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伤亡事件反向分诊

更新时间:2023-07-15 22:13:58 阅读: 评论:0

•综述| REVIEWS •
大规模伤亡事件反向分诊
姜 俊,刘振华,陈活良,任 杰,万 毅
【摘要】 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具有不可预测性及波动性等特点。当发生大规模伤亡事件出现大量伤病员等需求水平超过有限医疗资源的情况时,医疗机构必须决定如何合理分配可用资源,而反向分诊能够有效缓解医疗机构大量患者的就诊压力。本文通过PubMed及SinoMed查阅现有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了反向伤员分诊的概念,并对其特点缺点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是将医疗资源重点集中于可能在医疗服务中幸存下来的最严
重的伤病患者[4]。然而一种以住院病人为对象来提高医院应
急容量的反向分诊方法却很少受关注[5]。反向分诊在国外发
达国家如意大利备受关注;而在国内仅有一篇反向分诊相关
文章报道,本文提出逆向分诊、去专业化救援结合阶段管理
可以有效拓展院内应急容量,达到快速救护患者的目的[6]。
本文就国外研究背景来阐述反向分诊的定义及其特点,探讨
反向分诊在提高医疗机构应急容量及救援能力的应用价值。
1 反向分诊的定义
反向分诊(Rever Triage,RT)是Kelen等人提出的一
种方法,源自美军军事术语。这种方法原则是优先处理伤情
较轻的士兵,以便他们能够尽快康复并返回战场。反向分诊
也可以扩展到医疗机构平时处理大规模伤亡事件,并在《柳
叶刀》杂志中被报道,文章提出反向分诊将需要最少医疗救
援的患者放在优先位置,以便他们能够尽快出院,从而空出
床位和医疗资源来供给伤情严重的患者[7]。反向分诊是在四
天内通过识别不需要较多医疗资源并且提前出院风险较小的
住院病人,从而快速提高医疗机构应急容量及应急救援能力
的一种方法。反向分诊面对的对象是发生大规模事件时医疗远古动物
机构的住院病人。提前出院的低危病人至少在96 h内不需要当发生MCI时,由于对医疗资源的压倒性需求,医疗机构可
能会承受极限运行的压力和程度,应急救援形势紧张。医疗
机构迅速扩展其正常容量以满足需求增长的能力称为“应急
容量”[1-2]。在大多数情况下,医院以基准容量运行。假设医
院能够在没有外部资源的情况下最多维持96 h的功能,但是
要在极端需求下仍能正常运转,医疗机构必须增加可用资源
或找到更有效的方式重新分配资源(床位、血液制品、呼吸机、
体外膜肺氧合等)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如果医疗机构不能
迅速获得应急容量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那么会造成急诊拥
挤,导致提供病人护理的整体质量下降。
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开发方法来帮助医院机构应对突
如其来的需求。提高医院应急容量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取消
选择性手术;重新设计当前的住院空间,以在需要时容纳更
多床位;快速配备临时的附近空间;部署临时住院单元[3](例
如帐篷、方舱);增加人员配置等。最常用的伤员检伤分类
DOI: 10.13919/j.issn.2095-6274.2021.05.009
作者单位:710032 陕西西安,空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教研室 
通信作者:万 毅,E-mail:**************
重大医疗救且因早出院而导致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很小,这样空出的医疗资源便可提供给更加需要的危重患者。其中96 h 是基于美国数据,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96 h这个时间界限。
反向分诊的评分是因出院而撤销或取消28项干预措施带来的医疗事件(Conquential Medical Event,CME)基础分的总和,评为1-10分[3,8-9]。CME是指发生意外死亡、机体功能受损或减退,需要紧急干预的医疗事件。RT ≤3分表示发生CME的风险极低(<4%),因此有资格可以提前出院;RT在4~7分之间表示患者需要继续使用医疗资源,如果延迟干预,很可能会发生CME(12%~33%);
RT在8~10分表明患者需要持续医疗资源,状态不稳定无法转运(CME风险为60%~92%)。2 反向分诊的特点
2.1 反向分诊提高医院应急容量 反向分诊,确定可以提前出院的住院患者,能有效地在短时间空出病床,从而提高大规模伤亡事件时医院的应急容量。比利时Pollaris学者研究团队通过MEDLINE、TRIP、 Cochrane Library、CINAHL及EMBASE数据库,分析了2004-2014年相关发表文章,得出如果到医院转诊或占用病床的时间不超过4-6h,对于一个医疗机构而言预计每年可额外挽救100条生命的结论。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使用反向分诊,可在几小时内额外提供医院病床总数10~20%的床位。在阿联酋进行的一项研究中[10],反向分诊法确定了约75名符合早期出院标准的患者。在8 h内清理了60张病床,占已确定患者总数的80%,占医院病床总容量的12%。反向分诊并不是为了提高医院应急容量而盲目让患者提前出院,而是基于安全预测出院率再进行决策。意大利学者研究提出,反向分诊可以正确识别出较早出院的患者,是一种安全且保守的工具,与再入院风险评估工具联用时具有更高的特异性[11]。
2.2 反向分诊临床决策存在小的个体差异 在患者反向分诊决策中存在着小的个体差异,例如不同等级医疗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其分类决策影响着医院应急容量。在普通病房,与护士相比,医生更有可能将患者转移到护理级别较低的病房。而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观察到完全相反的情况,与护士相比,医生将患者转移出ICU的可能性较小,特别是在2 h时达到了显着差异(P <0.001)[12]。
好英文
2.3 反向分诊适用于儿童等特殊患者人群 反向分诊不仅适用于成年人患者,也适用于儿童患者[13-14]。有学者评估了反向分诊对一家学术儿科医院应急容量的影响,认为儿童医院也能在大规模伤亡事件中提高批量伤员的应急救援能力,结论得出该儿童医院能在24 h内提供额外医院总床位容量的57.7%,4天内能达到84.1%,并且很大程度上依赖精神科的决策[8]。研究分析还发现,在2014-11至2016-11期间的
