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自噬在纳米氧化锌致心肌细胞毒性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3-07-25 15:12:16 阅读: 评论:0

毒理学杂志2021 年4 月第35 卷第  2 期J Toxicol April 2021 Vol. 35 No. 2• 117 •
中图分类号:R859;R114;R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丨27( 2021 )02-0丨17-06 • i仑著•线粒体自噬在纳米氧化锌致心肌细胞毒性中的作用
手机自动关机张林聪,李宇杰2,尹圆圆2,张弛2,彭辉2,郭家彬2,武冬梅1
(1.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2.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71)
【摘要】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 NPs)对人源心肌细胞(A human cardiomyocytes,
A C16)的毒性作用特征,并从线粒体自唾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和动态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 LS)对ZnO N P s进行表征,将A C16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的ZnO N P s处理,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利用C C 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 )改变,Western blot 检测线粒体自嗤蛋白PIN K1和Parkin的表达水平0结果透射电镜显示ZnO N P s为棒状结构,平均粒径约为50 nm,Z eta电位为-17.57±3.07 mV。ZnO N
P s呈剂量-时间依赖性降低A C16细胞存活率,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表现为线粒体R0S蓄积和MM P下降细胞给予50 pniol/L ZnO N P s处理6 h可增加P IN K1和P arkin的表达,提示线粒体自噬激活;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itochondrial division inhibitor, Mdivi-1)可抑制PINK 1和Parkin 蛋白表达,加剧ZnO NPs 引起的细胞毒性。结论ZnO N P s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引起人源心肌细胞毒性和线粒体功能紊乱,提示线粒体自噬可作为一种细胞自我保护机制而抑制ZnO N P s的毒性。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
Effects of mitophagy on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induced cardiomyocyte toxicity ZHANG Lin-cong1'2,LI Yu-jie2,YIN Yuan-yuan', ZHANG Chi2,PENG Hui2,GUO Jia-bin-,W U Dong-mei1
(1.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7, China; 2.Center for Dia Control and
Prevention,PLA ^Beijing 1007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toxic effects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Z n O N P s)o n h u m a n cardiomyocytes ( A C16) and to explore the m e c h a n i s m in terms of mitophagy regulation. Methods T h 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Z n O N P s w a s assay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 E M)and d y n a m i c light scattering (D L S).After the A C16 cells were treat
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Z n O N P s,the cell m orphology w a s ob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T h e cell viability was m e a s u r e d by C C K-8method. T h 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 O S)a n d mitochondrial m e m b r a n e potential ( M M P)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m e t h o d,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P I N K1and Parkin were detected by W e stern blot. Results T E M s h o w e d that Z n O N P s were rod-like structure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about 50 n m.Zeta potential of Z n O N P s w a s- 17. 57±3. 07m V.Z n O N P s decread the cell viability in a concentration- a n d time-dependent ma n n e r,a n d induc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s evidenced by R O S accumulation and M M P loss. After the A C16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50 (imol/L Z n O N P s for 6 h,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P I N K1and Parkin were incread, indicating the activation of mitophagy.
A mitophagy inhibitor (Mdivi-l) w a s found to decrea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P I N K1and Parkin and to e nhance the cytotoxicity induced by Z n O NPs. Conclusion I t w a s demonstrated that Z n O N P s concentration- and time-dependently elicited toxicity an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h u m a n cardiomyocytes, and suggested that mitophagy exert lf-protective role to inhibit the toxicity of Z n O NPs.
