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颈肉A.《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介绍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讲授英汉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如:翻译学基本知识、翻译基本理论、语言文化对比、语义的确定、词汇的选择、句内逻辑关系分析与再现、结构调整、增词法、省略法、转换法、肯定与否定翻译、主动与被动翻译、从句的翻译、指称意义的翻译、言内意义的翻译、语用意义的翻译、习语的翻译等等。此外,还有口译理论及实践训练。
英译汉方面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英译汉的理论与技巧,翻译外国报刊、杂志上的一般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的节录等,基本不借助字典,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大纲要求。
汉译英方面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汉译英的理论与技巧,熟练地翻译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的节录等,基本不借助字典,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大纲要求。
口译方面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口译理论与技巧,熟悉相关专业术语,不借助字典,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目前共三位(李特夫、周莹和龚颖芬);授课对象为:所有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第七-八学期开设)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总学时:周4学时,共两学期; 学分数:4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授课形式:课堂讲授为主、课内翻译实践与课后作业相结合。考核方式:闭卷笔试;百分制,卷面满分为100分;120分钟;期末总评: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选用:2010年以前主要使用《英语翻译教程》(温秀颖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和《汉译英口译教程》(吴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10年开始使用《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许建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基本参考书目:
1.冯伟年, 《最新简明英语翻译教程》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2.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郭著章等,《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2
B.《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背景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本科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技能课程。课程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授英汉互译、译文对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同时通过英汉互译实践,提高学生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基本翻译能力和一定的译文鉴赏能力。《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分为两大模块和两个阶段。学生通过翻译理论模块学习, 对国内外主要翻译理论流派、代表人物、重要观点进行大致了解,重点把握“信、达、雅”、具体语境中词意的理解、句子结构的选择与调整、语言文化对比、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等知识;翻译实践模块主要是增强学生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实践认识的同时, 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相关翻译理论、标准和翻译技巧达到大纲所要求的翻译实践水平。在教学中,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模块有机地结合,同时译文对比分析、语言文化知识讲解、技巧总结等穿插其间,以培养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英汉互译的能力。此外,课程教学分为笔译教学和口译教学两个阶
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材料,其中笔译教学将会涉及到散文、小说、政论、科技等各类文体的笔译知识与技能训练;而口译教学将会涉及到教育、农业、工业、改革开放、外交、外贸、体育等方面的口译知识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如:基础英语、高级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口语、语法、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概论等关联紧密。翻译作为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运用的综合体现,是一门杂学,翻译无论在理解还是表达阶段不仅包涵了许多语言因素,而且还包涵了许多非语言因素,如译者的社会认知、审美心理、文化修养、再创造思维等。
二、课程建设指导原则
课程建设立足于外国语学院课程、专业与学科建设整体规划、统筹,面向英语专业教学水平评估,按照校级优秀或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与模块,结合教学、师生与经费实际制订出可操作性的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确保方案明确、狠抓落实以达到缓起步、急建设和求高效的目标,为申报校精品课程夯实基础。
三、课程建设内容与目标
