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更新时间:2023-07-05 07:57:29 阅读: 评论:0

香港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本部大楼
                大学堂
                邓志昂楼
                孔庆荧楼
                梅堂及仪礼堂
                嘉道理楼
                舍堂
                舍堂村
                百周年校园
                龙华街学生宿舍
           
保理业务
   
本部大楼
本部大楼一角喜欢分享
  香港大学建于1910年2月26日,这是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就是本部大楼。
  大楼用文艺复兴期建筑模式的花岗石柱廊所支撑,顶部则建有一座高塔和四座角塔,具有典型的西方建筑风格。本部大楼不仅是文学院的大本营,张爱玲就曾于1939年在这里的文学院读书。
  这里同时也是港大学生拍摄毕业照的首选地。其中的陆佑堂,是电影《色戒》学生们演戏的剧场取景地。
大学堂
五年级上册数学卷子  大学堂位于薄扶林道山顶,揉合了都铎及歌德式建筑特色,引人注目。大学堂于1861年由苏格兰商人杜格拉斯兴建,作为公司总部及寓所,因此取名为“杜格拉斯堡”。
  1894年,一个法国传道团买下了这幢建筑物,并大举修葺及增建,后于1953年迁出。香港大学在1954年收购了这幢建筑物,并自1956年辟作男生宿舍,改称大学堂。
  大学堂之外有设计优雅的梯级,而于内部则有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及螺旋式楼梯,都是该建筑物的特色。多套香港电影曾于该建筑物取景,包括《流氓侠医》、《玻璃之城》等。
报销费用
邓志昂楼
  邓志昂楼是香港大学的一座古老建筑物,位于香港港岛薄扶林道本部校园,邻近薄扶林道,由邓肇坚爵士父亲邓志昂于1929年捐助建成,作为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之用。
  邓志昂楼为1座楼高3层之平顶建筑,外墙铺以洗水批荡,装饰花纹简朴。2楼外墙有5个小阳台。大楼于1931年9月28日由当时之香港总督贝璐爵士揭幕。现为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孔庆荧楼
  香港大学孔庆荧楼是香港大学的一座古老建筑物,位于香港港岛薄扶林道本部校园,本部大楼出口对面。大楼于1919年落成启用。其外部自1985年起成为香港法定古迹。原为港大学生会大楼,现为文学院音乐系使用。
梅堂及仪礼堂
围场坝上梅堂及仪礼堂 (左)
  梅堂及仪礼堂建于1914年,是香港历史建筑物,属爱德华式建筑风格,本来有三幢,建校初期曾经是学生宿舍。现存只余两幢建筑物,改称为“梅堂”及“仪礼堂”,现用作“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通识教育及写字楼等。
  堂前的水池名为“月明泉”,是以李嘉诚先生的夫人庄月明来命名的。月明泉环境优美,是拍摄毕业纪念照时的必到之地。
  据说,当年十九岁的张爱玲曾提着大皮箱子从上海来到港大求学时,就住在仪礼堂旁的宿舍。那个时候,仪礼堂也是学生宿舍。
农业广告嘉道理楼
  香港大学嘉道理生物科学大楼曾荣膺过亚洲最佳建筑物,原因是其拥有的高科技设计,足以与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分庭抗礼。
  这座十层高的大楼由八支十米高的倒金字塔形支柱支撑,而在对称的钢质弧形屋顶之下,是大楼的核心部分 ── 拥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实验室。评审团指这座建筑物以崭新的手法演绎了完美的建筑概念,实验室的设备能配合日新月异的科学研究,不但延长了建筑物的寿命,也减低了在建筑物改动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舍堂