【Key words】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Cardiomyocytes;Mitochondria;Autop h a g y
近年来纳米技术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制成的产品
基金项目:国家重研发计划课题(20丨8Y F C丨602602);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Z171100001117103);食品安全毒理学研究与评价北京
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 F2019-01)
作者简介:张林聪,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纳米毒理学评价。
通讯作者:郭家彬,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细胞与分子毒理学。
武冬梅,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外药物毒物活性分析与评价。广泛应用于工业、生活和医疗等领域m。纳米氧化锌(ZnO NPs)是一种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由于其独特的小尺寸、表面效应和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化工、药品和化妆品中m。然而,已有文献报道提示ZnO N P s的工业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3]。目前针对ZnO NPs 的毒性研究主要围绕在肺、肝和肾等器官,对心血管毒
• 118 •毒理学杂志2021年4月第35卷第2期J Toxicol Apri丨2021 Vol. 35 No. 2
性研究较少[4]。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ZnO N P s的心血管毒性也值得高度关注。如一些体
外实验研究表明,ZnO N P s可导致人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下降、功能紊乱、释放炎症因子和膜通透性改变等,且细 胞毒性与暴露浓度和颗粒粒径密切相关571。
心肌细胞含丰富的线粒体以满足心脏的高能量需求,线粒体不仅在供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R0S 的主要来源,对维持心肌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线 粒体损伤可产生过量K0S,破坏线粒体D N A以及蛋白 质,导致MMP水平降低8i。线粒体自噬是选择性降解受损线粒体的过程,并通过调节线粒体的数在维
持正常细胞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91。已有研究表明,PIN K l/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ZnO N P s诱 导的BV-2细胞毒性中起保护作用[1°]。线粒体自噬功能障碍与各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然而,线粒体自噬在ZnO N P s诱导的心血管毒性中的毒作用机制及其潜在功能知之甚少。本研究利用一种永生化的人源心肌细胞系(AC16),观察ZnO N P s对线粒体功能和细胞毒性的影响,并从线粒体自噬角度初探其毒作用机制,旨在进一步丰富ZnO N P s的毒理学数据,为 毒性测试和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试剂和仪器ZnO NPs (美国Sigma-Aldrich公司);细胞计数试剂盒-8 (日本Dojindo Molecular Technology公司);Mito-SOX™Red (美国Thermo公司);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_)C-1)(中国 碧云天公司);R1P A裂解液(中国普利莱公司);BCA 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中国碧
新文化运动
云天公司);P1NK1和 Parkin 抗体(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公司);GAPDH抗体(美国Bioworld公司);山羊抗兔二抗(美 国Thermo公司);胎牛血清和DMEM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超强型发光试剂盒(中国普利莱公司),青霉素、链霉素和胰蛋A酶(美国Thermo公司);细胞 培养板(美国Corning公司)。
PL403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仪器公司);3111型C02恒温培养箱(美国Thermo公司);MK3型酶标仪(美国Thermo公司);5417R型台式冷冻离心机(Eppendorf中国有限公司);CKX41-A32PH 型光学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H-7650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Hitachi公司);Nano Brook 90 Plus Zeta(美国Brookhaven公司);KQ-300E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蛋白电泳仪(美国Bio-red公司);蛋白转印仪(美国Bio-red公司);流式 细胞仪(美国B D公司),离子溉射仪(上海桑戈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
1.2ZnO N P s的表征用透射电镜观察ZnO N P s的 物理特性、原始粒径和表面形貌。将ZnO N P s分散在
无水乙醇中,超声10 min,然后将悬浮液滴到铜网上。样品干燥后,用离子溯射仪给样品表面镀上导电金膜。用透射电镜对样品进行分析(加速电压为200 kV),观 察并拍照。配制1mmol/L ZnO N P s去
离子水悬液,进 行低温超声30 min,采用D L S法测定Z eta电位。
蓬莲1.3细胞培养和药物处理永生化的人源心肌细胞系(AC16)购买于美国ATCC公司,细胞在含有10%胎 牛血清、丨00 U/m l青霉素和100 pg/m l链霉素的DMEM的培养基中,置于37 T;和5%C02的力n湿培养 箱中培养,培养基每2 d更换1次,当细胞融合至70%~80%时用于实验。
1.4细胞形态观察取生长在对数期的AC16细胞,按lx1〇6个/皿的密度接种于60 m m培养皿中,平行接种6皿,加人3 m l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过夜。待细胞融合度达70% ~ 80%,加人浓度依次为0、31. 25、6
