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皮肤性病学教案06真菌性皮肤病

更新时间:2023-07-23 08:46:58 阅读: 评论:0

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病(mycosis)是由真菌(fungus)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核细胞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叶绿素,以寄生和腐生方式吸取营养,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真菌的基本形态是单细胞个体(孢子)和多细胞丝状体(菌丝)。估计全世界已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对人类无害,只有少数真菌(约200余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真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2℃~36℃,湿度95%~100%,pH 5~6.5。真菌不耐热,100℃时大部分真菌在短时间内死亡,但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紫外线和X射线均不能杀死真菌,甲醛、石炭酸、碘酊和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均能迅速杀灭真菌。
按照菌落形态,真菌可分为酵母菌(yeast)和霉菌(mould)两大类,前者菌落呈乳酪样,由孢子和芽生孢子组成,后者菌落呈毛样,由菌丝组成,故又称为丝状真菌。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养时呈菌丝形态,而在组织中或在37℃培养时则呈酵母形态,称为双相真菌。
人类感染的真菌主要来自外界环境并通过接触、吸入或食入而感染。少数致病真菌可直接致病,多数则在一定条件下致病,后者称为条件致病菌。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dermatophyton),包括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属(micros
porum)和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简称癣(tinea)。目前浅部真菌病仍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等),少数按皮损形态命名,如叠瓦癣、花斑癣。
深部真菌病一般按致病菌命名(如着色芽生菌病、念珠菌病等)。多数深部真菌系条件致病菌,多侵犯免疫力低下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使用的增多,器官移植、各种导管和插管技术的开展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条件致病菌感染也不断增加,同时还发现了许多新的致病菌种。
真菌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其结果具有诊断价值;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指纹图、基因探针杂交等)也已用于真菌菌种鉴定分类;极少数深部真菌目前人工培养尚不成功,这些真菌感染的组织如通过组织病理检查
发现真菌也可诊断。
第一节头癣怎么做辣椒酱
头癣(tinea capitis)是指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
秦始皇叫什么【病因】黄癣由许兰毛癣菌(T. schoenleinii)感染引起;白癣主要由犬小孢子菌(M. canis)和石膏样小孢子菌(M. gypum)感染引起;黑点癣主要由紫色毛癣菌(T. violaceum)和断发毛癣菌(T. tonsurans)感染引起。头癣主要通过与癣病患者或患畜密切接触而传染,共用污染的理发工具、帽子、枕巾等物品也可间接传染。狂人日记作者
脖子粗【临床表现】头癣多累及少年儿童,成人少见。根据致病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头癣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四种类型(图11-1)。目前黄癣已明显减少,但随着饲养宠物的增多,白癣、脓癣发病率有所增加。
什么日千里(一)黄癣(tinea favosa)俗称“瘌痢头”、“秃疮”。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淡黄红色斑点,覆薄片状鳞屑,以后形成黄豆大小的淡黄色痂皮,周边翘起,中央紧附着头皮形如碟状(黄癣痂),除去痂皮其下为潮红糜烂面,扩大后可融合并形成大片,严重者可覆盖整个头皮。真菌在发内生长,造成病发干燥无光泽,变脆易折断,毛囊破坏,毛发脱落并形成大片永久性秃发,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伴轻度瘙痒,皮损处散发出特殊的鼠臭味。有些患者仅表现为炎性丘疹和脱屑而无典型黄癣痂,易误诊。许兰毛癣菌亦可侵犯皮肤和甲板而并发体癣和甲癣。
(二)白癣(white ringworm)皮损初起为群集的红色小丘疹,很快向四周扩大成灰白色鳞屑斑,圆形或椭圆形,而后附近出现数片较小的相同皮损。病发于高出头皮2~4mm处折断,残根部包绕灰白
色套状鳞屑(菌鞘),后者由真菌寄生于发干而形成。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瘙痒。白癣一般无炎症反应,至青春期可自愈,这与青春期皮脂腺分泌活跃,皮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对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本型不破坏毛囊,故不造成永久性秃发,愈后不留瘢痕。
(三)黑点癣(black‐dot ringworm)较少见,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皮损初起为散在的鳞屑性灰白色斑,以后逐渐扩大成片。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断发残根留在毛囊内,毛囊口处断发呈黑点状,故称黑点癣。皮损炎症轻,稍痒。病程发展缓慢,可久病不愈。由于本型属发内型感染,故愈后留有局灶性脱发和
点状瘢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四)脓癣(kerion)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是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引发的头皮强烈感染性变态反应。皮损初起为成群的炎性毛囊丘疹,渐融合成隆起的炎性肿块,质地软,表面有蜂窝状排脓小孔,可挤出脓液。皮损处毛发松动,易拔出。常伴耳后、颈、枕部淋巴结肿大,轻度疼痛和压痛;继发细菌感染后可形成脓肿,亦可引起癣菌疹。由于本型可破坏毛囊,愈后常引起永久性秃发和瘢痕。
【实验室检查】
1.真菌直接镜检黄癣病发可见发内与毛发长轴平行的菌丝和关节孢子,黄癣痂内充满厚壁孢子和鹿角状菌丝;白癣病发可见围绕毛发排列的圆形小孢子;黑点癣病发可见发内呈链状排列的圆形大孢子。
