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章明孙嘉龙ZHANG Jie z ZHANG Ming,SUN Jialong
城市水岸边的“弧”步舞
上海白莲泾M2游船码头的形式解读
Arched Space at Urban Waterfront
Formal Analysis of the M2Tourist Terminal at Bailian Jing,Shanghai
摘要文章首先从空间经验的角度出发.指出上海白莲泾M2游船码头的空间意象及其使用自足的结构体系与城市滨水环境共生的策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现状的解读.表明M2游船码头如何从破解城市环境中的矛盾开始.以碇壳屋盖+钢索框架-屈曲约束的全新薄壳拱结构体系来实现其城市策略
关键词环境营造;自足结构;城市策略;滨水共生ABSTRACT From the aspect of spatial expenence,this article first points out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of M2Tourist Terminal at Bailian Jing,Shanghai, namely the employment of lf-contained structure to environing spac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ent situation, it reveals how.starting from the conflicts embedded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the design manages to accomplish urban strategy through a structural system compod of concrete shell roof with steel framework and btickling constraints evolved from traditional shell vault
system. KEY WORDS Environing Space:Structure Evolution; Urban Strategy;Waterfront Co-Existenee
中图分类号:TU-86(25I);TU2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684X(2019)02-0068-0010
时代建筑T“w+Architecture2019;69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上海市白莲泾M2游船码头
项目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970号
建设单位上海东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设计:章明.张姿.孙嘉龙.李贸.陶妮娜.陈炜
结构工程师:黄永强
项目时间2016.8—2018.12
建筑面积7230m
Project:M2Tounst Terminal at Baihan"ng,Shanghai
Location:No.970.Expo Avenue.Pudong District,Shanghai
Construction:Shanghai East-Bund Investment(Group)Co..Ltd.
Design:TJAD Onginal Design Studio+ECADI
Design team:Zhang Ming,Zhang Zi.Sun Jtalong,Li Mao.Tao Nina.
Chen Wei
Structure engineer Huang Yongqiang Design/Completion:2016.8-2018.12 Total floor area:7.230m'
1.M2码头夜景
翻译实践2.M2码头总平面
3.M2在城市中的关系
4城市策略一建立连接
5城市策略二打通江景
6•古罗马城市与码头的关系
7.M2码头与城市的关系
1.Night view of M2Tourist Terminal
2.Layout of M2TburistTerminal
3.M2Tourist Terminal in the city
4.Urban strategy:making conn e ction
5.Urt)a n strategy:ope r ung river view
6.Port in the ancient Roman City
7.M2Tourist Terminal in the city
阴天,上海白莲泾,刚刚竣工的M2游船码头。
两排朴树标记出了主入口前的小广场.广场两侧
是倾斜而上的草坡,只有入口向后退缩进了背后的光
明里广场的黑色沥青铺地微微抬升,向上蔓延远
处,入口的玻璃门后.依稀透出了波浪形滚滚向前的
屋顶这一切.都牵着人想要探索门后的世界
当玻璃门在身后缓缓合上.连拱、梭柱与拉索的
世界在眼前渐次展开,内庭院将承接的天光渲染弧形
的切口.落水链滴答着回应昨夜的雨水.空气里浸润
着一个异质而又熟悉的景象"意大利文化里.房子
如同废墟,所有的拱券,纯净的虚空,开放的空间,
都向天空敞开:"
迈出候船大厅,准备登船,回望的那一刻方才幡
然醒悟.这个由连拱形成的建筑被覆盖在入口的草坡
之下。而草坡之上则是另一番景象.散步、慢跑、骑
行的人们穿梭在花草灌木之间,这里延续着滨江绿带.
完成了城市在另一个标高上的工作.身后码头上的防
汛墙则执行着这个标高上的任务.一如古罗马人,当
他们在靠海的断崖上建造自己的城市时,拱券建筑形
成一个个台地.而船坞正是位于最下方。
文森特•斯卡利(Vincent Scully)认为.古罗马
建筑的本质是晕染环境空间和使用自足的结构门
而这也是M2游船码头形式背后所表现的那么.它
所要晕染的环境空间是什么?它对于结构的设想又是
什么?
