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演说的修辞艺术欣赏

更新时间:2023-07-22 17:26:37 阅读: 评论:0

丘吉尔演说的修辞艺术分析元宵节文案
演说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情感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公众演说可分为许多细类,如宗教仪式中牧师的布道、大学里教师教授的大课以及公众聚会上的演讲,等等。公众聚会的演讲主要是指政治演讲,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公众演讲与政治活动联系密切,演讲是政治家历来发表政见、阐明观点、批驳政敌、争取盟友的有力武器,它具有极大的组织、鼓动、激励、批判和推动作用。
公众演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演讲时引起听众的注意,激起听众的热情,取得听众的支持,使其接受自己的观点并采取特定的行动。借用广告中的术语就是要遵循美国人E. S. Levis提出的A IDA原则,即Attention (引起注意) , Interest (发生兴趣) ,Desire (产生欲望) ,Action (付诸行动) 。A IDA原则同样也是判断一个演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演讲者会利用各种手段来实现其鼓动、影响听众的目的,如体态语、声音效果和修辞,等等,其中修辞是演讲者首选的有力工具。本文主要以丘吉尔的“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为例,来分析他是如何利用修辞手段达到其演讲目的,进而领略其高超的语言技巧。动漫女生头像黑白
政治演讲语篇的特点是要有旗帜鲜明的政治观点,要有雄厚严谨的逻辑威力,还要有刚劲强烈的鼓动力
量。第一点主要就语篇内容而言,要求演讲语篇观点明确;第二点就语篇构成而言,要求语篇逻辑性强;第三点就语篇的效果而言,要求语篇能调动听众的激情,影响和鼓动他们接受自己的观点并付诸行动。然而这几点的实现无一例外都要借助于演讲中修辞手段的运用。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揭示丘吉尔演讲中的语言魅力。
1. 鲜明的政治观点
丘吉尔的这篇演讲是在二战中希特勒纳粹政府对苏联开战24小时内发表的,当时情况危急,战火遍及欧洲,并将直接威胁到英伦三岛。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发表演讲,声明支持苏联,消灭希特勒及其纳粹政府,演讲铿锵有力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例如:
引号的意思(1)We have but one aim and one single, irrevocable purpo. We are resolved to
destroy Hitler and every vestige of the Nazi regime.
弹玻珠(2)We shall fight him by land, we shall fight him by a, we shall fight him in the air,
until, with God’s help, we have rid the earth of his shallow and liberated its people from yoke.
例(1)中作者利用同义词的重复“one aim and one single, irrevocable purpo”, 表明作者观点明确、态
度坚决,“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而且是惟一的、不可改变的, 那就是要消灭希特勒及其纳粹政府。”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呢? 例(2)中作者利用排比句式“We shall fight him by land, we shall fight him by a, we shall fight him in the air”,阐明自己的观点,既铿锵有力又气度不凡,表明英国政府将竭尽全力对希特勒进行全方位的打击,使其魔影从地球上消失。同时,作者用“yoke”来比喻纳粹统治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引起听众对纳粹统治下人民的同情,也更坚定了人们消灭希特勒纳粹统治的愿望和决心。
2. 严密的逻辑性
这篇演讲的正文详细阐述了这次演讲的主要内容。正文部分又可分为三小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消息;第二部分宣告英国政府誓与希特勒斗
争到底的坚定立场,并希求人们的赞同和支持;第三部分分析了英国采取这一立场的原因,是因为英国与苏联的命运息息相关,生死与共,苏联的危险就是英国的危险。应用因—果—因的逻辑顺序,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其中情感诉诸和理性诉诸并用。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在介绍了早上4点钟希特勒入侵苏联之后,强调了战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3) Suddenly, without declaration of war, without even an ultimatum, the German bombs rained down from the sky upon the Russian cities榆林古城
这里主要使用排比辞格,它的直接效果是说服、激励、感染听众,引起他们的共鸣,强调指出希特勒的卑鄙无耻,背信弃义,不宣而战违反国际条约,理应受到国际谴责和惩治。随后又用暗喻“Hitler is a monster of wickedness, insatiable in his lust for blood and plunder”,将希特勒喻为对血腥和屠杀永不餍足的邪魔,激起人们对希特勒的仇恨。
随后将自己所见利用以“ I e ”开头的排比句式一泻而出, 气势锐不可当。
(4) I e the Russian soldiers standing on the threshold of their native land, I e them guarding their homes where mothers and wives pray…I e the ten thousand villages of Russian. I e advancing upon all this in hideous onslaught the Nazi war machine I e also the dull, drilled, docile , brutish mass of the Hun soldiery. I e the German bombers and fighters in the sky. Behind all this glare, behind all this storm… I e …who plan, organize and launch this cataract of horrors upon mankind.
