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生态学
2. 生态因子
3. 小气候
4. 发育阈温度:
5. 逻辑斯谛方程
6. 他感作用
7. 共生
8. 盖度
9. 食物链
10.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的研究对象
1. 生态学: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生态因子:生态因子(eculogical.factor)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
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3. 小气候:小环境中的气候称小气候(micrvelimate),是指近地面大气侯中l. 5
n r以内的气候。
4. 发育阈温度:外温动物和植物的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
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de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或者称生物学零度(bioIogical zero)。
高三培训美术5. 逻辑斯谛方程:逻辑斯谛方程描述的是一个在有限资源空间中的简单种群
的增长,其模型式为:dN/dt=r/N(1一N/K)。该方程预测种群的增长随时间变化呈现出“s”型,如在真实种群中通常所观察到的那样。
6. 他感作用:他感作用(allelopathy)也称作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
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作用是生存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种间、种内关系都有此现象。
7. 共生:种间关系的一种,寄生物与其宿主生活在一起,从宿主身上获取资源利益。二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到一定程度,由于宿主对这种寄生关系的开拓进化,有可能使这种寄生变得对双方都有利,两个物种互相依存着生活。这时两物种的相互作用即由寄生转变为共生。
8.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又称投影盖度。盖度是群落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它不仅反映了植物所占有的水平空间的大小,而且还反映了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盖度,而林业上常用郁闭度表示林木层的盖度。
9.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food chain)。
10.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的研究对象: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景观中各自然组分的异质性,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生物活动尤其是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领养猫1. 土壤的化学性质对生物有哪些作用?
2. 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
3. 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4. .怎样理解生物种的概念?
5.什么是生活史对策?K-对策和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
6. 什么是生态位?以下图为基础,比较说明两物种种内、种间竞争的强弱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
命题组组长签字:( A )组第1页(本试卷共1页)
7. 什么是生物群落,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8. 以下图为基础,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征。
1. 土壤的化学性质对生物有哪些作用?
土壤酸度是土壤很多化学性质特别是岩基状况的综合反映,对土壤的一系列肥力性质有深刻的影响;黑洞形成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与土壤的许多属性有关,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土壤矿质元素,除碳、氢、氧以外,植物所需的全部元素均来自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的矿物分解;
土壤的无机元素对动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数量也有影响。合同英语
土壤的盐度、酸碱性对植物的影响----酸性土植物、盐生植物、碱性土植物。
2. 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
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个理论也适用于其他生物种类或生态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3. 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群体特征:①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②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是变动的。③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4. .怎样理解生物种的概念?
1.生物种不是按任意给定的特征划分的逻辑的类,而是由内聚因素(生殖、遗传、生态、行为、相互识别系统等)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
2.物种是一个可随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的集合。同种个体共有遗传基因库,并与其他物种生殖隔离,使种群保持相对稳定的基因库,抵消了有性生殖带来的遗传不稳定性。组成物种的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生殖隔离和进化是导致物
( A )组第2页(本试卷共3页)
什么食物化痰种之间表型分异的原因。而物种的分异是生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应答,使不同物种适应不同的局部环境。
3.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不同物种因其不同的适应特征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不同的生态位。因此,物种是维持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关键。
5.什么是生活史对策?K-对策和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
食堂制度
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
k-对策种群竞争性强,数量较稳定,一般稳定在K附近,大量死亡或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一旦受危害造成种群数量下降,由于其低r值,种群恢复会比较困难。大熊猫、大象、虎等都属此类,在动物保护中应特别注意。铭记历史的名言
r-对策者死亡率甚高,但高r值使其种群能迅速恢复,而且高扩散能力还可使其迅速离开恶化生境,在其他地方建立新的种群。r一对策者的高死亡率、高运动性和连续地面临新局面,更有利于形成新物种。
