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风 最性感美女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摘要:中国园林在民国军阀混战和日本侵略中受到极大的摧残,同时新园建设和旧园恢复又有新特点。公园在孙中山三民主义旗帜下,以西洋的风景园林论和中国造园论为指导行行全面实践。中山公园是在孙中山的逝世后掀起的建设和更名浪潮中诞生的。从造园主体上看,有政府、武人、文人、商人、官僚、洋人等,其中以政府和武人造园最盛。武人在文人的帮助之下建设有中西合璧的私家园林。从功能上看,服务大众的发展实业、兴办学校成为时代之需。从材料上看,除了混凝土材料外,还发展了铁材(栏杆)、水磨石(地面)、马赛克(贴面)、玻璃(窗)等建材。建筑上的罗马希腊式与中国地方风格结合在一起,山水上的中式叠山理水和西式草坪结合,植物上大量用外国引进的品种。总体上使景观在风格和要素上都显出中西结合的趋势。 牙刷树Abstracts: Chine gardens were deeply destroyed by warlords and Japane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though some new gardens were built and some destroyed gardens were rebuilt with new characteristics. Under Senyechen’s flag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west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and traditional theories became the guidance of garden making. Zhongshan parks were come ari after mr. Senyechen was died. Governments and warlords were the main builder of gardens although literaors, businessmen, bureaucrats and foreigners built gardens. Warlords built private gardens in Chine and west styles with literaors’ help. Serving for people such as industry developing and school founding were the main functions of gardens. Concrete along with steel, flagstone, mosaic and glass came in to garden as building materials. The main buildings constructed in Rome, Greece and Chine style. Mountain piling and water ttling were Chine style but land was full covered with western grass along with the other new breeds of plants. In the all, combining Chine and west style is the tendency of gardens of the republic people’s of china. 关键词:民国园林、三民主义、中山公园、武人造园、中西合璧、新材料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Zhongshan parks, warriors build gardens, combine Chine and western styles, new building materials. 民国时代是现代园林历史上的特殊意义的伟大时代,中华民国的成立与公园的建立是相辅相成、相濡以沫的,中国公园以政府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孙中山作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不仅以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作为国家的指导方针,而且作为园林建设的指导方针。