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转喻认知翻译研究
怎样开好烧烤店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在转喻认知的模式下,对2013年“两会”报告中的俗语进行范畴分类和翻译认知解析。研究发现:第一,“两会”报告中的俗语可以通过转喻认知机制进行解读;第二,这类俗语可以在转喻认知模式下,依据凸显的焦点不同而分成以下四类:日常行为类、心理期许类、生活物品类和人体器官类;第三,不同范畴类型的俗语可以在转喻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第四,根据转喻认知模式,“两会”报告中的俗语应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提高其英译效果。
莲蓬图片标签:“两会”报告 俗语分类 转喻认知 翻译策略幼儿园中班育儿知识
练习使用显微镜一、引言
陷印在2013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两会”报告)中,涌现出许多有带有生活气息的群众语言,像“摊大饼”“打断骨头连着筋”“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等。这些短语形象生动且寓意深刻,体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翻译过程蕴含着特殊的认知机制。周吉(2006)从功能对等角度出发,探究政经类俗语的翻译;李红霞(2010)从目的论视角
出发,探索政论文体对俗语翻译的要求;谌莉文(2011)从概念范畴的认知视角出发,研究意义协商在俗语翻译中的作用;刘思雨(2012)从语域理论出发,解析俗语对政府报告整体翻译的影响。以上研究并非是针对俗语翻译的专门研究,因此在基本语义域内的翻译难以适应其复杂多变的使用和功能。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认知观为视点,以2013年“两会”报告中出现的俗语为语料,首先进行范畴分类,在此基础上完成转喻跨域认知分析,最后总结出不同类型的俗语翻译认知策略。
“转喻认知”发现世界①指用一个事物的名称代替与其存在附属或关联关系的另一个事物的名称。在修辞学上,文旭、叶狂(2006)认为转喻把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理解,间接地表达语言的隐含义,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展现语言的魅力;在认知语言学中,Panther & Radden (1999)和Koch(2004)认为,转喻不仅把语义的表达替换成另外的形式,还简化了人们对复杂概念的认知过程;在翻译领域中,研究人员(谭业升,2010)发现,转喻反映出人们产出信息和认知语言的过程,具有推进和易化的作用。本文研究的是俗语的转喻认知翻译,因此采用的是谭业升的观点,即在某一特定语境内的概念框架下,若载体和目标体之间可及的基础关系是邻接关系,并且载体具备激活目标体的作用,就可判定两者存在转喻关系。这种观点与Rubin(2001)的图形-背景概念(Figure-Ground Concept)呼应。
后者强调了认知过程中焦点的重要性,指出图形作为认知焦点,能够实现跨域映射,是人们在相邻语义域内完成认知的动力。基于此,本文认为转喻是一个概念现象和认知过程,由凸显的图形提供理据,把焦点映射到相邻的语义域内,建立起完整的语境进行分析的认知机制。
我的性启蒙老师袁老师>国家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