6. 什么是生态位?以下图为基础,比较说明两物种种内、种间竞争的强弱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这种曲线称为资源利用曲线,它表示物种具有的喜好位置及其散布在喜好位置周围的变异度。如图(a)中各物种的生态位狭,相互重叠少,d>w,表示物种之间的种间竞争小;图(b)中各物种的生态位宽,相互重叠多.d<w.表示种间竞争大。
比较两个或多个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就能分析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探讨竞争与进化的关系。如果两个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完全分开,那么还有某些未被利用的资源。扩充利用范围的物种将在进化中获得好处;同时,生态位狭的物种内激烈的种内竞争更将促使其扩展资源利用范围。因此,进化将
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靠近,重叠增加,种间竞争加剧。另一方面,生态位越接近,重叠越多,种间竞争也就越激烈,将导致一物种灭亡或生态位分离。总之,种内竞争促使两物种生态位接近,种间竞争又促使两竞争物种生态位分开,这是两个相反的进化方向。
7. 什么是生物群落,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生物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主要特征: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具有一定的结构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具有边界特征
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8. 以下图为基础,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征。
生态系统(ecosystem)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的组成包括四部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具有物质与能量流动的特征:食物链(网)、营养级(金字塔)
( A )组第3页(本试卷共3页)
三、论述(每题16分,共32分)
1. 什么是群落演替系列?说明旱生演替系列的过程。
2. 什么是植被型和群系?《中国植被》中将中国植被分为哪几个植被型组与哪几个植被型?
1. 什么是群落演替系列?说明旱生演替系列的过程。
参考答案:
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这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
旱生演替系列(xerore)是从环境条件极端恶劣的岩石表面或砂地上开始的,包括以下几个演替阶段。
(1)地衣植物群落阶段:岩石表面无土壤,光照强,温度变化大,贫瘠而干燥。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最先出现的是地衣,而且是壳状地衣。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之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一些小颗粒,在地衣残体的作用下,该细小颗粒有了有机的成分。其后,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继续作用岩石表层,使岩石表层更加松软,岩石碎粒中有机质也逐渐增多。此时,地衣植物群落创造的较好的环境,反而不适合它自身的生存了,但却为较高等的植物类群创造了生存条件。
(2)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在地衣群落发展的后期,开始出现了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与地衣相似,能够忍受极端干旱的环境。苔藓植物的残体比地衣大得多,苔藓的生长可以积累更多的腐殖质。同时对岩石表面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岩石颗粒变得更细小.松软层更厚,为土壤的发育和形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3)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群落演替继续向前发展,一些耐旱的植物种类开始侵入,如禾本科、菊科、蔷薇科等中的一些植物。种子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小气候和土壤条件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若气候允许,该演替系列可以向木本群落方向演替。
(4)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喜阳的灌木开始出现。它们常与高草混生,形成“高草灌木群落”。其后灌木数量大量增加,成为以灌木为优势的群落。
(5)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乔木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喜阳的树木开始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就形成了森林。最后形成与当地大气候相适应的乔木群落,形成了地带性植被即顶极群落。
应该指出的是,在旱生演替系列中,地衣和苔藓植物阶段所需时问最长,草本植物群落到灌木阶段所需时间较短,而到了森林阶段,其演替的速度又开始放慢。由此可以看出,旱生演替系列就是植物长满裸地的过程,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过程,也是群落环境的形成过程,只有在各种矛盾都达到统一时,才能从一个裸地上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到达与该地区环境相适应的顶极群落。
2. 什么是植被型和群系?《中国植被》中将中国植被分为哪几个植被型组与哪几个植被型?
参考答案:
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这里的生活型是指较高级的生活型,如针叶林、阔叶林、草地、荒漠等。植被型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如寒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荒漠等。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如果群落具共建种,
( A )组第4页(本试卷共3页)
面向未来
则称共建种群系,如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中国植被分为10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560多个群系。
10个植被型组为:针叶林、阔叶林、灌草和灌草丛、草原和稀树干草原、荒
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冻原、高山稀疏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29个植被型为: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暖温性针
叶林、热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
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绿林、红树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
常绿草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稀树干草原、
荒漠、肉质刺灌丛、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草甸、
沼泽、水生植被。
( A )组第5页(本试卷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