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与医学教育·
高三学习方法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月第20卷第3期
作者简介:王凤(1981.12-),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急诊急救
ISBAR 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
王凤.梁义.洪嘉敏(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目的:探讨ISBAR 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
2020年8月急诊科护士作为对照组(n =30),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急诊科护士作为观察组(n =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取ISBAR 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交班质量以及护士对交班
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护士交接班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护士交接班质量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
士对交接班模式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交接班中应用ISBAR 沟通模式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交接班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关键词】ISBAR 沟通模式;急诊科;交接班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3-0164-03
Application of ISBAR communication mode in nurs’ han-
dover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Wang Feng ,Liang Yi ,Hong Jia -min
Emergency Department ,Zhongshan People ’s Hospital , Zhongshan 528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SBAR communication mode in the handover of nur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 of 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rch 2021 to March 2022 were 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n =30),and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 from April 2022 to March 2023 were lected as the obrvation group (n =30),The control group adopts the routine nursing handover mode ,and the obrvation group adopts the ISBAR communication mode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adver
nursing events ,the quality of handover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 with the handover mo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 nursing events in the ob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handov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nur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two groups of nurs handed over. The quality has improved ,and the obrvation group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nurs in the obrvation group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handover mode nursing ca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SBAR communication mode in emergency care handover shif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 nursing ev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care handover ,and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姜酚胶丸【Key words 】ISBAR communication mode ;Emergency department ;Handover
急诊科主要是为抢救危及生命、各类高危患者提供现代化医学监护以及专业的抢救技术的专业科
室[1]
。护士交接班是院内常规的工作,主要是确保患者能不中断护理、加强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也是
·卫生管理与医学教育·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月第20卷第3期
保障患者护理安全的重要患者之一。急诊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需要接受治疗的项目较多、信息较多,交接难度高,如果缺乏系统化的交接流程会导致患者的信息出现遗漏,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2]。英国卫生保健委员会曾指出,临床中投诉事件是由于与患者沟通不到位而引起的[3]。ISBAR沟通模式是世卫组织所提出的一种标准化、结构化沟通模式,其目的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提高团队工作效率,降低交接班后出现不必要的危险,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4]。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人员的交接班质量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急诊科护士作为对照组(n=30),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急诊科护士作为观察组(n=30),急诊监护床50张,护士30名,均为女性,年龄在23~39(26.11±3.56)岁,学历:硕士3名,本科11名,大专9名,中专2名;职称:护士12名,护师9名,主管护师4名;护理工作年限:<3年12名,3~5年9名,≥5年4名。
纳入标准:(1)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2)在急诊科工作时间>6个月;(3)自愿参与本实验研究。
排除标准:(1)在职不在岗的护士;(2)在急诊科工作时间≤6个月;(3)在急诊科进修的护士。所有患者、护士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60wifi随身wifi驱动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交接模式,具体方法如下。护理人员根据医生开出的医嘱以及护理级别,按照科室内疾病制定的护理常规为患者提供护理措施;在交接班时,口头交接科室内的具体情况,监测的最新生命体征以及相关检查数据等。该过程没有规定交接内容的次序和书面护理记录,交接班的质量则依据交接班护士的经验而定。
观察组采用ISBAR沟通模式对患者进行交接,ISBAR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标准沟通模式,结合急诊科专科的特点,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式获取在交接班中最需要传递的重要信息,设计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中的简约模版,见表1。该量表在交接班结束后需要护士签名,防止后续出现问题交接不清、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发生。
