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决策树ID3(Java实现)
先上问题吧,我们统计了14天的气象数据(指标包括outlook,temperature,humidity,windy),并已知这些天气是否打球(play)。如果给出新一天的气象指标数据:sunny,cool,high,TRUE,判断一下会不会去打球。
table 1
outlook | temperature | humidity | windy | play |
sunny | hot | high | FALSE | no |
sunny | hot | high | TRUE | no |
overcast | hot | high | FALSE | yes |
rainy | mild | high | FALSE | yes |
rainy | cool | normal | FALSE | yes |
rainy | cool | normal | TRUE | no |
overcast | cool | normal 手切辣椒火辣辣的怎么才能消除 | TRUE | yes |
sunny | mild | high | FALSE | no |
sunny | cool | normal | FALSE | yes |
rainy | mild | normal | FALSE | yes |
sunny | mild | normal | TRUE | yes |
蓝色牡丹overcast | mild | high | TRUE | yes |
overcast | hot | normal | FALSE | yes板栗烧鸡块 |
rainy | mild | high | TRUE | no |
| | | | |
这个问题当然可以用朴素贝叶斯法求解,分别计算在给定天气条件下打球和不打球的概率,选概率大者作为推测结果。
现在我们使用ID3归纳决策树的方法来求解该问题。
预备知识:信息熵
熵是无序性(或不确定性)的度量指标。假如事件A的全概率划分是(A1,A2,...,An),每部分发生的概率是(p1,p2,...,pn),那信息熵定义为:
通常以2为底数,所以信息熵的单位是bit。
补充两个对数去处公式:
ID3算法
构造树的基本想法是随着树深度的增加,节点的熵迅速地降低。熵降低的速度越快越好,这样我们有望得到一棵高度最矮的决策树。
在没有给定任何天气信息时,根据历史数据,我们只知道新的一天打球的概率是9/14,不打的概率是5/14。此时的熵为:
属性有4个:outlook,temperature,humidity,windy。我们首先要决定哪个属性作树的根节点。
对每项指标分别统计:在不同的取值下打球和不打球的次数。
table 2
outlook | temperature | humidity | windy | play |
| yes | no | | yes | no | | yes | no | | yes | no | yes | no |
sunny | 2 | 3 | hot | 2 | 2 | high | 3 | 4 | FALSE | 6 | 2 | 9 | 5 除法竖式怎么写 |
overcast | 4 | 0 | mild | 4 | 个人爱好怎么写 2 | normal | 6 | 1 | TRUR | 3 | 3 | | |
rainy | 3 | 2 | cool | 3 | 1 | | | | | | 国画图片 | | |
| | | | | | | | | | | | | |
下面我们计算当已知变量outlook的值时,信息熵为多少。
outlook=sunny时,2/5的概率打球,3/5的概率不打球。entropy=0.971
outlook=overcast时,entropy=0
outlook=rainy时,entropy=0.971
而根据历史统计数据,outlook取值为sunny、overcast、rainy的概率分别是5/14、4/14、5/14,所以当已知变量outlook的值时,信息熵为:5/14 × 0.971 + 4/14 × 0 + 5/14 × 0.971 = 0.693
这样的话系统熵就从0.940下降到了0.693,信息增溢gain(outlook)为0.940-0.693=0.247
同样可以计算出gain(temperature)=0.029,gain(humidity)=0.152,gain(windy)=0.048。
gain(outlook)最大(即outlook在第一步使系统的信息熵下降得最快),所以决策树的根节点就取outlook。
接下来要确定N1取temperature、humidity还是windy?在已知outlook=sunny的情况,根据历史数据,我们作出类似table 2的一张表,分别计算gain(temperature)、gain(humidity)和gain(windy),选最大者为N1。
依此类推,构造决策树。当系统的信息熵降为0时,就没有必要再往下构造决策树了,此时叶子节点都是纯的--这是理想情况。最坏的情况下,决策树的高度为属性(决策变量)的个数,叶子节点不纯(这意味着我们要以一定的概率来作出决策)。
C4.5决策树
C4.5决策树在ID3决策树的基础之上稍作改进,请先阅读ID3决策树。
