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
一、名词解释
1. 骺软骨(epiphysial cartilage):位于长骨的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骺软骨骨化后遗留下来的较为致密的线称骺线。 橘子的作用
2. 板障(diploe):颅盖骨外层和内层的密质分别称为外板和内板,两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
2020年2月有多少天3. 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此角两侧平对第二肋,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 肋弓(costal arch):第8~10肋软骨的前端部不直接与胸骨相连,而是依次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连结,两侧各形成一个肋弓,是扪肝、脾的重要标志。
5.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锥体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
和中央的髓核构成。椎间盘不仅能使脊柱增加弹性,同时具有缓冲震荡,协助脊柱运动等功能。由于腰部纤维环后份较薄弱,如果纤维环变形,加之受压过大,如弯腰过猛,该部纤维环容易破裂,髓核向后外方突出,可压迫脊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痛(椎间盘脱出症)。
6. 界线(terminal line):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区分了大小骨盆,同时构成了小骨盆的上口。
7. 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外力伤及此处易引起颅内血肿,临床线检查及手术中应注意。
8. 斜角肌间隙(scalene spac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空隙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9. 腹直肌鞘(skeath of rectus abdominis):包绕腹直肌,由前外侧群三块阔肌的腱
膜组成,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组成。在脐下方4~5cm以下部分,组成后层的腱膜完全移至前层,故无后层。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向上的弧形线,称弓状线。
10. ps曲线快捷键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长约4~5cm,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有2口。
内口: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由腹横筋膜构成。
外口: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由腹外斜肌腱膜构成。
11. 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在大腿的前上部,呈尖向下的三角形,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内侧缘和长收肌内侧缘围成,股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12. 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13. 肝门(porta hepatis):又称横沟,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
14. 齿状线(dentate line):为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的锯齿状的环形线,此线以上为黏膜,以下为皮肤,齿状线上、下部分的肠管在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支配等方面都不相同。
15.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眼睛周围韧带):由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是手术中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分界。 c实习
16. 胆囊三角(Calot三角):为肝总管、胆囊管与其上方的肝脏面之间共同围成的一三角区,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7. 声门裂(行英文fissure of glottis):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声门裂的前2/3位于两侧声襞之间,称为膜间部,与发声有关;后1/3位于杓状软骨底部之间,称为软骨间部。
18. 何日是归期肋膈隐窝(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最大的胸膜隐窝,位于肋胸膜和膈胸膜的转折处,又称肋膈窦,是胸膜腔位置最低的部分,胸膜发生炎症时,渗出液首先积聚于此处。
19. 肾门(renal hilum春的诗词):为肾内侧缘的中央部的凹陷,是肾动、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之处,这些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称为肾蒂。
20. 肾区(renal region):临床上,将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称肾区。此处为肾门在腰背部的体表投影区,某些肾病患者,叩击或触压该区时常引起疼痛。
21. 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在膀胱底的内面,其外上角的两个输尿管口与其下角的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域,黏膜始终平滑而无皱襞,称为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22. 精索(spermatic cord):为柔软的圆索状结构,从腹股沟管腹环穿经腹股沟管,出皮下环后延至睾丸上端。精索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血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腹膜鞘突的残余等。精索表面包有三层被膜,从外向内依次为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23. 阴道穹(fornix of vagina):阴道的上端宽阔,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两者之间的环形陷凹称阴道穹。阴道穹分为互相连通的前部、后部和侧部,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其后上方
即为直肠子宫陷凹,两者间仅隔以阴道后壁和一层腹膜。临床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以引流直肠子宫陷凹内的积液或积血,进行诊断和治疗。
24.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在乳腺周围,有将乳腺连接皮肤及胸肌筋膜间的结缔组织纤维束,称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乳腺癌患者可因此韧带缩短,在病变早期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变。
25. 盆膈(pelvic diaphragm):盆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肛提肌和尾骨肌共同组成盆膈,盆膈封闭小骨盆下口的大部分,中央有直肠穿过,对承托盆腔脏器有重要作用。
26. 尿生殖膈(urogenital diapnragm):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和肛门括约肌共同组成尿生殖膈,封闭尿生殖三角。男性的尿道及女性的尿道和阴道穿过尿生殖膈,尿生殖膈具有加强盆底,协助承托盆腔脏器的作用。
27. 肝十二指肠韧带(hepatoduodenal ligament):从肝门连于十二指肠上部的部分称十二指肠韧带,其内有进出肝门的三个重要结构通过:胆总管位于右前方,肝固有动脉位于左前方,两者之后为肝门静脉。外伤性肝破裂时,可压迫小网膜的右侧部分(即肝十二指肠韧带)以暂时减少肝的出血量。
28. 直肠子宫陷凹(rectouterine pouch):Douglas腔,为女性子宫与直肠之间较深的腹膜陷凹,与阴道后穹之间仅隔以阴道后壁和腹膜。是女性站立或坐位时腹膜腔的最低部位,故腹膜腔内的积液多积存于此,临床上可进行直肠穿刺或阴道后穹穿刺加以诊断和治疗。
29. 网膜孔(omental foramen):上界为肝尾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网膜囊借网膜孔与腹腔其余部分相通。肝、胆手术时,注意防止感染经网膜孔蔓延至网膜囊;手术时,遇有外伤性肝破裂或肝门附近动脉出血,可将示、中指伸入孔内,拇指在小网膜游离缘前方加压,进行暂时止血。
30. 肝肾隐窝(hepatorenal recess):位于肝右叶和右肾之间,左界为网膜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腹膜腔内的积液易积存于此。
31. 卵圆窝(fossa ovalis):右心房的后内侧壁为房间隔,其下部有一浅凹称卵圆窝,为胎儿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房间隔缺损多发生于此处。
32. 三尖瓣复合体(tricuspid complex):由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为一整体,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33. 窦房结(sinuatrial node):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下,是心的正常起博点。
34. 冠状窦(coronary sinus):位于心膈面,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内,最终经冠状窦口注入右心房。窦口有冠状窦瓣,可防止血液逆流。主要属支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
35. 心包横窦(transver pericardial sinus):为心包腔在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后方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是心脏手术的通路。
36. 动脉韧带( arterial ligament ):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动脉导管若在出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则称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37. 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为压力感受
器(维持血压平衡)。
38. 颈动脉小球(carotid glomus):是连于颈动脉杈的后方的椭圆形小体,为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分压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氧气分压降低时,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39. 静脉角(venous angle):同侧的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形成头臂静脉,汇合处形成的夹角称静脉角,右侧注入的是右淋巴导管,左侧注入的是胸导管。
40. 肘正中静脉(median cubital vein):粗而短,变异多,斜行位于肘部皮下,常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并收纳前臂正中静脉,临床常经肘部浅静脉作药物注射、输血或取血。
41. 右淋巴导管(right lymphatic duct):为一短干,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其收集右上肢、右胸部和右头颈部的淋巴,约占全身1/4的淋巴回流。
42. 脾切迹(splenic hilum):脾上缘锐利,向前上方,并有2~3个深陷的脾切迹,是触
诊时辨认脾的标志。
43. 睫状体(ciliary body):是眼球壁中膜的最肥厚部分,位于虹膜和脉络膜之间。睫状体内有平滑肌,称睫状肌(由副交感神经支配),该肌的收缩和舒张,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睫状体可产生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