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丽的名义林登·约翰逊政府“美化美国”的背景、内容及其评价

更新时间:2023-07-06 03:44:02 阅读: 评论:0

-13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知识分子、商人、建筑师曾自下而上地发起过一场“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Movement ),旨在解决伴随城市发展而出现的诸多城市病。尽管该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以失败告终,却仍旧在许多城市留下痕迹。关于这场运动,中外学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a 然而较少为学界所讨论的是,在这场运动结束30多年后,时任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 )将“美化美国”(Beautify America )b 重新带回历史舞台。1965年2月8日,约翰逊在国会发表《保护我们的自然美景》咨文,c 首次将“美”作为国家目标之一。约翰逊的“美化美国”内涵广阔,其核心是以美为诉
*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环境史及其史学的创新研究”(16ZDA122)的阶段性成果。
下雪英文作者简介  黄耘子,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北京,100084)。
a 威廉·亨利·威尔逊的《城市美化运动》
(William H. Wilson, 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4)是目前对该问题最全面的研究。国内主要有如下成果:付成双:《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美国城市环境改造运动》,《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6辑),2009年;陈恒、鲍红信:《城市美化与美化城市——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为考察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孙群郎:《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及其评价》,《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2期。
b “美”作为核心概念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不同提法和不同词性下得到频繁使用,本文选择“美化美国”
(英文常用Beautify America 或America Beautification )这一涵盖面最广的提法用以指代发生在60年代美国政府对“美”所做的一系列努力。
c  Message on Natural Beauty by President Lyndon Baines Johnson, February 8, 1965. 引自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尤德尔特藏(后文省略)
Box123, Folder4.
2020年第12期
黄耘子
[摘  要] 林登·约翰逊上任即面对诸多矛盾,社会上贫富差距扩大、黑人民权问题突出、城市中心衰败;
政治上继承肯尼迪的政治遗产同时面对保守主义挑战;功利的资源保护向商业化、审美化和生态科学
的环境
保护转向。在此背景下,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城市美化运动”之后,约翰逊将“美化美国”重新带回
历史舞台。1965年2月8日,约翰逊在国会发表《保护我们的自然美景》咨文,首次将“美”作为国家目标
之一。“美化美国”内涵广阔,其核心是以美为诉求的环境保护,力图通过环保,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
盾并巩固民主党的大政府路线,环保也因此在约翰逊任期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主要成就包括通过《1965
年公路美化法案》以及成立首都美化委员会,对华盛顿进行全面美化。尽管约翰逊在任5年通过了诸多环
保法律,但由于深陷越战泥潭,他在1968年结束总统生涯,“美化美国”随之落幕。在其环保事务助手内政
部长尤德尔的书中,我们得以窥见“美化美国”的长远目标和美好愿景,也发现其内蕴的改革内涵。因此,
无论在发起者还是在目标乃至结果上,两次美化运动均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关键词] 林登·约翰逊    约翰逊夫人    美化美国    公路美化法案
〔中图分类号〕K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20)12-0132-10以美丽的名义:林登·约翰逊政府
“美化美国”的背景、内容及其评价
*
求的环境保护,力图通过环保,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并巩固民主党的大政府路线,环保也因此在约翰逊任期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美化美国”的统领下,约翰逊执政5年共为2598个环保项目拨款,每年投入8500万美元,4倍于艾森豪威尔8年执政时期,签署环保相关法令200余个,a其中重要环境立法50余个,b新设国家和州立公园46个,基本构造出一整套完整的环保行政与法律体系,堪称美国环保史高峰。c尽管这一时期环保成就巨大,但以政府视角所做的研究还不多,已有成果多为法案或公园的个案研究,聚焦在“美化美国”这一统领思想及其相关实践的研究则更少。d究竟是何种社会、政治、环保运动大背景重新催生“美化美国”登场?“美”在联邦政府施政方针中当被如何解读?围绕“美”有哪些主要实践与成就,和“城市美化运动”有何分别?时隔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约翰逊政府的“美化美国”?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美化美国”的背景
