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非理性拖延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金仙,武江涛,吴㊀蓉,黄㊀琳
㊀㊀ʌ摘要ɔ目的㊀调查护理专业学生非理性拖延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㊂方法㊀采用一般资料问卷㊁中文版非理性拖延行为
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某医学院校421名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㊂结果㊀护生非理性拖延行为量表得分为(3.18ʃ0.42)分,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得分为(2.77ʃ0.47)分,手机每日使用时长㊁手机成瘾倾向中的戒断症状和突显行为是影响护生非理性拖延行为的主要因素㊂结论㊀护生普遍存在非理性拖延,手机成瘾倾向呈中等偏下水平,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引导护生的手机使用行为,减轻其戒断症状和突显行为,降低每日使用时长,进而减少非理性拖延行为㊂
ʌ关键词ɔ护生;手机成瘾倾向;非理性拖延
中图分类号:R47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671-315x.2020.12.005
Analysisonthestatusandinfluencingfactorsofirrationalprocrastinationbehaviorsofnursingstude
nts/WANGJinxian,WUJiangtao,WURong,HUANGLin//JournalofNursingAdministration,-2020,20(12):860.
NursingFaculty,QiannanMedicalCollegeforNationalities,Duyun558000,China
ʌAbstractɔObjective㊀Toinvestigatethestatusandinfluencingfactorsofirrationalprocrastinationbehavioramongnursingstudents.
Methods㊀Atotalof421casesofnursingstudentsweresurveyedwithgeneralinformationquestionnaire,ChineseVersionofIrrationalPro⁃
crastinationScaleandMobilePhoneAddictionTendencyScale.Results㊀Thescoreofirrationalprocrastinationwas(3.18ʃ0.42),andthescoreofmobilephoneaddictiontendencywas(2.77ʃ0.47).Thetimeofm
obilephonesdailyusing,withdrawalsymptomsandprominentbehaviorsin
mobilephoneaddictiontendencieswerethemainfactorsthataffecttheirrationalprocrastinationbehaviorofnursingstudents.Conclusion㊀Theirrationalprocrastinationiscommonamongnursingstudents,andthetendencyofmobilephoneaddictionismoderatetolow.Educatorsshould
reasonablyguidenursingstudents'mobilephoneusingbehaviors,reduceprominentbehaviorsandwithdrawalsymptoms,reducephonedailyu⁃singtimeandirrationalprocrastinationbehaviors.
ʌKeywordsɔnursingstudents;mobilephoneaddictiontendency;irrationalprocrastination
基金项目:黔南州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7B036)
工作单位:558000,都匀市,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作者简介:王金仙(1981-),女,山西汾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护理教育㊁老年护理工作㊂
㊀㊀拖延是指个体在执行任务和决策时推迟或者延期的一种行为倾向和特点[1],分为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2]㊂主动拖延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推迟任务,但最终在最后期限前完成任务并取得满意结果的一种行为,
它以故意延迟㊁结果满意㊁有能力面对及享受压力为特点,因此也被称为积极拖延㊂被动拖延即为传统意义上的消极拖延,也叫非理性拖延,是指尽管意识到拖延的后果,个体依然主动回避任务,延迟行动,最终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种行为倾向[3]㊂
非理性拖延的个体常因结果的消极而产生压力或自责㊁烦恼㊁焦虑等不良情绪体验[4]㊂手机成瘾又称 手机依赖 ,是指因手机使用不当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上的不适症状[5]㊂目前已有研究证实护生的手机成瘾和拖延现象较为普遍[6],以往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㊁心理控制源㊁人格特质㊁学业情绪㊁家庭教养等方面的关系[6-8],
