下使用火灾定位仪和瞭望台全景照片(单台定位)或交叉法(多台定位)
36、防火林带:是由防火树种和植物构成的具有防火功能的林带。
二、填空选择题。
1、《森林防火条例》第四章 灾后处置
    第四十条 按照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一)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
    (二)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
    (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
    (四)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00人以上的。
    本条第一款所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2、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
    (1)火场面积133万ha,其中过火林地面积114万ha; (2)死亡213人,烧伤226人。
3、(1)1987年8月,成立了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2)1988年1月颁布《森林防火条例》。(填)
4、北美的森林有两大特点:一是原始林面积大,二是雷击火多。北美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主要采取空中优势,进行航空巡逻和航空灭火。
5、北欧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北欧的森林以人工林为主,经营年代长,经营水平高。对森林火灾的防治主要采取“绿色防火工程”和地面道路工程措施。
6、至少五个防火树种:杨梅、油茶、木荷、火力楠、落叶松、水曲柳。(填)
深深地插入7、地面道路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公路网畅通无阻,通讯系统完善。
8、澳大利亚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为季雨林气候。主要防火对策是:黑色防火工程体系建设。
9、黑色防火的内容有:火烧防火线、火烧沟塘草甸、火烧采伐迹地、林内计划烧除。
10、引起森林火灾主要是人为火源。(百分之九十九)
11、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12、森林燃烧的条件是森林可燃物、火源和气象条件。
13、一般来说,同一可燃物的自燃点高于引燃点。
14、空气中氧的含量与天气有关,天气晴朗时:气压高、湿度小、空气中的氧含量高,所以,高气压控制天气,火险性高。
15、热量传播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16、热解三态(热解产物):气体(可燃性气体,H2、CO、烃类化合物等;不燃性气体,CO2、H我们爱科学2O等;助燃性气体,O2等)、液体(木焦油、甲醇]丙醇、酸类、酮类、醛类等)、固体(木炭)。
17、森林燃烧环的基本结构有四个部分:①可燃物类型: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②火环境:是森林燃烧的重要条件。③火源: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④火行为:是森林燃烧的重要指标。
18、可燃物的含水率(fuel moisture content)
怎么做寿司⒈相对含水率(%)=(湿重—干重)/湿重×100
⒉绝对含水率(%)=(湿重—干重)/干重×100
19、油脂高的易燃,如:马尾松高于油茶。(一般地:针叶树种的油脂含量多于阔叶树种,树叶大于树枝,木本植物大于 草本植物。)
你真棒20、天然火源: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滚石火花、泥炭自燃等。
21、在一般情况下,RH>75%时,不会发生火灾;RH在55~75%时,可能发生火灾;RH在30~55%时,可能发生重大火灾;RH<30%时,可能发生特大火灾。(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RH))。

本文发布于:2023-07-27 08:55: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984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森林   防火   火灾   燃烧   发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