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概念与应用全解析

更新时间:2023-07-05 09:02:59 阅读: 评论:0

{管理信息化物联网}物联网技术概念与应用全解析
冰心故居
物联网概念与应用领域解析
目录
1物联网概述3
1.1物联网发展背景3
1.2物联网技术概念3
1.3物联网技术诞生发展4
1.4物联网的概念与认识4
2物联网技术6
2.1物联网的技术原理与特点6
2.2物联网技术关键7
对症下药的意思
2.3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8
3物联网的应用10
3.1物联网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10
放松
3.2物联网技术对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价值11
3.3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11
4物联网的应有案例16
4.1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16
4.2数据的价值尚待发掘18
4.3物联网技术助力环境保护“智慧化”18
5物联网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28
5.1物联网发展存在的挑战28
5.2物联的发展面临的问题29
5.3解决办法31
1物联网概述
1.1物联网发展背景
装饰花瓶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那么物联网技术概念是什么?它有什么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契 ,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系列创新的应用和服务也随着产生,催生了由需求方,提供方、研究机 判
媒体的定义政府等利益群体相关行业产业链的产生。近些年,随着政府和业界的配合努力,我国物联网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在关键技术、半导体、软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物联网的逐步应用,众多行业的运行模式和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发展,物联网在我国创新型国际以及和谐社会建设
连蹄中发挥巨大作用。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要求,因此受到全世界关注是一种必然。我国已经具备物联网发展的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微型传感器、超高频芯片、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等条件,将成为技术发展重点,安防、交通、物流、家居、环保、电力等领域将成为应用重点。
1.2物联网技术概念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
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
英语四级翻译
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效用,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1.3物联网技术诞生发展
第4 页共25 页
1999年诞生,2005年普及,2009年大发展。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
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
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
物联网。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
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
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
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1.4物联网的概念与认识
黄疸晒太阳有用吗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1999年提出的。到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
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
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
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
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
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
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但是,目前人们对什么是物
联网还存在着某些误区,如:
(1)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传感网或者RFID(射频识别)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2)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
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
(3)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因此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
很难实现的技术;
(4)把物联网当成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基于自身认识,把仅仅能够互动、通信的产品都
当成物联网应用。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物联网对“物”有一定的要求,它必须满足九个条件: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第5 页共25 页
(3)要有数据发送器;
(4)要有一定的存储效用;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CPU;
(7)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8)遵照物联网的通信契 ;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因此,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契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
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技术
2.1物联网的技术原理与特点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的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行车的一个巨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射频识别技术,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思中,RFID 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识别,进而通
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
“透明”管理。
物联网的特征: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
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即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契 。
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
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
第6 页共25 页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09:02: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685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信息   互联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