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07-09 02:57:16 阅读: 评论:0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牛肉炒苦瓜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学 课程名称(英文):Botany 课程编码:__-__ 开课学期:第1或2学期
    学时数、学分数:64学时、3学分 适用专业:林学、园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中药学等专业
    后续课程:树木学、种子植物分类学、观赏树木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森林生态学、花卉学等
关于花的成语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和揭示植物界所存在的各种层次的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结构、功能、生长发育、进化、分布及
劳燕分飞的意思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等各种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形态建成和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为从事相关行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植物学定义及重要性、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植物与人类关系以及植物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 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植物的分布极为广泛,自然界几乎处处都有植物,而且形态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一般可以分为六个大类群;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第二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土豆饼的做法    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与生产力平衡中的作用(碳素循环、氮素循环);植物界是植物种质保存的天然基因库;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第三节 植物学的发展概况及分支学科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发展简史;植物学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及与林业、园林等科学的关系。
    重点: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难点: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第二章 植物的细胞 3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植物细胞的有关知识,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方式。
    第一节 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发展;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非细胞结构的生命。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原生质体,细胞质膜系统,细胞核,细胞器(质体、线粒体、核蛋白体、高尔基体、溶酶体、圆球体、微体、微管微丝)。
    液泡及细胞内含物:液泡的形成,细胞内含物―贮藏的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生理活性物质(酶、维生素、植物激素)及其它物质(糖类、有机酸、单宁、精油、花青素、植物碱、无机盐和结晶体)。
    细胞壁:细胞壁的结构(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纹孔、胞间连丝);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微纤丝、基本纤丝、大纤丝);细胞壁的生长和特化(内填生长、附着生长、木化、角化、栓化、矿化)。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
    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分裂方式。
    难点:植物细胞壁的结构。
    第三章 植物组织 2学时
走马舞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要求:了解细胞分化及细胞全能性,掌握植物组织的结构、类型及维管束的构成和类型。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形成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植物组织的概念。 第二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
    分生组织(种类、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分布);薄壁组织(种类、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分布);保护组织(种类、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分布);输导组织(种类、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分布);机械组织(种类、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分布);分泌组织(种类、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分布)。
    第三节 植物体内的维管系统
出门饺子
    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维管束的组成和类型(周木、周韧、外韧、双韧、辐射)。
    重点:植物组织的概念及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与保护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维管束的构成及类型。
    第四章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0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种子的结构及类型,掌握根、茎、叶的基本构造与功能。
虾皮紫菜蛋汤
    第一节 种子萌发与营养器官的发生
    种子的组成(种皮、胚、胚乳);种子的类型(无胚乳种子、有胚乳种子);种子萌发与幼苗的形成(种子的休眠和后熟、种子的萌发条件);幼苗的形态和类型(子叶留土、子叶出土、幼苗形态的意义)。 第二节 根
    根的来源和种类(定根、不定根、主根、侧根);根系的类型(直根系、须根系、根系的概念);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决定于植物的遗传本性,也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深根性、浅根性);根的伸长生长与初生构造(根尖的分区、根的初生构造、侧根的形成);根的增粗生长与次生构造(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及次生构造的形成);根瘤和菌根的形成及其在生产上的作用。 第三节 茎
    茎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形态;芽的类型与分枝关系(芽的类型、分枝类型);茎尖的构造和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育(介绍茎的顶端学说、茎尖的分区与生长动态);茎的解剖构造(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叶迹和枝迹、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木材的构造、裸子植物茎及木材构造的特点、单子叶植物茎构造的特点);根与茎过渡区的变化。 第四节 叶入伍要求
    叶的功能和形态(完全叶、不完全叶、网状脉、平行脉、异形叶性);叶的发生与发展(叶原基的形成、叶的生长、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裸子植物叶的构造、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叶的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旱生、湿生、水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特征);叶的寿命和落叶(离层、叶痕、叶迹、叶隙)。 第五节 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

本文发布于:2023-07-09 02:57: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73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植物   细胞   植物学   形态   基本   构造   结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