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1卷第36期 中华医学·针灸推拿 -81-
脐周八穴结合颈五针穴埋线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分析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ight points in the umbilicus and the five points in the neck embedding
贾琼珍1*潘文宇2(指导)(1.黄石爱康医院,湖北黄石,435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36-0081-证型:BDG
【摘要】目的:观察脐周八穴结合颈五针穴埋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使用脐周八穴配合颈五针穴埋线治疗;对照组32例用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6%;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脐周八穴结合颈五针穴埋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关键词】颈性眩晕;埋线;脐周八穴;颈五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with the combin
ation of the eight points in the umbilicus and the five points in the neck embedding. Methods: 64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ight points in the umbilicus and the five points in the neck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ervical traction. Resul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3 cas were cured, 18 cas were improved, 1 ca was in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86%. In the control group, 7 cas were cured, 18 cas were improved, 7 cas were invalid,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78.12%. In the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of remarkable significance (P<0.01). Conclusion: Eight points in the umbilicus and the five points in the neck embedding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优势
【Keywords】Cervical vertigo; Embedding; Eight points around umbilicus; Five points in the neck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36.033
颈性眩晕是指颈部病变刺激和压迫椎动脉颅外段,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而发的眩晕,常伴头痛、恶心、视觉障碍、耳鸣等症状[1]。通常好发于中老年人,随着电脑和手机的过度使用,本病症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且发病率逐年递增,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笔者自2016年12月-2017年5月跟随导师潘文宇教授采取脐周八穴结合颈五针埋线治疗患者32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针灸科门诊,按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26~71岁,平均48.3岁;病程1周~5年,平均1.7年。对照组32例,男9例,女23例;年龄25~70岁,平均47.9岁;病程1周~5年,平均1.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发作性眩晕,与体位有关;②多伴有交感症状;
服务器防火墙③颈部肌肉僵硬,旋颈试验阳性;④颈椎X线、TCD确诊;
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贫血、严重的精神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1.3 治疗方法
埋线治疗组:穴位取①脐周八穴:天枢(双)、滑肉门(双)、外陵(双)、水分、阴交,②颈五针穴:颈5、颈6夹脊穴及大椎穴。器材:选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0.7×80TWLB 规格,由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聚乙醇酸PGA吸收性缝线(3~0 2.0_metric 1.5 cm规格,由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一次性镊子、一次性换药盒。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脐周八穴予碘伏常规消毒,利用镊子将2/3线体放置于针头内,1/3留于针头外,利用手腕力量采取垂直进针法快速将针头注入体内皮下约2 cm处,得气后缓慢退出针体,碘伏消毒压迫针眼;患者取俯卧位,颈五针穴予碘伏消毒后,颈5、颈6夹脊穴采取垂直进针法将针头快速注入体内皮下约2 cm处,得气后缓慢退出针体,大椎穴采取提捏进针法针尖向上刺入2.5~3 cm处,将线体埋入皮下,缓慢退出针体,碘伏消毒压迫针眼,针眼处24 h不能触水。每周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4个疗程总结。
颈牵引对照组:患者取坐位,全身肌肉充分放松,对X 线片无明显寰枢关节不对称者,采取中立位牵引;对X线片有明显寰枢关节不对称者,采取后伸20~30度牵引,重量约为其体重的1/10~1/5,每日1次,每次牵引20~30 min,每7次为1个疗程,4个疗程总结。
1.4 观察方法
观察指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法》[3]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包括眩晕程度(16分)、颈肩痛(4分)、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 Medicine 2019 V ol.(11) No.36 -82- 中华医学·针灸推拿
头痛(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4分)、心理及社会适应(4分),总分越高代表病情越轻。
疗效标准[2]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分别统计治疗前后症状总分并统计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30-治疗前总分)×100%。临床治愈:眩晕及伴随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疗效指数≥90%。好转:眩晕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低头劳累后轻微头昏,对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疗效指数30%~90%。无效:眩晕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1.5 统计学方法二年级上册口算
所有颈性眩晕患者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症状积分为计量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使用[例(%)]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当数据对比存在P<0.05时,为两组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
表1两组颈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21318196.86%
对照组32718778.12%
两者患者治疗前症状与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2。
表2两组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分)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
治疗组9.88±3.0918.71±3.1211.375 0.001
对照组9.55±2.8913.87±2.04 6.908 0.001
t值0.4417.345——
P值0.6610.001——
3讨论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骨性结构异常、颈椎外伤、周围软组织病变等引起的前庭神经功能障碍、空间定向能力及平衡能力失调,导致发作性运动幻觉,以眩晕为主要表现[4]。中医认为,颈项眩晕属于“眩晕病”“项痹”范畴,因颈项经筋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气血阻滞、清窍失养所致。病位在脑,经络涉及督脉、手足太阳经,病机以虚为本,与风火痰瘀相关,肝脾肾功能失调、骨节失养导致髓海不足、“上虚则眩”[5]。
针灸疗法是治疗颈性眩晕的重要外治法,包括毫针(体针、头针、腹针)、小针刀、刃针、穴位注射、温针灸等[6],但效果不理想且容易复发,患者就诊次数也多。埋线治疗是传统针灸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埋入线体长时间刺激穴位延长了针感效应,每周治疗1次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次数;线体的长度和降解时间固定,实现了穴位刺激量和刺激时间的可控性[7]。聚乙醇酸PGA吸收性缝线属高分子材料,减少了穴位红肿、线体排斥、体温变化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埋线,线体随针头进入体内,治疗后无需创可贴覆盖针眼,避免了皮肤过敏,更加简单、方便和微创,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遣方用药上以治脾胃病为首要,培补脾胃是治疗疾病之要法[8]。潘文宇教授亦认为当谨察病因病机、内外兼治,腹部为阴经之会,以脐为中心选取周围八穴是
治本:天枢、滑肉门、外陵属于足阳明胃经;水分、阴交属任脉,脐周八穴可以调和脾胃,使任脉气血贯注督脉,精血上注于头则眩晕止。颈五针穴是在病灶取穴治标:C5、C6夹脊穴分布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间,为两经经气外延重叠覆盖之处,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处,可以通行督脉、调节六阳经气,能舒筋通络、行气活血。颈五针治疗颈源性疾患的效果明确[9],现代医学认为,此组穴位靠近椎动脉及颈神经根,治疗可以直达病变部位,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血管痉挛状态,改善脑部循环,消除炎症粘连,纠正颈部肌群的病理状态,有效调整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操作避开了较厚的斜方肌,进针阻力小,患者不容易晕针[10]。
从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进一步证实脐周八穴配合颈五针穴埋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应用。键盘打不出字怎么回事
参考文献:
[1]郭汝松,黄帆,赵思怡,等.正骨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7,17(12):1428-1436.
