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实践

更新时间:2023-07-08 20:12:04 阅读: 评论:0

勤慎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意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英语学
习活动观旨在让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强调主题意义的引领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施路径是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到迁移创新,这三个层次的活动从基于文本的信息输入到深入文本的初阶输出到超越文本的高阶输出,有利于学生进行基于内容、聚焦文化、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深度学习。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对语篇教学的启示第一,融合其他学材。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基本特征之一。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文本的学习,而应基于主题语境,关联不同类型的其他语篇,融合学材内涵,积极做好阅读的拓展与延伸。
第二,分层设计活动。教师需要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这三个层次来设计教学活动,并使其形成一个围绕主题意义探究的、逻辑递进、循环上升、符合认知规律的活动链,
【摘要】英语学习活动观对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
和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活动,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语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5-0020-06
【作者简介】宫文胜,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南京,211100)副校长,高级教师,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
语篇教学实践
宫文胜
使上一个活动成为下一个活动的铺垫,下一个活动成为上一个活动的深化和拓展,同时体现情境性、结构性和层次性,以促使知识转变为能力,促进能力转化为素养。
第三,丰富文化内涵。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关注对语篇文化内涵的比较和探究,从而让学生汲取文化精华。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模态的教学手段,基于文本内容,适时拓展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以进一步丰富语篇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红楼梦随笔
第四,促进深度对话。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出: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同时,还应充分激活学生个性化的、真实的阅读体验,进行深度对话,从而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
第五,整体设计问题链。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其三个层次体现了思维逐渐进阶的过程。教师可以围绕语篇主题优化问题设计,形成由逻辑性到批判性再到创新性的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同时为学生建立思维路径,促进学生在讨论、分析、判断、评价等活动中实现基于内容深度学习并发展思维品质的目的。
第六,建构结构化知识。学习理解类活动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从零散的事实性信息中归纳、提炼和建构新的概念性知识,进而整合成有组织、有结构、有层次的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可以深化和拓展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探
究过程,并为后续开展围绕主题意义探究的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奠定基础。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语篇教学设计与实施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语篇教学设计与实施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教师基于主题融合学材、整合课程内容;第二步是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三步是基于教学目标,遵循活动观设计并实施有层次的教学活动。下面,笔者结合具体课例阐述。
(一)融合学材
互文性是指两个或多个文本之间发生的交互关系。互文性阅读有助于拓宽文本广度、触及文本深度,为学生阅读理解提供多元视角。教学译林版《英语》五下Unit 7Chine Festivals (Story time )时,授课教师基于主题语境和学生实际,关联了“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Roy ’s Maple Syrup Festival ,并布置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旨在拓展有关节日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与探究。西方节日Maple Syrup Festival 的引入,突破了教材中的单元话题Chine Festivals ,并将本课的主题提升为Festivals 。
(二)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体现课程诸要素的整合。教学Unit 7Chi
ne Festivals (Story time )一课时,授课教师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听录音、阅读,获取、梳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枫糖节的相关信息,如名称、日期、活动、食物等;(2)借助图形组织器Spider Map 呈现节日主题的结构化知识,整合、概括“描述一个节日可以涉及的具体方面”;(3)运用本课
所学语言,描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枫糖节的风俗和活动,表达自己过节的方式和感受,并分析、探究人们参与节日活动、品尝节日食品的文化内涵;(4)分析、评价不同传统节日的习俗特点,探讨最特别的传统节日,提炼、归纳所有节日的共同特征,畅想“如果没有节日,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以上目标都是以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形式呈现的,既强调了学习的过程,也显示了学习的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的特点。分析目标表述中的动词可以发现:目标1、2为学习理解层次的活动,目标3是应用实践层次的活动,目标4是迁移创新层次的活动。每一个目标都是前一个目标的进阶。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就可以着手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主线,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对照具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开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
1.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本课,教师设计了以下学习理解类活动:
(1)感知与注意
吕布的故事课始,教师播放Jingle Bells、Trick or Treat、《水调歌头》(英文版)、《好日子》等节日歌曲的片段,要求学生根据所听歌曲说出相应的节日。歌曲唤醒了学生关于节日的已有经验,也促进了学生对于本课主题Festivals的感知和预测。
授课教师基于问题What festivals do you know?和有关节日的不完整描述(如_____is on 25th December.People play with pumpkin lanterns at____.People eat maple syrup food at______.等),与学生进行交流,激活和丰富学生的认知,并为后续的语篇阅读做好铺垫。
接着,授课教师呈现课题Chine Festivals,并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就文本内容进行提问,如What festivals are mentioned in the story?When are the festivals?What do people do at the festivals?What do people eat at the festivals?
