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重点

更新时间:2023-07-03 21:49:39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绪论
1.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旧称精神疾病(mental dia),是指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的个人情绪、认知和行为改变。
2. 精神病学(psychiatry)▲
是医学门类中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
医院精神病学、综合医院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
3.精神医学发展史▲
(1)第一次革命:法国精神病学家皮奈尔(Pholippe Pinel,1745年—1826年)在1793年去掉精神病患者身上的铁链,主张人道地对待患者。
(2)第二次革命:精神障碍分类体系的建立。(20世纪初期,冯特的学生德国医生克雷丕林(Emil Kraepelin)详细描述了早发性痴呆和噪狂症的临床特点、病程和预后,以及妄想痴呆与妄想狂的区别。在他所著的精神病学中,对精神疾病作了系统的分类,为精神病的分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第三次革命:心因性病因论与心理治疗。(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心理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并奠定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弗洛伊德的成就将精神医学带入心因性病因论的研究范畴。)
(4)第四次革命:精神卫生运动展开。(1909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30年召开了首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开始重视精神障碍的预防。
比尔斯与美国心理卫生协会。
比尔斯得到各方面的赞助和鼓励后,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1909年2月,又在纽约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协会(比尔斯任顾问)。
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30年5月5日)有3042人代表53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会议(中国也有代表参加)。同时产生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协会)
(5)第五次革命:生物精神医学发展。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是精神病学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1. 不同精神障碍中,心理社会因素扮演不同角色▲:
①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反应性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
②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如神经症、心理生理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
③在躯体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心身障碍
2.DSM-IV五轴▲
采用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①临床障碍:轴I用于记录除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外的各种障碍,也包括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②个性障碍:轴II除记录报告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外,亦记录突出的适应不良的人格特征和防御机制。
③躯体情况:轴III用于记录目前的躯体情况,它与认识和处理患者的精神障碍可能有关。
④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轴IV用于报告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它可能影响精神障碍(轴I和轴II)诊断、处理和预后。
⑤全面功能评估:轴V用于医师对患者的整个功能水平的判断。轴IV和轴V为特殊的临床科研所设置,便于制定治疗计划和预测转归。
3. 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
画家英文
(1)症状标准:典型症状、特定亚型、病期。
(2)严重标准:主观痛苦度;社会适应困难。
(3)病程标准:起病时间、持续时间。
(4)排除标准: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1.★妄想是病与非病的“分水岭”。
2.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2).感觉减退
(3).内感性不适患者不能明确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与内脏性幻觉的不同之处!)★
3.思维化声,又称思维鸣响(audible thought,thought echo)旧称读心症: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被声音重复或在头脑里回响,即思想变成了清晰可辨的言语声。
4.(1)机能性幻觉:机能性幻听最常见
(2)内脏性幻觉: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的异常知觉,一般能确定异常感觉的部位(与内感性不适区别!)★
5.★自知力是病情变化的“晴雨表”
包括三个层次:
1.认识到自己的症状不是客观现实
2.是由于精神疾病所致
3.需要治疗
6.★一般精神症状消失在前,自知力恢复在后。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谵妄(delirium)
定义: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
2.急性病脑综合征临床表现:大多急性起病,突然发生,部分病人可有1-2天的前躯期,表现为怠倦、焦虑、恐惧、失眠、多梦等
意识障碍:主要是意识清晰度下降
大便一粒一粒的是什么原因感知觉障碍错觉、幻觉、定向障碍
思维障碍思维不连贯,有时妄想
记忆障碍瞬时及短时记忆障碍,事后部分或全部遗忘
情感障碍焦虑、抑郁、情感不稳、恐惧
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不自主运动:震颤、扑翼样运动、多发性肌阵挛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尤其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跳舞英语单词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一天内病情波动:昼轻夜重
3. 慢性脑病综合征痴呆综合征(demenia)定义是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全面性智能衰退,包括记忆、思维、理解、计算,乃至言语能力都受到损害,并因此影响到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的功能,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意识并无异常。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有称慢性脑病综合征。
主要发生于老年期(≥65岁),年龄愈高,痴呆发生率愈高。
4.AD(Alzheimer’s Dia)临床分期与预后
第一期(早期):1~3年,近记忆障碍为首发及最明显症状。常有时间定向障碍,计算能力减退,思维迟
缓,思考困难,学习新知识能力低下。早期可出现人格改变,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孤独、自私、冷漠,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
-CT/MRI:正常
-EEG:正常
第二期(中期):2~10年,生活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智能减退日益明显,记忆障碍日益严重,远期记忆也受损,地点倾向也出现障碍。言语功能障碍明显,出现命名不能。出现皮质受损症状,如失语、失用和失认,也可出现幻觉和妄想。神经系统可有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