2. 5、125、250 和 500 (junol/L 的 ZnO N Ps,继续培养24 h,将各组细胞置于光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
胞形态,并拍照。
1.5 细胞毒性测定不同浓度的ZnO NPs(0,31. 25, 6
2. 5,125,250 和 500 ixmol/L)处理 AC16 细胞 24 h 或 半抑制浓度(IC50)200 (xmol/L的ZnO N P s处理不同时间(〇、1、3、6、12和24 h)后,按照CCK-8试剂说明书,进行细胞存活率检测。ZnO N P s处理结束,弃掉细 胞培养液,CCK-8原液(l〇x)按1:10加人D M E M基 础培养基中,混匀,每孔10
0 |x l加人96孔板,置于细胞培养箱孵育45 min。酶标仪检测波长为450 n m的 吸光度(/I)值,细胞存活率(%)=给药组4值/对照组4 值 x100%。
1.6 线粒体R0S测定用线粒体特异性指示剂Mito-SOX™R e d测定线粒体R0S水平。采用0、25、50、100 和 200 |xmol/L 的 ZnO NPs 处理细胞 6 h,消化 重悬,将培养基换为含有5 |xm〇l/L的Mito-SOX™Red 的工作液,37 t的避光孵育10 min,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洗涤细胞3次去除染料,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吸 收波长/发射波长:510/580 nm)Mito-SOXn M Red的 荧光。
1.7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ZnO N P s处理同上,用 JC-1试剂盒测定MMP。细胞重悬后加人5 ml JC-1染
毒理学杂志 2021 年 4 月第 35 卷第 2 期 J Toxicol April 2021 Vol. 35 No. 2• 119 •
注:A 为TEM 观察ZnONPs 的超微结构:B 为ZnONPs 的Zeta 电位分析。
图  1
ZnO N P s 的表征
示,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125 (xmd /L (存活 率61. 5%)及以上浓度,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O .OS );细胞给予200 |xmol/L  ZnO
N P s 处理1、3、6、12和24 h 后如图2C 所示,细胞存活率
呈时间依赖性降低,与0 h 相比,12和24 h ,存活率(分 别为86. 2%和61.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
ZnO NPs (pmol/L)
对照组
31.25
62.5
125
250
0 31.25 62.5 125 250 500
0 1    3    6 12 24
浓度/(丨imol/L)
时间/h
注:A 为暴露ZnO NPs 24 h 后细胞形态变化(20>〇 ; B 为
ZnO NPs 处理24 h 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C 为200 nmol/L ZnO NPs 处 理不同时间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〇.〇5: w=3。
图  2
ZnO  N P s 诱导的细胞毒性
2.3 2〇0阶3导致线粒体1^05蓄积将六(:16细胞暴 露于不同浓度ZnO  NPs  6 h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 体R 0S 。如图3所示,与对照组相比,AC 16细胞在50、 100和200 jjum ol /L 剂量下线粒体R O S 升高有统计学意 义(分别为 129. 3%、136.7% 和 152.5%) (P <0. 05), 提示ZnO  N P s 能够引起细胞线粒体R 0S 蓄积。2.4 ZnO  N P s 导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电 位较高时,JC -1聚集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形成聚合物, 产生红色荧光;而线粒体膜电位较低时,JC -1为单体, 产生绿色荧光,
绿荧光和红荧光比值可反映线粒体膜 电位。图4结果显示AC 16细胞在100和200 jimol/L (分别为85. 8%和80. 0%)的ZnO  N P s 作用6 h 后,
JC -1检测绿、红荧光强度比值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具有
料工作液,颠倒混匀。置于培养箱中孵育20 min 。孵 育时,配制l x 的JC -1染色缓冲液,把5x 的JC -1染色 缓冲液用双蒸水按比例稀释成l x 混匀置于冰上。孵 育结束后,500 r/m in 离心5 m in 收集细胞,用l x 的染 料缓冲液清洗2次,加人400 jjl I  1 x 染色缓冲液重悬, 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其中JC -1单体和JC -1聚合物 的激发波长490/525 nm ,发射波长530/590 nm 。1.8共孵育Mdivi -1 取对数期生长的AC 16细胞按那束光
lx lO 6个/皿接种在60 m m 的培养皿中培养24 h ,随机
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ZnO  NPs (200 |xmol /L )组,ZnO
NPs (200 |xmol /L )与 Mdivi -1(5 |xmol /L )共孵育组和 Mdivi -1(5 pmol /L )组,进行细胞毒性和线粒体自哩通
路关键蛋白的检测。
1. 9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检测 ZnO  NPs 处理AC 16细胞6 h 后,用预冷的含有蛋白酶和磷酸酶 抑制剂的RIPA 缓冲液裂解细胞,冰上超声15 min ,细 胞在4 t  , 12 000 r /m in 下离心15 min ,取上清,采用
BC A 法进行蛋白定量。在10% SDS -PA G E 上分离,转
至0.45 (x m 的P V D F 膜,5%脱脂牛奶室温封闭2 h , 4丈低温智能摇床与一抗孵育过夜(PIN K l 、Parki n 和
GAPDH 稀释倍数1:丨000),在室温摇床与二抗开心玩
(1 :5 000)孵育1 h 。用超敏发光液显影,采用Tanon 发光成像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并使用Im ageJ 软件测定 条带灰度的相对信号强度,以目标蛋白与内参蛋白光 密度比值表示蛋白表达的相对水平。
