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与异化在中国文学英译中的应用——以老舍《老字号》的英译为例

更新时间:2023-06-26 02:30:32 阅读: 评论: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2月20日Feb.20 2021
第41卷  第2期
Vo1.41  No.2
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2.031
归化与异化在中国文学英译中的应用
——以老舍《老字号》的英译为例
张改兰
(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山西 忻州 036200)
摘 要:在文学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可以最大限度体现作者的原意,也能更好被目标读者接受。老舍先生的《老字号》是一篇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特色的短篇小说,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当根据文本的目的,将归化和异化的手法结合起来,在输出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寻求最佳的组合方式、相得益彰,达
到译文效果最佳的目的。
关键词:归化;异化;中国文化;文学翻译;《老字号》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2-0069-02
一、归化与异化
归化和异化之争在翻译界已有较长的历史,这一讨论的双方目前仍未达成共识。从各类文本,特别是文学文本来看,郭建中认为:“不论是在当代还是在历史上,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即归化)的原则似乎是占了上风。”[1]周晶、何元建对比4个中文译本后发现,原著中有145个表述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片段,4个译本对于原著的翻译都有采用归化策略,最少的版本有37处,占25%,最多的则达58处,占40%,综合而言,归化确实是在翻译过程中使用十分频繁且重要的重要手法[2]。葛校琴从后殖民视域出发,认为归化策略的本质是文化殖民主义,提倡采用异化策略,作为一种抵抗手段,来寻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3]。本文试从老舍《老字号》的翻译实践出发,探究在当今全球化大环境下,归化和异化均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举出具体的翻译实例来证明归化和异化共同使用的重要性。
二、文学翻译的特征
文学翻译和一般性文本的翻译不同,译者除了要传达原文的基本信息之外,还需要将文学文本的美学特点传达给目标读者[4]。此外,所有作家都有自身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在翻译的时候,如何将原文的韵味完整地传递给目标读者,则需要译者作出选择。林语堂先生认为:“凡译艺术文的人,必先把其所译作者之风度神韵预先认出,于译时复极力发挥,才是尽译艺术文之义务。”[5]对于文学文本而言,艺术性无疑是最大的特征。考虑到小说的情节发生时间,社会的时代背景对文风存在影响,如中国古代文言文和现在所使用的语言存在差异,翻译也应当尽量将这类差异体现出来。同时,考虑到小说情节的发展,文学翻译应当注重连贯性,对情节有影响的词汇翻译应当统一,并且仔细斟酌。
三、老舍《老字号》简介
老舍(舒庆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他的短篇小说《老字号》以绸缎店“三合祥”为载体,通过其管理经营及相关人物的性格、命运,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众生相。当时的中国,“老字号”和“新事物”之间的冲击十分明显,虽然是一篇短篇小说,但其中的中国特色词汇异常丰富,且带有一些老北京方言和较为口语化的日常对话。因此,更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手段作出选择,其中的翻译难点较能代表典型的中国文化意象,展现中国社会特定时期的文化特色,故选择《老字号》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文本。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四、异化和归化在文本英译中的运用
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审美能力和双语功底。在此次翻译实践中,作为中文母语者,笔者看到许多较为专业或是在现代社会中不常见的词语时,仍然需要查证。只有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内容和风格的前提下,文学翻译才能够得以实现。此次翻译实践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译者进行翻译;其次,译者之间互审、讨论及修改定稿;再次,将译文与威廉·莱尔(William A.Lyell)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在翻译的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的使用情况及达到效果。
土豆黄焖鸡的做法
笔者认为,在这两种翻译手法的运用中,不应当将二者对立起来,而应当将文化的输出和目标读
收稿日期:2021-02-04
作者简介:张改兰(1979— ),女,山西忻州人,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
·69·
者的接受度相结合,达到最优。下文笔者将选取4个例子简要分析,译文1出自威廉·莱尔,译文2则是笔者对文本的翻译。
(一)归化法优于异化法
例(1):
原文:三合祥
译文1:Fortune Silk Store