2织补
码头,是陆地与水面之间的界面,人与货物在这
里或是开启.或是终结一段旅程,这使得码头同是
空间和时间上的转换口上海是个飞速发展的城市,
M2游船码头的出现成为一个锚固点.架起水面与陆
小儿止咳
地之间的桥梁.嵌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它设计的开
始是为了织补滨水公共空间的一个断点。
从较大的城市区域来看,它位于黄浦江的一个拐
点上.靠近南浦大桥与卢浦大桥中点的位置.是黄浦
繁星古诗
江两岸码头体系中的一环。它所在的区域曾是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地带.世博轴(现世博源)、中
国馆(现中华艺术宫).世博文化中心(梅赛德斯奔
驰文化中心)等重要世博会场馆都近在咫尺.此地如
今已是上海一处繁华的商业文化中心具体到基地本
身.北面直接临江.东侧靠着白莲泾公园.西侧是亩
中山水园.南部被城市主干道世博大道所切割.是典
型的"滨江一层皮",也属于近年来伴随着产业"退
二进三上海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黄浦江两岸公共空
间贯通工程的改造范围无论是城市商业文化中心的
7
70 时代建筑.Time+Ai chitecture 2019/2
忝------
候船大厅•售票厅
3公共服务
=贵宾休息室
',管理用房
6卫生间
'服务用房
-庭院
•半室外熱散场地
⑴防汛墙 I 码头
•黄浦江
-
保留设备用房
隐性要求,还是塑造滨江公共空间的必要条件,都使
M2游船码头在城市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现实情况下,它却成了一个滨江贯通工程的
断点"曾经的世博亭临时建筑权且用作候船亭.靠近道 路的地方建设了三栋条状的二层临建板楼充作世博办
公用房•临时售票用房和现场管理用房.中间夹杂着 安检亭不似码头,却像工厂建筑,如同屏风一样将 江景堵得严严实实.况且这里只作为码头使用.全然 不顾两侧公园景观.更遑论为更广阔的城市区域作出 贡献
然而这也为白莲泾码头的再造提供了两个关键性
的出发点:其一是在东西方向上.衔接两侧的城市公 园.与城市滨江景观体系编织在一起,也就是说,码 头还要承担滨水公共休憩空间的功能;其二则是在南
北方向上.打开面江的景观视线.使人既能从城市腹 地快速下到江边码头,也能共享良好的亲水氛围.前 者意味着码头作为一个界面,将要对陆地与水面呈现
和动物有关的成语怎样的姿态;后者则预示了码头作为一种衔接,该怎 样实现陆地与水面的转换:
这里存在着功能划分、建立景观廊道与设计策略 间的多重矛盾,同时也蕴含着设计的契机 候船功能
与滨江休憩功能可以有视线上的交流•但性质不同. 应予以分离与此同时.需要连接基地西侧的亩中山
水园和东侧的白莲泾公园,打通滨江休憩景观通道 这样,在设计策略上.将候船与休憩功能放在了不同
的标高上.具体而言.候船功能放在了下层,其上覆
土,休憩功能就在这更为开阔的沿江平台上进行同 时,为了打开滨江视线通道,考虑后方开发地块的景 观诉求.要尽可能地将候船大厅压低.将滨江景观带 延伸到城市层面来.于是设计沿着世博大道筑起一段
缓慢上升的草坡.整个码头建筑就成了一个躲在人工
草坡下的覆土建筑,成为城市公园滨水体系中的一环。
因此•设计问题转化为一个单层建筑如何在尽可
能压低层高的限制条件下,既满足候船大厅作为公共
建筑的净高要求.又能满足上方景观廊道植物的覆土
需求.