社会层面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随着二战结束,美国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获得空前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率先进入到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所说的“丰裕社会”(Affluent Society)阶段。然而丰裕状态并不意味着消除贫富差距,一方面消费品充斥市场,1%人口所占社会总资产比例逐年上升,另一方面,教育、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等领域投入不足,贫富分化严重。富足的背后“存在着另一个美国,在这里大约有 4000万到5000万的人仍然生活在贫困当中,他们只能享有廉价的食物,没有足够的居住空间,享受不到充分的教育和医疗保障”。e美国在60年代各种思潮、运动并起,其中尤以黑人民权运动最为突出。1963年8月,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馆广场,马丁·路德·金在25万示威群众面前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说,发出了民权运动最强音。在民权运动的巨大压力下,美国国会于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 1964),1965年通过《选举权利法》(V oting Rights Act of 1965),正式以立法形式结束美国黑人在选举权方面的限制和种族隔离制度。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和平示威者,还有黑豹党(Black Panther Party)等激进组织不断制造破坏与骚乱以向政府施压。1964年以后,黑人运动走上武装抗暴斗争的道路。除此之外,城市环境恶化问题也不容忽视。约翰逊曾说:“城市是大多数人居住的地方;是年轻人性格形成的地方;也是美国文明在未来日益集中的地方。”f然而由于贫富差距和种族问题相互交织,富人和中产阶层逐步搬离城市中心,在城市周围形成许多中产乃至富人社区,黑人和其他贫
电脑浏览器在哪里困居民则聚居在城市中心地带,人群众多且缺乏足够税收,导致公共服务、设施及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环境、治安问题严重。g 政治层面上,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肯尼迪击败了尼克松,成为最年轻的美国总统。他提出“新边疆”(New Frontier)施政纲领,主张对内在人权、税收等方面进行改革,对外与苏联在多领域展开竞争,加之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果决处理,让他广受拥戴。不幸的是,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遭到枪击,当天下午逝世,约翰逊得以继任总统。约翰逊作为经验丰富的政客,久居权力中心,1953年成为参议院民主党领袖,在任期间长袖善舞,与当时的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政府紧密合作,使民权
a Lawrence Wright, “Lady Bird’s Lost Legac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azine, Oct. 2007, p.112.
b“Beautification Summary: The Committee for a More Beautiful Capital, 1965-1968”, Box146, folder8.
c Laura Elizabeth Hague, “Beautiful Society:Environmental Policy During the Lyndon Johnson Years”, Thesis(Ph.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1998, p.2.
d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散落在各处,主要有马丁·麦乐西的《林登·约翰逊及其环境政策》(Martin Melosi, “Lyndon Johnson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The Johnson Years, V ol.2, Vietnam, the Environment, and Science, ed. Robert Divine, Lawrenc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87.)萨拉·
丹特的《LBJ,荒野和土地与水资源保护基金》(Sara Dant, “LBJ, Wilderness, and the Land and Water Conrvation Fund”, Environmental History, V ol.19, No.4, pp.736-743.)劳拉·伊丽莎白·海格的《美丽社会:林登·约翰逊时代的环境政策》(Laura Elizabeth Hague, “Beautiful Society: Environmental Policy During the Lyndon Johnson Years”, Thesis(Ph.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1998)。
e Michael Harrington, The other America: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Baltimore, Maryland: Penguin Books, 1964, p.9.
f Message on Natural Beauty by President Lyndon Baines Johnson, February 8, 1965, p.4. Box123, Folder4.
g Stewart L. Udall, 1976: Agenda for tomorrow,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1968, pp.28-29.