1)课程建设内容
①课程网站建设内容
课程网站建设采用网页建设和网页资源整理同步推进的建设模式。
A.网页形式方面:在认真分析兄弟院校翻译课程网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求与实际,精心设计好翻译课程网页及“课程介绍”、“教案课件”、“习题库”、“学术园地”、“译路心经”、“翻译答疑”、“佳译赏赏析”、“翻译硕士与翻译资格考试”、“音频与视频”等相关二级网页、频道,为申报校级精品课程与英语专业教学水平评估奠定坚实的基础。
B.网页内容方面:根据上述网页、频道模块,积极撰写、收集和整理好相关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并适时上网。
C.拟突出的课程网站特色:课程网站及匹配资源在立足校本特色的同时,既要突出翻译课程的专业性,并兼顾翻译技能需求的普遍性,又要突出网络应有的平台功用以彰显课程学习的自主性与师生的互动性。课程网站的预期受益对象将突出“三位一体”的规划与建设理念,即受益对象不仅包括英语专业学生、全校翻译学习者,而且还包括校外的翻译爱好者,把课程网站建成一座沟通校内外翻译技能学习、交流的桥梁。如果条件成熟,可尝试以翻译专业技能服务来反哺课程建设。
②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及目标
采用教改试点→论证推广的分阶段建设模式规划。
A.教改试点的主要思路:围绕课程多媒体教学与合作—自主学习理念展开教改试点。采用基于课程网站的“双语匹配、教师自由协作、团队间讨论、点评与总结、课内外结合”试点模式。
B.教改试点的主要内涵和实施进程:根据每组3-4人,尽量将英语较好的学生和汉语较好的学生匹配在一起;教师作为自由合作者,在各小组任务完成中随机给予指导和协作,各小组间互相对译文进行质疑与讨论,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技巧总结(点评、总结与答疑也可通过课程网站相关频道完成或实施;点评、总结与答疑材料也可上网供学生温习或自主学习)。实施中应注意以下事项:在任务设计方面, 难度一般不应超过所学范围,同时尽量将翻译任务与课文学习(或课程网站学习资源)联系起来,任务的下达与准备可在课外通过课程网站实施(也可由课内多媒体展示完成);在教师自由协作时, 应主要围绕译文忠实与通顺两大原则,点到即止, 将如何理解与表达等细节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应过多讲述翻译理论而应突出对语言间差异和转换策略的分析;在试点中要充分利用课程网站中“翻译答疑”、“佳译赏析”、“翻译题库”等频道的平台作用,促进师生在课外的互动与学生
缘字开头的成语
自主学习。
C.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拟突出的特色:充分利用课程网站平台,将课堂内外相互融合,扩大课程合作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积极调动合作小组成员的图式知识, 强化双语互补与互助;引入“师
生合作教学”,通过教师随机性地参与并给予协作,来推动翻译教学。
键盘怎么用③教学材料建设
按教学大纲和学校教材使用要求,选用优质、合格教材,同时做好自编教材/讲义等教学扩充性资料的中、长期规划工作。
A.教材选用情况:2010年前笔译选用的是“二十一世纪”教材;口译选用通用知名教材《汉译英口译教程》(吴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B.教学扩充性资料情况:教学扩充性资料的选用或编写要着重理论的系统性、技巧的总结性、语言文化对比的归纳性、实践材料的丰富性、扩充性资料的适应性。此外,应列举出符合课程建设与学生实际的相关参考文献和阅读资料目录。
C.拟突出的教学材料建设特色: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把握好理论与实践、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教与学、课内与课外、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教学材料建设中的各种表象与关联,力求突出教学材料的先进性、学生接受的适应性、实践技能的导向性、教改运用的可操作性、教学质量提升的高效性。
2)课程建设目标
①水平目标概述
本课程2008年被确定为外国语学院重点建设课程,中远期目标为校级精品课程。
A.把该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系创新,融纸质教材、电子教案、网络媒介为一体的立体现代化精品课程。
B.力争2-3年内成功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同时将本课程打造成为一门全校性的技能选修课程。
C.通过课程建设,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力争5年内产生一名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晋升教授1名,副教授1名。
②类型目标概述
按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相关要求和本校英语专业建设实际,本课程类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若按翻译本科新专业/方向要求,本课程类型为专业基础课程。
四、课程建设实施组织与人员分工、具体任务进度细化
1)课程建设人员
组织课程建设队伍(随着课程师资的改善,课程建设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动态增加、调整),落实具
体任务,提出各项任务大致进度,并细化到具体人员及其应负责的具体任务或事项。此外,还将请至少两名校外本领域知名教授对课程的建设情况给予指导和书面评价。
姓名
学历
职称所授课程/研究方向
李特夫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学与英语教学
周莹本科讲师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学与英语教学
龚颖芬硕士研究生助教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学与英语教学
2)具体任务进度细化
①课程网站建设方面任务细化
A.课程建设方案(2008年3月前完成)。
B.课程概况、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授课计划)的电子版材料(2008年10月前完成)。仙剑奇侠传人物
C.课程口译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2008年10月前完成)。
杨明学D.课程教案的PPT制作(2008年12月前完成)。
E.英语八级考试翻译真题题库与自测、自主学习相关翻译练习资料电子版的整理(2009年3月前完成)。
F.“译路心经”与“翻译硕士与翻译资格考试”相关资料电子版的收集整理(2009年5月前完成)。