然而民国时期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地方军阀割据,各地军阀在建造私园时,也竞相建造公园,公园的特点与园林的决策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园林显出武人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一、公园理论与实践 公园在中国的出现是在晚清,但晚清公园是以洋人兴建为主,也有个别邑人集资兴建,因为洋人和个别中国人不是中国政权的当权者,故公园行为只能算是一种潮流和趋势,其理论也是西洋的风景园林论,并不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园林理论,不被大众所接受。 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1924年在与共产党的合作中又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帝,对内各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一般平民共有,而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中心,从此民主、共和成为一种政治制度。公园的本质就是为大众服务,是各民族、各阶层、各行业人所共有的园林所有制,是一切人平等享受的场所,是所有人劳动之余休闲娱乐的场所,所以说,公园被民国政府作为园林的主要发展形式,公园又成为公众集会庆典的主要场所。 对公园起重大作用的是孙中山先生(1866-1925),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3日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继任总统。1913年孙中山组织第一次讨袁运动,失败后1914年去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1916年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孙在广州开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当选为大元帅,挥师北伐。1918年辞职蛰居上海,1919年创办《建设》杂志,发表《实业计划》,改组中国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回广东,1921年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退居上海,陷入绝境,在列宁的帮助下决心改组国民党,1923年驱走陈炯明后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联共联俄、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发表新三民主义理论,改组国民党为工、农、资的联盟,同年11月应邀去北京讨论国是,提出召开国民会和废除不平等条约,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段祺瑞、张作霖作坚决的斗争,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网络安全总结 广东省是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的革命根据地,每一次的重大活动都是从此策源的。孙在岭南一带影响很大,同样表现在园林之中。1912年,孙在广州之时,倡导植树造林,带头在广州黄花岗植马尾松四棵(至今存活一棵),1918年,孙把清明节定为植树节,并倡导建立广州第一个公园,后来称为广州中央公园,1910年,市工务局工程建设课下设园林股,兴办中山苗圃和路树业务。政府要员参与植树的风气当然源于封建王朝时皇帝在园林中亲自课植的传统。1919年、1921年、1922年徐世昌总统连续三年清明在北海植树,也是这一传统的延续。 对于公园的建设,顺理成章地成了政府的职责范围,1933年,广州市政府成立园林委员会,当年通过了“规划新建公园12处”决议案,1937年工务局设立园林处。 各地建立公园之后,公园成了民国政府的公共集会场所,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公园。1924年2月24日,孙中山在广州第一公园公祭列宁,1924年10月10日,全市人民在此举行反击陈廉伯煽动商团叛乱的誓师大会,周恩来在会上讲话。越秀公园越秀楼,曾是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时住处,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时炮轰越秀楼,孙与夫人先后脱险,楼被夷为平地。越秀公园的中山纪念堂曾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督军衙署,1921年孙中山在此就任非常大总统。韶关中山公园,曾是孙中山与北伐军出兵时开誓师大会的地方,潮州西湖的涵碧楼曾是周恩来、贺龙、叶挺率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时的军事指挥所。