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适用性理论与教师教育口语中的语用含糊_胡洋

更新时间:2023-07-25 10:15:14 阅读: 评论:0

[收稿日期] 2006-10-23
[作者简介] 胡洋(1982-),山东临沂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0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论适用性理论与教师教育口语中的语用含糊
胡  洋
漾组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春节作文600
[摘 要] 语用含糊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交际策略。其使用过程是语言使用者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本文尝试用适用性原理分析教育口语中的语用含糊。
[关键词] 语用含糊;交际策略;适用性原理
[中图分类法]H 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07)04-0081-03
Jo hn I saceed 认为含糊语言就是这样的一些词语,它们所在的语境为其系统意义添加了新的信息,使其词义得以引申并适用于新的语境。人们在言语交际或交流信息中,由于不同意图的驱使和某种特殊的
原因,说话人把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意思却故意使用不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1]。含糊语言既有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概括性、明确性,又有自身不可克服的虚化性和空洞性。也就是说,含糊语言对表层的定义表述是概括明确的,但对深层的量性表述是虚化空洞的。语言的含糊要从语用的角度去分析才有意义。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研究包括那些看似是词汇,实际上是话语的/模糊限制语0,以及其他以为只是/语义模糊0而实际上是语用含糊的现象。语用含糊(prag matic vag ueness)的现象包括约略(appro x imatio n)、模糊(fuzziness)、笼统(g enerality )、两可(ambig uity )、含混(ambivalence)等,以及寓义表达,如比喻(metaphor ),弱陈(meio sis),反讽(ir ony),夸张(hyperbole)[2]。语用含糊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其在教师与学生谈话中经常存在。为避免全部用精确、清晰的话语产生的影响师生利益的负面影响,处于策略的需要,恰当得体的含糊用语是有必要的。
一、语用含糊及其特征
语用含糊就是在言语交际当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说话人把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意思故意使用不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这种策略的使用是说话人在不同意图的驱使下所作出的语言选择。语言选择都不是凭空做出的,也就是说,说话人为什么选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而不用其它的表达方式有其相应的理据,只是不同的语言选择的理据性的强度不一样。大多数的语言选择都是自动作出的,只有少数为实现特殊的交际目的而作出的语言选择具有较强的理据性。说
话人在作出语言选择之前要对不同的理据进行全面的考虑,对能够体
现这些理据的语言表现形式进行比较和商讨,最后作出适当的选择。语用含糊就属于这种理据性较强的语言选择[3]。
/含糊不是语言表达式的固有属性,它的形成与特定的交际目的有关,即表达式的应用或上下文有关0。因此,语用含糊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与语境相关。从理论上讲,利用语义不确定性的表达式或修辞都可以形成语用含糊,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并不是认识不确定,而是因所处语境的要求而使用含糊的表达。语用含糊的第二个特征是可推导性。有些事情不便说,不好说,出于交际策略的考虑,说话人会把本来很清晰、很具体的事情用含糊话语说出来。但是含糊并不影响理解,听者能够运用他们的信息解码能力或推理能力,推导出说话人的深层含意,并且依据关联理论,在处理话语时用最小力得到最大语境效果。很多时候,说话人用含糊表达就是为了省力,试图通过省力的表达实现最佳交际效果。语用含糊的第三个特征是外延宽,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含糊的话语表面上似乎违背了合作原则某些相关准则,似乎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或答非所问,但是人们可以依据事、理、情,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的经验、经历、知识以及情感补充进去,把有限的已知片断信息尽可能地放大。这样不仅能听懂说话人的内涵,还容易与说话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适用性理论简述
司坡伯和威尔森于1986提出/适用性原则0,为对人类的表达和交流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追求的是以最小的气力得到最佳的认知效果。两者必须同时达到才是理想的认知。要达到两者兼顾的目的,在语言交流的时候,说者和听者都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和话题有关的信息上。交流的目的是得到对方的注意,这就意味着交流的信息必须是适宜的。2002年他们又
)
81)2007年第4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N o.4,2007(总第140期)
Jo urnal of M udanjiang N or mal U niv ersity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T o tal N o.140
将适用性理论归为认知心理方面的一种理论。它把话语的理解看作是一种认知过程。它的两大原则是:适用性的认知原则(cog nitiv e pr inciple of r elevance)和适用性的交际原则(communication pr inciple pf relevance)。前者是说人类的认知是为了尽可能地提高信息的适用度(human co gn-i t ion tends to g eared up to the max imization o f r elevance)。后者是说交流双方均假定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具有最优的适用性(communicated infor mation co nv eys a presumpt ion of its ow n o pt imal relev ance)。同时他们指出适用性是有一定模糊性的,并不是黑白分明,没有任何争议的。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含糊交际,适用性理论可以很好地帮我们分析这一语言现象。[4]
电工社区
三、用适用性理论分析教师教育口语中的语用含糊
著名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语言本身便是一种艺术。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口语的艺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景中善于选择和运用规范的话语,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的技艺;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运用艺术,也是教师教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口语艺术包括:课堂教学口语艺术、教育口语艺术及交换交际用语的艺术等。本文主要讨论教师教育口语艺术。
教育口语,是教师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的工作用语。其对提高学生认识、培养良好品德情操、调整人际关系、开发智力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针对性
对学生实施教育是在特定的时间、场合,面队特定对象,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活动,针对性很强。教育口语的针对性要求教师要因事施言、因人施言、因时施言、因地施言。