答案是连拱。对于下方的候船空间而言,拱券从
起拱点到拱顶的高度变化是在竭尽全力争取室内空间 的净高,能够缓解高度限制下大空间中可能造成的压 抑.形成更为丰富的空间效果;而对于上方的景观体
系来说,能够利用拱与拱之间下凹的部分进行覆土,
8•—层平面图
9. M2主入口
10. M2码头悬挑11. 梭柱与光影
8. Ground floor plan
9. Main entrance of M2 Tourist Terminal 10. Cantilevefed roof of M2 Tourist Terminal
I I . Prism with its
shadow
72时代建筑Inn-1Auhitecture2019/2
赵颜
漫步道
•跑步道
3骑行道
4上人活动平台
S管理用房
,庭院上空
7草坡
8采光井
•-滨汀慢行系统
获得更多的覆土高度,从而反过来有利于增加下方空间的净高
3“弧”步舞
拱的使用在建筑史上屡见不鲜,在西方建筑体系中,最早可上溯至古罗马时期”虽然主流现代建筑推崇平屋顶.排斥任何历史风格残余,但不乏建筑师对拱的现代表达进行探索2他们从混凝土材料的特征和结构理性的角度出发,讨论快速建造和塑造丰富空间的可能性,为当下实践中对拱的运用提供了经验.
M2游船码头对拱的使用是在建筑层面上实现城市策略回到设计问题中,由于高度的限制.一方面要保证候船大厅的室内净高,另一方面要降低覆土高度以减小对江景的影响.这就要求结构板尽可能地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刚度和荷载能力薄壳拱是实现这种城市策略的切入点。这种拱最初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它是以薄砖和快干.高黏性的砂浆形成弧度较小的薄壳.由于砖与砂浆的整体性好、侧推力小、
传力清晰.因而具有用料少.厚度薄、结构稳定的优
点而当代混凝土整体现浇技术为达到这一要求提苹果怎么开热点
供了有力保证,使得薄壳真正实现了整体性
经过结构计算,M2游船码头候船大厅以"碇壳
屋盖+钢索框架-屈曲约束"为结构体系。连拱采用
200mm混凝土薄壳.并以上翻反梁在屋面上形成井
格状.作为二层种植池.铺地层和排水沟。为了使结
构轻盈•降低净高.在水平方向上辅以贯通的拉杆体
系来平衡拱的侧推力,通过柱头上的接口共同落在下
方的支撑梭柱上.使得直径180mm的梭柱仅承受竖
向轴力.完成了主体结构体系,同时为了达到抗震要
求.采用了直径180mm和直径40mm的屈曲约束
支撑’也通过柱头上的接口搭接在梭柱上,使得垂直
与水平方向的结构成为一体M2的结构设计将注意
力从单个拱转向了拱的体系.从降低拱板厚度出发,
使用了与之相匹配的拉杆、梭柱和支撑.形成了一个
轻盈的系统,完成了薄壳拱结构体系的当代进化
拱的使用除了在结构层面上实现了城市策略.在
空间上也顺应结构的特性.进一步刻画了码头在城市
中的在地性.塑造了其作为界面和桥梁的角色传统
的薄壳拱结构整体性良好.只需要在局部进行垂直方
向上力的传递.虽然开洞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自由
但仍主要依靠承重墙,限制了空间的通透“M2码头
春天风景图片的候船大厅.通过钢索框架-屈曲约束的使用.将承
重墙抽象为点式支撑.几乎去掉了所有分隔墙可能造
成的阻碍.创造了空间的连续性,与候船大厅的大运
量交通功能相吻合:人们只要一进入候船大厅,就会
即刻暴露在拱、拉杆、梭柱和支撑交织构成的世界里
头顶上是连续的筒拱,因为压得低•混凝土薄壳上清
晰的木模印痕标定出纵深的方向.引导人们前往码头.
而长逾300m的筒拱体量却是横向的,使得人们可以
往来穿梭于候船大厅的不同部分.同样.拱上减少侧
推力的拉杆是纵向的,保证抗震和整体结构稳定性的
支撑是横向的它们都在反复诉说着码头在东西方向
上对滨江景观带的接续.以及在南北方向上由城市到
密封隔音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