3996患者中,选取501样本,其中10.8%的患者可以低风险反向分诊,13.2%的患者可以在96 h内出院。其中精神科的儿童患者占反向分诊患者的72.7%,而肿瘤科仅占1.3%。
反向分诊主要适用于低风险的住院患者,同样可用于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有学者研究,基于反向分诊改进的顺序器官衰竭评分(Modified Sequential Failure Organ Asssment,MSOFA)的分诊系统,可以增加ICU的急救能力[15]。MSOFA 可作为患者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出决策工具。秋冬季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高发时期,急诊能够提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非PCI中心的全[16]。3 3.1 进行了为期3良事件(免的医疗纠纷,从而加重医护治疗其他患者的压力。3.2 反向分诊不适用于流行病事件 反向分诊可能不适用于疫情长时间发生的事件,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a 2019,COVID-19)大流行。感染患者恢复期时间较长、需要多次采集咽拭子阴性方可出院,提前出院有复发再次成为传染源的可能性。有学者提出,在COVID-19大流行时,医护人员应该拒绝执行反向分诊,认为让患者撤下呼吸机或者退出治疗,以便重新配置医疗资源,是违背道德准则
的[18]。4 讨  论
在发生大规模伤亡事件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将面临着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严峻形势。加强群体伤亡事件的应对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对于维持医疗机构在医疗资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继续运行至关重要。提早出院的反向分诊系统是一种明智地使用医疗资源为更多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手段。反向分诊是成人和儿科住院患者处置的一种方法,可减少与早期出院相关的不良后果。实际上,反向分诊实质是
根据护理水平和资源需求,识别出现严重并发症风险较小的
患者,提前让这类患者出院,从而空出床位提供给病情较严
重的患者,其最终目的还是首先为危重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提前出院患者96 h内出现严重并发症风险性较小。尽管反向
分诊有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应急救援能力,但仍应使用严格
标准化指标来确定哪些患者可以安全地提早出院,以降低过
早出院带来的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减少医疗事故和
医疗纠纷的风险。
反向分诊不仅适用于大规模伤亡事件,也可拓展应用到
ST段抬高型
PCI中心常规观
NEWs评分是处置
以成为反向分诊的临床决策工具[20],帮助医生有效快速地识
别可以提前出院的患者。另外,Surge(www.pacerapps.
org)是公开可用的工具,可以主动评估医院的紧急应变能力,
可以预测7天之内的可用病床容量,并反复评估容纳灾难患
者的能力。
反向分诊临床决策时基于什么样的标准评分,采用什么
样的仿真模型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实践调研和推演验证。与
此同时,医护人员在执行反向分诊临床决策时,让患者退出
治疗提早出院面临着道德矛盾问题。但是在大规模伤亡事件
医疗机构满负荷高压力运转情况下,为缓解医疗压力提高医
院应急容量,而不可避免违背道德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取
的。因此,反向分诊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医疗机构的应急救
援能力,提高伤病员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参考文献】
[ 1 ] Nager A L, Khanna K. Emergency department surge: models 
清宿便最有效的方法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J]. J Trauma, 2009, 67: S96-99. Doi: 
10.1097/TA.0b013e3181ad2aaa.
[ 2 ] 张利江, 刘子先. 面向突发事件的医疗浪涌能力探讨[J]. 中
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4, 30(5): 379-382. DOI: 10.3760/cma.
j.issn.1000-6672.2014.05.020.
[ 3 ] Kelen G D, Kraus C K, McCarthy M L, et al. Inpatient disposition 
classifica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hospital surge capacity: a 
multipha study[J]. Lancet, 2006, 368: 1984-1990.DOI: 10.1016/
S0140-6736(6)69808-5.
[ 4 ] 李 阳, 张连阳. 大规模伤亡事件的现场急救能力[J]. 中华灾
害救援医学, 2020, 8(9): 503-505. DOI: 10.13919/j.issn.2095- 
新能源汽车多少钱6274.2020.09.010.
[ 5 ] Kelen G D, McCarthy M L, Kraus C K, et al. Creation of surge 
别君去兮何时还
capacity by early discharge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t low risk for 
untoward events[J]. 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 2009, 3: 
S10-16. DOI: 10.1097/DMP.0b013e3181a5e7cd.