在进行教学前,学生的已有经验需要被唤醒和改造。这种唤醒或者改造以往经验的活动,可被称为“联想”。在上述读前环节中,授课教师借助听歌曲猜节日、谈论所了解的节日、补全有关节日的信息、基于语篇话题提问等活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对节日的名称、时间、饮食、活动、由来等方面进行联想,这些联想不仅能帮助学生回顾、辨析、优化有关节日的以往经验,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节日文化的欲望。无憾青春
(2)获取、梳理与整合
授课教师基于学生的问题“What festivals are mentioned in the story?”,顺势引导学生猜测语篇中可能涉及的节日。之后,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核对猜测情况,并相机将节日名称板书在其绘制的Spider Map上。
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文本的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基于他们所提的问题仔细阅读文本,并圈划出有关春节的关键信息。之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梳理、提炼关键词句,并示范板书在Spider Map上(Spider Map上分区域呈现各个节日的时间、活动以及食物)。对于文本二、三、四部分的信息梳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并将相关信息填写在Spider Map 的合适位置上。
在以上环节中,教师通过示范,指导学生运用图形组织器Spider Map梳理文本的脉络结构,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发现文本中的重要信息
及其之间的关系,能帮助学生建构并形成有关节日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发展他们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审辩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整合与概括
教师结合师生合作完成的Spider Map 板书和学生自读绘本Roy ’s Maple Syrup Festival 的体验及所得,引导学生围绕问题“How can we talk about a festival?”,进行交流、讨论。
T :How can we talk about a festival?Read
the Spider Map ,discuss in your group and then try to answer.
Ss :We can talk about “When ”“What to eat ”“What to do ”.
T :What other parts can we talk about?You
can think back to the story Roy ’s Maple Syrup Festival .
S :In the picture book ,it says “What ’s the Maple Syrup Festival?It ’s a Canadian spring-time tradition.”So I think we can talk about
“Where ”.
S :It says “At this festival people celebrate
the ont of the sugaring ason.”So I think we can talk about “Why to celebrate ”.
T :Good point!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授课教师基于Spider Map ,通过整合教材和绘本,引导学生自主提炼、概括出描述一个节日可以涉及的五个方面(When 、Where 、What to do 、What to eat 、Why to celebrate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2.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本课设计了以下两个应用实践类活动:
(1)描述、内化与运用
教师先要求学生借助Spider Map 板书,运
用所学语言,从日期、活动、食物、由来以及自身感受等方面描述教材文本中的四个传统节日。之后,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对绘本Roy ’s Maple Syrup Festival 的阅读所得,描述Maple Syrup Festival 。此环节有助于学生内化所学语言知识,固化节日主题的知识结构。
(2)阐释与分析
在文本解读环节,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基于节日的关键信息(eat jiaozi 、dragon boat races 、eat rice dumplings 、look at the moon 、eat fruit 、climb mountains )进行质疑、分析,展开对教材文本的深度阅读。以下是师生的部分对话:
T :Boys and girls ,why do people do special
things and eat special food at each festival ?Discuss in groups and then try to report.
S :I think people eat jiaozi at Spring Festival
becau jiaozi means replacing the old with the new.
S :I think people eat jiaozi for good luck.T :Yes.You are right.…
S :I think people climb mountains for good
luck at Double Ninth Festival.
S :I
think
people
visit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becau it ’s a festival for old people.