译文2:Sanhexiang, a silk store
译文1采用了归化的译法来翻译“三合祥”这一店名,在中文中,“三”“合”“祥”三个字均具有丰富的含义,William的版本中将这三个字一起处理为Fortune,后补充了Silk Store,让目标读者一目了然,亦能体现中国人追求“吉祥”“繁荣”的美好心愿。且从字数上看,两者都为三个字,较为对应。译文2将“三合祥”音译为Sanhexiang,即便加上了简单的注解,也没有译文1直观明了。且此绸缎庄是小说的主线,其翻译相对重要,“祥”与其命运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此处归化的译法值得肯定。
(二)异化法优于归化法
例(2):
原文:辛德治
译文1:Xin Dezhi
译文2:Chandler
人名的翻译也是文学翻译的一大争论点。在霍克斯的《红楼梦》版本中,他将王熙凤的陪嫁丫鬟平儿翻译为patience,为容忍之意,且patience和“平儿”读音都包含“p”,能体现出平儿的性格特点。此外,在《甄嬛传》的英译字幕中,“华妃”被翻译为Hua Fly,逻辑上十分可笑,但是却有利于目标读者的记忆。不过在文学翻译中,这种译法是不可取的。同样,从译文1和译文2的比较中可以看出,William采用了拼音直译的方法,译文2则选择了相近的人名。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人名的接受度也日益增长。从葛校琴的殖民视域来看,她认为归化策略的本质是文化殖民主义,故提倡采用异化策略,作为一种抵抗手段,此处亦是如此。直译人名体现的是对一个人身份的认同,综合来看,译文1的版本更佳。
例(3):
农历与阴历的区别原文:大兵,清道夫,女招待,都烧着烟卷,把屋里烧得像个佛堂。
译文1:Soldiers, street-cleaners, and waitress stood about firing up their tobacco until the shop was so smoked up that it looked like a Buddhist temple lost in cigarette.
译文2:Soldiers, street sweepers, and waitress were all wreathed in cigarette smog stemming from the bright spots between their fingers, becau of which, 自我意识名词解释
the store looked like a Buddhist temple lost in fumes.
在这个例子中,两个翻译版本都选择保留原文的意象,而未将其代替。原因有二:一是佛堂较容易理解;二是保留佛堂可以体现出中国的宗教文化,即佛教的信仰者不在少数,因而普通百姓打比方时才会用到此类说法。
(三)归化和异化共同使用
例(4):
原文:辛德治的嘴撇得象个煮破了的饺子。
译文1:Xin Dezhi’s mouth hung so far open in dismay that his face began to look like a dumpling 
that had split apart while boiling.
译文2:Xin Dezhi’s dissatisfaction could be told  from his curled lips with the look of a split dumpling 
非洲地形in boiling water.
随着中国美食文化的推广,饺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为熟悉的中国食物之一,故在此保留饺子这一意象也可以更进一步传播中国文化。与此同时,为了体现主语“辛德治”的不悦,此处两个翻译版本均使用归化的手法加入了open in dismay和dissatisfaction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
结语
通过以上实例可以发现,在文学翻译中,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它们作为翻译的两种手法,都为传达文章的信息、原作者的文体风格而服务。异化倾向于保留原作的“异国风味”,有利于各种文化之间的吸收和借鉴,并且可以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归化则倾向于消除文化之间的差异,让目标读者在文本阅读时减少一些障碍,文本也更加通顺自然。译者在作出归化和异化选择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信息的完整度和原作者的意图,以实现翻译的目的。与此同时,译者还应当考虑时代的大背景。归化和异化都只是实现翻译的手法,而不应当受到制约,成为评价翻译结果的标准。在中国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译者应当充分结合归化与异化策略,以译出最优译文。
李公蕴参考文献
[1]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2):13-20.汽车打蜡
[2]周晶,何元建.归化作为一种翻译策略的运用及其认知基础[J].中国翻译,2014(6):58-63.
[3]葛校琴.当前归化/异化策略讨论的后殖民视阈:对国内归化/ 异化论者的一个提醒[J].中国翻译,2012(5):34-37.[4]王少飞.文学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4):56-63.邮件英文格式范文
[5]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259-272.
(责任编辑:梁士奇)
·70·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02:3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0550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归化   异化   中国   文化   文学   应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