1921年,孙中山先生到天津,在天津的河北公园举行演讲。1924年孙中山到北京,住在地安门东大街的行馆中,行馆原为民国初期外务总长顾维钧的宅园,有幽雅庭院,孙最后在此瞌逝,怀着对中国公园的最后一丝眷念告别了园中的奇石幽篁。 孙中山的逝世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各地公园相继更名为中山公园,有些地方还特意建造中山公园以示对孙中山先生的深切怀念,如汕头中山公园、龙岩中山公园、漳州中山公园、厦门中山公园、北海中山公园、龙岩中山公园、惠州中山公园、佛山中山公园、深圳中山公园、龙州中山公园、杭州中山公园,更名的有北京中山公园、青圃中山公园、上海中山公园、武汉中山公园、天津中山公园、泰州中山公园、江阴中山公园 。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人有如此重要,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园林更名和兴建活动。从中山公园的分布来看,以岭南最多,因为此地是孙中山长期活动的地方,孙中山的祖籍也是在岭南(广东中山县人),孙中山的学生部将也大多在此地区活动。该地区常以新建中山公园的形式来表达当地人对孙中山的思念,而他地则以更名的形式表达情感。 从时代上看,公园的兴建大部分集中在辛亥革命以后至抗日战争以前的26年,特别是在1931年以前,因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的耻辱,蒋介石下令东北守军撤回关内,中国从此开始了对日抵抗运动,东北沦陷也反映到园林和景观创作上来,这也表明了民国时代是多事之秋,园林的兴废决定于战争的性质、成败。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上海由租界向守军进攻,爆发“一•二八”抗战,当地十九路军顽强抵抗,无赖蒋介石奉行不抵抗原则,下令十九路军换防,在英、美、法、意的协调下停战,签下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上海南翔镇的古猗园被日军占领,损失惨重,日军退后,乡人集资修园,在园中竹枝山上建四方形补阙亭,意为补缺,屋顶四角中的东北一角独缺,以此明志,东北同胞受苦,全国人民关注,时至今日,每天有当地民众在此亭高唱抗日歌曲,每次笔者临此,心中充满了伤感,又激发了斗志。 当然民国的历次战役都在园林建设上有所反映,这就是烈士陵园,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烈士陵园、东征阵亡烈士墓园、武汉蛇山的总理孙中山纪念碑、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碑、辛亥革命首义烈士公墓、南京的中山陵园等等,都代表了一个新代创立所付出的代价。在扬州瘦西湖,1915年,在韩园的桃花坞上为纪念为民办事的军阀徐宝山而建徐园,由扬州人杨炳炎设计,现为瘦西湖的园中园,有听鹂馆、春草池塘吟榭、碑亭、池塘,面积达9亩。 利用和开放旧园成为民国一大要事,社稷坛开放于1914年,更名中央公园,颐和园开放于1914年,1924年更辟为公园,天坛开放于1918年,北海1922年批准开放,1925年正式开放,更名北海公园,鼓楼开放于1923年,更名鼓楼公园,太庙开放于1924年,更名和平公园,地坛开放于1925年,更名为京兆公园,1929年再改市人民公园,1928年,景山正式开放,还有,御花园在民国初年也开放;先农坛亦开放于民国初年,当时更名为城南公园。 从风格上看,中西结合,洋为中用是中国建筑界的原则,园林亦是如此。在北方,公园是以旧园的更名来实现的,如北京的北海、颐和园、景山等,中国传统样式没有丝毫的撼动,现代园林理论指导之下的公园较少。但在江南、岭南一带就有较多新建公园,不过公园风格大多是中西结合和古今结合,如龙岩中山公园是中式与俄式、希腊式的结合,锡金公花园是中式和日式结合,苏州皇废基公园是法国园艺师若索姆设计和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设计,故显出中法合璧式,南部有中央花坛、雕像喷泉的规则式,北部为荷池曲桥、岗丘茂林的中式自然山水。上海的复兴岛公园,为日本式与西洋式的结合,北区有一片12亩的大草坪,中区东部有假山、水池、草坪、花坛,西部有草坪花架、土丘、心字池岛、平桥、悬崖,南区为花圃。 二、私园的新建 绳索夹胸私园的兴建是与民国时代军阀割据有关,此时,在每个军阀统辖区域内,高层将帅从一入城开始就图谋兴建私人花园,上至总统,下到军官,无人不想造园,只要有权有势就建私园,所以说,新军阀私园建设是民国时代私园的新特点。就北京一地私园就达100多个(其中含文人、遗老遗少、商人所建之园),袁世凯入主中南海,就任大总统,把皇家园林当成自己的私家花园,与清王朝没有两样,这也与日后他的83天皇帝梦有关,另外,他还在锡拉胡同建私园。总统黎元洪在王府井大街建宅园,总统曹锟在佟府夹道建宅园,总统徐世昌建弢园。 直系军阀首领曹锟曾任直鲁豫三省巡阅使,官署住所在保定,为了附庸风雅,他在保定修建巡阅使花园,从圆明园盗石添景。