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拒绝言语策略比较研究

更新时间:2023-07-26 23:58:19 阅读: 评论:0

第 33 卷    第 11 期2020 年 11 月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Vol.33 No.11
Nov.2020中美拒绝言语策略比较研究
冰激凌的英文
赵琴娟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 044000)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摘 要:拒绝行为是社会交往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拒绝策略角度对拒绝言语策略进行分类,以两部内容相似的电影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部电影中所采用的拒绝策略,通过比较找出中美两国在拒绝对话情景中采用拒绝言语策略的异同,以此提醒外语教学人员注意培养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从而提高语用能力,避免产生母语语用负迁移,进而提高语言学习者交际能力。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拒绝策略;面子理论;礼貌原则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20)11-0137-02
学术诚信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 and American Refusal Strategies
ZHAO Qin-juan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Yuncheng Teachers College, Yuncheng 044000, China)
祝母亲生日快乐
Abs t ract:Rejection behavior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in social intera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jection strategy, the rejection strategy is classified. Taking two movies with similar content as the rearch object,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rejection strategies adopted in the two movies, we can find out through comparis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S and the United States adopting rejection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rejection dialogue remi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to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 awaren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reby improv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avoiding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and improving language learn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eywords: Refusal Speech Act; Refusal Strategy; Face Theory; Politeness Principle
小花童0 引言
言语拒绝行为是社会交往中非常常见的现象,是针对说话人的要求、建议、邀请和提议作出的“不合作性”的行为。英国哲学家、牛津大学教授John Langshaw Austin把人的话语分为Locutionary Act(发话行为)、Illocutionary Act(行事行为)和Perlocutionary Act(取效行为)。美国哲学家Searl在Austin的理论基础上将Illocutionary Act(行事行为)分为Direct Speech Acts(直接言语行为)和Indirect Speech Acts(间接言语行为),他认为Direct Speech Acts(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Searl认为拒绝通常借助间接手段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Brown 和Levinson提出“面子理论”(Face-Saving Theory),并将“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希望自身想法或需求能够得到对方的赞赏或许可,而“消极面子”是希望自身行为不受对方干预。有些言语行为对“面子”具有威胁性质,为了尽量降低威胁程度,Brown[1]和Levinson提出了5种补救策略,即不使用补救策略、积极的礼貌策略、消极的礼貌策略、非公开的礼貌策略和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Leech 在他的《Principles of Pragmatics》(《语用学原则》)中指出礼貌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拒绝在本质上来说是不礼貌的。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
Tact Maxim(策略原则)、Generosity Maxim(慷慨原则)、Approbation Maxim(赞誉原则)、Modesty Maxim(谦逊原则)、Agreement Maxim(一致原则)和Sympathy Maxim (同情原则)[2]。
国内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汉语与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和拒绝策略的对比研究。