1.10 统计学方法结果表示均为平均值±标准差 (无±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 0VA )的L SD 评估 组内差异,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评估两组间统计学差 异,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 P S S 软件17. 0进行,
P <0. 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ZnO  N P s 的表征用透射电镜检测了 ZnO  NPs 的原始尺寸和表面形貌,如图1 A 显示ZnO  N P s 呈棒 状或球状,平均粒径约为50 n m ;D L S 结果,如图1B 所 示ZnO  N P s 水分散液的Z e ta 电位为-17. 57 ±
3. 07
mV ,提示其易聚集、不稳定的特性。
2. 2 ZnO  N P s 诱导的细胞毒性不同浓度ZnO  NPs 处理AC 16细胞24 h 后,光学倒置显微镜观察如图2A 所示,62. 5 |xm ol/L 的ZnO  N P s 处理细胞形态无明显 改变,而125和250 p m o l/L 的ZnO  N P s 处理观察到细 胞变圆皱缩,细胞间连接松散,密度降低(如需清晰彩 色图片,可与编辑部联系)。CCK -8结果如图2B
• 120•毒理学杂志2021 年4 月第35 卷第  2 期J Toxicol April 2021 Vol. 35 No. 2
ZnO NPs (nmol/L)
PINK1
Parkin
GAPDH 对照组25
m
50 100
60 kD
52 kD
37 kD
0 25 50 100 200
浓度/(丨i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J<〇.〇5: «=3〇
图3 ZnO N P s处理6 h细胞线粒体ROS荧光强度分析结果
统计学意义(P<0. 05),提示ZnO N P s可降低MMP,造 成线粒体功能损伤。
0 25 50 100 0 25 50 100
浓度/(叫o l/L) 浓度/(nmol/L)
注:A为PINK1和Parkin的Westemb丨ot蛋白条带:B和C为PINK1和Parkin的蛋白表达定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5; «=3。
图5 ZnO N P s处理细胞6 h后PIN K1和Parkin的蛋白表达
对照组相比,ZnO NPs ( 200 j j l h i o I/L)与 Mdivi-l (5 jjimol/L)共孵育组线粒体自噬通路关键蛋白PINK1和P ark in表达水平降低,提示Mdivi-1抑制AC16细胞的线粒体自噬过程,线粒体自噬起重要保护作用而抑制ZnO N P s的细胞毒性。
3讨论
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ZnO N P s暴露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B aky等[4]发现大鼠经口灌胃ZnO N P s后,会导致血清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和炎性因子升高。¥31!等[12]报道正常大鼠气管滴注ZnO N P s后,可诱发血脂异常和血清炎性标志物升高,观察发现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发 现小鼠经口吸收ZnO N P s可以导致凝血因子V II升 高,促进凝血。
本研究通过透射电镜,D L S对ZnO N P s形貌、粒 径和Z e ta电位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平均粒径约为50 nm,符合纳米颗粒典型特征;D L S显示其Z eta电位 为-17. 57±3. 07 mV,绝对值<30 mV,提示其在溶液中易聚集、不稳定。因此,本研究在制备ZnO N P s悬液过程中用超声使颗粒分散均匀,现用现配。采用光学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ZnO N P s处理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CCK-8法检测其细胞存活率。研究结果显示,ZnO N P s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对AC16细胞产生细胞毒性。许多研究表明,ZnO N P s的细胞毒性作用机制与R O S的产生相关。在W ang等[M]的研究中,ZnO N P s可通过增加细胞内R O S水平诱导人肺腺癌细胞(LTEP-A2)凋亡。在Y u等[15]和Monette等[16〕的研究中,用ZnO N P s处理正常皮肤细胞发现受损线粒体的积累,表现为MMP下降和A T P减少,同时R O S蓄积
0 25 50 100
浓度/(哗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200
图4 ZnO N P s处理细胞6 h后JC-1检测荧光强度的分析结果2.5 ZnO N P s诱导细胞发生线粒体自噬如图5所 示,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通路关键蛋白PINK1和Parkin,结果2种蛋白表达水平随着ZnO N P s浓度升高而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在50和 100 (xmol/L浓度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提 示ZnO N P s引发线粒体自噬。
2. 6 Mdivi-1可抑制ZnO N P s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如图6A所示,与对照组相比,ZnO N P s组(200 jim ol/L) 细胞存活率降低,为58. 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 d iv i-l 处理组(5 p m o l/L)细胞活率为95.9 % ,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 ZnO NPs( 200 p m o l/L)与 Mdivi-1 (5 |im o l/L)共幡育组,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明显,为42. 1%,甚至与ZnO NPs(200 jjumol/L)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提示Mdivi-1可能抑制线粒体自噬,而加剧ZnO NPs 导致的细胞毒性。Western blot结果如图6B所示,与
o
o
o
<
5
5
%
/
-〇1
.=
0-
_
-
.