北京卫戍区司令王怀庆在北京建达园,另外建私园的还有步军统领聂宪藩、京师宪兵司令车庆云、公府秘书长王兰亭等。 张恒俊官僚建园如唐绍仪建玲珑山馆,他是历任清外务部右侍郎、邮传部左侍郎、奉天巡抚、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1910年在家乡珠海兴建私园,26公顷,初名玲珑山馆,1912年为与民同乐,更名共乐园,现扩建为康家湾公园。 靠军事起家建私园是一个特征,而在上海,则因黑帮势力而起家的黄金荣也于1933年在上海兴建他的私家花园,占地达60亩,内有四教厅、船舫、凌云亭、观音阁、伫月亭等,并从苏州木渎严家花园购来奇石名峰,极其豪华奢侈。 大部分的私园遵从商人建园的传统之路,这些园林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江南一带,在北京,同仁堂的老板建乐家花园,在扬州,钱业经纪人黄益之建怡庐,盐商周静臣建平园,商人卢殿虎建匏庐,绅士杨伯咸建杨氏小筑,钱业经纪人李鹤生建逸圃,无锡实业家荣宗敬兄弟建梅园,无锡实业家王禹卿在蠡湖边建蠡园,苏州旅沪工商业主度启荪在苏州老家东山建立了启园,厦门富商林尔嘉在鼓浪屿建菽庄花园,等等。商人中较特殊的是华侨商人,他们也归国建园,如旅美华侨谢维立在1916年回国,历十年,在家乡广东江门建立园。 当然也有文人造园,如梁启超在北京东四十四条建的宅园,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陈树人建息园和樗园,不过,战时的文人不是主流,他们大多贫困潦倒,别说建园了。 酒家园林在广州兴盛,也算是私经营性的私家园林,这一传统一直传承到现在,几个老字号至今尤存。如文园酒家、南园酒家、谟觞(现愉园酒家)、西园酒家、大三元酒家、广州酒家、泮溪酒家等等,这些酒家有些原来就是私家花园,后改为酒家经营,有些是新建的酒家,都是以园林为其特色。经营性的园林还有上海的康健园,它是解放前夕用来跑驴的。 不管是哪一类人建的私园,其风格大多是以中国传统园林为主体,加入西洋要素或构件,但也有少部分是纯西式,如北京洵贝勒的印度式花园、圆恩寺的美洲式花园、赵堂子胡同的吴莱西英国式月季园等。 三、创作主体 民国时代园林创作主体有政府、武人、文人、商人、官僚、洋人等,其中以政府和武人造园最盛,风格最明显。 政府造园是民国时代最明显的特征,中华民国奉行的是三民主义,如前述,民族、民权、民生都是以民为本,造园是为了民众之利,大部分故园被收归国有,并开放出来,北京的皇家园林由皇家所有变为私家所有是最明显的,如西苑、颐和园等,各地的清军官僚或在辛亥革命时与民国为敌,此时,私园被收归国有,或被新军阀占有,或开放为公园。当然,各地新军阀在统治期间为表爱民之心,竞相以政府的行为造园,利用原有湖池、故址造园,如唐继尧修复翠湖。 集资造园也是民国公园的另一特征,1924年,镇江同盟会员冷秋倡仪建园纪念赵声大将军,社会集资,陈植主持了设计,1926年动工,历五年,耗50万元,1931年6月2日建成开放,初名赵声公园,又称百先公园,7.3公顷。1930年,重庆北碚峡防局局长卢作孚集资在火焰山东岳庙边建公园,当年建成,名火焰山公园,1936年更名北碚平民公园,1945年更名北碚公园,时有清凉亭、汉砖台等,建国后修建,10.3公顷。1920年10月苏皖赣巡阅使李纯(字秀山)死后,部下集资在南京建立秀山公园,不久改名血花公园,1928年更名第一公园,1938年日寇焚毁,规则式,有植物园、图书馆和植物馆,7公顷。 公园也有私人建造的,如1912年至1916年南通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于1912至1916年建成濠河五公园,1917年开放,环濠河一共有五个公园,其中北公园,2.4公顷,中公园1.45公顷,南公园1.56公顷,西公园1公顷,东公园,1.3公顷,也称儿童公园。 武人造园是每个朝代开国时期的共同特征,一大批新掌权,利用手中权利建私园,以供骄奢淫逸,如北京的卫戍司令王怀庆、北京步兵统领聂宪藩、公府秘书长王兰亭,北京地方长官刘梦庚、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等等。北京的军阀们为了建园,利用手中权利,无视对古园的保护法规,肆意盗取故园材料,如北洋军阀王怀庆,时任北京卫戍司令,从1919年秋季起,历时三年,不仅公开从圆明园中折旧料,而且还由中营副将亲自督办,终于筑成融江南和北方建筑于一体,面积达12公顷的私园。其它几在北京军官建园都是如此。 江南园林多为商人,何扬州20多个园林大部分是盐商、钱庄老板等商人所建,如平园是盐商周静臣的宅园,匏庐是盐商卢殿虎的宅园,汪氏小筑是盐商汪伯平宅园,怡庐是钱业经纪人黄益之的宅园,刘庄是盐商刘氏在清光绪年间陇西后圃的基础上改建的宅园。 在岭南,海外华侨发家后亦归乡建园,如广东江门的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建立的,从1926年至1926年历十年建成,初11 014m2,1999年扩至20公顷,内有西式鸟笼、花藤亭,又有中式牌坊、打虎鞭、桥亭、碉楼等,为岭南华侨园林代表。 