成立ISBAR交接班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1名专科医生、1名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以及3名护士组成,对小组内成员展开成员培训,结合科室疾病特点以及治疗护理标准制定具体的培训内容,涵盖ISBAR概念、临床应用、发展历程、临床护理意义,与同类沟通模式比较的优缺点,沟通时的注意事项。通过科室整体学习、专题讲座、深入病房示教、情景演练,视频教学等形式予以培训,所有组员进行体
验式训练以提升沟通技巧及培训实效,在与患者及沟通交流中灵活运用,以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
1.3 评价指标
(1)不良事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中病情交接不完整、物品遗漏、输液管滑脱、给药延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交接班质量:采用院内自制交接班质量评分质量表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和干预后的交接班质量,主要评分内容为组织效率、沟通能力、交班内容、判断能力、总体交班能力,每项1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的交接班质量越好。
(3)满意度:比较两组护士及患者对交班模式的满意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满意计5分、满意计4分、一般满意计3分、不满意计2分、非常不满意计1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对交班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护理两组护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观察组护士病情交接不完整3例;物品遗漏1例;输液管滑脱0例,给药延迟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5例,低于对照组护士病情交接不完整8例;物品遗漏4例;输液管滑脱3例;给药延迟9例,总发生率24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干预后的交接班质量
两组护士干预前交接班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干预后交接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士干预后交接班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卫生管理与医学教育·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月第20卷第3期
表1 ISBAR沟通模式的病情汇报模板
项目内容
身份:I(Identification)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检查结果报告号等
病情:S(Situation)(1)病情变化:好转,恶化,平稳;(2)病情变化情况:什么变化;何时发生变化;变化程度
背景:B(Background)(1)入院诊断;(2)既往史;(3)用药情况、手术情况、特殊治疗情况、特殊检查结果等;(4)家族史
评估:A(Asssment)心理评估、生命体征、出入液量评估、疼痛评估、引流情况等
建议:R(Recommendation)针对评估内容,对交班后可能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给予建议
表2 两组护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n(%)]
组别n病情交接不完整物品遗漏输液管滑脱给药延迟总发生率对照组308(26.7)4(3.30)3(10.0)9(60.0)24(80.0)观察组303(10.0)1(3.30)01(3.30)5(16.7)χ2-17.533 P-<0.001
表3 两组护士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交接班质量比较 (x—±s,分)
组别n
组织效率沟通能力交班内容判断能力总体交班能力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
对照组30 5.24±0.717.33±0.31* 4.79±0.54 6.35±0.72* 4.82±0.278.43±0.74* 3.26±1.247.45±0.56*3.92±1.357.24±1.41*观察组30 5.26±0.858.98±0.34* 4.75±0.748.92±0.70* 4.87±0.289.72±0.21* 3.29±1.289.12±0.26*3.97±1.269.26±0.18*t0.09819.640.23914.020.7079.1850.09214.810.1487.784 P0.921<0.0010.811<0.0010.484<0.0010.926<0.0010.882<0.001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2.3 比较两组护士对交班模式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4例,占80.0%;满意5例,占16.7%;不满意1例,占3.3%;总满意度39例,占96.7%。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5例,占50.0%;满意6例,20.0%;不满意9例,占30.0%;总满意21例,占70.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士对交班模式的满意度比较[n(%)]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情况
对照组3015(50.0)6(20.0)9(30.0)21(70.0)
观察组3024(80.0)5(16.7)1(3.3)29(96.7)
χ2-7.680
P-0.006
3 讨论
急诊科接诊的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来势凶险等特点,患者就诊时间、病情情况以及危重程度都无法进行预料,因此在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任务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会更加艰巨,并且处理的时间也相对紧迫,因此,正确的信息以及有效的传递显得尤为重要[5-6]。传统的护士交接班中自由性较大,交接内容简单且没有具体专科性的交接内容,交班质量不理想。随着护理研究的不断完善,ISBAR沟通模式质量较高,标准也较高,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尽量避免及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7-8]。
ISBAR交班模式能够减少交接班中的疏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9],本研究结果与周玉娟等[10]研究相似,分析其原因在于ISBAR交班模式主要汇报患者病情为基础,构建整体性、合理性的结构化交班体系,规范交接班的交接流程,并强调了接班护士的反馈情况,弥补了口头交接存在的弊端。本研究显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交接班质量优于对照组,提示ISBAR交班模式能够提高交接班的质量,该研究结果与陈莉等[11]的研究相似,分析其原因在于ISBAR交班模式主要针对ISBAR的优点、定义、发展的过程、意义对小组成员展开了培训计划,并在培训后进行了考核工作,保证了班次的顺利交接。
ISBAR沟通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满意度,该研究结果与杨珍等[12]的研究相似,分析其原因在于ISBAR 沟通模式对护理人员开展了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使护理人员在日常交接班中明确信息,在交班时能够准确的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减少了交接班中不必要的环节,对患者的信息准确报告提出护理主要点。故交班模式的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下转第174页)
槛外长江空自流怎么读·综述及个案报道·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月第20卷第3期
42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10):42-43. [6]胡希恕.《胡希恕金匱要略讲座》[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8:477-478.