-133-
法案等许多重要法案获得通过。以这种方式继任总统,对约翰逊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举国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可借此加速运作通过肯尼迪生前留下的一批法案,以此获得相当程度的政治资本。另一方面,面对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他力求在肯尼迪政府的基础上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施政纲
领。在党派意识形态上,约翰逊面对更艰难的抉择。美国自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当选总统后,开启了一段30余年的民主党时代,从罗斯福“新政”(New Deal)到杜鲁门的“公平施政”(Fair Deal)再到肯尼迪的“新边疆”,民主党在此期间逐步完成了从古典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向,广泛采取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扩大政府效能,并在环保、卫生、教育等多领域积极作为以使居民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这一系列策略成果斐然,然而在此过程中政府承担的责任愈多所需预算也愈多,若约翰逊要循着这条路前进,势必带给政府财政和民众更大的负担。与此同时,共和党在1964年推出巴里·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与约翰逊竞选总统。戈德华特在60年代开始成为右派保守主义的共和党领物,他反对罗斯福的“新政”遗产,主张缩小联邦政府权力,减少国家干预与福利支出,让市场自由运转。更重要的是,共和党所谓“保守主义革命”宣布要告别“共识政治”,与民主党划清界限,这改变了前几十年国会的合作局面,他的出现让约翰逊倍感压力。无疑,此时约翰逊正站在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分水岭之上,作为民主党总统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冲击,是将新自由主义走到极致,还是寻求妥协走中间道路,将决定政府对环保事业的态度与投入。
20世纪60年代以前,环境保护主要以自然资源保护的形式出现。美国政府最早大规模涉足环保是在20世纪初进步运动时期。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重用林业局长吉福德·平肖(Gifford Pinchot),大力开展自然资源保护,通过政府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减少大资本对资源的无限开发与吞并,达到对资源的有序使用。这一系列措施被称为“明智利用”(Wi U)或功利的资源保护。20世纪30年代“新政”时期,
环保作为缓解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再被提上日程,通过如民间资源保护队(Civilian Conrvation Corps)等方式解决就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总之,伴随着民主党政府执政,联邦逐渐扩大对环保等公共领域的干预,功利的资源保护逐渐难以应对经济、环境、居民生活等诸多变化。与此同时,以约翰·缪尔(John Muir)和利奥波德(Aldo Leopold)为代表的生态思想家则一直在不断发展、传播生态保护主义思想,为此后的环保转向埋下伏笔。20世纪60年代开始,功利的资源保护开始向三个方向发展:首先,自然资源不再仅仅是工业原料,其供人类休闲娱乐的新型商业价值也开始得到重视。“丰裕社会”的到来重塑了美国人的生活观念,人们比过去更加重视生活质量,休闲旅游成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a1916年国家公园管理局诞生时,国家公园只有35.8万游客,到1941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2100万,1954年则达到1.5亿。公园发展已严重落后于需求,承载量不足,设施老化难以为继,以至于时任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的康拉德·沃斯(Conrad Wirth)不得不在1955年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以全面翻新公园设施为主要内容的“66号行动”(Mission 66)。b不仅如此,1958年,休闲价值作为一项指标被纳入公园申报项目中,明文规定公园保护的目的之一是让居民获得更多的休闲空间。c通过这些举措,公园面积从1941年的1000万英亩增加到1965年的2600万英亩。d其次,功利的资源保护逐步转向自然资源的审美、精神、教育等无形价值。《荒野法》(The Wilderness Act of 1964)的通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荒野法》由荒野协会(The Wilderness Society)主席扎尼泽(Howard Clinton Zahnir)在1956年提出,
a Samuel P. Hays, Beauty, Health, and Permanence: Environmental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55-198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p.3.
b National Park Service Archives, Harpers Ferry, General Collection Box A8213, Folder entitled, “Cabinet Meeting, Mission 66 Prentation, January 27, 1956”. 转引自Lary M. Dilsaver, America’s National Park System: The Critical Documents, Lanham: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1994, p.193.
暖冬2c Laura Elizabeth Hague, “Beautiful Society: Environmental Policy During the Lyndon Johnson Years”, Thesis(Ph.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1998, p.23.
d Earl Finbar Murphy, Governing Nature, Quadrangl
e Books, 1967, pp.40-41.