2.诱导性
教育口语的诱导性是指教师运用多种口语形式,如报告、对话、发言、谈心、交谈等,给学生以启发、开导和耐心的指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3.说理性
就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明是非得失的原因,辨明曲直,使受教育者从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好用的护发素
4.感染性
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谈和态势语,把某种情感传于学生,并引起相同的情绪体验[5]。
教育口语的这四个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用含糊来体现的。下面试举例分析:
例一:有一个五年级男生A,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不守纪律,他唯一的/亮点0就是体育成绩在全班数第一。开学不久,他因影响课堂纪律被班主任B找来了。当时B只字未提A上课违反纪律的事,因为这对他来说已是/老生常听0了。B说:/你有一个方面,全班同学都比不过,你自己知道吗?0他看了B一眼,没吭声。显然是以为他和自己开玩笑。B又说:/我知道咱们班体育成绩最好的就是你,这可了不起!0/良言一句三冬暖0,短短一句话居然成了他进步的起点。后来,这个学生不仅能经常为集体做好事,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毕业前夕还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0。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这决定了教育语言的个体差异性。班主任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语言,才能达到谈话的目的。譬如,对领悟快、自尊心较强的学生,一般宜采用/声东击西0的方法,言词要含蓄、婉转,对胆小内向的学生,应化严肃于幽默之中,以消除其紧张情绪;对个性强、脾气
执拗的学生,则要/刚柔并济0,既不能让其任性,又要防止学生/顶牛0;对那些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的学生,应多肯定他们的长处,/长善可以救失0,用学生自身的优点克服自身的缺点。如果B 当时不是/因人定调0,而是狠狠地训斥一顿,说不定A会/破罐子破摔0,起到与教育相反的作用。
例二:有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班主任,发现班里一位姓王的同学在年级组知识竞赛时特别使劲地拍手,很生气,板起面孔对他说:/你站起来拍,那样会更响的!0结果在会场上班主任与同学发生了争执,会后到办公室,两人又顶撞起来,搞得班主任尴尬异常,苦恼了好一阵子。一位作家在分析人的生存状态时曾说:/人在许多问题面前都是很坚强的,惟独在面子问题上非常脆弱,在受到打击后,一般是不知所措,不惜代价,而且很不理智。0那位新班主任当时不够冷静,没能了解当时学生的具体想法和行为,同时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使谈话无法进行,更谈不上教育。这时候含糊语言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班主任应该平心静气,用理智战胜感情,自觉地、有效地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不要与学生争输赢、论长短,采取/高压0手段迫使学生/就范0。而应注意换位思考,照顾到学生的面子,尊重学生,采取忍让和宽容的态度,从学生的接受教育的承受能力,用合适的语言,旁敲侧击地与学生交流。
医院费用怎么报销例三:某班有一个女同学有小偷小摸行为。偷了班里同学的一本5习题汇编6。这班的班主任C先不露声色,在其父母和本班学生中作了一番调查。她在三姊妹中排行第二,由于学习成绩差,渐渐失去了父母的宠爱,姐妹们也不喜欢和她在一起玩。家庭的冷遇使她的自尊心受到压抑,产生了自暴自弃的
思想。再就是她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意志薄弱,很容易受个人欲望驱使。她一贯爱吃零食,为了解馋,经常向同学借钱,或向父母骗取,后来发展到偷家长口袋里的钱,由于没有及时教育,致使其错误从家庭蔓延至学校。情况了解清楚后,班主任C就与家长取得联系,要
)
82 )
求家长不仅要积极配合,还要从孩子所犯的错误当中吸取教训,改进教育方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0,一个适当的时机C找到该生/你想看5习题汇编6这本书?0她点了点头。/这是好事嘛!说明你有求知的欲望,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只不过你取书的方法不对,不应擅自从别人的书包里拿走,而应该向别人借,你说对吗?0她又点了点头。C见她有所触动,就进一步引导她认识自己的错误,帮助她找出犯错误的原因,鼓励她放下思想包袱。老师的话字字恳切,句句在理,且又符合实情,使这个不轻易落泪的女孩潸然泪下,并表示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由此可见,有些时候含糊语言要比直接、精确语言更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在教育这一过程,从受教育者这一方来看,他们可以通过对信息解码,推理出其深层含意,而从教育者这一方来看,他们可达到省力的目的,即语用含糊具有形式上的最少语言单位,效果上的最大信息含量的特征。语用含糊能极大发挥自身的表现能力,利用较少的言语,表达最多的信息。这是有一定
的思维基础的。因为语言的模糊性反映了思维的模糊性,而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共同特点。基于这一人类共有的思维,人们能透过少量的语言,即思维的载体,触及到更宽泛的思维空间。并且语用含糊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极大的张力,使受教育者可依据自己的说话经验,向少量的语言单位中补充进自己的经历、知识或情感,吸收话语深层的信息,按照各自的感受来理解这样就冲破了文字的局限性,拓宽了表达的外延,容易引起共鸣。
语用含糊虽然表层是含糊的,但是其交际意图在语言的深层是明确的。它能够运用形式上最少的语言单位引发听者的共鸣,从而传达最多的信息,这种感染力比精确语言更深刻,也更强烈。因此,语用含糊其本身并无好坏可言,在适当场合适当运用含糊语言,比精确语言更能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John I sacced.S eman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陈春,宋曦.试析外交语言中语用含糊的特点[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
[3]吴亚欣.语用含糊的元语用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2,(1).
[4]张乔.模糊语义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成长类作文600字[5]张锐,万里.教师口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室内个人写真[责任编辑]心安
Analyzing the Pragmatic Vagueness in O ral
Language of Education by Relevance Theory
H U Yang
Abstract:Pr agmatic v agueness is a particular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and also a kind of co mmunicatio n phenomenon. T he u of language is a cour in w hich its urs keep on cho osing.In this paper,relevance theor y is ud to analy ze prag-matic v agueness in o ral language o f educat ion.
Key words:pr agmat ic vag ueness communicatio n str ategy relev ance theor y
)
83
)

本文发布于:2023-07-25 10:15: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959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语言   教育   语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