炒菜的作文租界园林是民国初年由洋人在租界内所建的园林,它始于鸦片战争后各国在华租界内兴建花园,如天津的英租界内的久不利花园(后改土山公园)、皇后公园(后改复兴公园)、法租界内的法国公园(后改中心公园),德租界内的德国公园、意大利租界内的意国花园等都是在民国期间建成的。在北京,东交民巷诸使馆花园,日本军方还开设扶桑馆与春明馆的日本式茶庭。北京西郊南区是洋人园林区,在公主坟以南,有五处洋行商人别墅,走入该区,仿佛到了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别墅,住宅与园林、果园、菜园结合在一起。 从设计者、建造者、决策者身份上看,江南一带大部分还是文人设计,匠人操作,但决策者则是在公园则是当地行政长官或军阀,在私园则是园主。另外,外国人造园家不仅设计租界园林,而且被中国人聘请设计公园和私园。如瘦西湖的徐园,1915年由扬州人杨炳炎设计,故表现为传统样式。蠡园,是1927年实业家王禹卿委托同村虞循真设计,1930年建成,故有为传统样式。 富商马文卿于1912年在上海朱家角建立课植园,历15建成,集仿豫园、狮子林,有假山、唱台、石桥、碑廊、水池、亭榭等,亦有西式景观,如部分建筑的材料和样式,显出上海中外交流和南北融会的本色。1920年乡绅倡建的苏州皇废基公园,是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合作法国园艺家若索姆设计,1927年8月1日建成开放,故有中西合璧的风格。而龙岩中山公园由从俄罗斯留学归来的设计人员设计,故有俄罗斯风格。租界园林则纯粹是外国人设计,而且使用者和决策者都是洋人,故洋味十足。 四、使用功能 从服务对象上看,公园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大众,改变了晚清时代只有宗教园林、村落园林等少数公共园林的特征,大批的公园对外开放,为邑民所用,而洋人的花园、公园也在此时随着国家制度的确立,国民意识的抬头而开放,象上海公花园、法国公园,天津维多利亚公园、法国公园很长时间内禁止华人进入,或是只有与洋人有关系的华人才能进入,在民国时代,民众张烈反对,迫于中国人的民主意识的高涨,此陋习终于被革除,许多园林陆续被收归国有。皇家园林更是辛亥革命的矛头所对,在革命成功之后,应民主人士和广大民众的要求,北海、颐和园等都开放出来,一般大从第一次能亲身体验皇家园林的美妙,皇家园林的神秘面纱也因此被揭开。 从公园功能上看,民国园林成为市民的活动中心,民主思想的公开表达是民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它的载体就是公共园林,于是,演讲、集会大多在园中进行,孙中山在上海、广州、北京、天津,多次在园林中开展爱国演讲,而多事之秋的每次战争祝捷会也是在园中进行的,共产党人也常在以公园为活动基地,开展爱国运动。这些地方,在解放后,又成了纪念园地的创作源泉。 从景区和景点功能上看,民国时代园林成为办学场所,开办学校,建立公共图书馆、民众教育馆、讲演厅、博物馆、藏书楼、阅报室等,反映了此时文人“教育救国”的理念,当然,有些也是军阀们所创,目的还是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民国园林与教育救国论结合在一起,许多古典园林成为教学场所,如退思园第二代主人任传薪就是一个教育家,他1906年起,他响应梁启超“兴国智民,应以女学始”的号召,在园中创办丽则女学,一直到民国。沧浪亭也是如此,在1917年,是苏州美专的校园,也是仰仗校长和师生及全体民众的力量,才使一代名园得到恢复。豫园在民国期间也开办过花糖业小学。北海,在1922年为纪念推翻袁世凯的洪宪帝制的功臣蔡锷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更是在古典名园上建立的学府,至今园林尤在。 适应体育活动的场所也是民国时代园林的特征,大人的体育场所、儿童游戏场所也被作为主要的景区来布置。这些设施不仅在新园建立时新建,而且在旧园更名公园后添建,象南通濠河五公园,北公园有网球场、弹子房,东公园有秋千、滑梯、球场等。苏州的皇废基公园,内有苏州图书馆、电影院、东斋茶社、西亭(棋室)、音乐亭、水禽馆、康乐馆等,天津皇后公园开辟儿童游戏场所。另外,园林中建立动物园区、植物园区是民国时代重要特征,如北海。民国初年在上海建立的雨园,是日商买办邓雨农的宅园,面积仅两亩,纯粹是一座西式园林,有大块草坪可供运动,1920年开放后,还在草地上放映电影,是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园林。 在上海,园林常与商业结合,如康健园,原来是一个农场,1948年改为营业性私园,作为跑驴之用。在广州,园林与酒家结合,表现为酒家园林,如前述。 五、园林要素 1、建筑 园林与建筑的风格是呼应的,建筑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是最明显的标志,主要反映的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民国时代园林建筑的特点表现于材料的更新,使园林建筑的形态一下子由木结构的轻盈就成混凝土结构的厚重,由于时代的更替,西洋文化的输入,使园林建设更依赖于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尽管在民国时代也掀起了一股中西风格斗争论,但中西合璧、洋为中用成为新政府对建筑和园林的政治定位。