[ 6 ] 刘强强, 黄燕梅. 逆向分诊、去专业化救援结合阶段管理拓
展院内应急容量[J]. 护士进修杂志, 2018, 33(12): 1118-
1119. DOI: 10.16821/jki.hsjx.2018.12.018.
[ 7 ] Pollaris G, Sabbe M. Rever triage: more than just another 
method[J]. Eur J Emerg Med, 2016, 23(4): 240-247. DOI: 
10.1097/MEJ.0000000000000339.
[ 8 ] Kelen G D, Troncoso R, Trebach J, et al. Effect of Rever 
网络电话怎么打
Triage on Creation of Surge Capacity in a Pediatric Hospital[J]. 
JAMA Pediatr, 2017, 171(4): e164829. DOI: 10.1001/
jamapediatrics.2016.4829.
[ 9 ] Kelen G D, McCarthy M L, Kraus C K, et al. Creation of surge 
capacity by early discharge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t low risk for 
untoward events[J]. 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 2009, 3: 
S10-16. DOI: 10.1097/DMP.0b013e3181a5e7cd.
[ 10 ] Dunford D. Screening out does little to address ED overcrowding[J]. 
J Emerg Nurs, 2009, 35(4): 280; author reply 281. DOI: 
10.1016/j.jen.2009.05.005.
[ 11 ] Caramello V, Marulli G, Reimondo G. Inpatient disposition in 
overcrowded hospitals: is it safe and effective to u rever triage 
and readmission screening tools for appropriate discharge? An 
obrvational prospective study of an Italian II level hospital[J]. 
2018(2): e13281. DOI: 10.1111/ijcp.13281.
[ 12 ] Davis D P, Poste J C, Hicks T, et al. Hospital bed surge capacity 
in the event of a mass-casualty incident[J]. Prehosp Disaster Med, 
2005, 20(3):169-176. DOI: 10.1017/s1049023x00002405.
[ 13 ] Kelen G D, Sauer L, Clattenburg E, et al. Pediatric Disposition 
Classification(Rever Triage)System to Create Surge 
Capacity[J]. 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 2015, 9(3):283-
290. DOI: 10.1017/dmp.2015.27.
[ 14 ] Burkle, Frederick M. Pediatric Rever Triage-Uncomfortable 
but Real Decision Making for Community Preparedness[J]. Jama Pediatrics, 2017, 171(4): e164839.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 2016. 4839.
[ 15 ] 
域名查找Ebrahimian A, Ghamian-Nik H, Ghorbani R, et al . Development a Rever Triage System Bad on Modified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sment for Increasi
ng the Critical Care Surge Capacity[J]. Indian J Crit Care Med, 2018, 22(8): 575-579. DOI: 10.4103/ijccm.IJCCM_47_18.
孙悟空的坟墓[ 16 ] 
Burgess S N, Nguyen V H, Xu J, et al . Validation of the 
10.7326/0003-4819-138-3-200302040-00007.
[ 18 ] 
Emmerich N. Ought Conscientious Refusals to Implement Rever Triage Decisions be Accommodated?[J]. J Bioeth Inq, 2020, 17(6): 783-787. DOI: 10.1007/s11673-020-10042-7.
[ 19 ] 
Caramello V, Marulli G, Reimondo G, et al . Comparison of Rever Triage with 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sment an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to classify medical inpatients of an Italian II level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ir resource's need[J]. Intern Emerg Med, 2019, 14: 1073-(上接第1000页)
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52(2): 298-301. DOI: 10.19723/j.issn.1671-167X.2020.02.017.
[ 9 ] 
张晓华, 周 园. 危机管理模式对急诊手外科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9, 33(13): 2337-2339.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19.13.037.
[ 10 ] 
许亚亚, 王丽阳, 李婉红, 等. 输血与ICU 患者病死率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20, 27(1): 97-100. DOI: 10.3969/j.issn.1008-9691.2020.01.027.
200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7.14.041.
[ 13 ] 
江 会, 周 易, 庄 薇, 等. 以患者分类和工时测算为基础的护理人力配置模型的构建[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25): 3078-3081.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8. 25.024.
[ 14 ] 
王小刚, 杨梓钰, 代晓怡, 等. 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下签约服务核心团队配置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 11 ] 
陈 欣, 王大明, 张月丹. 急诊ICU 310例急性中毒患者治疗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 30(9): 99-104.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20.09.019.
[ 12 ] 黄晓霞, 寇 菲. 急诊危机管理模式对急诊救治效果及危机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0, 8(5): 241-243, 247. DOI: 10.13919/j.issn.2095-6274.2020.05.001.
(2021-04-02收稿 2021-05-19修回)
(本文编辑 徐超颖)
管患者抢救配合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17, 24(17): 22-24. DOI: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17.022. 
[ 17 ] 刘淑霞.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护理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8): 256-257. DOI: 10.2017.18.203.
(2021-04-16收稿 2021-05-14修回)
(本文编辑 徐超颖)

本文发布于:2023-07-15 22:1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828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患者   分诊   反向   医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