G.“佳译共赏”相关资料电子版以及网站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2009年5月前完成)。
H.授课录像及相关资料的制作(2009年10月前完成)。
I.课程资料上网(2010年2月前完成)
顺丰借壳上市②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方面任务细化及进度
2009年9月,实施一个班的翻译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③教学材料建设方面任务细化及进度
A.完成翻译教学扩充性讲义资料(电子版)(2009年2月前)。
B.完成课程习题题库资料准备(2009年5月前)。
C.完成相关参考文献和扩充性阅读资料目录的收集整理(2009年5月前)。
④课程建设前期科研基础方面任务细化及进度
课程小组所有成员每人每年至少撰写出1-2篇翻译方向研究论文。
⑤课程建设评价及校级精品/重点课程申报方面任务细化及进度
2010年申报校精品或重点建设课程
五、课程建设前期经费预算与投入
投入事项金额(元)备注
网页的设计与建设200
资料电子版的录入、制作500
资料(软件)的购置1000
教改试点专项500
打印、复印400
其它杂项400 授课摄像、ppt制作等
合计3000
六、课程建设检查与考核、验收
以上述建设内容、目标、任务落实、进度等作为检查和验收依据,围绕十个方面指标(详见后附),认真展开课程建设的自查与“他查”。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课程组自查两次,并填写相关自查表,外语学院每学期检查一次(每学期末)。课程建设的自查与考核、验收情况将在外国语学院内进行通报,并纳入相关人员的工作实绩与考核之中。
七、课程建设主要保障措施
1)人、财、物投入
外国语学院需确保课程建设所需人力和物力,特别需大力引进本课程专业师资,并安排相关教改试点所需的多媒体教室一间。
2)检查与评估验收
外国语学院应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为申报校精品课程/优秀课程提供帮助与指导;若能按期成功申报,则按学校相关建设步骤和要求进行评估、验收。
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10个自查指标
1. 网络栏目、内容的建设情况。
2. 建设方案、教学大纲、教案、题库、学习资源等资料准备情况。
3. 网络课件、授课录像资料准备情况。
4. 建设队伍及任务分解、落实情况。
5.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研究与实施情况。医学生实习心得
6. 学生课程学习情况。
7. 课程建设所突出的特色情况。
8. 目标进度自查、“他查”情况。
9. 经费使用情况。
10.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情况。
《英汉笔译》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翻译课程组
一、《英汉笔译》在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英汉笔译》是英语系本科生高年级专业必修课(36学时,2学分)。该课程是一门英语综合技能课,在系统介绍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各类相应文本的译文赏析,并布置大量的翻译实践作业。通过赏析和实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了解各种英语文体的表达方式,总结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转译规律,自觉将翻译活动置于理论指导之下。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是夯实基本功、拓宽知识面,是培养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应用人才的重要专业课程,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建设内容
1.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英汉笔译》课程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翻译实践,许多实用的翻译理论对实践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应当强调实践重要性的基础上,逐渐将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和技巧结合起来,从而使翻译实践成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避免翻译中的盲目性。
经过不断的探索,本课程组对《英汉笔译》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把《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和《国际经贸英汉翻译》两本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和嫁接,兼顾各种题材(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家庭、文学、科技、旅游、新闻、经贸)和体裁(记叙、论说、描述、散文、小说等),使学生不仅学习普文学、科技、旅游、新闻、经贸)和体裁(记叙、论说、描述、散文、小说等),使学生不仅学习普通英语资料的翻译,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经贸英语资料翻译。在给学生讲授各种文本翻译技巧的基础上,增加了名作佳译赏析,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别和互译规律。教师们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搜集、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教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教学方法改革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强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结合外语专业特点,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努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各章的具体内容和文体特点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译文进行批评与鉴
>空灵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