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稿日期:2020年7月8日,修回日期:2020年8月13日
作者简介:陈拓,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军事装备。曲线图
北冰洋海冰年际变化规律探讨
∗
陈
拓1张晓鹏2
杨
光2
(1.海军潜艇学院
青岛
266199)(2.海军潜艇第一基地
青岛
266102)
摘
要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极地区的冰雪正在快速消融,根据近几十年卫星的观测数据资料发现,北冰洋的海冰
覆盖正在逐年的缩减。夏季融冰期的海冰覆盖面积减小率大于冬季结冰期的海冰面积减小率,在面积缩小的同时其厚度也在逐年减小。7月~10月的融冰期已经实现了商船沿北极航道的通行。掌握和了解北冰洋海冰变化的规律,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开发利用保护北冰洋,同时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应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北极;北冰洋;海冰;年际变化
中图分类号
P731.15
DOI :10.3969/j.issn.1672-9730.2021.01.003
Study o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Arctic Sea Ice
CHEN Tuo 1
ZHANG Xiaopeng 2
YANG Guang 2
比比影院(1.Naval Submarine Academy ,Qingdao 266199)(2.The First Ba of Naval Submarine ,Qingdao
266102)
Abstract
The ice and snow of arctic area are melting rapidly with global warming.The arctic ice are reducing year after year
bad on recent decades of satellite obrvations.The decrea rate of a ice cover in summer melting period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winter ice period ,as the a ice area shrinks ,its thickness also decreas year by year.The merchant ship has sailed successfully through the arctic shipping routes in the melting period from July to October ,which can be explited and protected the arctic ocean better by master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law of a ice change.In the meantime ,it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 of human society.
Key Words the arctic pole ,the arctic ocean ,the a ice ,interannual variation
Class Number
P731.15
1引言
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
在逐年减小,并于2012年达到了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小值。从近期最新的北极研究情况来看,北冰洋海冰覆盖率正在逐年降低,融化速率在加快,夏季中央地带的多年冰面积在缩小,格陵兰岛的多年冰冰川开始融化。根据模型预测,最早到2040年北冰洋可能出现夏季无冰的情况。我国作为近北极国家,开发、利用、保护北极地区是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储备、潜在的航运价值以及特有的军事战略价值,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了解和掌握北冰洋洋面海冰的年际变化规律,对航海人员驶入北冰洋、实现安全航
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可以科学合理安排航行时间,降低在北冰洋航行的风险;其二可以正确选择规划航路航线,确保航行期间的航行安全。
2
北冰洋自然地理概况
2.1
北冰洋地理概况
北极地区在地球的最北端,好像一个圆形的盖