而智能手机的使用是否会造成或加重大学生的拖延现象目前尚无相关报道㊂因此,本研究调查某医学
高等专科学校护生的非理性拖延的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降低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减少其非理性拖延行为提供理论依据㊂
1㊀对象与方法㊀1.1㊀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3月黔南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
421名在校护生为研究对象㊂纳入标准:①使用智能手机6个月以上;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③无严重身心疾病㊂排除标准:①拒绝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完成本研究者;②调查期间请假或办理休学㊁退学者㊂
1.2㊀方法
1.2.1㊀调查工具
1.2.1.1㊀一般资料问卷㊀由研究者自行编制,主要包括性别㊁年级㊁生源地㊁是否为学生干部㊁手机每日使用时长㊁手机使用主要动机和期末考试成绩(不含体育),成绩均分ȡ85分计为 良好 ,70 84分计为 一般 ,<70分计为 较差 ㊂
1.2.1.2㊀中文版非理性拖延行为量表(ChineseVer⁃sionofIrratio
nalProcrastinationScale,C-IPS)㊀由倪士光等[9]编译,包含9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 非常不同意 计1分, 不太同意 计2分, 不确定 计3分, 比较同意 计4分, 非常同意 计5分㊂其中2㊁6㊁9题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非理性拖延的程度越严重㊂该量表已证实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群体,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1㊂
此心安处是吾乡1.2.1.3㊀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PhoneAd⁃dictionTendencyScale,MPATS)㊀由熊婕等[5]编制,
包含戒断症状(6个条目)㊁社交抚慰(6个条目)㊁心境改变(6个条目)和突显行为(6个条目)4个维度,共16个条目㊂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 非常不符合 计1分, 不太符合 计2分, 一般 计3分, 比较符合 计4分, 非常符合 计5分㊂得分越高表明手机成瘾倾向的程度越严重㊂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重测信度为0.91㊂
1.2.2㊀调查方法㊀2019年3月,获得学生知情同意后,由研究者本人亲自到调查班级发放问卷,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承诺对填写信息的保密性,指导护生匿名填写,所有问卷当场核对收回㊂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36份,剔除无效问卷15份,共收回有效问卷421份,有效回收率为93.56%㊂1.2.3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
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人数㊁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㊁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非理性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㊂
2㊀结果㊀
2.1㊀护生的一般资料(见表1)
2.2㊀护生非理性拖延状况(见表2)
2.3㊀不同特征护生的非理性拖延状况(见表3)2.4㊀护生手机成瘾倾向(见表4)
键盘按键失灵怎么修复2.5㊀护生非理性拖延和手机成瘾倾向的相关性(见表5)
2.6㊀护生非理性拖延的影响因素
以非理性拖延为因变量,手机每日使用时长㊁手机成瘾倾向及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㊂手机每日使用时长赋值方式:<2h=1;2 4h=2;>4h=3㊂手机成瘾倾向及各维度原值代入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㊂
3㊀讨论㊀
卖鸡蛋的小女孩
3.1㊀护生非理性拖延行为较为普遍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拖延得分为(3.18ʃ0.42)分,呈中等偏上水平,表明护生普遍存在非理性拖延状况㊂本研究结果高于倪士光等[4]的研究结果(2.51ʃ1.01)分,可能由于该研究对象为山东㊁北京地区的本科大学生,自律性普遍高于专科生,即便有拖延习惯,但受身边同学影响,以及担心拖延导致学业落后而主动或被动地纠正个人拖延习惯㊂本研究护生来源于大学专科院校,学校生源包括中职㊁省内高中的自主招生和普通高考招生,同一个班的护生有着不同背景㊁层次和学习经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㊂班级环境对护生自律性的形成是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双重考验,部分护生具有较消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对学业及学业以外的事情不积极,从而造成非理性拖延;另有部分护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但由于