政治考题[7]刘金艳.小半夏汤合橘皮竹茹汤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分
析[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6.31(2):28-30.
[8]明·万全.《万氏妇人科》[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21.
[9]清·沈又彭.《沈氏女科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科技出版社,2019:24.
[10]清·竹林寺僧.《竹林寺女科》[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2013:113-115.[11]刘丽,吴效科.妊娠恶阻孕妇中医证型分布及精神心理状
三个月宝宝身高态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4):601. [12]明·宋林皋.《宋氏女科秘书》[M].上海中医书局出版,
1955:54.
[13]江希萍,吴向红.中医辨证治疗重症妊娠恶阻115例[J].
中医杂志,1994,35(4):225.
[14]乔林静.安胎理气和胃膏联合穴位贴敷用于肝胃不和型
妊娠恶阻现状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9(2):221-222.
[15]李林才,冯文慧.针刺治疗重症恶阻[J].针灸临床杂志,
2002,18(12):21-22.
氢化棕榈仁油(收稿日期:2021-10-12)
(上接第166页)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护理交接班中应用ISBAR沟通模式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交接班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珍. 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中I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
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z1):432-433. [2]何百蕙. 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留观室交班中的应用[J]. 世
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21):191,193. [3]何小倩,孔楚琴. ISBAR沟通模式在妇产科病房护士交接
班中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3):1927-1930.
[4]田珺,彭小玉,黄凤毛.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ISBAR沟
通模式对提升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应用研究[J]. 上海护理,2019,19(3):51-53.
[5]闫琳,刘玉平,朱虎林,等. ISBAR沟通模式在口腔科病房床
旁交接班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2):94-96.
[6]王静.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质量中的应
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0):3658-3661.[7]卢妙娟,石宏英,陈丽君.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
模式在降低急诊科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J].齐鲁
护理杂志,2021,27(05):165-167.
[8]周润梅,张传来,郑秋兰. I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患者床
旁交接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吃柚子的禁忌
(11):807-812.
[9]姜春英,张华秀,王小凤.SBAR沟通模式联合快速小角度
直刺法在静脉采血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9):109-113.
[10]周玉娟,贾阿凤. 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
班中的应用[J]. 当代临床医刊,2019,32(5):429,426. [11]陈莉,刘颖琪,刘爱军,等. 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患
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 天津护理,2018,26(6):735-737. [12]杨珍,张宝珍,张敏,等. 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科
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卫生事业
管理,2018,35(8):579-581,619.
(收稿日期:2021-11-05)
(上接第169页)
[7]姜莹,李莉. 案例教学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眼科规范
化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7):183-185.
[8]庄惠文,王仙仁,吴旋,等. 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耳
鼻咽喉科见习中的实践和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90-91.
[9]何征宇,徐侨翌,李尹娇枝,等. 案例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
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
杂志,2020,36(8):813-814.[10]寇桂香,李珍珍,沈珂. 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深度融合的
教学模式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9):75-76. [11]董云亚,丁金霞,张静,等. 案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
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7):84,95.
[12]敖明昕,王薇,李学民,等. 案例教学方法在八年制临床医
学专业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1,38(2):242-245,268.
(收稿日期: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