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英语诗歌概况研究现状与问题

更新时间:2023-07-16 00:26:53 阅读: 评论:0

华裔美国英语诗歌概况研究现状与问题
摘要:随着“民权运动”和“泛亚运动”的兴起,华裔美国诗歌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诞生了李立扬、宋凯西、陈美玲等一批优秀华裔诗人。目前,华裔美国英语诗歌的研究虽诞生了相关的诗选集、研究著作和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但在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所占的比例极小,被三重边缘化。而且,现有研究多是在亚裔或少数族裔文学大背景下进行,亚裔和少数族裔的共性难免掩盖了华裔文学独特的艺术特色。同时,简单的译介、诗评过多,对诗歌的文学审美的研究不足。华裔美国英语诗歌是文学性与族裔性结合的完美典范,华裔美国诗歌中文学审美与族裔追寻相得益彰的互动关系为华裔美国文学及批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华裔美国英语诗歌;概况;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winrar激活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的少数族裔举行了大规模的民权运动,争取自身应得的权利。这场运动的成效体现在文学研究领域,便是包括华裔美国文学(ChineAmericanLiterature)在内的亚裔美国文学(AsianAmericanLiterature)、非裔美国文学(AfricanAmericanLiterature)和犹太裔美国文学(JewishAmericanLiterature)等少数族裔文学得到了蓬勃发展。自此,华裔美国文学涌现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作家和研究学者,
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研究专著,进入了美国主流文学史和大学课堂,并产生了相关的学术期刊、研究会议和大量的硕博士论文。遗憾的是,华裔美国英语诗歌的研究还缺乏学界应有的重视,在整个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成果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因此,本文希望能拉开华裔美国英语诗歌系统研究的序幕,发掘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文学价值,对以后的研究抛砖引玉。
一、华裔美国英语诗歌概况
李立扬是美国华裔中诗集最畅销、获得最广泛主流社会认可的当代诗人。他著有《玫瑰》(Ro,1986)、《我爱你的城市》(TheCityinWhichILoveYou,1991)、《我的夜之书》(BookofMyNights,2001)、《在我双眼后》(BehindMyEyes,2022)四本诗集和散文诗自传《长翅膀的种子》(TheWingedSeed:ARemembrance,1995)。诗人曾先后荣获德尔默•施瓦茨纪念诗歌奖(1987)、美国图书奖(1995)、威廉斯奖(2002)、美国诗人学院会员资格(2003)、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资助基金等二十余项艺术奖项。出版了李立扬三本诗集的BOA出版社主编汤姆•沃德(ThomWard)曾说:“李立扬的诗集最畅销,甚至比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Plath)过去四十年卖得都多……他是一个真正的纯诗人”。①
李立扬的早期诗作大量描写家庭的温暖与关爱,常常能用平凡朴实的语言将平淡的生活场景描绘得异常感人。《玫瑰》收录的25首诗歌中与父亲有关的就高达17首,塑造了一个博学多才、笼罩着神的光辉却又饱受不公对待的脆弱、慈爱的父亲形象。在《我爱你的城市》中,诗人将细腻的情感投注到妻儿身上,体现了“由爱生爱”(lovebegetslove)的主题。②《我的夜之书》和《在我双眼后》的诗风改变,诗人受到爱默生超验主义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诗学理念——“宇宙心灵”(theUniversalMind),诗作也越来越多地描写“夜晚”等带有哲学意味和玄学色彩的意象。
另一位女诗人陈美玲出生于香港,7岁随父母移居美国。她的首部诗集《矮竹》(DwarfBamboo,1987)获得了海湾地区书评奖(BayAreaBookReviewAward)。她的第二本诗集《凤去台空》(ThePhoenixGone,theTerraceEmpty,1994)赢得了国际笔会约瑟芬•米尔斯奖(thePENJophineMilesAward)。此外,她还创作了诗集《纯黄狂想曲》(RhapsodyinPlainYellow,2002)和故事集《月饼刁妇的复仇》(RevengeoftheMooncakeVixen,2022)并多次赢得了手推车奖(PushcartPrize)。诗人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文学尤其感兴趣,曾先后学习了古汉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翻译了艾青的诗集。她的诗中不仅有汉字的使用,还有李白、白居易等诗人的诗句,更有对《老子》
、《乐府》的活用。相对于李立扬和宋凯西另两位主要诗人而言,陈美玲诗歌的族裔情感和女性主义意识要更为强烈,她的族裔和女性宣言笔调强劲有力,让人精神倍受鼓舞。