医学课程较为复杂难懂,自身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良
好的学习方法,最终因厌倦或自暴自弃而导致拖延㊂
本研究显示,在非理性拖延的护生中,仅有46.32%的
护生表示自己 能够理智地分配时间 ,34.68%的护
生表示自己的健康或工作(学习)效率因拖延受到了
损害,26.60%的护生表示 因分心而无法专注任务 ,
表明非理性拖延对护生的学习㊁生活以及身心健康造
成了不良影响,与国内的研究结果一致[3,9]㊂教育工作者应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拖延的护
生理性分析 立即行动 和 拖延 的长远利弊,转变
其认知观念,逐渐增强其自控能力,纠正拖延行为㊂3.2㊀护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呈中等偏下水平
表4结果显示,①护生手机成瘾倾向总分为(2.77ʃ0.47)分,小于理论中值,说明护生的手机成瘾倾向整体呈中等偏下水平,与邓方方等[10]的研究结果相近;护理专科学生学制较短,医学课程相对繁重,课堂学习和课外素质拓展必修课占用了护生的大部分时间,护生自身可支配的时间有限,因而手机成瘾倾向整体呈中等偏下水平㊂但本研究中仍有少部分护生(27.32%)过分依赖手机,不能妥善处理好手机使用和学习㊁生活的关系,应对这部分护生予以重视,加强引导和教育㊂②戒断症状维度得分在手机成瘾倾向4个维度中最高,多数护生(47.51%)对手机的依赖体现在戒断症状上,即护生一段时间内不使用手机,会出现焦虑㊁孤独㊁浑身不适等生理或心理上的负面反应㊂③社交抚慰维度和心境改变维度得分次之,少数护生(27.55%)依赖手机来满足其人际交往(社㊀表1㊀护生的一般资料(n=421)
项目人数(n)百分比(%)
性别
㊀男性4310.21
㊀女性37889.79
年级
㊀大学一年级23054.63
㊀大学二年级19145.37
生源地
㊀农村26963.90
㊀城市15236.10
是否为学生干部
㊀是9522.57
㊀否32677.43
手机每日使用时长(h)
㊀<2163.80
㊀2 414434.20
㊀>426162.00
手机使用主要动机
㊀人际交往15135.87
㊀娱乐消遣23154.87
㊀学习或生活工具399.26
期末考试成绩
㊀良好5312.59
㊀一般31875.53
㊀较差5011.88
表2㊀护生非理性拖延行为总分及各条目得分(n=421)
项目理论中值(分)高于理论中值[n(%)]得分(分, xʃs)为了某个任务,我会尽一切努力3282(66.98)3.71ʃ0.90我会在做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之前,完成那些需要我马上做的事3222(52.73)3.40ʃ0.93如果我能更早地完成一些活动或任务,我的生活将过得更好3214(50.83)3.38ʃ0.93当一天结束时,我认为我本来可以把时间利用得更好3200(47.51)3.31ʃ0.95我能够理智地分配时间3195(46.32)3.29ʃ0.98我推迟我的任务,超过了合理的限度3127(30.17)2.92ʃ0.97做事太拖沓让我的健康或工作(学习)效率受到了不必要的损害3146(34.68)2.90ʃ0.60当我必须做某一件事时,会因分心而无法专注任务3112(26.60)2.86ʃ0.71我做事拖沓3144(34.20)2.86ʃ0.86总均分3247(58.67)3.18ʃ0.42表3㊀不同特征护生的非理性拖延得分比较(n=421)
项目得分(分, xʃs)t/F值P值
性别
㊀男性3.11ʃ0.43-1.1990.231
㊀女性3.19ʃ0.42
年级
㊀大学一年级3.19ʃ0.430.3830.702
㊀大学二年级3.17ʃ0.42
生源地
㊀农村3.16ʃ0.42-1.3250.186
㊀城市3.22ʃ0.43
是否为学生干部
㊀是3.16ʃ0.45-0.6000.549
㊀否3.19ʃ0.42
手机每日使用时长(h)
㊀<23.07ʃ0.473.5730.031
㊀2 43.17ʃ0.42
㊀>43.22ʃ0.42
手机使用主要动机
㊀人际交往3.21ʃ0.421.6490.193
㊀娱乐消遣3.19ʃ0.43
㊀学习或生活需求3.07ʃ0.40
期末考试成绩
㊀良好3.08ʃ0.382.2610.105
㊀一般3.19ʃ0.45
㊀较差3.26ʃ0.31
表4㊀护生的手机成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n=421)
项目理论中值[分]高于理论中值[n(%)]得分(分, xʃs)
戒断症状3200(47.51)3.04ʃ0.59
社交抚慰3116(27.55)2.79ʃ0.71
心境改变391(21.62)2.65ʃ0.66
突显行为385(20.19)2.58ʃ0.68
总均分㊀3115(27.32)2.77ʃ0.47
表5㊀护生非理性拖延和手机成瘾倾向的相关性(n=421)
项目非理性拖延
总分
戒断
症状
突显
行为
社交
al3
抚慰
心境
改变
MPATS
总分
非理性拖延1给的英语
㊀总分
空罐子戒断症状0.351∗∗1
突显行为0.327∗∗0.420∗∗1
社交抚慰0.246∗∗0.250∗∗0.347∗∗1
心境改变0.276∗∗0.340∗∗0.451∗∗0.339∗∗1
MPATS总分0.413∗∗0.670∗∗0.774∗∗0.692∗∗0.741∗∗1注:∗∗P<0.01