-CT/MRI:正常或脑室扩大,脑沟增宽
-EEG:背景节律缓慢
第三期(后期):8~12年,呈明显痴呆状态,记忆力、思维及其他认知功能皆严重受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明显肌强直、震颤和强握、摸索反射,大小便失禁,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CT/MRI:脑室扩大,脑沟增宽
-EEG:弥漫性慢波
预后不良,部分进展较快,最终常因营养不良、肺炎等并发症或衰竭死亡
5.血管性痴呆与AD的鉴别(课上重点,最后说没给则不考)
VD AD
起病较急,常有高血压史隐渐
病程波动或阶梯恶化进行性缓慢进展
早期症状神衰综合征近记忆障碍
精神症状以记忆障碍为主的全面痴呆
局限性痴呆
判断力、自知力较好判断力、自知力丧失
人格改变不明显有人格改变
情感脆弱淡漠或欣快
神经系统局限症状和体征如早期多无局限性体征
病理反射、偏瘫
CT 多发梗塞、腔隙和软化灶弥漫性脑皮质萎缩
薪酬保密制度Hachinski评分>7 <4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General Medical Conditions
1原发躯体疾病的生物学因素直接作用
(1).能量供给不足
(2).脑缺氧
(3).细菌毒素作用
(4).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紊乱、内分泌激素的变化与维生素不足
(5).应激反应
(6).中枢神经递质改变
(7).个体易感性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1.★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病程多迁延,部
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
2.★传统临床分型和临床症状群
(1)偏执型: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情感、意志、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较少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但幻觉妄想症状长期保留。
(2)青春型:以情感改变为突出主要表现,情感肤浅、不协调。思维破裂,言语内容松散、不连贯,
令人费解,有时会伴有片断的幻觉、妄想。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欠佳。
(3)紧张型: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或自动性顺从与违拗。
(4)单纯型: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
(5)未分化型: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但又不符合偏执型、青春型和紧张型的诊断标准的一组患者。
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要点:
(1).在无意识障碍及智能缺损背景下出现以思维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精神活动紊乱。
(2).多发病于青壮年,隐袭起病,缓慢进展,呈现持续性,进行性疾病过程。
(3).临床表现具有精神分裂的特征性症状。
(4).随病程进展可出现人格改变,精神活动常有趋于衰退的倾向。
(5).自知力缺失,家族史阳性和病前的分裂性人格特征是诊断的参考依据。
(6).一般无躯体病和神经系统的病理基础,化验及特殊检查结果亦无阳性所见。涡螺
1.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是指以急性、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通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一般在几天至一周内完全恢复,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2.临床特点
(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
(2)茫然阶段或麻木:意识清晰度下降、注意、定向困难
(3)紊乱阶段: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
(4)重建阶段
3.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应激障碍,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4.临床表现
(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控制不住地回想受创伤的经历
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症状闪回,flashback)
当面临类似情绪或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纪念日时,又产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2)难于人睡或易惊醒
注意集中困难
激惹性增高
过分的心惊肉跳,坐立不安
遇到与创伤事件多少有些相似的场合或事件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等。
(3)持续回避
表现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事
避免参加或去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场所
对周围环境的普通刺激反应迟钝
情感麻木,与人疏远,不亲切,对亲人情感变淡
欢快轻音乐社会性退缩,兴趣爱好变窄
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计划,对创伤经历中的重要情节遗忘等。
(症状标准:
遭受对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5.适应障碍(adiustmentdisorder)是指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源出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标交往受损。
神经症(Neuros)
1.共同特征
(1)起病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2)病前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
(3)症状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情绪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躯体不适症状等,无器质性基础,无精神病性症状
(4)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痛苦感明显动物诗句
(5)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6)病程多迁延
2.惊恐发作(名解) (1)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
仿佛将窒息,将疯狂,将死亡——患者宛如濒临末日,奔走、惊叫、呼救等
(2)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心脏症状:胸闷、心动过速、心跳不规则等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过度换气等
神经系统:头痛、头昏、眩晕、感觉异常、出汗、发抖、全身无力等
3.恐惧症(phobia)的定义
CCMD-3 是一种以过分或不合理的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4.强迫症Obssive-compulsive neurosis的定义
延安宝塔山简介
CCMD-3 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和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症状减轻,但社会

本文发布于:2023-07-03 21:49: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665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症状   障碍   精神   出现   精神障碍   患者   思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