2.滤过紫外线灯(Wood灯)检查黄癣病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显示亮绿色荧光;黑点癣病发无荧光。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真菌镜检和滤过紫外线灯检查,头癣的诊断一般不难。
本病应与脂溢性皮炎、头皮银屑病、头皮脓皮病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对患者应做到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并作好消毒隔离工作;对患癣家畜和宠物应给予相应处理;对托儿所、学校、理发店等应加强卫生宣传和管理。
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服药、搽药、洗头、剪发、消毒5条措施联合。
1.服药灰黄霉素儿童10~20mg/(kg·d),成人600~800mg/d,分2~3次口服,疗程2~3周;或伊曲康唑儿童3~6mg/(kg·d),成人200mg/d口服,疗程4~6周;或特比萘芬儿童62.5~125mg/d,成人250mg/d口服,疗程4~6周。
2.搽药可用2%碘酊、1%联苯苄唑溶液或霜剂、5%~10%硫磺软膏、1%特比萘芬霜等外用于头皮,每天2次,连用60天。
3.洗头用硫磺皂或2%酮康唑洗剂洗头,每天1次,连用60天。
4.剪发尽可能将病发剪除,每周1次,连续8周。
5.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巾、梳子等生活用品及理发工具要
煮沸消毒。
脓癣治疗同上,切忌切开。急性炎症期可短期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加用抗生素。
第二节体癣和股癣
体癣(tinea corporis)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tinea cruris)指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发生在特殊部位的体癣。
【病因】主要由红色毛癣菌(T. rubrum)、须癣毛癣菌(T. mentagrophytes)、犬小孢子菌等感染引起。本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自身感染(先患手、足、甲癣等)而发生。
【临床表现】本病夏秋季节多发。肥胖多汗、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为易感人群。体癣和股癣临床特点类似(图11-2)。
(一)体癣(tinea corporis)皮损初起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继之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境界清楚,皮损边缘不断向外扩展,中央趋于消退,形成境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边缘可分布丘疹、丘疱疹和水疱,中央色素沉着。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引起的皮损炎症反应明显,自觉瘙痒,可因长期搔抓刺激引起局部湿疹样改变或浸润肥厚呈苔藓样变。
(二)股癣(tinea cruris)好发于腹股沟部位,单侧或双侧发生,亦常发生于臀部。基本皮损与体癣相同,由于患处透气性差、潮湿、易摩擦,常使皮损炎症明显,瘙痒显著。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鳞屑直接镜检查到菌丝或孢子,体股癣诊断一般不难。
本病常需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玫瑰糠疹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应注意个人卫生,不与患者共用衣物鞋袜、浴盆、毛巾等,内衣应通风透气;手、足、甲癣患者应积极治疗,减少自身传染的机会;尽量不接触患畜。擦手纸
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皮损广泛或外用药疗效不佳者可考虑内用药物治
疗。
1.外用药物治疗可外用克霉唑霜、酮康唑霜、联苯苄唑霜、特比萘芬霜、复方苯甲酸擦剂、复方雷琐辛擦剂等,应强调坚持用药2周以上或皮损消退后继续用药1~2周以免复发。腹股沟部位皮肤薄嫩,应选择刺激性小、浓度较低的外用药,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内用药物治疗可口服伊曲康唑(100mg/d,顿服,疗程15天)或特比萘芬(250mg/d,疗程1~2周),与外用药物治疗联用可增加疗效。
第三节手癣和足癣
手癣(tinea manus)指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足癣(tinea pedis)是足趾间、足跖、足跟、足侧缘的皮肤癣菌感染。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病因】本病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占50%以上。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用手搔抓患癣部位或与患者共用鞋袜、手套、浴巾、脚盆等是主要传播途径。
【临床表现】手足癣(特别是足癣)是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我国江淮流域以南地区发病较北方多。夏秋季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夏重冬轻或夏发冬愈。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皮损多由一侧传播至对侧。根据临床特点,手足癣可分为三种类型(图11-3):
(一)水疱鳞屑型好发于指(趾)间、掌心,足跖及足侧。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水疱散在或群集,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撕去疱壁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的糜烂面。瘙痒明显。水疱经数天后干涸,呈现领圈状或片状脱屑,皮损不断向周围蔓延,病情稳定时以脱屑为主。
(二)角化过度型好发于足跟及掌跖部。局部多干燥,皮损处角质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易发生皲裂、出血,皮损还可向足背蔓延。一般无瘙痒,有皲裂时疼痛。
(三)浸渍糜烂型好发于指(趾)缝,尤以第3~4和4~5指(趾)间多见。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并露出潮红糜烂面甚至裂隙。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恶臭味。

本文发布于:2023-07-23 08:46: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931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真菌   感染   皮损   引起   治疗   头皮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