表6㊀护生非理性拖延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n=421)
项目B值SE值β值t值P值常数项1.8800.129-14.5430.000手机每日使用时长0.1400.0380.1643.6890.000戒断症状0.1580.0360.2
174.4070.000突显行为0.0880.0330.1402.6600.008注:R2=0.208;F=21.803;P=0.000交抚慰)的需求,另有少数护生(21.62%)会在手机无信号㊁连不上线或自动关机等情况下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心境改变)㊂大学生活较初中㊁高中生活自由,强大的手机功能对大学生形成巨大吸引力,许多自控力较差的护生逐渐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手机使用时间逐渐延长,手机使用场所由课外延伸至课堂㊂当被迫中断手机使用时,就会呈现类似戒断等不适应环境的身心反应㊂④突显行为维度得分最低,少数护生
(20.19%)对手机的依赖性较强,手机的使用已占据了其自身思维和行为活动的中心(突显行为),以至于护生会 因电话或短信而不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并被 同学和朋友常说太过依赖手机 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护生手机成瘾倾向的不同特点及严重程度,分析其手机成瘾的原因,从手机利弊㊁时间管理㊁自我控制力培养等方面开展各类讲座㊁主题沙龙等,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㊂对上述心境改变和突显行为严重的护生,有必要开展 一对一 的心理辅导,引导护生科学㊁健康地使用手机㊂3.3㊀护生非理性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3.3.1㊀手机每日使用时长㊀本研究显示,手机每日使用时长不同的护生,其非理性拖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机使用时间较长的护生拖延程度显著高于手机使用时间较短的护生,表明手机每日使用时长是非理性拖延的危险因素㊂与杨彩霞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㊂回归分析显示,手机每日使用时长是非理性拖延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表明降低手机每日使用时长,对降低护生非理性拖延有显著作用
㊂学校应引导护生合理使用手机,如通过加强课堂监管制度㊁启用课堂网络屏蔽等形式帮助护生提高自控能力,减少手机每日使用时长㊂此外,由厌恶任务导致的 抵制心理 是非理性拖延的成因之一[12],一般而言个体倾向于选择玩手机游戏等能够快速给自身带来奖赏的任务,而对远期目标价值进行折扣,即任务截止时间越遥远,个体对完成任务带来快感的折扣也越大,因此更倾向于拖延[13]㊂当护生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或者认为某项任务或某门课程难度较大㊁枯燥乏味且对个体而言近期奖赏价值很小时,一些自控性较
差的护生就容易产生对枯燥生活的 抵制心理 ,转而
投入手机娱乐等活动来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㊂建议
护理教育工作者对护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活
动中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课堂参与度,降低
因课堂枯燥无聊而导致的手机使用率增加,同时考虑
到护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安排难度不同的任务,提高
护生的学习效能[14],从而减少护生拖延行为㊂3.3.2㊀戒断症状和突显行为㊀本研究显示,戒断症状
和突显行为也是护生非理性拖延行为的主要影响因
素,提示改善护生的戒断症状和突显行为,对降低护
生的非理性拖延有显著作用,为手机成瘾倾向程度较
重的护生群体的干预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㊂戒断症
状即个体在没有参与手机活动时生理或心理上出现
的负面反应,突显行为即手机的使用占据了个体思维
和行为活动的中心[5]㊂张潮等[15]的研究发现,个体对手机的渴望会导致个体偏离目标行为,产生拖延行为㊂对护生而言,对手机的渴望会引起护生对学习㊁交际等其他事件的注意力涣散㊁注意控制能力下降,出现拖延行为㊂同时,因手机戒断出现的负面反应,会进一步增加护生拖延行为的产生㊂针对这类护生应分析其手机成瘾根源,对手机戒断后出现的身心负面反应实施分类㊁分级评估,采取集中或个别疗愈方式,引导其找到新的㊁正向的满足需求或成就需求进行替代,消除或减轻身心方面出现的负面反应㊂因此,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同时通过开展各类实践类选修课及其他活动吸引学生动手参与,提高护生自我价值感,减少护生的戒断反应,从而减少护生拖延行为㊂
4㊀小结㊀
综上所述,护生普遍存在非理性拖延,手机成瘾
倾向呈中等偏下水平;手机成瘾倾向越高,非理性拖
延行为越严重;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引导护生的手机使
用行为,降低手机成瘾倾向,进而减少非理性拖延行
为㊂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当地一所医学院校的