睡前胎教故事
这一组7个排比句气势恢宏,前3个描写苏联人民的境况,士兵英勇捍卫国土,妇孺祈祷平安,人民辛勤劳作;与此相对的是全副武装的纳粹机器,倦怠的士兵,以及空中呼啸而过的轰炸机、战斗机和一小撮恶棍的阴谋,他们策划、组织并犯下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排比之中再加反衬,更显出纳粹政府的穷凶极恶、凶暴残忍,引起人们对纳粹的憎恶之情以及对苏联无辜民众处境的担心,安危的牵挂。同时在这组排比句中作者还巧妙运用语音方面的修辞手段如头韵和拟声以及比喻修辞,来辅助表达这
一主题。头韵利用相同音素的重复出现,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他们的印象,如“clanking”和“ heel - clicking”中的[ k ] ,“dull”,“ drilled ”和“docile ”中的[ d ]。这同时也是拟声修辞,如[ k ]音使人联想到铁器革履碰撞的声音; [ d ]音给人以沉闷单调的感觉,增强了词义的感情色彩,形象勾画出德国士兵头脑迟钝、动作笨拙的可鄙形象。此外,在这几个排比句中,作者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I e also the dull, drilled, docile, brutish mass of the Hun soldiery plodding on like a swarm of crawling locusts”把德国士兵比喻为一群蠕动的蝗虫,揭示德国士兵丑恶面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一组排比句中还用了一个暗喻“ I e the German bombers and fighters delighted to find what they believe is an easier and a safer prey”。此处将苏联喻为纳粹列强的猎物,同样生动形象并给予苏联无限同情。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运用情感诉诸,引起听众对纳粹的仇恨和对苏联的同情,为第二部分决定的提出打下基础。
在第二部分,作者立场鲜明地提出要与希特勒纳粹政府对抗到底直至消灭它们,有了第一部分的铺垫,人们更易于接受,同时作者利用排比和重复的修辞手法,铿锵有力地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也坚定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见上例(1)和(2)的分析。在立场坚定地表明抗击并消灭希特勒的目的外,作者又利用词汇和句式重复来表达抗击纳粹的决心和绝不妥协的意志。
(5)We are resolved to destroy Hitler and every vestige of the Nazi regime. From
this nothing will turn us —nothing.
(6)We will never parley. We will never negotiate with Hitler or any of his gang。
(5)句中“nothing”重复出现,表明了作者义无反顾地抗击希特勒的坚定决心,“无论什么都不能使我们离开消灭希特勒及其纳粹政权的目标”。(6)句中“We will never” 句型的重复也体现了作者绝不妥协的意志和对希特勒纳粹政权的仇视。
赶走蝙蝠小妙招在第三部分,作者进一步向民众阐明英国政府采取这一立场的原因,号召人民摈弃前嫌,共同抗击法西斯纳粹德国。
(7) Hitler′s invasion of Russian is no more than a prelude to an attempted invasion of the British Isles.
此句作者明确预测出希特勒入侵苏联只不过是入侵英格兰岛的前奏,告知人们绝不能因为入侵苏联而掉以轻心或坐视不理,因为希特勒的贪欲是要把西半球纳入他的统治之下,如果苏联陷落,英国将不可避免成为希特勒的囊中之物。
(8) The Russian danger is therefore our danger and the danger of the United States; just as the cau of any Russian fighting for his hearth and home is the cau of free men and free peoples in every quarter of the globe.
此句作者利用词汇重复“danger”和“cau”解释了英美与苏联所处的危险境地相同,同样抗击纳粹的理由也是一样的。同时利用头韵“hearth”和“ home”提醒听众这是一场卫国卫家卫民之战,以获取民众的支持。
这篇演讲共三部分,利用因—果—因的严密逻辑表明英国抗击纳粹德国的立场和决心,同时为了取得民众的支持也阐明了这样做的原因。其中前一个因主要侧重于情感诉诸,利用排比、反衬和比喻等修辞引发人们对苏联的同情和对纳粹德国的仇恨;后一个因则主要利用理性诉诸,告知人民英国所处的险境,因为攻打苏联只是入侵英国的前奏。两者融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加上各种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听众必然受其影响和感召。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次演讲的成功,英国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共同抗战,最终取得英伦防卫战的胜利。
3. 强烈的鼓动性
强烈的鼓动力量是从演讲的效果来看的,这一点与前面两点息息相关。可以说政治演讲的鼓动力量来自于政治观点和主张的正确程度,来自于演讲者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来自于雄厚的逻辑力量。这篇演讲观点明确即要支持苏联,抗击并消灭纳粹德国,作者进而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以严密的逻辑,诉诸情感和理性,让人们对苏联心生同情,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国家的危机,同时树立起了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实现这一点,除了前面所用的修辞手段外,作者还用设问、祈使和名物化等多种手段来鼓动听众,调动他们的热情,获取他们的支持。如:
(9) I have to make the declaration, but can you doubt what our policy will be? We have but one aim and one single, irrevocable purpo.
在介绍了德国入侵苏联并引起人们对苏联广泛同情的基础上,作者利用设问“can you doubt what our policy will be?”以期从听众那里得到预期的回应,与听众形成互动,从而使演讲更具互动性,也更具说服力。再如:
(10) Let us learn the lessons already taught by such cruel experience. Let us redouble our exertions and strike with united strength while life and power remain.小班健康领域教案
作者在合情合理地阐发之后,利用祈使句型直接将听众调动起来,呼吁听众采取行动,从残酷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加倍努力,团结奋斗共抗纳粹德国。至此作者发表本演讲的目的已达到。
同时,在行文中,作者大量使用名物化的词,尤其是描述纳粹入侵暴行的词,如invasion, attack, wickedness, cruelty, aggression, subjugation, onslaught,等等,这些名词的使用,使语言显得正式、严肃,也要求听众更慎重地对待所涉及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07-22 17:2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922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苏联   演讲   听众   作者   利用   人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