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系统性问题

更新时间:2023-07-11 21:12:41 阅读: 评论:0

浅析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系统性问题
              --从动词的非限定形式用法谈起
 
贵州省水城县杨梅中学  李伟
邮编:553016  Email:  QQ:525066924
 
 
【内容摘要】:当前,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在实践中显得支离破碎,繁难不堪,这不仅仅是严重制约了英语学习的有效性,而且也极有可能把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扼杀在起步阶段,本文主要就非限定动词的用法,虚拟语气,形容词并列使用等问题来对英语语法教学的系统性进行探索,以期能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语法的系统性 动词的非限定形式 虚拟语气 形容词并列使用
知识的系统化和体系化从记忆理论上来说对于加强记忆效果是极其有帮助的,这一点是公认的。在记忆任务比较频繁的英语学习中,如果我们在记住了众多单词,记住了众多的表达形式之外还得去记忆一些枯燥乏味的、各自独立的语法知识点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但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这种现象可谓是层出不穷,给人以捉摸不定,难以应对的感受。这不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而且还使得英语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下面我们就从高中的语法知识点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开始对英语语法教学系统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过马路安全知识
众所周知,英语中非谓语动词又称动词的非限定形式,它分为三种形式:1、动词不定式(to do);2、现在分词(doing);3、过去分词(done)。虽然这三种不同的形式看似大相径庭,但在英语中却有着相同的语法功能。从其定义上可知,这三种不同形式除了不能充当谓语之外,其它句子成份它们都可以扮演,例如: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宾语补足语等。但相同的语法功能却并不意味着它们在使用方法和使用情况方面完全相同,按存在即为合理的逻辑分析,它们存在着就一定有其语言的必要性,为语言的表现力提供强有力的形式支持,所以这三种形式表达语言的意义,表达方式上一定存在着各不相同的作用。这一点是所有英语学习者都感受和知道的,但问题是在处理它们具体的使用方式方法
时,我们的见解和表述方式就不尽相同了,从而使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变得纷繁难解。现在我们就从两道高考试题开始来讨论这个问题。
06年福建高考试题第33题:
        for the breakdown of the school computer network, Alice was in low spirits.
A. Blaming    B. Blamed    C. To blame  D. To be blamed
答案  B
解析  blame为及物动词,后面必须跟宾语,blameAlice是动宾(被动)关系,这里过去分词作状语表被动、完成。
06年安徽高考试题第35题:
Mr.Green stood up in defence of the 16-year-old boysaying that he was not the one      .
A. blamed  B. blaming     C. to blame     D. to be blamed
答案  C
解析  to blamethe one的定语。关于blame一词,常用主动形式。如:It is Tom that is to blame.
很明显,这两道高考试题都是在考察非谓语动词的用法,但从两道题的解析中,我们很难明白“blame”一词为什么有时候用主动表被动,而有时候又在使用被动形式做什么工作好过去分词形式(blamed)。
从对安徽省这道高考试题的解析中可知:blame一词常用主动形式表被动,那么在福建高考试题中为什么还要用它的被动形式呢?当然对06年安徽高考试题这道题的解析还有种说法是:动词不定式作定语时本就有被动之意,所以不能选D选项。
这些解释无疑会把本来就迷糊的学生搞得更是晕头转向,不知所云。我们查查词典可知:blame一词作为动词用时有如下常见意义:1to say or think that someone or something is responsible for something bad(认为…应负责任,责怪,责骂):Mom blamed herlf for Dannys problems.(妈妈总认为她应为丹尼的事负责)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1995年英
语版)。由此可知,上述对安徽高考试题的解析明显犯了用中文式翻译词意(责怪,责骂)来解释英语词用法的错误,从“(认为)…应该负责”这层意思上来说就完全没有必要去表达被责怪,责骂之意了。而对于第二种解释,我想是由于受到了传统英语语法的影响:
如:She usually has a lot of meetings to attend in the evenings.(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1995年版,外研社)
在这个句子中不难发现:to attendmeetings鲁滨逊漂流记笔记之间呈现出了一种被动之意,所以我们很快便可以从中推断出动词不定式用作后置定语时与被修饰词之间呈被动关系,因为在该书中确实是把这种用法归类在动词不定式用作定语这一栏目之下的。但在很多事例中,我们却又看见了与之相反的情况:
如:09年安徽高考试题第28
 The play           next month aims mainly to reflect the local culture.
A. produced                 B. being produced 
C. to be produced           D. having been produced
答案  C
那么不定式用作定语时究竟与被修饰词之间保持种什么关系呢?在什么情况下是主动关系,在什么情况下是被动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无根本有效的解释。所以这会让学生觉得很迷茫,最有效的办法就只有死背句子。但如果我们想一想动词不定式作状语用时的情况,那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动词不定式作状语时,句子主语就是其逻辑主语:
如:They run over to welcome the delegates(目的状语)他们跑过去欢迎代表们。(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1995年版,外研社)
再如:I am sorry to hear it.(原因状语)听了这个我很难过。(同上)
现在我们再返回去看看上面这个句子:
She usually has a lot of meetings to attend in the evenings.她晚上经常有很多会要开。
在这个句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动词不定式:to attend的逻辑主语恰恰正是句子主语:“She”。
这难道是巧合吗?我认为不是。因为语言的整体性告诉我们,语言中不可能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语法规则,否则这种语言根本无法经历住历史的检验而存留至今。所以我认为上述句子中的动词不定式的用法应是承前省(省略meetings或是them),是用作状语,而不是定语。在这个句子中,to attend in the evenings就是用作结果状语,再如:
I want to get something to read during the vacation. 我想找点书假期看。(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1995年版,外研社)
在这个句子中,to read during the vacation就是用作目的状语,而在书中也被归为了作定语用。
在《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三版第555页)关于have to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例句:
Do you have to have a visa to go to America?到美国去要不要签证?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动词不定式to go to America是被当作状语来解释的。
所以我认为,张道真教授所编著的《实用英语语法》(1995年版)中对动词不定式用法的归类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把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统一在一个规则之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解释清楚动词不定式作定语的用法,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区分非谓语动词的三种形式。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下表把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完整的表现出来:
非谓语动词类型
用作句子成份
与句子相关成份之间的关系
所表示的时间概念
综合因素
动词不定式        infinitive
作主语
 