护生作为研究样本,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㊂下一步
可以增加样本选取的多样性,同时引入自我控制㊁心
理控制源等心理学变量,尝试探索和解释二者之间的
关联性和发生机制;也可以尝试对不同程度拖延和手
机成瘾倾向的护生进行纵向研究,以期掌握其在不同
测试阶段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为今后制订护生非理性
拖延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㊂
参考文献:
[1]㊀毕翠华.拖延的分类㊁理论与影响因素[J].保健医学研究
与实践,2016,13(6):82-87.DOI:10.11986/j.issn.1673-
873X.2016.06.028.
[2]㊀CHUAHC,CHOIJN.Rethinkingprocrastination:positiveeffectsof"active"procrastinationbehavioronattitudesand真空胎会爆胎吗
performance[J].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2005,
145(3):245-264.DOI:10.3200/SOCP.145.3.245-264.[3]㊀张信勇,陈泽绮,郭伟杰.非理性拖延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压力的中介作用[J].校园心理,2016,14(3):
183-185.
[4]㊀倪士光,张平,赵国亮,等.压力在大学生消极拖延与生理健康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6):
682-683.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12.06.018.[5]㊀熊婕,周宗奎,陈武,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22-225.DOI:
10.3969/j.issn.1000-6729.2012.03.013.
[6]㊀王金仙,吴蓉,武江涛,等.不同学历护生心理控制源与学业拖延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5):
588-590.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7.05.023.[7]㊀李蔓.护理本科生拖延行为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05-806.[8]㊀童星.大学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基于我国定量研究的元分析[J].高教探索,2020(3):36-42.[9]㊀倪士光,徐继红,叶霖.非理性拖延量表的修订及其与健康行为的关系: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
学杂志,2012,20(5):603-605.DOI:10.16128/j.cnki.1005
-3611.2012.05.005.
[10]㊀邓方方,马松翠,朱元强,等.医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拖延元认知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
36(6):462-465.
康熙和乾隆[11]㊀杨彩霞,赵倩,张宏伟.延安市某大学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与拖延行为的关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9,32(5):
115-118.DOI:10.13723/j.yxysh.2019.05.029.[12]㊀余新年,华坚.大学生 非理性 学习拖延的心理动因与应对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
72-75.DOI: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1.023.[13]㊀宋梅歌,冯廷勇.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的影响机制:时间折扣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6):
683-690.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06.[14]㊀潘敏侠,龚丽俐.高职护生心理资本与学习效能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2):140-142.DOI:10.
3969/j.issn.1671-315x.2020.02.015.
[15]㊀张潮,翟琳,王畅.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
25(1):145-148.DOI:10.13342/j.cnki.cjhp.2017.01.034.
(收稿日期:2020-07-24;修回日期:2020-10-04)
(本文编辑:芮子容)
王金仙,武江涛,吴蓉,等.护生非理性拖延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12):860-863.DOI:10.3969/j.issn.1671-315x.2020.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