帽。通常,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66°34′N )以北的地区。学者普遍把北极圈以内的大洋称为北冰洋,其总面积为1310万m 2,占北极地区面积的60%以上,海水容积1807万km 3,平均水深1205m ,最大水
深5527m (位于利特克海沟)[1]
。与印度洋、大西
洋、太平洋一起构成了地球四大洋。从地理结构上看,北冰洋是一个类似地中海的盆状海洋,东半球
总第319期
一侧的沿岸大陆是欧亚大陆,西半球一侧的沿岸大
陆是北美大陆,仅通过穿越西经170°的白令海峡与
太平洋相连,穿越0°经线的格陵兰海和挪威海与大大蒜止咳
西洋相连。
从北极上空看北冰洋,自东向西沿河欧亚大陆
一侧依次是白令海峡、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而
后穿过新西伯利亚群岛和利亚霍夫群岛所夹的圣
尼科娃海峡(Proliv Sannikova)到达拉普捷夫海,继
续西行,是由北地群岛和切柳斯金角组成的海峡,
穿越海峡到达喀拉海,喀拉海西侧是新地岛,继续
向西到达巴伦支海,而后通过格陵兰海到达大西
洋。在格陵兰岛西侧是属于加拿大的北极群岛,陆
地面积130万km2,属于大陆岛。北极群岛中有多
个海峡连接北冰洋和大西洋,经戴维斯海峡进入巴
芬湾后,可取道兰开斯特海峡、梅尔维尔子爵海峡
西行进入波弗特海,也可穿越史密斯海峡北行至北
电饭煲焗鸡
极点。波弗特海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大陆北侧、加拿
大北极群岛西侧,于楚科奇海相连。
2.2北冰洋气候情况
北冰洋地处地球的最北端,年均日照量最小,
气候严寒,其表面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寒季
浮冰面积达1100万km2,暖季冰雪虽然融化一部
分,但仍有2/3的洋面为冰层覆盖,冰盖面积占总面
积的2/3左右,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中央北
冰洋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最厚可达30m,
属永久性海冰。其余海面上分布有自东向西漂流
的冰山和浮冰,冰层厚度一般为2m~4m。北冰洋
海水温度一般在0℃以下,暖季受陆地气温影响和
大陆河水的混合作用,水温相应提高,最高达8℃,
形成沿岸融冰带;西部的巴伦支海,因有北大西洋
暖流流入,部分海域寒季也不结冰。北冰洋浮冰的
漂流,常受盛行风和海流的支配。东格陵兰寒流不
仅把北冰洋的海水带入大西洋,同时也带入了大量
的浮冰。
表1科考实测风力表
科考编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最高纬度
75°
80°
85°
88°
最大风速
17.1m/s
19.0m/s
13.6m/s
13.0m/s
风向
偏东
偏西
偏西
西南
由于北极地区气温偏低,冷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了极地高压带,北极地面气流沿着经线向南运动,同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冰洋洋面上形成了极地东风。特别是12月到次年3月份,由于地球直射南半球,北极地区寒冷加剧,使得冷空气
十分活跃,造成了冬季的东风最为猛烈。截止到2010年,“雪龙”号在夏季共对北极进行了4次科考,风的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北冰洋海面的风力较大,以上四次的观测风力在6级~7级之间,风向并不全是东北风,这和航行海区的地理情况和北冰洋海冰分布情况以及当地特殊气候情况有关。
3北冰洋海冰分布情况
北冰洋海冰指北冰洋区域内冰冻的海水,它随着季节的变化在冬季生长、夏季融化,但北极点附近全年存留一些海冰,2020年9月15日海冰覆盖范围达到有卫星数据记录以来的次小值,为3.74×106km2,占2020年3月3日海冰覆盖范围最大值15.1×106km2的24.8%,如图1。
图12020年北冰洋海冰最大最小覆盖范围
从图1可以看出,北冰洋海冰在范围最大的时候,海冰覆盖了北冰洋的绝大部分海域,从白令海一直延伸到格陵兰海附近,只是在格陵兰岛东侧、斯瓦尔巴群岛南侧和北欧北岸,由于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水并未冻结。到了9月海冰覆盖范围最小的时刻,海冰已经融缩至北极点附近的小块区域,海冰边缘线仅在加拿大北极群岛与大陆连接。
北冰洋海冰按其形成方式可分为当年冰和多年冰两类[2]。根据图1的海冰分布情况,9月份北冰洋海冰为多年冰,3月份至9月份期间融化的海冰为当年冰。当年冰主要分布在欧亚、北美大陆北岸各海域,海冰厚度在0~1.8m之间,冬季时高纬海区的海冰厚度可达2.5m,夏季则大部分消融,有些未融化的当年冰则会转化为多年冰。有些近岸的当年冰受到地形或接地冰脊的控制而不发生移动(最长可超过10个月),加拿大北极群岛一些速生当年冰可以拥塞可达200km宽,覆盖面积超过1×106km2的水道,部分当年冰可能保持数十年不化,