几乎所有此时的公园建设都是以混凝土为材料,甚至有些古园的修建也以混凝土为材料,1935年修金鳌玉东(虫旁)牌坊,改木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除了混凝土材料外,还有铁材(栏杆)、水磨石(地面)、马赛克(贴面)、玻璃(窗)等。 公园建筑形态有几个特点:第一是粗壮的柱子,可能是受了罗马、希腊柱式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与外国的石柱定式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故大量用粗柱,也可以说是民国时代力量的象征。如龙岩中山公园的红亭、北海中山公园的亭子、汕头中山公园的亭子。 第二是屋顶的盔式或盔顶的变式,如龙岩中山公园的红亭、黄花岗公园的墓亭、东征陈亡烈士墓园碑亭等,盔顶亭在明清以前较少用于园林,但民国时代,大量的盔顶亭用于公园之中,从文化和心理上看,是战争时代武人的象征,从建造技术上,可以用罗马穹窿的形式建筑,恰可用混凝土结构,发挥的混凝土的可塑性,这一点是木结构所不能比拟的,尽管在古代也有盔顶亭,但并不流行。 第三是纪念园林或建筑的建立。在孙中山逝世后,伴随公园更名,在公园中相继建立中山纪念堂,选址多在孙中山曾经战斗过、居住过、演讲过的地方,如越秀公园内曾是孙中山办公和居住的地方,1925年建立了中山纪念堂,1929年建中山纪念碑,1930年建“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碑,在惠州中山公园也有中山堂,厦门中山公园有孙中山铜像和中山纪念碑,漳州中山公园的平等博爱华表和总统遗训亭等。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纪念其它民国战役、将领及名人的园林、园景也很多,如秀山公园是为了纪念苏皖赣巡阅命名李纯(字秀山),亭林公园是为了纪念明清学者顾炎武(字亭林),赵志公园是为了纪念民主革命先烈赵声大将军,北海的快雪堂在1932年3月2日被拨作松坡图书馆,梁启超为馆长,就是为了纪念讨袁大将军蔡锷将军(字松坡)。 第四是色彩的鲜明对比,用红黄蓝等原色对比,与国民党青天白日旗对比强烈有关,如龙岩中山公园和汕头中山公园就是很明显的一例。 第五是地方建筑明显,因为地方军阀割据,利用当地技术和样式表达当地传统也成了公园建筑的特点,如惠州中山公园的中山堂用当地的华拱出跳,极具地方特色,即使用了岭南斗拱的造型,也用了时代混凝土的特点。 lol台服官网第六是拱券技术的应用,它与砖石材料和混凝土可塑性直接相关的,如东征阵亡烈士墓园、中山纪念堂门楼等。 第七是建筑形态简洁大方,这是受现代建筑影响的结果,虽用中国古典传统样式或外国古典样式,但外形线角大大简化,屋脊线也用直线或折线代替,如北海中山公园、佛山中山公园、惠州中山公园都是如此。以简洁的线条取代繁复的曲线也是民国与清朝反叛的一点。 第八是经济的原因使园林建筑没办法细腻,民国时代不到半个世纪,一半上以的时间在打仗,强大的军费使得国家没法顾及经济建设,于是园林建设也提倡简洁明快,以应时局。 第九是小品建筑亦简洁明快,雄壮有力,如大门,多用牌坊式,有用木制,也有用水泥砌成,如汕头中山公园,除了色彩用暖色调外,还在构图上简化。另外,石狮的运用也是线条简洁,形象有力。 对于私家园林,苏州的狮子林,在被贝氏得之后,就用了水泥亭子、玻璃天棚、西洋画舫,玻璃天棚已毁,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画舫至今尤存,现在的学者游人斥之以“不伦不类”,但当时,第一次在苏州引进入如此新型材料和技术时,还是着实洋气了一把。 2、山水 对于公园的山水的构造,主要是按中国山水园的理论----凿池掇山。第一类是利用名胜风景区建园。汕头中山公园是一个显型的例子,园林利用韩江入海口的小岛,与大陆之间有桥梁的联系,在几个小岛之间再架以景观性桥,桥与亭结合,形成壮观的桥形式,做工虽然简略,但整体效果却极佳。此外大片的水面是自然形成的,也表明了当时的选址在于风景名胜区,尽量减少工程量。园中堆山用珊瑚石,山势高耸,气势磅礴,内洞四通八达,外道盘曲绵延。在山上还布置了七座亭子,黝黑色的珊瑚石与红黄的亭子显得十分明快。杭州的中山公园也是利用风景名胜地,与汕头中山公园不同的是,它利用了西湖的孤山,是一个山地园,亭台在入口处轴线效果,一上山后就转折而打破轴线布局,登到山顶,畅怀俯瞰,西湖山色尽在眼底。龙岩中山公园也是利用地形的山地园,尽管在山上,还是叠山理水,形成山(真山:梅岭)中有山(假山:猴山),山水环抱的风水理念。假山用当地的黑色小石层叠而成,石间嵌缝用水泥与灰泥结合的方式,内构猴洞,两峰相望,其间架以飞梁,山正立面灰塑两条盘龙,龙头探水,水面很小,上架拱桥,桥头立方亭以镇水,真是山水毕至。 