T :Then ,what can you do for old people?
Ss :I can help my grandma wash clothes./I
can help my grandparents wash feet./I can go to nursing home and clean the hou for the
T :We can do a lot of things for old people.But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S :I think old people are lonely.So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stay with them.
静默拼音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质疑不同节日中人们参加特定活动、品尝特殊食品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文化内涵。这极大地丰富了文本解读的过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3.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劝善惩恶在这类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作者的态度,可让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并说说理由,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扩写以及缩写等。本课,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迁移创新类活动:
(1)评价与论证
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基于问题“Which is the most special Chine festival?”,开展小组辩论。要求每个小组代言一个节日,各小组先在组内交流拟代言的节日和该节日的特别之处,然后发表观点,展开辩论。
Group1:We think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special Chine festival.Becau i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All families get together and enjoy happy time.People can eat very traditional food jiaozi.
Group2:We don’t think so.We think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the most
...
Group5:We agree with Group1.At Spring Festival,people can enjoy a 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stroies about this festival like Nian.
教师通过“最特别的传统节日”辩论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目标语言和节日知识进行阐述与辩驳,不仅巩固、内化了所学语言,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2)推理与想象
授课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所有节日的共同特征,充分想象如果“没有节日,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以及自主归纳节日的内涵。此环节师生的对话如下:
T:Boys and girls,we talked a lot about festivals.What do all the festivals have in common?
血型减肥
Ss:People eat special food at each festival./ People get together with families and friends./ People keep and follow T:Without festivals,what will happen? Ss:I will not eat so much special food./I will be very poor becau I can’t get
瑜伽基础学习T:Then,what is festival?
Ss:It’s a reunion time.People get together with families and friends./It’s a happy time. people taste nice food and hold interesting activities./It’s a special time.People celebrate some events or remember someone.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授课教师基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意义进行了深度交流、充分想象以及主动探究。这些有深度、有价值的师生对话,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节日的共同点、体会了节日的重要性以及自主阐释了节日的内涵,而且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想象等思维能力。
(3)迁移与创造
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基于绘本Roy’s Maple Syrup Festival,仿写一篇题为Maple Syrup Festival的短文。教师先以教材语篇Chine Festivals中的第四部分为范文,指导写法(见
图1
)。(图1)
然后,学生进行独立写作,此时教师巡视并及时提醒与纠错。最后,笔者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朗读自己的习作。
最后,授课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师事先处理过的教材文本上(教材中每个部分后增加了一个标注Your Festival 的文本框),写一写自己的节日经历和感受。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既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授课教师将教材文本作为范文指导学生仿写,既能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具体的参照,又便于教师给予建设性的写作指导,从而在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结构框架、促进学生形成写作规划能力的同时,降低写作的难度,提升学生的习作品质。
四、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对语篇教学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文本解读由浅层的信息获取走向深度的人文对话,学生思维层次由低阶向高阶不断提升,学习从碎片化走向整体性。当然,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其他教材的融合应遵循话题契合、语言匹配以及认知情感对应的原则。第二,教师要学会放手,学会发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积极探究主题
意义,要根据不同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给足时间,确保充分的阅读和内化。第三,活动观中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下的九个小层次的活动,不一定要在一节课中全部完成,
而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与整合。
【参考文献】
[1]宫文胜.译林版《英语》写作板块教学案
例评析[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8(12):23-28.
[2]刘丹,徐国辉.读写结合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9(12):1-6.
[3]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4]师海红.巧用预测策略逐层推进理解——以一节试听课为例[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33-36.
[5]徐国辉.例析图形组织器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11):13-18.
[6]张彬,刘敬雯.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实践——以外研社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6Unit 2为例[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6):59-64.
[7]章玉芳.互文性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教育课程,2020(2):54-59.
[8]赵连杰.英语学习理解活动中结构化知识的建构方法及启示[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9):28-32.
[9]张秋会,王蔷,蒋京丽.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1):1-7.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20:12: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734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活动   学习   教师   语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