-134-
经过8年的努力,在1964年终获通过。《荒野法》的目的是“给我们保护和保存我们现有生存状态的机会”,“为全人类恒久的受益而建立荒野体系”。a这改变了此前吉福德·平肖“明智利用”为主导的局面。荒野正因其无用而有用,尽管它未必能够创造经济价值,但荒野塑造了美国的历史和美国人的性格。
最后,从功利的资源保护转向以生态科学为指导的对环境质量的重视。随着战后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汽车、石油、化工等产业开始广泛影响人们的生活,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污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无论是1948年多诺拉(Donora)烟雾污染还是四五十年代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都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1962年《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面世,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在书中描述了一个由于滥用剧毒杀虫剂导致的没有生机的世界,给社会大众敲响了警钟。基于此,在环保组织、政府、企业的通力合作下,催生了一系列措施,并推动《水质法》(The Water Quality Act of 1965)、《清洁空气法》(The Clean Air Act of 1963)等针对环境质量进行保护的法案诞生。
总之,约翰逊上任后同时面对着社会矛盾复杂、政治上左右抉择和环保转向的大背景。他在1964年就任之初先提出“向贫困宣战”为核心的“伟大社会”施政纲领,在此期间,启动了针对教育、医疗、城市、农业和交通的诸多改革。1964年民主党大选再次获胜,使1965年的众议院成为自1938年以来最自由主义的众议院。在此背景下,约翰逊自1965年开始逐步深化“伟大社会”的构想,其中重要一环便是“美化美国”。简算
二、“美化美国”的主要内容
(一)《保护我们的自然美景》咨文与“美”概念的展开。1965年2月8日,约翰逊向国会递交了《保护
我们的自然美景》咨文,这是第一份来自美国总统针对环保的全面规划。该文分为10个部分,其中第1部分为总论,通过对“美”之于美国的意义揭示保护自然美景的紧迫性,中间7个部分分别介绍联邦政府在城市、乡村、公路、河流、波多马克河(Potomac River)、步道、污染各方面的具体规划,第9部分计划成立白宫自然美委员会,第10部分为结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第1部分。
在第1部分里,约翰逊着重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何保护“美”?也即“美”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他认为,“美”是美国人汲取力量和灵感的源泉。b这里的“美”并非人工美或抽象美,而是实实在在来自美国广袤山川、河流的自然之美,美国文明诞生于此,历史书写于此。一部美国史就是一部美国人与自然相互认识、改造的历史,自然不仅是平肖眼中的宝贵资源和小罗斯福总统的经济驱动器,更是美国人勇于冒险、开拓性格的塑造者。因此,这种自然美已经渗透到美国精神的血液中,是在与自然互动过程中生发出的独特感情与精神,具象为杰克·伦敦笔下的狼、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和约翰·缪尔笔下的优胜美地山谷(Yomite Valley)。约翰逊进而指出:“美可以激发想象力,振奋精神,而丑陋的环境则会使人沉沦,一个有吸引力的美国意味着更高的生活品质。”他力图证明“美”和每一个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美还有其他直接的价值。美好的环境可以消除对健康的危害,生活在破败肮脏条件下的人更容易患焦虑和精神疾病。”c所以保护自然美意味着关注人与周围世界的整体关系,关注人的精神尊严。约翰逊试图传递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不仅人可以改造自然,同样自然也可以反作用于人类,短则影响健康,长则塑造其精神与思想。然而,如果美的意义仅止于此,那么只是一小部分上流
人在风中人士的奢侈,约翰逊认为:“美不只是审美享受,而应当成为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由此,美被赋予了民主、平等意涵:“美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便利,而且意味着富人和穷人、黑人和白人、城市和农村居民都有平等机会。”总之,借由对美的追求,约翰逊表达了对不同肤色、阶层平权的支持,美在此成为实现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是实现其“伟大社会”目标的重要工具。d
a《荒野法》全文,引自Lary M. Dilsaver, America’s National Park System: The Critical Documents,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1994, p.277.
b Message on Natural Beauty by President Lyndon Baines Johnson, February 8, 1965, p.1. Box123, Folder4.
c Message on Natural Beauty by President Lyndon Baines Johnson, February 8, 1965, p.3.Box123, Folder4.
d Messag
e on Natural Beauty by President Lyndon Baines Johnson, February 8, 1965, p.2.Box123, Folder4.