第二类是平地凿池堆山,如漳州中山公园、佛山中山公园、北海中山公园、韶关中山公园等就是在平地上堆山理水的例子,以佛山中山公园为例,水面开阔,小岛众多,桥梁众多,中心小岛用珊瑚石堆山,形式与汕头中山公园一样,山势高耸,雄伟壮丽,山内构洞。扬州瘦西湖的徐园,是为了纪念为当地办实事的军阀徐宝山而建立的纪念式园林,它除了少用墙体分隔,显出有公众园林的性质之外,其它理水法则与私家园林没有什么两样。当然还有大部分的园林是法国式或英国式的布局,讲究步道、水池、节点喷泉和雕塑等。 对于私家园林,利用风景名胜或旧园造园者其理念还是依旧制,讲究气脉相连,主次分层,左右开弓,环山积水。以无锡蠡园为例,利用蠡湖为借景,也把穿池引水,挖土积山,山以太湖石为主,石道盘缠穿梭,利用堤、山、廊分景,构成三个不同景区,其构成模式是古典园林的延续。 第三类是既利用地形,又大肆造景的园林,如厦门的菽庄花园。它是在鼓浪屿的海滨,充分借得海景和石景,环岸架四十四桥,成为涨潮时的通道,原来的山势没有改变,而是加上利用,在山上开石道,最令人想不到的是,已有半山半水的园林,还依山处堆高达三层楼的猴山,山内石洞左右穿梭,假山前围成一个小水面,水面保持了退潮时依旧有水的景观,水中堆小岛,如神仙岛制。 北方园林的私家花园,最有代表性的是达园了,它是军代私园的代表。凿池理水,堆石成山,构亭架桥,兼济南北风格,水乡之貌。 3、动植物 关于民国园林的植物,在私园中并无多大的差别,只是在公园中,大量用草坪,这也是全世界园林在进入现代建筑时代的典型特征。不管是哪个公园,都是有大片的草坪,不过在利用风景名胜地的公园,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植被,在局部平地用草地。而大部分的平地园林,除了用规则式规划和少用廊墙隔景之外,还用大片草地作为活支场所。因此,草地成为公园的标志植物是当之无愧的,草地景观与传统园林景观形成鲜时的对比。在英式自然风景园中,草地成为主要景观,草地与西式亭子结合,成为草地广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布局手法。 图书馆设计说明除了草地之外,还有大量的引进花卉,如悬铃木、雪松、广玉兰、日本樱花、罗汉松、大叶黄杨、夹竹桃、璎珞柏、赤松、日本五针松、台湾杉、铺地柏、日本金松、美国花柏、北美圆柏、西洋杜鹃、杂交月季、天鹅草等。瘦西湖的长堤春柳西侧新建的叶园,是国民党中央执委叶秀峰为其父叶贻谷建造的私园,始于1924年,1927年建成,4.8公顷,引进国处珍贵树种,以悬铃木(法国梧桐)为行道树,广植金松、雪松、虎头柏、露水柏等,引进日本五叶松、平头赤松、猿猴杉和美国的一些树种,到解放时达2099种,据专家统计,有裸子植物4目7科16属39种及变种。另外,1929年在南京建立的中山植物园是民国中盛期的植物园。台北植物园最初是在1896年建苗圃,1921年才改植物园,从欧、美、澳、非、东南亚各国采集植物。 在园中建动物园,也是民国时代的特征,北京动物园,在清代是三贝子花园,东部称乐善园,西部称可园,1906年扩建成家事试验场,称万牲园,不仅栽植各种树木,而且还豢养各种动物。1940年4月,在北海的阐福寺后院添建鹿囿,也算是中国皇家园林囿的延续吧。 纵观民国园林,虽然时间不到半个世纪,战争不断,但在现代民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公园建设可以说是开展得轰轰烈烈,尽管在抗战时被日军毁灭不少,这些个时代的园林基本奠定了园林在城市中的地位,为解放后新中国园林开了一个好头,其园林风格上的理化理论运用,中外结合、南北交汇、古为今用、时代技术等原则,直到现在还在应用。 刘庭风简历 刘庭风,男,1967年生,福建省龙岩人,1989年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本科毕业,1995年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毕业,2001年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毕业,2002年底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后出站,现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生指导主任、中国建筑史学会学术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协会会员、世界营造学社筹备委员会委员、《蓝天园林》杂志社编委。长期从事建筑、园林及相关专业的策划、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中外园林比较、日本园林等,出版论著八部,发表论文85篇。 |
本文发布于:2023-07-23 07:2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930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