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脊髓

更新时间:2023-07-07 01:26:27 阅读: 评论:0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 髓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脊髓位置和外形;脊髓节段的概念。
2.灰质、白质在横切面上的配布及各部名称;脊髓灰质神经核团的位置和功能。
3.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皮质脊髓束的起止、位置、功能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4.脊髓损伤表现的解剖学基础。
二、熟悉
1.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脊髓灰质板层的概念;脊髓灰质板层与神经核团的对应关系。
3.脊髓后根内、外侧部的概念。
4.白质前连合和固有束的概念;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顶盖脊髓束的功能。
三、了解
1.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顶盖脊髓束传导束的起止和位置。
2.脊髓的功能。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位置:脊髓spinal cord位于椎管内.上端平对枕骨大孔,下端平齐第一腰椎下缘(新生儿平对第3腰椎)。
    外形:呈前后略扁的上下不等粗的圆柱体。有两个膨大,即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自第4颈节至第1胸节,相当于发出臂丛的节段,支配上肢)和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于予与何诛
argement(自第2腰节至第3骶节,相当于发出腰骶丛的节段,支配下肢),其末端变细,称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自圆锥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filum terminale(无神经组织,在第2骶椎水平被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背面)。在脊髓末端以下,腰、骶、尾神经根在椎管内围绕终丝形成马尾cauda equina。脊髓的表面有六条纵行的沟裂(前正中裂anerior median fissure、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及前、后外侧沟)和后中间沟(在颈髓和胸髓上部,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
脊髓节段spinal gment:每对脊神经根所连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段,共有31个脊髓节段,分别为颈节8个、胸节12个、腰节5个、骶节5个及尾节1个。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由于脊髓和椎管的长度不一致,故脊髓各个节段与同序数椎骨的高度并不完全对应。其相互对应关系如下:
    脊髓上颈髓节(C1~4)=颈椎序数;
    脊髓下颈髓节(C5~8)和上胸髓节(T1~4)=同序数椎骨减l;
    道听途说脊髓中胸髓节(T5~8)=同序数椎骨减2;
    脊髓下胸髓节(T9~12)=同序数椎骨减3;
    脊髓全部腰髓节平对第10~l2胸椎;
脊髓尾髓节平对第1腰椎。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一)灰、白质在横切面上的配布及各部名称
  1.中央管central canal  位于脊髓中央,上连延髓中央管,向下在脊髓圆锥内扩大为终室。
  2.灰质 伴我一生呈“H”形,在中央管周围,分为前角anterior horn、后角posterior horn、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及灰质连合gray commissure(在中央管前后)。
  3.白质 位于灰质的周围.分为前索anterior funiculus(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侧索lateralfuniculus(前、后外侧沟之间)、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及白质前连合anterior white commisure(在灰质前连合前方)。
  4.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  位于前、后角之间,由灰、白质交织而成,颈髓显著。
(二)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因
  1.前角运动核
    (1)组成:由前角运动细胞的胞体和树突构成,其轴突参与组成前根及脊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
悲伤的反义词
    (2)分型:①大型的α细胞,支配骨骼肌的梭外肌纤维,传导随意冲动;②小型的γ细胞,支配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维持肌紧张。
(3)分群:①前角内侧群:见于脊髓全长,其轴突经脊神经前根→脊神经及其分支→支配躯干肌;②前角外侧群:仅见于颈膨大、腰骶膨大处,其轴突经脊神经前根→脊神经及其分支→支配四肢肌。
(4)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时,由于肌肉失去了来自运动神经元的支配,表现为所支配的骨骼肌瘫痪并萎缩、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称迟缓性瘫痪,如小儿麻痹症。
2.中间带
(1)中间外侧核intermediolateral nucleus:①在脊髓胸l~腰3节段,称中间外侧柱或侧角,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即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处,其轴突(节前纤维)穿过前角→脊神经前根→脊神经→白交通支→交感干→椎旁神经节或椎前神经节→节后纤维→调节和控制内脏、心血管的活动和腺体的分泌;②在脊髓骶2~4节段,称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的骶部低级中枢,即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处,其轴突(即节前纤维)穿过前角→骶神经前根→骶神经→盆内脏神经→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节后纤维→调节和控制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和会阴。
    (2)中间内侧核intermediomedial nucleus:接受后根传入的内脏感觉纤维。
3.后角
    (1)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属中间神经元,接受后根纤维.主要完成节段间联系。