陈拓等:北冰洋海冰年际变化规律探讨12
2021年第1期舰船电子工程
演变成多年冰。
北冰洋海冰中的多年冰约占海冰最大覆盖范围的28%,其厚度大于季节性形成的冰,在多年冰覆盖区
域其厚度可达3m~4m,有些冰脊可高达20m 厚。北冰洋的多年冰主要分布于北冰洋深水区、东西伯利亚海和加拿大北极群岛附近陆架区,总面积约3.5~4.9×106km2。
海冰的分布范围、厚度、结构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并与大气环流、太阳辐射、大气和海洋热流以及海洋环流等要素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海冰覆盖并不是固定的,破碎的海冰受洋流和风力的推动,会在连接两大洋的相通水域中漂移,总体上东侧水域冰量小、西部水域冰量多。
4北冰洋海冰面积厚度年际变化规律虽然对北极的探索始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但受到北极恶劣自然环境的制约,北冰洋海冰变化的观测资料并不是很丰富。直到近40年,随着卫星遥感技术、雷达技术和北极实地科考次数的增加,人们才开始逐步掌握北冰洋海冰的变化情况。无源被动微波数据显示,近40年来,北冰洋海冰总量呈逐年减小趋势,且每10年的减少量在3%~4%之间。Cavalieri和C·L·Parkinson研究1972~2002年30年的北冰洋海冰卫星数据发现,1979~2002年期间每10年海冰覆盖范围减少量为0.36±0.05×106km2,而1972~2002年期间每10年减少量为0.30±0.03×106km2,这表明1979年后北冰洋海冰覆盖范围的减少速度提高了20%。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北冰洋海冰总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尤其夏季减少量要远远大于冬季减少量,观测数据及数值模型预计到2040年甚至更早,夏季北冰洋将会成为一片季节性无冰区域[3]。下面从海冰面积和海冰厚度具体阐述海冰年际变化情况。天亮分手
4.1海冰面积变化规律
海冰密集度是描述海冰面积的定量参数,其数学定义为单位网格内海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达式为
C=A
1
/A´100%(1)由式(1)可知,海冰密集度取值范围为0~1之间,其中0表示观察范围内无海冰,1表示观察范围内全部都是海冰。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提供由海冰密集度制作的海冰面积每日数据,数据格式有数字、图像和kmz三种格式。根据近40年北冰洋海冰面积卫星数据可知,北冰洋海冰覆盖面积呈整体减少趋势,其中夏季减少最为明显。2012年9月16日,海冰覆盖面积达到有观测以来的历史最低值3.37×106km2,次低值是2020年9月15日的3.74×106km2,图2是2012年夏季最小覆盖面积和1984年夏季最小覆盖面积对比图,清晰直观地反映了夏季海冰覆盖面积减少非常明显。冬季海冰面积虽然也为减少趋势,但总体接近历史均值。
利用线性回归方法,使用Matlab处理2008年~ 2019年北冰洋海冰日覆盖面积数据可得图3的北冰洋海冰覆盖范围线性拟合曲线。从拟合结果可知,北冰洋海冰覆盖面积在9月最小,3月最大,10月至次年3月为结冰期,4月至9月为融冰期。海冰覆盖面积呈整体减小趋势,年际变化拟合曲线的斜率是-5.9×104km2。从减少区域看,洋中区海冰主要是多年冰,覆盖面积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海冰减
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当年冰分布的欧亚大陆一侧的边缘海区,主要为波弗特海、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喀拉海以及这些海区以北的北冰洋区域,巴伦支海、格陵兰海北部的海冰边缘线也有部分北移,但整体变化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大西洋暖流导致的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海冰覆盖
面积不大的原因造成的。
图22012年1984年夏季最小海冰面积
4.2海冰厚度变化规律
海冰厚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潜艇水下的声呐观测、基于CryoSat-2数据的年际变化特征研
13
总第319期
究、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 )观测数据的反演和北
极科考中的实地测量。
图3
北冰洋海冰覆盖范围线性拟合曲线
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表明,北冰洋海冰整体平均厚度变化随着海冰覆盖范围的减少而减小,年均变化率为-0.08m/a ,海冰厚度的显著变化是融冰期的平均厚度要远远小于结冰期的平均厚度,根据Rothro
