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说《木偶奇遇记》三个译本的创作背景看翻译批评和译者角色
作者:刘莹
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13期小白狗
【作者简介】刘莹,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文学及英语教育学研究。
【基金项目】 关于行动的作文《木偶奇遇记》是受到儿童甚至成人欢迎的童话故事,它的原文和译本在世界各国都有非常大的发行量,读者们会从不同版本的不同翻译对故事有不同的理解。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个译本都是在特定的政治历史环境中完成的。本文对小说《木偶奇遇记》的英语,俄语及土耳其语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批评及译者在翻译创作中的角色。
新车选车牌号
忘不了前任一、小说《木偶奇遇记》的三种译本创作背景的解读(一)英语版译本
1892年,穆雷翻译的《木偶奇遇记》来到美国,美国人经过各种不同翻译实践后,才有了为学者普遍接受的译文,指出皮诺曹是个好孩子,他可爱,脆弱,不能受到任何伤害,其主题也变为歌颂家庭和团结。
1937新年大吉年后,皮诺曹在翻译当中又被赋予了新的形象。美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为了修复大萧条带来的创伤,新的译本中出现了对新动力和能源资源的叙述,译本向读者暗示,皮诺曹将要给美国的家庭和孩子们带来一个新的希望——在新的动力和能源资源的帮助下,美国经济的复苏指日可待。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随着美国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变化,《木偶奇遇记》也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译著。正如 Wunderlich 在他的研究中所说:“社会力量影响了《木偶奇遇记》的翻译,这些翻译的侧重点,人物形象和主题都发生了改变,而Collodi的原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已不得所知了。什么叫盗汗”[1]社会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得到了很清晰的反映。
(二)俄语版译本
童话在俄罗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苏联时期,文学方面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苏联认为,在十月革命后,苏联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苏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状态下,在这一时期,童话的主要作用在于子女教育方面,文学也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随后,苏联现实主义文学之父Maksim Gorkii,发起了对童话的重新评估运动。行善积德100句20脸上脱皮怎么解决世纪30年代,拥有新思维的读者群开始兴起,他们乐于接受新兴事物,这也鼓励了苏联作家对童话的创作,使得童话为苏联文学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