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价值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形容雪景
本文对我国百余年来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进行了概述。阐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回顾了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宗旨和目的,论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标签:英汉语言 对比研究 性质范围 宗旨目标 理论方法
亲子活动策划方案油画图片一、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
语言的对比研究又称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或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1](P4)对比分析不同于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某些历史演变”[2]。
白茶冲泡方法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作为对比语言学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的研究,描述
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在揭示其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时,也会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历史演变。
根据索绪尔对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的区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也可分为两大类:微观的研究和宏观的研究。微观的研究包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内部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段落、语篇和语法等的对比研究;宏观的研究是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外部因素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的对比研究。
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办公室职员英语国内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该著作虽然被后来的许多学者贬斥为“模仿”之作,但作为第一部在对英汉语言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中国语法著作,拉开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序幕。
小女孩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一任会长刘重德把中国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分为三个时期。[3]第一时期从1898年到1949年。这一时期,马建忠、黎锦熙、吕叔湘、王力、高名凯等语言学家都曾对英汉语言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汉语有别于英语的特点。“他们的对比研
究虽有移植的成分,但其中包含着认真的鉴别和自已的独特创造,对汉语语言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择善化用的传统。”[4]第二时期从1949年到1976年。由于当时国内外政治和学术环境的影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一度陷于停滞状态。第三时期从1977年至今,以吕叔湘的《通过对比研究语法》为标志,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得以复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势头。据王菊泉、郑立信的统计,仅“1995年到2003年国内这方面的论文就已超过2100篇,专著和论文集有124部之多。”[5]关于革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