除了这三位主要诗人之外,其他华裔诗人也是各具特点。中荷混血女诗人白萱华(Mei-MeiBersnbrugge,1947-)的诗歌有着浓厚的哲学意味,着力发掘人的内心世界,语言具有“实验派或后现代”抽象、难懂的特色。③施家彰(ArthurSze,1950-)是一位多产诗人,创作了9本诗集。他的诗歌常能见到中国传统文化、美国原住民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元素。诗人对自然科学也很感兴趣,作品中有很多科学术语,例如诗集《红移网:1970-1998年诗选》(TheRedshiftingWeb:Poems,1970-1998,1998)的名字“红移”就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术语,指物体的电磁辐射由于某种原因波长增加的现象。朱丽爱(NellieWong,1934-)、胡淑英(MerleWoo,1941-)和刘玉珍(CarolynLau,1946-)三位女诗人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例如刘玉珍语言豪放大胆,“在处理严肃的题材时,也不乏粗话”。④
台州景区夏威夷诗人群体也格外让人瞩目:除了上文介绍的宋凯西和刘玉珍外,还有被誉为“夏威夷东西方文化台柱之一”的林永得(WingTekLum,1946-)和因使用改良洋泾浜英语写作系
统(modifiedPidginwritingsystem)和书写夏威夷文化而受到关注的查艾理(EricChock,1950-)。夏威夷诗人群体并未因其与美国大陆之间的隔阂而自怨自艾,他们创立的竹脊出版社(BambooRidgePress)专门出版夏威夷作家和书写夏威夷的作品,在角落中发出了他们的声音。
林玉玲(ShirleyGeok-LinLim,1944-)、梁志英(RusllLeong,1950-)、刘肇基(AlanChongLau,1948-)、林小琴(GennyLim,1946-)和姚强(JohnYau,1950-)都是多才多艺的诗人。林玉玲是个多产的学者诗人,写有六本诗集和一百多篇学术文章,诗歌和短篇小说在全世界的65个选集中出现过。林玉玲的诗行紧凑,感情真挚,关注移民的问题,从家庭、国家和自身中迁徙的主题在多部诗集中都有体现。⑤梁志英是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诗集《梦尘之乡》(TheCountryofDreamsandDust,1993)充满佛家的哲思体悟。刘肇基除了写诗之外,还举办过多次画展,具有“画家的眼睛、诗人的听觉,还有在蔬菜水果超市训练出来的感觉”。[4]他的诗集《布鲁斯和青菜》(BluesandGreens:AProduceWorker’sJournal,2000)着力描写其在农产品店工作时所遇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林小琴既是诗人又是剧作家、导演和学者。她的诗集《战争的孩子》(ChildofWar,2003)对现今世界中的各种暴力与不公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姚强是美
术硕士,深受抽象表现主义画风的熏染,在写诗之余从事艺术批评,他的诗选集《喜悦侧影像》(RadiantSilhouette:NewandSelectedWork,1974-1988,1989)中的组诗“龙血”(Dragon’sBlood)、“成吉思•陈:私人侦探”(GenghisChan:PrivateEye)是文学审美与族裔情感的完美结合。
诗歌本身就具有其它文类无法企及的张力与激情,作为离散书写的美国华裔诗歌更是渗透着诗人们独特的体温与族裔情感。这些诗歌作品既有诗人群体之间应答的共鸣,又具有每个诗人个体独特的高歌,诗篇的主题、意象、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极大地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与海外华人诗学的边界与空间。
二、华裔美国英语诗歌的研究现状
柚子的寓意硕博士论文方面,在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检索系统中共有1203篇亚裔美国文学论文,与华裔文学相关的共141篇,其中以华裔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只有9篇,而且多是将其作为华裔或亚裔文学研究的一部分,例如马里兰大学的爱德莲娜•麦克考米克(AdrienneMcCormick)的博士论文《实践诗歌,生产理论:当代美国多族裔诗歌中的对抗/位置诗学》(“PracticingPoetry,ProducingTheory:Op/PositionalPoeticsinContemporary
沈阳有什么特产Multi-EthnicAmericanPoetries”,1998)是对美国各少数族裔诗歌的整体研究,其中几小节对陈美玲的“多重自我”和宋凯西的“我与他者”两种书写位置和身份认同进行了分析。
在学术期刊方面,本领域的《亚美杂志》、《MELUS》等期刊都刊登了大量的华裔美国方面的论文。但遗憾的是,华裔英语诗歌依然是关注度较少的一个领域。就《MELUS》而言,与华裔美国文学相关的68篇文章中,只有5篇与华裔英语诗歌有关,包含1篇林玉玲的访谈、1篇白萱华的访谈、1篇张粲芳(DianaChang,1934-)的访谈、1篇对李立扬和陈美玲及其他两位亚裔诗人在移民身份方面的研究,1篇对宋凯西和两位少数族裔作家“分歧的忠诚”的分析。不论是数量还是研究深度、范围都是不足的。
社成语>天秤座图片
彩色的梦教案国内华裔美国诗歌的研究更加滞后。在笔者参加的“2022年亚裔美国文学研讨会”上,提交的45篇论文中只有一篇与华裔诗歌有关。清华大学的黄清华在《文字的重量:对李立扬诗歌“Persimmons”的文体分析》中指出《柿子》一诗体现了诗人在追求文化归属感与身份认同感的过程中所体验的困惑与面对抉择时的两难处境。

本文发布于:2023-07-16 00:2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829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美国   诗歌   研究   文学   诗人   诗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