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科书教”到“教教科书”

更新时间:2023-07-20 12:01:56 阅读: 评论:0

                                           
                                            任课教师:关晓琼
                                            作者:王帆颖
      工作单位:城东第二中学
高汤怎么熬制更鲜更香
从“教科书教”到“教教科书”
从“教科书教”到“教教科书”
摘要:作为新知识型的教师,如何才能做到用“教科书教”到“教教科书”这一观念的转变,这是我们要值得深思的。在新课改大的环境下,我们既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又要敢于做新的突破,创新,将教材能更深刻地贯穿自己的思想,并将教材中最深刻、最精华的要义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将书本的知识一字不差地生硬、套板的灌输给学生,那么,这项任务将是任重道远的,在本篇论文中我将会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课改,教科书教,教教科书
三国杀玩法及规则Abstract: As a new knowledge-bad teachers, how can be done using a "textbook to teach" to "teaching textbook" The concept of change, that we should worth contemplation. In a large environment, new curriculum, we must liberate their thinking, but also dare to make new breakthroughs, innov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more deeply through their ideas, and teaching the most profound esnce of the esnce of teaching most to students, rather than book knowledge verbatim blunt, Tao Ban's instilled in students, then the task will be heavy and, in this paper I will be thinking of yourlf.
Keywords: Curriculum, textbook to teach, teaching textbook
进入21世纪,国家大力提倡新教材的改革,那么作为新知识型的教师如何做到这一划时代的转变呢,那就是要把教科书教活教透,也就是要实现从“教科书教”到“教教科书”这一转变。
在现代知识产业结构下,还存在着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拓宽教学思路是相当不利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完全按照教材一板一眼的强压、灌输给学生。反思一下这样做的效果会怎么样?结论应该是显然的,那就是教师在讲堂累得言语尽失,而学生呢也一脸疲
惫状,再问其学习效果呢,则收效甚微。所以,作为我们中学教师则要打破这一瓶颈,真正做到既把内容教给学生了,又要让学生很轻松地懂得其中的要义,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要“教教科书”。
那么,何谓“教教科书呢?它和“教教科书”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区别就在于“教教科书”是以老师为主体,而教科书则是辅助品,那么“教科书教”呢,则是主要依赖教材,而教师则是这些教材的使用者,那么有人就会提出疑问,这样能有什么不同呢,当然不同,前者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深入到教材体当中,学会如何去学习,去运用,后者则会压抑学生的潜在思维,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现代中学生因个体差异不同,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老师就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真正做到“教教科书”,将教材中的一些典范例子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以调动学生的潜在思维,千万不要刻板地将书中的公式、例子强加给学生。
以上谈了我的一些想法,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那么就我课堂教学中的讲课实例来再次解释“教教科书”对于教师本人乃至学生究竟有怎样的帮助和益处。
库车县
就《烛之武退秦师》为例,那么传统的教学方式会怎么教呢?一般的教师会简单的先讲一下故事的梗概,之后就是长篇大论的翻译课文,试想想这些调皮好动的孩子能专注精神听讲吗?我想不会,因为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如果老师讲的太呆板、太枯燥,我能记住的东西并不多。所以作为老师的我,在和学生充分探讨之后听取学生的意见,大胆的将这篇课文编成了一幕历史剧,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他们扮演其中的人物,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效果很明显,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这篇课文,在这一节课当中,教材就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这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这一本小小的教科书只是一个范例,千万不能讲死,讲板,这样不仅老师累,学生还烦,所以这也就是我倡导要实现从“教科书教”到“教教科书”的转变的重要性。
《师说》当中曾讲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的,老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但这不是单纯就靠书本的知识就能做到的,我们老师本身要博取精华,真正做到自己要用一瓢水来灌溉,来让学生充分感到作为教师所能带给他的知识是多么的有魅力,生动、有趣,充满着奥妙。
所以,总结以上想法,总归一句话就是要真正做到活学活教,真正实现“教科书教”到“教教科书”的转变,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1、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现场抽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比赛作文年版
2、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4[]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5[诚惶诚恐的意思]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关于下雨的作文年版
6、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酒店人、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发布于:2023-07-20 12:0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890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教师   教科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