:
|
!
o
o
o
o
<
5
5
2
1
1
%
/
*m
M我爱家乡
l
>
锁定表头
I
N
I
d
00
% /采抿切/漱
l -u f
5
5 7
5
2
o
o
o 5 0 5
% /靶晡采狀s
o
y
毒理学杂志2021年4月第35卷第2期 J Toxicol Apri 丨2021 Vol. 35 No. 2• 121 •
ZnO NPs (200 jimol/L)—
+ +
Mdivi-1 (5 umol/L)—
— +
注:A 为CCK-8检测不同给药组细胞活率;B 为PINK1和Parkin 的Western blot 蛋白条带;C 和D 为PINK 丨和 卩〇^丨11的蛋白表达定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05:«=3:与211〇仰5(20(^111〇1/1^组比较,<7><0.05:«=3。
图6 M d i v i -1对Z n O N P s 诱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引发线粒体自噬。因此,本研究检测了 ZnO  N P s 作用 6 h 后AC 16细胞的线粒体R O S 水平和MMP 的变化, 结果发现ZnO  N P s 导致线粒体R O S 蓄积、降低MMP  , 从而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线粒体在维持正常细胞氧化平衡、线粒体自噬及 细胞的正常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线粒体自 噬对维持线粒体的完整性、分裂和融合过程起着关键 调节作用1171。线粒体自噬主要是细胞通过识别、清除 结构受损和功能失调的线粒体,进而保证细胞内能童 供应的平衡[18_‘9]。线粒体PINKl /Parkin 通路被广泛 认为是介导线粒体自噬过程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
P 1NK 1是一种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的蛋白激酶,在多
种细胞中表达,尤其在心脏等高耗能器官中。Parkin 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具有E 3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 在受损的线粒体中,PINK 1在S 65处磷酸化Parkin 泛 素连接酶,从而在线粒体上启动P arkin 的招募,使
Parldn 介导的泛素化在其他蛋白质实现12°]。本研究
通过Western  blot 法检测了 ZnO  N P s 引起的线粒体自 噬关键蛋白PINK 1和Parkin 的变化,以研究线粒体自 噬在ZnO  N P s 导致的心肌细胞毒性中的作用。结果 在50和100 pmol /L 的ZnO  N P s 浓度处理6 h ,观察到
P 1NK 1和Parkin 的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上升,提示
细胞在ZnO  N P s 达到一定处理剂量情况下,可以通过 激活线粒体中自噬关键蛋白,而引发线粒体自噬。本
研究结果显示共孵育Mdivi -1后,线粒体自噬关键蛋 白P lN K l 和Parkin 表达水平呈现降低趋势,这一改变 无统计学意义。但在ZnO  N P s 和Mdivi -1共孵育后, 其细胞毒性对于单独作用ZnO  N P s 的降低具有统计 学意义。提示Mdivi -1可能通过抑制了线粒体自噬关 键蛋A  PINK 1和Parkin 的表达,导致
线粒体自噬这种 保护作用被抑制,进而加剧ZnO  N P s 诱导的心血管 毒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ZnO  N P s 可剂量和时间依 赖性引起人源心肌细胞毒性和线粒体功能紊乱,提示 线粒体自噬可作为一种细胞自我保护机制而抑制ZnO
N P s 的毒性。
参考文献
[1 ]
白伟,张程程,姜文君,等.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及其 毒理学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2009, 4(2) :174-
182.
[2]张兰兰,徐长山,陈泽林,等.A E 的分布及其在Z n O
N P S 作用下的颜色与光谱分析[J ].光谱学与光谱分
析,2018, 38(3) :883-889.
[  3 ]
O k a d a  Y f  Tachi b a n a  K , Yanagita S, et al. Prenatal  exposure to zinc oxide particles alters mon o a m i n e r g i c  neurotransmitter levels in the brain of m o u s e  offspring[ J ].J Toxicol S c i ,2013, 38(3) :363-370.
[4 ]
B a k y  N A , F a d d a h  L M  , A l -R a s h e e d  N M , et al. Induction
PINK1Parkin 饞M k H M a r -60 kD 52 kD GAPDH
37 kD
ZnO NPs (200 ^unol/L)— Mdivi-1 (5 ^imol/L) _+
+ --
+
+
D
颤抖的反义词0 5 0 5
0 7 5 2%/刼琳*t
n 啪一
"M N i
d

本文发布于:2023-07-25 15:1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961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线粒体   毒性   蛋白   公司   研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