    (2)后角固有核nucleus proprius:接受后根传入纤维,与躯体浅感觉传导有关。
    (3)胸核nucleus thoracicus(背核或Clarke女室柱):接受后根传入纤维,与传导下半躯干和下肢的深感觉有关。
(三)脊髓灰质的构筑
脊髓灰质构筑可用Rexed分层模式来描述,即根据脊髓灰质神经细胞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的不同,将其分为10个板层,用罗马数字表示,从后至前,后角为I~VI,中间带为VII,前角为VIII~IX,灰质连合为X。其板层与神经核团的对应关系见表17-1。
        表 17-1            脊髓灰质板层与神经核团的对应关系
          分层                    对应的核(或部位)                 
            第I层                  后角边缘核
            第II层                胶状质
          第III、IV层              后角固有核
          第V、VI层                后角基部
            第VII层            中间带(胸核、中间外侧核和中间内侧核)
            第VIII层            前角基部(在颈、腰膨大居前角内侧部)
            第IX层              前角内侧核和外侧核
            第X层                中央灰质
(四)白质内主要纤维束
哼唱歌曲
1.上行(感觉)传导束
上海最大的超市(1)薄束fasciculus gracilis和楔束fasciculus cuneatus
位置:在脊髓第5胸节以下,薄束占据后索的全部;在第4胸节以上,薄束占据后索的内侧部,楔束位于后索的外侧部。
起源:是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的粗纤维在同侧后索的直接延续。其中薄束成自同侧第5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楔束成自同侧第4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脊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分别至肌、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感受器。
好看的日剧
终止:在脊髓后索内上行,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纤维排列(纤维的节段性组构):从内侧至外侧依次为尾、骶、腰、胸、颈。
功能:薄束传导来自同侧下半身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精细触觉传导;薄束来自传导同侧上半身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精细触觉。
脊髓后索损伤后的表现:患侧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闭目时,不能确定肢体所处的位置,站立身体摇晃向患侧倾斜,不能辨别物体的性状和纹理粗细等。
  (2)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起源:主要起自脊髓对侧半灰质Ⅰ和Ⅳ~Ⅶ层,纤维经白质前连合越边后在上一节对侧半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
位置:位于脊髓前索和外侧索内。
纤维排列(纤维定位):从外向内依次为尾、骶、腰、胸、颈。
终止:经脑干,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功能:脊髓丘脑前束传导对侧1~2节以下区域的粗触、压觉(痒觉)信息;脊髓丘脑侧束传导对侧1~2节以下区域痛、温觉信息。
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出现对侧损伤平面1~2节以下的区域出现痛、温觉的减退或消失。
(3)脊髓小脑后束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位置:位于第2腰髓节段以上的外侧索内。
起源:起自同侧板层Ⅶ的背核及对侧背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的少许纤维。
终止:经小脑下脚终于小脑皮质。
功能:传导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和外感觉信息至小脑(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有关)。
(4)脊髓小脑前束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位置:位于脊髓外侧索内,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
起源:起自对侧腰骶膨大节段板层Ⅴ~Ⅶ的外侧部,其大部分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
侧外侧索上行,小部分在同侧外侧索上行。
终止:经小脑上脚终于小脑皮质。
功能:传导下肢的本体感觉和外感觉信息至小脑(与肢体个别肌的精细运动和姿势的协调有关)。
脊髓小脑前束、后束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可导致小脑性共济失调,如站立不稳,向患侧倾倒。
  2.下行(运动)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起源:起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其他一些皮质区域,经内囊→脑干→延髓锥体交叉,其中大部分(75%~90%)纤维交叉至对侧脊髓外侧索内,称为皮质脊髓侧束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少量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前索内下行,称为皮质脊髓前束anterior corticospinal tract,另少量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外侧索内下行,称为Barne外外侧束anterolateral tract of Barne。
终止:皮质脊髓侧束止于同侧灰质Ⅳ~Ⅵ层→前角运动细胞,其中来自额叶的纤维直接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支配肢体远端小肌肉;皮质脊髓前束止于双侧前角运动细胞;Barne前外侧束,终于颈髓或腰骶髓前角。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01:2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709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脊髓   纤维   节段   小脑   传导   感觉   支配   灰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