晚于谓语动词动作
语态与时态应作完全考虑,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面。
作宾语
 
晚于谓语动词动作
作定语
与被修饰词呈主动关系
晚于谓语动词动作
作状语
与句子主语保持主动关系
晚于谓语动词动作
作宾语补足语
与宾语保持主动关系
晚于谓语动词动作
现在分词      prent participle
作主语
 
同步于谓语动词动作
作宾语
 
同步于谓语动词动作
作定语
脱鞋罚站与被修饰词呈主动关系
同步于谓语动词动作
作状语
与句子主语保持主动关系
同步于谓语动词动作
计件工作宾语补足语
北极熊的英文
与宾语保持主动关系
同步于谓语动词动作
过去分词        past participle
作主语
 
早于谓语动词动作
 
 
 
雷锋手绘作定语
与被修饰词呈被动关系
早于谓语动词动作
作状语
与句子主语保持被动关系
早于谓语动词动作
作宾语补足语
与宾语补足语保持被动关系
早于谓语动词动作
这样才能把非谓语动词的用法与句式的时态,语态统一起来,而不至于在非谓语动词的用法中再别树一帜,令英语语法现象呈现出杂乱不堪,纷繁难解的现象。如:我们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就可以解释清楚一些动词后面为什么不可以跟动词不定式作宾语,有些动词后既可跟动词不定式,又可跟现在分词作宾语,但意思却大相径庭这些语法现象。
如:在解释finish  enjoy  practice spend等动词后只能接现在分词(或称动名词)时,我们可以说因为这些动词的词意都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而不定式的动作要晚于谓语动词动作,这样,在谓语动词与宾语之间便产生了自相矛盾的结果,所以不能接动词不定式。这样也就可以避免让学生去记忆一些枯燥,乏味的语法条款,从而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解释I forget to bring my exercis book to school.I forget bringing my exercis book to school.的区别时,我们也可通过动词不定式与现在分词在表示时间概念上的差别来加以解释。甚而可夸张地把它们翻译成如下中文:
1、 哦!我忘了带作业本了,(我得回去拿一下)。
2、 天啊!我的作业本忘在家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啊)!
当然这种统一性不仅表现在上述两个方面,它还可以辐射到将来时的表示方法,被动语态的表示方法,正在进行时的表示方法等方面,从而使这一系列的语法现象得以统一并使之系统化起来,这样就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记忆体系,促进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也就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们再以高中语法知识点虚拟语气来进一步谈谈英语语法知识系统化的问题。
在高中英语语法--虚拟语气的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这里有很多很多条条框框,如:
从句
主句
过去式
would+动词原形
had+过去分词
would have+过去分词
但我们只要细细地从虚拟语气的定义考虑一下便可将这些条条框框解除掉。
“虚拟语气:虚拟语气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愿望或假想,而不表示客观存在的事实,所说的是一个条件,不一定是事实,或与事实相反。虚拟语气通过谓语动词的特殊形式来表示。
从这个定义可知,虚拟语气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能通过谓语动词的变化从形式上来实现语言的表达效果,这是汉语表达中所不具备的一种表达方式,起到表达愿望,警告、提示的作用。所表述的意思只是个人的主观愿望或是假想,而不是表示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想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们要如何进行处理呢?通过回想我们所学过的时态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知道:过去时所表示的动作都属于过去,也就意味着过去时所表达的东西都有可能是不真实的,而现在时所表达的东西都是有可能实现的,或是客观存在着的。所以虚拟语气的表达方式可以用三句话就概括完毕:
        用过去时表示现在时;
        同为过去时的时候,时态往后退一个时态。
        如果时间状语明显为将来某个时间,时态往后退一个时态。
当然一些表示愿望的词如:炎热清片的功效wish  dream等,和一些情态动词在虚拟语气的使用中是常见的。下面我们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07-11 21:12: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775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动词   谓语   英语语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