ck 的潜艇数据结果分析,1990年海冰平均厚
度比1958年~1976年海冰平均厚度减小了1.3m 。柯长青利用2010~2017年CryoSat-2数据研究得出:海冰在3月开始融化后,海冰厚度减小不明显,甚至在个别年份的5月海冰厚度还有所增加。海冰厚度在结冰期以-0.03m/a 的幅度明显下降,在融冰期厚度变化量总体轻微上升,但波动较大。当年冰和多年冰结冰期海冰厚度的增加量以及融冰期的减小量基本和总海冰保持一致[4]
。
5结语
根据以上数据和海冰面积、厚度统计变化情况
可以得出:
1)北冰洋的地理和气候情况是北冰洋海冰形
成变化的基础,在空中观测中表现出冰面随季节变化增减,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同一时间同纬度不同经度地区的海冰覆盖情况并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洋流活动对北冰洋影响所造成的。
2)根据有卫星观测以来的海冰面积显示,北冰
洋整体海冰面积呈逐年减小趋势,虽然在中间的某些年份会有所增加,但年际变化主体上呈现每年减少3%~4%的变化规律。英语食物单词
3)北冰洋海冰面积变化季节性规律明显,1~3
月海冰面积最大,7~9月海冰面积最小。春季为融
冰过渡期,秋季为结冰过渡期,夏季海冰面积减小量明显大于冬季海冰面积减小量,且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夏季无冰。也就是说,夏季北冰洋不依赖破
冰船可供航行的海域在逐年增大。
4)洋中区的多年海冰变化较小,但靠近欧亚大
陆和北美大陆的外缘冰减小趋势明显,夏季时下降趋势最快,同时海冰密集度也在降低。该区域减少
的多年冰主要被季节性海冰替代,大大提高了北极航道的可航行。
5)海冰厚度的变化总体上和海冰面积呈正相
关,在海冰面积逐年减小的同时海冰厚度也在降低。结冰期海冰厚度增加量下降明显,融冰期海冰
减小量有轻微增加,这也从结果上验证了北极地区呈现的气温逐年升高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顾维国,肖英杰.北冰洋海冰变化与船舶通航的展望
[J ].航海技术,2011(3):2-5.
[2]陈连增,等.北极海域海洋地质考察[M ].北京:海洋出
版社,2016(5):23-26.
[3]左正道,等.1979-2012年北极海冰运动学特征初步分
析[J ].海洋学报,2016,38(5):58-68.
[4]柯长青,王蔓蔓.基于CryoSat-2数据的2010-2017年
北极海冰厚度和体积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特征[J ].海洋学报,2018,40(11):1-12.
[5]郑杨龙,等.基于Radarsat-2SAR 图像分类与HY-2微
波辐射计反演获取北极海冰密集度的比较研究[J ].极地研究,2016,28(3):413-421.
[6]沈春,施伟来.基于Nimbus-7和DMSP 卫星资料的北极
海冰变化特征分析[J ].海洋预报,2015,32(4):31-43.[7]谢涛,等.基于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北极海冰总形变
率分析[J ].海洋学报,2015,37(11):119-126.
[8]魏立新,张占海.北极海冰变化特征分析[J ].海洋预王泽泉
报,2014,24(4):42-48.
[9]薛彦广,等.近40年北极海冰范围变化特征分析[J ].
海洋预报,2014,31(4):85-90.
云南春节旅游
[10]Mark C ·Serreze ,James A ·Maslanik ,Jeffrey R ·Key.At ⁃
mospheric and Sea Ice Arctic Ocean and the SHEBA Field Region in the Beaufort Sea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R ].National snow ice data center.
[11]Dr Pasadena.Recent Changes in Arctic Ocean Sea Ice
Mo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 [R ].Jet propulsion Loborator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 ⁃ogy.
[12]Jim Thomson and W.Erick Rogers.Swell and a in the
emerging Arctic Ocean [J ].Geophysical Rearch Let ⁃ters ,2014:1-5.陈拓等:北冰洋海冰年际变化规律探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