马月兰[3]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通过比较中美大学生在问卷中所采用的拒绝策略,发现中美拒绝语的主要区别。王爱华[4]以中美非语言学专业的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语篇补全测试法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找出英汉拒绝言语行为在表达模式上与社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李琼[5]采用语篇补全测试问卷对中国大学生和美国人英语拒绝语策略手段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发现异同。李光霞[6]通过对美剧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分析来探讨拒绝实施者的年龄、起始语、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因素对拒绝策略的影响。陈利[7]以20~30岁左右的中美各1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语篇补全测试法设置四类情景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拒绝时中国人比美国人更委婉;同时由于中国人对权势和社会地位的高低比美国人更加敏感,因此也更加注重礼貌。此外,还有学者对比分析了文献研究中拒绝策略的跨语言对比、中美拒绝策略的对比、英语学习者拒绝策略对比和基于“维也纳-牛津国际英语
收稿日期:2020-08-21
作者简介:赵琴娟(1979- ),女,山西运城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38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33  卷
语料库”拒绝策略,发现语用迁移的现象与学习者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1 研究材料收集与整理
美国电影《What Women want》中以男主角Nick的“自我成长”为线索,既有职场也有家庭,既有亲情也有爱情,其语料均来自日常生活的会话,真实性强。中文影片《我知女人心》是对美国电影《What Women want》的翻拍,但在对内容进行中国化处理后的重新演绎,语言内容均基于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两部影片场景相似、剧情相似,因此,对这两部电影的语言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具有可行性。
参照张绍杰和王晓彤的请求言语行为策略分类和马月兰的拒绝策略分类方式,将拒绝言语策略类型分为直接策略、规约性策略和非规约性策略。
(1)直接策略即为直接说不,使用“no”和“not”,直接明确地进行拒绝,或不使用“no”和“not”,但拒绝之意明显体现在辅助语中,如“you’d better…”(你最好……),“I’ll consider it…”(我会考虑的)。
(2)规约性策略指通过固定的句型结构委婉客气地表达拒绝之意,如“I’m afraid that…”“Thank you but…”“I’m glad to…, but I…”“I’d like to…, but I…”等。
(3)非规约性策略指的是采用回避(沉默或转移话题)、给出理由(如“我最近真的很忙,实在抽不出时间。”)、要求回报(如“能帮我打印一下文件吗?100元一张!”)、推迟策略(许诺下次)、表达理解的移情策略(如“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劝阻(如“我觉得这个风险太大,所以我建议你也好好考虑一下”)等方式加以拒绝。
2 结果与讨论
影片《What Women want》中共有13个实施拒绝言语行为的对话情景,采用直接策略的对话情景有6个,其中三个为熟人之间的对话情景,两个为Nick女儿拒绝Nick的对话情景,一个是老板拒绝Nick提议时的对话情景;采用规约性策略的对话情景有3个,均来自Nick与其同事的对话;采用非规约性策略的对话情景有4个,其中给出理由的3个,采用回避策略的1个。
影片《我知女人心》中共有22个实施言语拒绝行为的对话情景,采用直接策略的对话情景有10个,其中涉及家人和熟人之间的有6个(其中孙子刚与其女儿对话情景4个,孙子刚与其父亲对话情景1个,孙子刚与李仪龙熟络甚至互有好感之后的对话情景1个);采用非规约性策略的对话情景11个,其中采用推迟策略有2个,给出理由策略有4个,采用回避策略有4个,采用要求回报策略有1个(小费问孙子刚能不能教他时,孙子
刚说学费50);采用规约性策略的对话情景1个(当Peter 当着董总的面说想挖走李仪龙时,李仪龙说“我在这公司做得挺高兴的。对不起,Peter。”)。
由上面数据可以看出:(1)中国人和美国人在熟人和家人之间的对话情景中均较多采用直接策略,尤其是在青少年子女拒绝父母时和父母拒绝子女时尤为明显,而在职场或相对社交关系较远的场合,中美都较多采用规约性策略和非规约性策略,但差别在于美国人比中国人更常采用规约性策略。在中
国文化中,拒绝别人的请求或邀请会影响到对方面子,因此为了尽快结束这种尴尬局面,中国人往往会“点到为止”;而美国人则希望尽可能显得礼貌,因此更倾向于采用表示为难的规约性策略;(2)在采用非规约性策略时,中国人比美国人更多采用回避策略和推迟策略。中国人采用回避策略较多是因为在中国文化里,礼貌地拒绝方式比较委婉含蓄,同时可以避免尴尬局面的产生,而在美国文化里则更侧重直截了当的方式,因此较多采用直接说明理由的拒绝方式。由于在中国文化中,说话双方心里都清楚,“下次”或“改天”实际上在不伤及对方面子的情况下用推迟拖延的办法来委婉地拒绝,而在美国文化中,“next time”则意味着约定,因此中国人较美国人更多采用推迟策略。
3 结束语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既要了解本国文化所产生的语言表达习惯,还要熟悉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以达到用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方式与人交流的目的。因此,在从事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培养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可爱宠物图片>立定跳远比赛规则[1]B rown,P.&S.Levinson.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2]S earle,J.R.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3]马月兰.中美拒绝语策略共性比较研究[J].陕西: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46-49.
[4]王爱华,吴贵凉.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的社会语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3):66-72.
[5]李琼.中美英语拒绝语策略手段对比调查[J].外语教育, 2004(1):44-52.
[6]李光霞. 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策略使用制约因素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7-50.
[7]陈利. 中美拒绝言语行为差异调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5(6):96-101.
[责任编辑朱莉]

本文发布于:2023-07-26 23:5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979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拒绝   策略   采用   行为   研究   对话   情景   中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