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而为一”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7-21 13:57:09 阅读: 评论:0

12个人辞职申请书
气 功
舍己为公的意思
2017.06
丹  道
叠床架屋《道德经》第十四章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混而为一”是什么意思?“不可致诘”又是什么意思?各家说法不一,但都没有明确解读。
太阳什么颜色
任继愈在《老子新绎》中解释为“这三者无法进一步追究,它实在是一个东西”。陈鼓应在《老子注释及评介》中说“这三者的形象无从究诘,它是混沌一体的”。
我认为所谓的“不可致诘”,既不是“无法进一步追究”,也不是“无从究诘”,而是无法以实物来证明,更不能复制当时的状态。
所谓的“不可致诘”,主要针对“混而为一”的
混沌状态,针对“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的“无物”,针对“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惚恍”,针对“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的“古始”。老子在认识、研究、阐述宇宙发生的初始阶段时,对于脱离混沌状态后的物质之“无物”,对于观察认识方面的感触之“惚恍”,对于时间开始发生阶段之“古始”。这
警察日记些都难以准确描述的,更不可能复制出样本和模型,所以“不可致诘”。
视、触、听,是人类认识自然实物的基本能力。
“混而为一”是什么意思
刺猬“视之不见名曰夷”,在目力观察方面,对于不成形的极微极细之物质,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叫做“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在听的范围内,有声音而人之耳力感受不到的叫做“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在需要用手触摸的范围内,有物质存在,但是人的触觉感触不到的,就称之为“微”。奴仆宫是什么意思
夷、希、微,是对“混而为一”状态的主观感知的描述。而“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描述了混沌状态的存在和运动。任何人都不可能见到混沌状态,这是圣人之心的智慧性推测。
老子用“混而为一”来描述混沌下的物质存在状态,在混沌状态下的空间内,物质以“尘”的
基本状态存在。所谓的“尘”无形无状,无阴无阳,视之无区别,触之无区别,听之无声音,故为“混沌”也。
对于这种“混而为一”状态,既无法准确提问,也无法明确回答,回答了也无法验证,故而“不可致诘”。如果非要致诘,非要刨根问底,那么即使老子
能说得清楚,直拍横打教学视频
也拿不出实质物证。              (参见《老子天道论》)
编辑:迟昊
肖起国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7-21 13:5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906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孔子收学费吗
标签:状态   无法   老子   不可   物质   认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