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思潮-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

更新时间:2023-06-30 05:30:33 阅读: 评论:0

 
 
存在主义思潮: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
 
 
 摘 要:存在主义是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雅斯贝尔斯(K. Jaspers,1883--1969),德国的海德格尔(M. HEidegger,1889--1976),法国的萨特(J-P. Sartre,1905--1980)。本文着重介绍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把"存在"遗忘了成为了"无根本体论",混淆了存在于存在者的区别,在他看来把存在者当作存在来理解,存在的意义与真理只能置于"遮蔽"状态,因此他提出基础本体论即存在本体论。
克罗索  关键词:海德格尔 存在 此在
 
  一、基础本体论提出的背景
  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存在问题,是贯彻于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始终的。西方哲学的开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分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现象与真理分化为两个世界,把理念世界理解为绝对存在的世界,具体事物"分有"或"模仿"理念,善是创造世界一切的泉源,是最高理念;随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专门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本体论问题,实体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与根据;西方哲学发展到近代以来,研究的重点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唯理派代表人物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著名命题,从"思考的我"推导出"存在的我";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都始终追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以海德格尔的观点来看,形而上学家所研究的并非是存在问题,而是混淆存在(Sein)与存在者(Seiende),传统形而上学最终论述的是存在者,是替代存在的存在者,而误以为是存在, "好像形而上学探究了并且解答了存在的问题。(其实),形而上学从未在什么地方解答过存在的真理的问题,因为它从来没有探究过这个问题。它之所以没有探究过,是因为它思维存在时,它只是把存在物当作存在物来想象。它指的是整个存在物,谈的却是存在。它提到存在,所指的却是作为存在物的存在物。形而上学的陈述,从其开始到其完成,都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完全把存在物与存在互相混淆了。……由于这种普遍的混淆,
牛肉丸子人们就认为形而上学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这种想法太糊涂透顶了。" ①木兰诗拼音版
醯醢  正因为存在问题的忽略,尼采才奔走疾呼宣告:"上帝死了",他在形而上学中无法找到存在的真理的问题的解答,苦无出路。人类彷徨终日,无家可归,这种状态还要归结于传统形而上学研究的是置于"遮蔽"状态中的存在的意义和真理,没有去遮蔽如何解释存在的本真意义。因此哲学迈向最极端的可能性,走进了终结。因此海德格尔认为以往的形而上学探究的是无根的本体论,他提出存在问题,追寻存在的意义和真理,意在重建形而上学--基础的形而上学,旨在从置于"遮蔽"状态中的存在给剥离出来,在未遮蔽的状态下探究存在,揭示真理,这就是他所谓的"基础本体论"(Fundameutalentologie)。
  二、Dain"此在"的涵义
  那么,海德格尔说的"存在"是什么意思?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从人存在的世界出发,将Dain(Dain译为"此在"或者"亲在")作为自己思想立足点,在生存论(Existent)的层面上思考以期能走出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
  海德格尔关于Dain一词的用法与黑格尔等人不同,此在是人的存在,"具有生存方式的存在物,就是人。唯有人存在。高山是有的,但它不存在。树木是有的,但它不存在。马是有的,但它不存在。天使是有的,但它不存在。上帝是有的,但它不存在。'唯有人存在'
这个命题,决不是说只有人是真正存在的物,而一切其余的存在物不是真正的存在物,只不过是人们的假象或想象而已。'人存在着'这个命题是说,人是那样一种存在物,这种存在物的存在是通过存在的无遮蔽状态的敞开的内在性,从存在出发,在存在之中标识出来。"②此在是理解存在本身的存在:此在的本性在于它去存在(Zu-in),真正理解存在不是研究它"是"什么(What),而是研究何以"是"(How),即"它怎样去是"总是先于"它是什么"。这一点是基于对生活现象本身的直观,并不需要什么论证。因此首先此在显示自身为能在,它的这种生存本性决定了它能够理解自身的存在,进而理解存在本身。此在对存在的理解是通过它在世界之中存在并与世界和各种事物打交道实现的。此在总是在…之中存在,这种方式便是烦(Sorge),烦心(Bersonge)指人与物的关系,烦神(Forsorge)指人与人的关系。此在通过这一"烦"使自己能够理解一般世界之为世界,并寓于世界之中,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此在总是与他人共在。
  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此在的涵义还需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此在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我们现在必须先天地依据于我们称为'在世界之中'的这一存在机制来看待和领会此在的这些存在规定。此在分析工作的正确入手方式即在于这一机制的解释中。" ③理解此在"在世界之中"(in-der-Wolfe-in),也就是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此在(人)存在于世界之中,并
不是简单的字面意义,空间范畴,此在在这种情形下不是一个存在于另一个存在之中,而是一种存在形式,海德格尔解释道:此在"把世界作为如此这般熟悉之所而依寓之、逗留之。"④"依寓之,逗留之"表达的是此在(人)以世界为家,此在(人)是居住在世界的,此在(人)融身于世界中。
  在这里世界与人的关系:此在(人)即世界,世界即此在(人)。"如果没有此在生存,也就没有世界在'此'。"⑤由此可知,此在(人)海德格尔指出,人的认识"无论如何不能像肉体属性那样从外部加以规定"。⑥弃市
  三、此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追寻存在,分析此在,是为了存在的诗化或诗化的存在,也就是存在艺术化和艺术存在化,审美也就成了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和归宿。诗是对真理的揭示,而揭示真理也就是揭示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认为真理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是此在去存在并且是听任其自由的存在,也就是让存在本身自己敞开,澄明。但真理的揭示只是一刹那间的事,艺术作为真理揭示的工具、手段,也就在于给人一个真理性的认识过程,在欣赏艺术的一瞬间,此在(人)"你、我、他……"都仿佛不存在,就是这一瞬间,人进入永恒,悟得了、知晓了存在的意义和真理。
  海德格尔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探究"存在"的本源意义和真理、以生存论剖析此在的"存在",最终以期通过生存论建立存在论、实现以对一般存在意义的追问。诚然,海德格尔最终未能完成自己预设的任务,但他通过对"存在"的意义问题的论述,重新建立了人的生成价值取向,动摇了理性主义的权威地位,否认了理性是人的本质,对整个当代社会思想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达默尔评价海德格尔说:"这是一个用其思想影响了人们长达半个世纪的人,一个释放出无可比拟的暗示力的人"。⑦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对当代事物发展的反思,作出相应变革的反应。海德格尔哲学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充分暴露时期,资产阶级的理想如泡沫般消散,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潮反形而上学的兴起,对黑格尔的逻辑思辩尤为不满,认为"这就好象是向一个饥饿的人朗读烹调书一样。"⑧海德格尔哲学无疑是当代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思想除深受老师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启迪外,还深受克尔凯戈尔和雅斯贝尔斯关于人的生成论思想所影响。
  今天,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变更,"存在"的意义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将有待我们进一步开发和探索。
肚脐上方疼中国
  参考文献:
蓝幽幽八杯水护肤品
  ①②[德]海德格尔.回到形而上学的基础[M].哲学译丛,1964,(2).
  ③④⑤⑥[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66,67-68,431,74.
  ⑦[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北京:文艺出版社,1991:11.
  ⑧[德]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北京:译文出版社,1979:85.
 
-全文完-

本文发布于:2023-06-30 05:3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611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存在   世界   真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