  “舍堂”(Hall)是香港大学为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提供共同生活的地方,希望透过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彼此学习,达致课堂和学术以外的“全人教育”。
  “舍堂教育”的概念源自英国剑桥牛津等大学的“学院制”,但港大的舍堂从一开始就不具备学院的学术教学及独立招生功能,而衍化为只保留社交和课外教育功能的“舍堂”。
  舍堂主要是住宿性的,同时奉行“学生自治的原则”,学生于管理舍堂的过程中可学懂与人沟通,做人处世的知识。
  舍堂的活动多姿多采,包括各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某些舍堂亦提供学生于中学时期较少机会接触的球类运动如曲棍球、垒球及棍网球,合称“New Ball Games”。
  此外亦有话剧、辩论、桥牌、歌咏团等较文静的活动供堂友选择,亦有跳舞、团契、社会事务团、狮队等兴趣小组。同时学生亦能于舍堂中培养团体意识及贡献的精神。
  然而港大亦有纯粹供学生居住而没有任何学生组织的“学生住宿楼”。“学生住宿楼”只有男女各36个宿位,对于居于较远离港大的学生来说,变相只有舍堂可供选择。由于很多舍堂每年重新审订宿生资格是基于其课外活动的表现及对该舍堂的贡献,故希望专注学业或不希望参与课外活动的学生只能租住附近的私人住宅。
  现时香港大学共有13所住宿舍堂及3所非住宿舍堂。  13所住宿舍堂为:何东夫人纪念堂、利希慎堂、利铭泽堂、利玛窦宿舍、李国贤堂、圣约翰学院、施德堂、太古堂、大学
吃得好的英文
堂、伟伦堂、马礼逊堂、李兆基堂及孙志新堂。  3所非住宿舍堂分别为:康宁堂、根德公爵夫人堂、李志雄纪念堂。
  其中何东夫人纪念堂及根德公爵夫人堂为女生舍堂,利玛窦宿舍、大学堂、马礼逊堂(本科生部分)及康宁堂为男生舍堂,其余为男女混合舍堂。另外利玛窦宿舍由天主教耶稣会主办、圣约翰学院由基督教圣公会主办,行政上皆独立于香港大学。
  港大历史上还曾有圣母玫块堂(有传张爱玲曾经入往),惟因故停办。
  圣约翰舍堂及圣士提反舍堂因圣保罗书院之复校纷争,于1950年在圣士提反舍堂原址合并为圣约翰书院。
  明原堂(即卢吉堂、梅堂及仪礼堂)于1992年搬迁,易名为利希慎堂。
  马礼逊堂曾于1968年停办,2005年重开;然而主办者已由伦敦传道会及香港愉宁堂变为大学本身。
舍堂村
日本武士刀  现时香港大学拥有3个舍堂村(Student Village),大部份舍堂皆位于舍堂村。包括:
  沙宣道舍堂村—沙宣道6号(1992年落成):利希慎堂,伟伦堂,利铭泽堂,何善衡夫人堂(医科生宿舍)
  赛马会第一舍堂村(Jockey Club Student Village I)—薄扶林道91号(2001年落成):何东夫人纪念堂,施德堂,何添堂(多用途礼堂)(利玛窦宿舍虽然在地理上与舍堂村非常接近,但并非舍堂村的一部分)
  赛马会第二舍堂村(Jockey Club Student Village II)—薄扶林道109号(2005年落成):马礼逊堂,李兆基堂,孙志新堂
其余早期落成的舍堂并不位于舍堂村。  包括:
  薄扶林道82号:圣约翰学院(1912年落成)
  薄扶林道93号:利玛窦宿舍(1929年落成)
  薄扶林道144号:大学堂(1956年落成)
  香港大学本部校园内:太古堂(1980年落成)和李国贤堂(1985年落成)
百周年校园
  兴建中的百周年校园,是港大为了应付三三四学制对校园空间的额外需求、纾缓现有校园的用地不足情况而设。
  新校园主要供文学院、社会科学院及法律学院使用。当这些学院迁至新校园后,原有空间会分配给其他学院使用。计划当中也会包括图书馆、教学及研究实验室和康乐设施等。同时亦会配合西港岛线大学站(现称为香港大学站)的兴建,并在兴建过程中保护及活化附近数幢属于水务署的历史建筑和树木。
龙华街学生宿舍
  港大正在坚尼地城龙华街兴建四幢用作学生宿舍的大楼,合共提供1800个宿位,预计于2012/2013学年落成。
>5年级数学手抄报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07:57: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684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舍堂   学生   建筑物   大楼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