C4.5克服了ID3的2个缺点:
1.用信息增益选择属性时偏向于选择分枝比较多的属性值,即取值多的属性
2.不能处理连贯属性
Outlook | Temperature | Humidity | Windy | PlayGolf? |
sunny | 85 | 85 | FALSE | no |
sunny | 80 | 90 | TRUE | no |
overcast | 83 | 86 | FALSE | yes |
十里飘香rainy | 70 | 96 | FALSE | yes |
rainy | 68 | 80 | FALSE | yes |
rainy | 65 | 70 | TRUE | no |
overcast | 64 | 65 | TRUE | yes |
sunny | 72 | 灰尘的危害 95 | FALSE | no |
sunny | 69 | 70 | FALSE | yes |
rainy | 75 | 80 | FALSE | yes |
sunny | 75 | 70 | TRUE | yes |
overcast | 72 | 90 | TRUE | yes |
overcast | 81 | 75 | FALSE | yes |
rainy | 71 | 91 | TRUE | no |
| | | | |
Outlook和Windy取离散值,Temperature和Humidity则取连续值。
对于离散属性V,ID3中计算的是“信息增益”,C4.5中则计算“信息增益率”:
vj表示属性V的各种取值,在ID3中用信息增益选择属性时偏向于选择分枝比较多的属性值,即取值多的属性,在C4.5中由于除以了H(V),可以削弱这种作用。
C4.5是如何处理连续属性的呢?实际上它先把连续属性转换为离散属性再进行处理。虽然本质上属性的取值是连续的,但对于有限的采样数据它是离散的,如果有N条样本,那么我们有N-1种离散化的方法:<=vj的分到左子树,>vj的分到右子树。计算这N-1种情况下最大的信息增益率。
在离散属性上只需要计算1次信息增益率,而在连续属性上却需要计算N-1次,计算量是相当大的。有办法可以减少计算量。对于连续属性先进行排序,只有在决策属性发生改变的
地方才需要切开。比如对Temperature进行排序
本来有13种离散化的情况,现在只需计算7种。如果利用增益率来选择连续值属性的分界点,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分界点将样本分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样本个数之比也会影响增益率。根据增益率公式,我们可以发现,当分界点能够把样本分成数量相等的两个子
集时(我们称此时的分界点为等分分界点),增益率的抑制会被最大化,因此等分分界点被过分抑制了。子集样本个数能够影响分界点,显然不合理。因此在决定分界点是还是采用增益这个指标,而选择属性的时候才使用增益率这个指标。这个改进能够很好得抑制连续值属性的倾向。当然还有其它方法也可以抑制这种倾向,比如MDL。
Tree-Growth终止的条件以及剪枝策略很多,在CART树中已讲了一些。每个叶子上都是“纯的”不见得就是好事,那样会过拟合。还有一个方法是叶子节点上覆盖的样本个数小于一个阈值时停止Tree-Growth。
在《CART树》中介绍了基于代价复杂性的剪枝法,剪枝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过拟合。
第一种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称之为基于误判的剪枝。这个思路很直接,完全的决策树不是过度拟合么,我再搞一个测试数据集来纠正它。对于完全决策树中的每一个非叶子节点的子树,我们尝试着把它替换成一个叶子节点,该叶子节点的类别我们用子树所覆盖训练样本中存在最多的那个类来代替,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简化决策树,然后比较这两个决策树在测试数据集中的表现,如果简化决策树在测试数据集中的错误比较少,并且该子树里面没有包含另外一个具有类似特性的子树(所谓类似的特性,指的就是把子树替换成叶
子节点后,其测试数据集误判率降低的特性),那么该子树就可以替换成叶子节点。该算法以bottom-up的方式遍历所有的子树,直至没有任何子树可以替换使得测试数据集的表现得以改进时,算法就可以终止。
第一种方法很直接,但是需要一个额外的测试数据集,能不能不要这个额外的数据集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就提出了悲观剪枝。悲观剪枝就是递归得估算每个内部节点所覆盖样本节点的误判率。剪枝后该内部节点会变成一个叶子节点,该叶子节点的类别为原内部节点的最优叶子节点所决定。然后比较剪枝前后该节点的错误率来决定是否进行剪枝。该方法和前面提到的第一种方法思路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如何估计剪枝前分类树内部节点的错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