[2]陈睿,孙苏闻,孔婷婷,等.加味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18):59-61.
[3]覃婷,田思奇,夏琴嗪,等.针灸治疗颈性眩晕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02):49-50.
[4]高强,吴超,席明健.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5):1608-1610.灵隐寺求什么最灵验
[5]周星.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01):67-68.
[6]刘金泠,金瑛.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6,6(12):90-94.
[7]孙文善.微创埋线: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医外治杂志, 2008,17(02):3-5.
[8]徐海荣,段永强,梁玉杰,等.李东垣从脾胃论治五脏病遣方用药规律及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 2015,56(12):1011-1014.
[9]孙文善.“颈五针”微创埋线治疗颈源性疾病的临床经验[J].中医外治杂志,2016,25(06):59-61.
(下转93页)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1卷第36期 中华医学·针灸推拿•血证 -93-
①治疗有效率。显效: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有效: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所有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无效: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未见改善。②功能评分。VFS(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评分,0分:未见异常;1分:功能基本正常;2分:功能减退;3分:吞咽功能消失。MBI(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患者的穿衣、行走、进食、个人卫生、上下楼梯、上厕所、洗澡等情况,患者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恢复越好。FIM(功能独立性评测)评分,主要包括生活自理、交流、社交、运动等项目评分,患者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恢复越好。
全冠移植1.4统计学方法
文中相关数据均在SPSS 22.0中输入完成统计学处理,组间计数资料治疗有效率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VFSS评分、MBI评分和FIM
)表示,进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总疗效比较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4926(53.1)10(20.4)13(26.5)36(73.5)观察组4937(75.5)9(18.4)3(6.1)46(93.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VFSS评分、MBI评分和FIM评分比较
VFSS评分、MBI评分和FIM评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F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MBI 评分和FIM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VFSS评分、MBI评分和FIM评分比较(,分)
组别例数
VFSS评分MBI评分FIM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49 2.02±1.07 1.73±0.3326.08±1.3331.35±2.8934.78±4.1346.19±5.08观察组49 2.07±1.110.3
1±0.09*26.12±1.4546.75±4.12*34.66±3.8759.82±6.22*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屹立不动
近些年,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临床调查统计显示脑中风疾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脑卒中具有十分高的致残性与致残率,病发后的患者极有可能存在语言障碍、口眼㖞斜甚至半身不遂等并发症。康复训练已成为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常见治疗手段,并且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及提高,针灸治疗手段也日渐成熟并应用于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2]。
康复训练通过针对性的训练让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及良好的思维方式,促进患者语言功能和行动功能的恢复,因此康复训练已经成为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疾病的常见方法。但是,脑中风后遗症存在诸多病症表现,单一的训练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结合以往的治疗经验,针灸治疗能提升患者的病灶侧波幅,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和病灶区域脑细胞缺血缺氧状况,促进脑动脉弹性提升,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F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MBI评分和FIM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充分显示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优越性。
综上,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蔡静敬.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脑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9):37.
[2]乔岩.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80例脑梗死偏瘫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4):179-182.
[3]钱江,钟丽娟.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4):45.
编辑:白莉编号:EB-19041114F(修回:2019-12-17)
(上接82页)
[10]郭丽霞.温针颈外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5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9):31-32.
作者简介:
贾琼珍(1980-),通讯作者,女,2005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现担任黄石爱康医院
中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针灸、刮痧、穴位注射、埋线、刃针、刺络放血及中药等多种中医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肥胖病、面瘫、带状疱疹等疾病,2016年12月-2017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进修。
潘文宇,指导老师,女,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硕士生导师,从事针灸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擅长以整体治疗为原则,开展针灸、火针、穴位埋线等治疗肥胖病、糖尿病、黄褐斑等多种疾病。
谁知编辑:白莉编号:EB-19022105F(修回: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