-135-
圆柱的所有公式
美不仅具有社会属性,还有经济价值。针对经济学家关于美到底价值几何,而美化是否花费巨大而导致浪费的质疑,约翰逊认为“美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事务。它不会出现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我们往往本末倒置,国民生产总值永远不是目的,而是一条通往满足、快乐和美好生活的道路。美恰巧是这些最终目的中重要的一个,所以,不能因统计学家无法计算美的价值而将其忽略。反之,丑却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开支与浪费。”约翰逊很好地反驳了那些反环保主义者,事实上,人类往往在忽视自然、大量浪费、污染环境后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代价去修复和保护环境,此时环境和人的身体乃至精神都已受到了不可逆的伤害,这就是丑陋的代价。他认为已经到了极其紧迫的时刻,而一切的根源正是现代化,它有可能在“几十年内使几代人珍视和保护的东西枯萎和消失”。a现代化常常意味着更加丰裕、舒适的生活,可现代化也带来人口爆炸、城市过载、郊区无限延伸、极其严重的污染。他生动地指出:“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已经剥夺了许多美国人在体面环境中生活的权利。越来越多人涌向城市,与大自然隔绝。然而,城市却持续向乡村延伸,沿途破坏溪流、树木和草地。一条现代化的公路每一英里就可能会毁掉50英亩的公园。所以讽刺的是,人们努力从城市搬出试图更亲近自然,自然却渐行渐远。”b 总之,在约翰逊的报告中,“美”塑造国家与精神,影响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推动社会平等,拥有更高的经济性,其含义抽象而具有延伸性。美是能为社会所认知、接受的环保目标中的最大公约数,可以巧妙容纳更多的议题。因此,美像一件外衣将环保内核包裹其中。相较其他的环保呼吁,美是更为感性的诉求,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尤其受到女性选民的欢迎。约翰逊称这种美化为“新保护主义”,区别于之前仅仅关注保护自然本身,更加侧重人与环境的关系,不仅关注物质也关注精神。c基于“美化美国”的总体思路,公路美化和城市美化方案应运而生。
(二)《1965年公路美化法案》的推出。美国的景观一直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汽车大量普及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据联邦公路管理局的统计,到1964年,美国登记在册的机动车超过8600万辆,而1945年二战结束时仅有3000万辆。d这和公路系统的逐渐完善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公路建设在二战前就已开始,但是直到二战结束后,才开始大力推行勾连全国的州际公路计划。艾森豪威尔在1956年签署了《1956年联邦公路援助法》(Federal Aid Highway Act of 1956),斥250亿美元巨资在10年内修建一个长达66000公里的美国州际公路网络,随着州际公路在60年代修建完成,美国真正成为一个车轮上的国家。就在人们享受便利的同时,公路带来的弊端也悄然出现。汽车更新换代频率加快,大量废旧汽车被随意丢在了公路沿线,内政部长尤德尔(Stewart Udall)称其为汽车墓地(auto graveyard)。据商业部统计,1965年已经有超过17500个废车场在公路两侧蔓延开来。e有的废车场被当作垃圾场堆满了碎石瓦砾和其他各种垃圾,滋生害虫与细菌,危害公众健康,破坏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f在废车场还大量存在卖淫和其他违法行为,包括为罪犯提供庇护,威胁公路安全。g 路边广告牌是公路系统的另一个副产品,随着美国人大量的时间被用在公路上,商家发现在空旷的公路边设置巨大的广告牌可以吸引乘客目光,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然而公路两侧缺乏管理,广告牌的大小、密度和内容都得不到控制,随着汽车平均时速越来越快,广告商不得不修建更大的广告牌以免高速行驶下人们无法接收到广告牌的信息。同时由于广告牌成本较低,大量公司跟风在路边竖立广告,道路两侧广告牌数量猛增。因此,各个广告商转而在内容上大做文章,在广告牌上打出博人眼球的画面和甜甜的秘密
a Message on Natural Beauty by President Lyndon Baines Johnson, February 8, 1965, p.2.Box123, Folder4.
b Message on Natural Beauty by President Lyndon Baines Johnson, February 8, 1965, p.2. Box123, Folder4.
c“A United Front in the Beauty Battle”, San Francisco Sunday Examiner & Chronicle, July.24, 1966. Box154, folder6.
d据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统计数据:www.v/ohim/summary95/mv200.pdf。
e“Call for Suggestions”, Salt Lake Tribune, Dec.12, 1965. Box154, folder6.
f“Beautiful Roadsides Held Easy and Cheap”, Box154, folder6.
闲的繁体字怎么写g J. Barry Cullingworth, “Aesthetics in US Planning: From Billboards to Design Controls”, The Town Planning Review, Oct. 1991, V ol.62, No.4, p.401.
-136-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03:44: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696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美国   美化   城市   保护   公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